安徽省毫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毫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月考卷 历史 ‎1.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2.考查范围:必修1第一、二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南京中山陵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匾额,这种对“大同”的追求,让人们感受到遥远的历史似乎离我们很近。历史上“天下为公”的时代盛行 A. 礼乐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禅让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的“大同社会”和“天下为公”指的是禅让制盛行的原始社会后期,D项正确;礼乐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夏商周时期的制度,而自从夏禹传位于其子启开始,我国就进入了“天下为家”的奴隶社会,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整体而言,甲骨卜辞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商朝后期祭祀、征伐、田猎、农耕、畜牧、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许多方面的问题。材料反映出商朝时 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开始迈入早期国家 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 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商朝时祭祀、征伐,田猎等许多国家大事都是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这说明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A项正确。夏朝时我国已经开始迈入早期国家,排除B项;材料无关世袭、血缘维系政治统治的信息,C项错误; ‎ 商朝时期我国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中也没有体现。‎ ‎3.周王室有特别的抗击打能力,就像一家连锁经营的百年老店,总店毁了,连锁店完全有能力帮助总店恢复重建,想下子灭掉周王室,没那么容易。这段文字形象地反映出 A. 世袭制度的价值 B. 分封制度的作用 C. 君主专制的好处 D. 中央集权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把周王室比作“总店",将众多诸侯国比作“连锁店”,这种关系是通过分封制促成的。分封制下,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等义务,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借此维系了周王室长期的统治,B项正确;材料中分析的是分封制对周朝统治的意义,与王位世袭制无关,A项错误;周代我国尚未建立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CD两项不符合史实。‎ ‎4.公元前712年,鲁桓公弑兄自立为国君,此后19年,各诸侯国发生了11起篡弑、谋杀或政变,国君成为高危职业。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 分封制已经被废除 B. 周王室权威逐渐衰落 C. 宗法制原则受冲击 D. 改革在鲁国风起云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是鲁桓公弑兄自立为国君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原则,此后各国纷纷效仿,宗法制受到冲击,无法继续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阶级内部团结,才使得国君成为了高危职业,C项符合题意。这是在春秋时期,当时分封制并木被废除,A项错误;材料说是诸侯国内部继承权的问题,与诸侯挑战周王室权威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弑兄自立”不是“改革”,是内讧,D项错误。‎ ‎5.秦始皇在巡游刻石中得意地宣称“壹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由此可知,这些刻石主要颂扬的是秦始皇 A. 开创郡县体制 B. 完成国家统一 C. 确立至高皇权 D. 建立朝议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壹家天下”,“无不臣者”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高度肯定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功绩,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秦朝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加强,A项错误;材料无关皇权和中央官僚集体议政的信息,CD两项错误。‎ ‎6.“这是一张铁网,垂直管理系统使国家进入前所未有的严密管控时代。”这张“铁网”‎ A. 强化了贵族特权地位 B. 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 C. 确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D. 显示出君主专制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中“郡县乡里”的行政单位以及“郡守、县令”等具体职务分层对应等信息,形象地再现了秦朝郡县制下的“垂直管理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通过郡县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项正确;材料只有秦朝地方行政与官僚设置,没有贵族世袭等特权,A项错误;这是秦朝时期的地方管理体系,与实行分封制的周朝政治管理不符,B 项错误;材料中无关中央和君主的权限等内容,D项错误。‎ ‎7.“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历史反复证明,治国必先治吏。秦朝为此专门设置了 A. 左右丞相 B. 参知政事 C. 御史大夫 D. 殿阁大学士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治国必先治吏”和“吏不廉平则治道衰”的历史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监察百官,秦代设有御史大夫一职,C项正确。左右丞相主要职责在辅助皇帝理政,参知政事是宋代副相,殿阁大学士是明代为皇帝的咨询机构,三者职能都不在“治吏”,ABD三项错误。‎ ‎8.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更号为皇帝,以及实行分封制度还是郡县制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争议很激烈,最后由皇帝裁断。据此可知 A. 皇帝至高权威受到质疑 B. 大臣反对分封制度 C. 郡县制的推广受到阻挠 D. 秦朝实行朝议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史记》记载在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最后由皇帝裁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即是秦朝实行的朝议制度,D项正确;因为最后都由皇帝裁断,可知A项不符合题意;大臣对分封和郡县制的态度,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C两项错误。‎ ‎9.下面是“汉代名相”张良的图像,他曾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被封为留侯。据此可知,汉朝 A. 发展了中央集权 B. 采用了分封制度 C. 强化了君主专制 D. 削弱了丞相职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汉初功臣张良被册封为“留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曾采用分封制,存在异姓诸侯和同姓诸侯,B项正确;张良为留侯不能体现对地方管理的加强,也不能强化君主对中央的控制,同时和丞相辅政没有关系,ACD三项错误。‎ ‎10.元朔元年,汉武帝下诏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因此,郡守、九卿、礼官、博士如果不向中央政府举荐人才,就算有罪。这反映出汉武帝 A. 增加了郡守职权范围 B. 沿用了秦朝用人制度 C. 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D. 非常重视察举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举荐人才”可知,材料反映的制度是西汉察举制,由汉武帝下诏强制郡守、九卿等人必须向中央举荐人才,体现出了汉武帝对察举制的高度重视,D项正确。只是向中央推荐人才,用人权在中央,察举制并没有扩大郡守职权,也不是秦朝就已经存在的制度,这一做法也不会影响到地方管理,ABC三项错误。‎ ‎11.下面是天宝年间十节度使分布图。该图反映了 A. 汉初地方割据势力增强 B. 唐朝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C. 宋朝大力强化君主专制 D. 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众多的节度使分布在边疆和黄河流域等区域,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天宝年间,地方节度使实力强悍、屯兵自重,这势必会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项正确;“天宝”是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并且节度使是在地方上的军事长官,汉代未设立,元朝时已经消失, ACD三项错误。‎ ‎12.有学者指出:“在铁板一块王朝当中输入平民的血液,王朝也因此获得了新的活力。”据此可知,该学者 A. 肯定了科举制的价值 B. 认识到平民斗争的作用 C. 认可汉武帝人才政策 D. 意识到君主专制的危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在铁板一块的王朝当中输人平民的血液”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评述的是科举制对平民进入仕途,扩大封建统治基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A项正确;材料无关平民为进入王朝进行斗争的信息,B项错误;科举制创立于隋唐,汉武帝与此制度无关,C 项错误;学者分析的是王朝新鲜的血液,即平民参政,与君主专制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13.在府州一级,宋代设置了通判,又叫监州,主要职责是监督知府、知州。这反映出宋代 A.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 皇权独尊局面出现 C. 开创了地方监察先河 D. 选官制度发生变革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通判的主要职责是监督知府、知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的是宋代中央集权的强化,A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是宋代地方监察监督制,与皇权在全国统治中至上、独尊无关,排除B项;地方监察制度秦朝早已出现,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分析的是监察制度,不是选官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 ‎14.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行有“在外”之意,比如行宫和行辕。这表明元朝的行省是一种 A. 皇帝内侍机构 B. 地方监察机构 C. 边疆管理机构 D. 中央派出机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行中书省中的“行”取“在外”之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行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的派出机构,D项正确。元代设行省管理地方,与皇帝内传无关,A项错误;行省掌管地方军政,不是监察制度,B项不符合史实;元代在全国设十行省管理地方,边疆则实行土司制度,C项错误。‎ ‎15.明成祖设立内阁后,内阁大学士为皇帝亲信,一般由四品以下的词臣充任。他们出入宫禁,草拟诏令,地位显要。但只是秉承皇帝的意志办事,并不执政,顾问而已。这说明内阁 A. 职责与宰相相同 B. 在朝中地位低下 C. 由亲信高官充任 D. 属于皇权的附庸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内阁大学士“由四品以下词臣充任”,“只是秉承皇帝的意志办事,并不执政,顾问而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只是皇权强化的产物,D项正确。明代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能独立处理政事,职责与宰相不同,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地位显要”可知,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一般由四品以下的词臣充任”不符。‎ ‎16.《大明律》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这些规定意在 A. 维护皇帝专制权威 B. 促使官员敬畏法律 C. 杜绝朝臣大权独揽 D. 保证国家选贤用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大明律》严格禁止官员利用职务结党营私等规定,结合所学可知,其旨在强化皇权,严格维护君主专制制度,A项正确;材料明确针对结党官员,防范官员培植个人势力,主要目的不是让官员敬畏法律,B项错误;杜绝朝臣弄权只是直接目的,不是根本所在,C项错误;禁止官员结党营私,不是对选官制度的优化,不能保证国家选贤用能,D项错误。‎ ‎17.清朝毕竟是满洲建立起来的政权,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满族色彩。这突出反映在清初 A. 废除宰相制度 B. 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 C. 沿用内阁制度 D. 重视翰林院学士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议政王由满洲贵族担任,这一政策让清初的政权带有强烈的满族色彩,B项正确。清政府没有宰相制度,A项错误,而内阁制度和翰林院学士清军入关之前就已经存在,CD两项错误 ‎18.清代,军机处每日奉旨出政后,需要明示天下的交与内阁明发,而事关机密或个别谕行的则是密封后直接交兵部驿马递送,交给相应的官员办理。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 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 C. 增强了政务的透明度 D.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军机处设立后,公开的国家事务由内阁明发全国,机密事务则由军机处直接交相应官员办理,可知这有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特别是机密事务的执行效率,A项正确。清代内阁始终没有决策权,B项错误;材料中的“密封”“相应的官员”说明很多政务是机密的,增强透明度不是对材料整体的正确解读,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加强,D项错误。‎ ‎19.有学者指出,雅典民主,其实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全民都是公民、全民都有权参与的“民主”,参与者只占整个社会成员的一小部分。其意在说明雅典民主 A. 历史上并不存在 B. 是海洋文明产物 C. 妇女没有公民权 D. 局限于特定群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参与者只占整个社会成员的一小部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雅典民主只是“公民”,只有祖籍是雅典的成年男性这个特定群体的民主,D项正确;材料没有否定雅典民主的史实,A项错误;材料没有分析雅典民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B 项错误;没有公民权的还包括外邦人、奴隶和儿童,妇女只是一部分,C项不符合题意。‎ ‎20.古代雅典的一个清晨,“只见新任首席执政官将架在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立即映入人们的眼帘:因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这一个重要历史时刻发生在 A. 梭伦执政时期 B. 克利斯提尼时期 C. 伯利克里时期 D. 提秀斯执政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梭伦改革中废除债务奴隶制的内容,A项正确;其他时期,均没有推入废除债务奴隶的改革,BCD项错误。‎ ‎21.遭陶片放逐法放逐的通常是最有名气的、最有威望的人,雅典最伟大的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虽然未被放逐过但遗留下来的用于投票的陶片上也经常出现他的名字。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珍视公民权力 B. 实行直接民主 C. 否认领袖作用 D. 维护民主体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雅典用陶片放逐法针对的“通常是最有名气的、最有威望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作为一项预防性的措施,为的是防止某些权威太高的个人利用他所拥有的威望建立个人统治,即防范僭主政治出现,维护民主政体,D项正确;放逐“最有名气的、最有威望的人”用意不是重视公民权的使用,不是强调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也不是对领袖作用的简单否定,ABC三项错误。‎ ‎22.雅典民主从公元前508年一直持续到了公元前338年,甚至到雅典作为一个国家不复存在,但作为马其顿和罗马治下的一个自治市,它的内政依然沿用古典时期的民主制。这表明,雅典民主制 A. 沿用时间最为长久 B. 拥有深厚社会基础 C. 得到民众衷心拥护 D. 推行范围极其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雅典民主存在将近两个世纪,特别是在马其顿和罗马治下,仍然长期沿用民主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民主制在雅典拥有深厚社会基础,B项正确。没有与其它制度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雅典民主存在时间最长,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相关民众的言论和立场,不能得出仅适用于奴隶主的民主政治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衷心支持,C项错误;只是一个雅典城邦,一个自治市,不能说明雅典民主推行范围宽广,D项错误。‎ ‎23.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三、第八表规定,借贷年利不得超过本金的1/12,到期不能偿还,债权人可将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可给债务人戴上刑具,甚至杀死或卖作奴隶。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 明文保护私人所有权 B. 放任贵族为非作歹 C. 刻意损害平民的利益 D. 鼓励高利贷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十二铜表法》规范借贷行为,重罚拒不偿还债务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A项正确;材料中对放贷行为有所限制,对债务人严惩,不能说明是在纵容贵族为非作歹,也不是刻意损害平民利益,更不是在鼓励高利贷行为,BCD三项错误。‎ ‎24.沈宗灵指出,那时(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也就是说,罗马公民即使在被征服地区,仍享有权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罗马 A. 《十二铜表法》已被废止 B. 公民法占有统治地位 C. 万民法维护了公民特权 D. 皇帝掌握了法政大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罗马法的“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原则,在罗马征服的地区,罗马公民仍然享有权利,可知这时期罗马仍在推行公民法,没有克服其排他的弊端,B项正确;材料没有针对《十二铜表法》进行改进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中的“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原则,与万民法保护所有自由人的原则不同,C项错误;因为是在“共和国时期”,没有皇帝及其特权,D项错误。‎ ‎25.罗马的法律制度,不像希腊那样限制在狭小的区域,而成为团结居住在各处民众社会的纽带。这一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A. 社会盛行习惯法 B. 成文法开始出现 C. 国家推出万民法 D. 罗马走向共和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起到罗马社会“团结居住在各处民众社会的纽带”作用的是万民法,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各处居民约定俗成的规则等,所以习惯法盛行无从得出,A项错误;成文法开始出现是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当时罗马共和国还没有扩张到各地,B项错误;罗马走向共和国之前,只是一个城邦,不需要团结各处的居民,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文、武、周公、成、康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自已姬姓亲族、同盟的亲戚姜姓,以及一些结为亲的东方贵族,建立封国。西周封建将中国北方许多新国与故国的纯治阶基,都编织为一个亲缘网络,彼此之间,不是大宗、小宗,就是甥舅(姑侄)。‎ ‎——摘编自许停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汉高祖刘邦在继承秦的郡县制时,犹豫不决,进两步退一步,在郡县制与封建制之间采取折中主义。他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部分恢复了封建制,封建了大批同姓诸侯王,其目的显然想仰仗刘氏宗室的血缘关系,构筑皇权的屏障。这种一国两制,是历史的倒退,不久就遭到了惩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初年推行的主要政治制度,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初年“一国两制”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答案】(1)政治制度:分封制。作用:巩固了周的统治,扩大了周的统治区域,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2)问题:地方王国势力增强,削弱了中央集权,甚至出现“七国之乱”,威胁到西汉的统治。方案:汉武帝推行“推恩令”、“附益法”等措施,增加王国数量,削弱王国势力,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详解】(1)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中“不断分封自已姬姓亲族、同盟的亲戚姜姓,以及一些结为亲的东方贵族,建立封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推行分封制。作用:根据材料一中“西周封建将中国北方许多新国与故国的纯治阶基,都编织为一个亲缘网络,彼此之间,不是大宗、小宗,就是甥舅”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分封制的对象、区域及其与宗法、婚姻结合等做法,从直接到长远,从政治到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说明。‎ ‎(2)社会问题:根据材料二“这种一国两制,是历史的倒退,不久就遭到了惩罚”,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带来的危害,即王国对抗中央,影响国家的统一与安定。解决方案:根据所学知识,以“推恩令”的内容、作用等进行分析说明。‎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解缙,明代著名才子,18岁中解元,19岁中进士。永乐元年明成祖设立内阁,解缙为从五品的输林院侍读,是内阁七人中官品最高者。解缙等人随侍成祖,“从容献纳”,“朝夕左右”,勤慎”有加。‎ ‎——摘编自《明史·解缙传》‎ 材料二:在国家机器的运作效率方面,清代的军机处或许创下了中国历史之最,成为中国五千年来最为精简、扁平的政府机构:只有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两层。军机大臣人数很少,军机章京往往是中央部委中最为优秀的青年干部。军机处所拟的谕旨,除“明发”要走内阁、部院等层层下达程序外,直接密封发给各地督抚的“廷寄”,都要由兵部限时专递 ‎——摘编自雪珥《大清军机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官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军机处高效率运作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枢机构职权的发展趋势。‎ ‎【答案】(1)特点:学识渊博,但品级较低;无决策权,不负责执行;政治业务精湛;负责内侍、咨询。‎ ‎(2)原因:军机处的机构精简;办事人员精干;工作流程规范;职责明确并有时间限定等。‎ ‎(3)趋势: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逐步强化,发展到极端。‎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解缙因“著名才子”入选,“从五品”是“内阁七人中官品最高”,“随侍成祖”负责“从容献纳”和“朝夕左右”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内阁官员的标准、地位、职责和作用等方面概括明朝内阁官员的特点。‎ ‎(2)原因:根据材料二“最为精简、扁平的政府机构”,“军机大臣人数很少,军机章京往往是中央部委中最为优秀的青年干部”和“直接密封发给各地督抚的‘廷寄’,都要由兵部限时专递”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职务分工和工作程序等方面分析说明清朝军机处高效率运作的主要原因。‎ ‎(3)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和相关问题,可知明清时期中枢机构职权发展的趋势是权力日益集中到君主手中,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位于中希腊的阿提卡半岛,境内山多地少,沿海有良港,对外交通方便。在荷马时代,这里的居民分为4个部落,共有30个氏族。在雅典,所有成年男子均可出席参加的公民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凡内政、外交、宣战、媾和及国家高级官吏的任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均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雅典的民主政体是所有古代国家中一种“高度发展的国家形态”,是当时最进步的政体。‎ ‎——摘编自齐涛《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二:唐代中书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多时有至十几人,最少则只有两人,即中书令及门下侍中。开会时有一主席,称为“执笔”。讨论结果,由他综合记录,等于现在之书记长。此项主席轮流充任。有时一人轮十天,有时一人轮一天。大家的意见,不仅由他综合记录,而且最后文字决定之权亦在他。这是唐代宰相一职,在采用委员制中的首席来代替领袖制的一种运用与安排。‎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政事堂在唐朝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公民大会和唐朝政事堂的不同之处。‎ ‎【答案】(1)原因:国土面积小、公民数量少,城邦国家。‎ ‎(2)作用: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加强中央集权,限制相权;维护和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不同之处: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权力中心,是公民行使权力的机构,是实现奴隶制直接民主的最高权利机关。政事堂唐朝中央政府机构,是君主统治的辅助, 是封建专制政府的决策机构,服务于皇权。‎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雅典位于中希腊的阿提卡半岛,境内山多地少,沿海有良港,对外交通方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条件到政治体制等方面分析雅典实行直接民主的原因。‎ ‎(2)作用:根据材料二“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多时有至十几人,最少则只有两人”,“席轮流充任”,“唐代宰相一职,在采用委员制中的首席来代替领袖制的一种运用与安排”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事堂的人员、运行机制和本质作用等方面分析说明其在唐朝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3)不同: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和本题的相关问题思路,从职能、作用到本质等方面说明雅典公民大会和唐朝政事堂的不同。‎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一个同时代的人曾经这样写道:“假如你未到过推典,你是一个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就是一头骆驼。“对于雅典的民主密政治,伯利克里曾经自豪地说过:“我们不模仿别人,相反,却是别人的典范。‎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查士丁尼自公元527年继位起,为重建和振兴罗马帝国,任命了以大臣特里波尼安为首的十位著名法学家参加的法典端撰委员会进行法典编撰工作。从公元58年到534年,先后完成了三部法律汇编。它们是罗马法已发展到最发达阶段的代表,也是世界古代法制史上最完备的成文法典。‎ ‎——摘编自郑祝君《外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成为“别人的典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查士丁尼时代进行法典编撰工作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西方遗留给人类的政治文明遗产。‎ ‎【答案】(1)原因: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为雅典经济文化繁荣创造了条件;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雅典率先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民主制度, 开民主政治的先河。‎ ‎(2)意义:查士丁尼时代的《民法大全》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它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的高度发达,促使罗马法研究热潮的不断出现,确立了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深刻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发展和法律的制定。‎ ‎(3)政治文明遗产: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不模仿别人,相反,却是别人的典范”,结合所学知识,从雅典、时代和历史发展等方面说明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成为“别人的典范”的原因。‎ ‎(2)意义:根据材料二“是罗马法已发展到最发达阶段的代表,也是世界古代法制史上最完备的成文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性质、作用及其在罗马法的发展和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3)政治文明遗产: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西方遗留给人类的民主和法治两大文明遗产。‎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