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后作业:第1单元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秋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后作业:第1单元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基础达标]‎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  )‎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2.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3.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4.朱元璋读《孟子》时说,此老如活到今日,也应该杀头。他下令将《孟子》大量删减。下列句子,被删掉的应该是(  )‎ 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D.“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荀子的《劝学》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以上言论表达的思想是(  )‎ A.“性善论”思想 B.“性恶论”思想 C.教育能改变人的本性 D.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6.(2016·洛阳高二期中)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墨子  ‎ C.孟子 D.韩非子 ‎7.与孔子的“仁”相比,墨子的“兼爱”更注重(  )‎ A.人的善良本性 B.倡导重义轻利 C.道德的重要 D.无等级差别的爱 ‎8.(2016·海口高二检测)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该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9.中国古代许多成语出自先秦诸子,下列成语出自《韩非子》的是 (  )‎ A.舍生取义 B.守株待兔 C.朝三暮四 D.兵贵神速 ‎10.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 A.“兼爱”“非攻”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认识 C.君主集权的理念 D.人定胜天的思想 ‎[能力提升]‎ ‎11.(2016·海淀期中)《论语·为政》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下列各项与材料相符合的是(  )‎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D.“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12.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 A.老子、韩非 B.墨子、孔子 C.庄子、孔子 D.孟子、荀子 ‎13.(2017·嘉兴模拟)对于生死,先秦时期有位思想家提出:“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该思想家属于(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4.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杂陈。与孔子的“仁”相比,墨子的“兼爱”注重(  )‎ A.恻隐之心,人的善良本性 B.倡导重义轻利 C.道德的重要 D.无等级名分差别 ‎15.战国时期的某思想家认为:“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请推断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庄子C.韩非D.墨子 ‎16.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每则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 ‎ ‎ ‎ ‎(2)为什么对待同一问题,在当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 ‎ ‎ ‎ ‎(3)上面的哪种主张在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后世影响最大?‎ ‎ ‎ ‎ ‎ 答案精析 训练2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D ‎2.A [这三位思想家的主张都是希望稳定社会秩序,让人民安心生产,这与当时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分不开。故选A。]‎ ‎3.B [题干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孟子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 ‎4.A ‎5.D [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蓬生麻中”“白沙在涅”,便可得出荀子重视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的结论。]‎ ‎6.B [据材料信息“相爱”可知是墨子的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 ‎7.D [孔子的“仁”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子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故选D项。]‎ ‎8.B ‎9.B [A项出自《孟子》,B项出自《韩非子》,C项出自《庄子》,D项出自《孙子兵法》。故选B项。]‎ ‎10.C [A项是墨子的思想;B项是孟子的思想;D项是荀子的思想;C项是法家的集权观。]‎ ‎11.C [“为政以德”即德治,与材料强调的“德”相符,故C项正确。]‎ ‎12.C [庄子提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是“仁”,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 ‎13.B [“安时而处顺”反映出顺应生死的态度,与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相符,故B项正确。]‎ ‎14.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的区别在于墨子的爱无等级名分差别。故选D项。]‎ ‎15.C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重视刑罚的作用,与之符合的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16.(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 ‎(2)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在当时影响最大。因为它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材料一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最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