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19-2020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ww.ks5u.com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i.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 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 A. 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2. 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的形式多样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最主要的货币形式,还有 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铸的刀币,以及受秦国影响铸造时间较晚的圜钱。 这反映了当时赵国 A. 手工业技术最发达 B.具有工商立国思想 C. 一度取得霸主地位 D.积极开展商贸活动 3. 孟子将人民、社稷和君主排定了位次。人民排在第一位,社稷排在第二位,而一国之君 则排在最后一位。这一排名 A. 是当时社会的真实体现 B.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C.说明孟子反对君主制度 D.反映了社会民主化倾向 4. “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 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材料体现的“时代,,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国家强大,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文化繁荣,疆域广阔 5. 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瀟桥纸和西汉晚 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东汉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由此推断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纸在西汉已经广泛使用 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6. 汉武帝时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中后期,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 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A.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 B. 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赋仅在汉代民间流行 7.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曹操在《龟虽 寿》中写道:“老骥伏栃,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们的共同理想是 A.发展经济 B.争权夺利 C.打败孙权 D.统一中国 8. 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部边境汉人放牧图 A. 经济重心南移 B.农业生产恢复 C.社会分工扩大 D.民族交融加强 1. 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主要原因是政治军事上的需要,隋炀帝个人享乐欲望 是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大运河还是会由别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依据是 A.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 C.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 10.下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 B,南北政权的分裂对峙 D.西南地区经济的没落 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 人物 -T~. 贝献 隋炀帝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A.缩小了官吏来源 B.得到了不断完善 C.降低了人才素质 D,解决了考试弊端 11.三省六部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 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B.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C.有效地限制了地方的权力 D.具有了西方三权分立的民主思想 12.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 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13. 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这表明他意图解决 A.边境危机 B.财政危机 C,政治危机 D.军事危机 14.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 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B.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C.农民抗灾害的能力减弱 D.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15. 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 佛法禅学借来“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 A. 主张改良社会体制 B.将儒释道融为一体 C.由儒学转向了佛学 D.致力维护社会稳定 16. 古书多以绵长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 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印刷术的革新 B.指南针的改进 C. 重武轻文政策 D.科举制的盛行 17. 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清和帖》(如图)是 其代表作品。从字体上看,《清和帖》应属于 a.楷书 A. 隶书 - c•行书 D. 草二 13.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 的中书省。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由此可 见,元代行省是为了 A.削弱皇帝权力 B.加强控制地方 B. 缓解民族矛盾 D.提高汉人地位 14. 元代杂剧是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的基础上,创 造出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表演艺术形式。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杂剧的突出特点是 A.流传范围广 B.缺乏生动性 C.富于观赏性 D.形式很单一 15. 明太祖废丞相后,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 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宦官机构)勘合,方可施用。这样规定是为 A.加强对皇帝的监察 B.加强对内臣的监察 C.加强对六部的监察 D.加强对丞相的监察 16. 清代雍正时期,朝廷将边疆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即 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被废除,改成由中央政府派任流官管理。这一做法 A.有利于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 B.体现了中央对地方豪强的信任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使清王朝的统治疆域达到最大 17. 乾隆二十四年,颁行“防夷”措施: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 政府制定的行商的商馆中;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这反映出清政府 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18. 梅兰芳说:“现在的观众对于国剧(即京剧)只重视其艺术,对于剧本之意义,则不甚注 意,这对于用戏剧推行社会教育,有点损伤。”他意在强调京剧艺术 A.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B.应该重视社会教化的功能 C.要表现演员的精湛演技 D.代表中国文化的最高水平 19.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 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应为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共强迫清政府开放了 16处通商口岸。 这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目的是 A.向中国勒索战争赔款 B.建立殖民侵略据点 C.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1. 由下列信息推断该事件是 ①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②农民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 ③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④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3. 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 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 悲剧。'‘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打着“自强”旗号 B.打着“求富”旗号 C.只学技术不学制度 D.清政府腐败无能 14. 康有为认为,“仁”是一种原动力,蕴于万物之中,它不仅包括人道,还包括人性的存在, 其本质已经抹除了人为的政治差距以及导致人类分裂和不平等的社会阶层。据此可 知,康有为 A.借助儒学宣传平等思想 B.拥护封建君主专制 C.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批判封建伦理道理 15.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 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纷纷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B. 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C.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 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6.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专制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依据是 A.清帝退位 B.《临时约法》颁布 C.武昌起义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3. 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 “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清除了欧美列强的在华势力 C.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14. 下表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营产业 行业 项目 1912 年 1920 年 年平均增长率(%) 棉纱 棉纱产量指数 100. 0 422. 4 17.4 面粉 面粉产量指数 100. 0 516. 9 22. 8 卷烟 资本量 137.8 1680. 4 36. 7 A.超过外资企业 B.产业部门齐全 C.得到迅速发展 D,地域分布均衡 15.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了一系列体现时代要求、彰显政党性质的伟 大中国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其中“红船精神”源于 A.五四运动 B.中共成立 C.国共合作 D.北伐战争 16.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在谈到某事件时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 人赢得了中国。'‘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开展土地革命 B.万里长征 C.工农武装割据 D.抗日战争 17. “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小康 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反映了 20世 纪40年代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争取民主,实现和平 B.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8.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促进会 议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 A.援助亚非 B.另起炉灶 怡'空说珞南无门、護 C.科教兴国 D.求同存异 19. 右图是一幅于1958年绘制的农民画。画中的文字是“稻 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 社幸福门"。该画体现了 A. “一五”计划超前完成 B. “大跃进”的“浮夸风” C. “文革”时期严重错误 D. 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13. “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自古知兵非 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 技成就 A.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B.标志中国成为航天大国 C.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开拓了生物技术新领域 14. 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 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 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历史事件是 A. 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 B. 第三世界国家全部加入联合国 C. 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圆满成功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5.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 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A.九二共识 B. 一国两制 C.民族复兴 D.和平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 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每选对一项得1分,有选错的则得0分。 B.多元一体 16. 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是 A.分布广泛 C.星罗棋布 A. 南多北少 42.1683年,康熙帝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澎湖一战,郑军大败。1684年,清朝设 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行省,刘铭传出任首任巡抚。这 些措施 A. 使台湾开始纳入到中国的版图 B. 巩固了东南海防 A. 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B. 促进了台湾开发 43. 学者彭敦文认为:“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 元性与矛盾性。”这里的“多元性”表明五四运动是一场 A.爱国革命运动 B.思想启蒙运动 C.社会主义建设 D.社会革命运动 44.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写道:“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 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 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的原因包括 A.全民族的抗战 B.国际上的援助 C.北洋军阀腐败 D.中国强日本弱 45. 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全国尚有约占总数三分 之二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国家财政困难,商人投机倒把,囤积居奇 ……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面对上述情况,为巩固人民政权而采取的重大决策有 A. 土地改革 B.稳定物价 C.剿匪镇反 D.抗美援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