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 ‎1.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 A. 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B. 是否民主和强盛 C. 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 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普罗塔哥拉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所以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看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中意思。所以答案选A。‎ ‎2.古希腊某位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 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 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强调了善恶与智慧(知识)之间的具有直接紧密联系,这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内涵一致,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B正确;A是普罗泰戈拉的思想,故排除;C是柏拉图的主张,故排除;亚里斯多德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故排除D。‎ ‎3. 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主要历史任务(‎ ‎ )‎ A. 把人从禁欲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 B. 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C. 把人从罗马教皇控制下解放出来 D. 把人从封建主控制下解放出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是思想解放运动,由此可以排除C、D项。B项是宗教改革的历史任务。文艺复兴运动把矛头指向了天主教会,而不是天主教,反对教会所宣扬的禁欲主义,提倡人性,追求个性解放,故选A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4.在一次历史兴趣小组活动时,一名比较粗心的同学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进行了以下归纳。你认为错误的是 ‎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②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 ③前者侧重于宗教改革,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④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思想解放运动,故①正确。文艺复兴时期强调的是人对欲望的肯定,注重于人性的解放,并没有构建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②错误。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特权,但不是侧重于宗教改革,③错误。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但实质上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 ‎【点睛】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 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 ‎5.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三者的共同点有 ‎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②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③反对封建束缚 ‎④促进人性的解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①只是启蒙运动的思想,③不适应于智者运动。排除含①、③的选项,答案为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比较 ‎6.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 B.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 C. 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D.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的理解:历史事实—事件—若干小事件等层次。A项中“人是万物的尺度”与文艺复兴是同级的,因此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同性质的历史事实,不能构成层次关系,因此C项错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思想是前后相继的关系,也不能够成层次,因此D项错误。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理想主义的表现是“人非工具”,因此只有B项可构成等级或层次关系,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人文主义、理性主义、“人非工具”‎ ‎7.西欧中世纪后期,神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这种变化表明(  )‎ A. 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B. 神学放弃对教育的控制 C. 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D. 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容,因此这种变化反映了西欧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D项说法绝对,排除。‎ ‎8.路德曾说:“教皇、主教和王公、贵族、农民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以下解释符合路德本意的是(  )‎ A. 宗教信仰是愚蠢的 B. 神职人员不应存在 C. 现实世界人皆平等 D. 反对封建君主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除职业外,并无区别”,说明马丁•路德并不是反对神职人员的存在,而只是反对这种等级差别, 故答案为C项。马丁•路德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A项;马丁•路德不反对神职人员的存在,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点睛】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宣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即“信徒皆为祭司”的观点,反对罗马教皇、天主教会的特权,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 ‎9.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 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 引发外族入侵和奴役 C. 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 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希腊“智者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性,以人为本,从而往往会造成人人私欲泛滥,甚至会造成道德败坏,所以,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D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揭示的是经济方面,与题干信息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B项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实际上与“人是万物的尺度”背离,排除。故选D。‎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10.有人认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作者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 影响的广泛性超过文艺复兴 B. 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关系 C. 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D. 与文艺复兴的性质截然不同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材料是说文艺复兴是发生于意大利上层知识分子范围内的文艺思潮,而宗教改革的影响则深入到北欧普通民众之中,其广泛性胜过文艺复兴,A正确。材料不是强调宗教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B错误;材料没有突出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排除C;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都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D错误。‎ ‎11.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研究医学,旨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唐代孙思邈也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指出:“君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这体现出古代医学研究 A. 在战乱时期更为发达 B. 在众多领域均有建树 C. 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 D. 注重运用辩证施治方法 ‎【答案】C ‎【解析】‎ ‎ 由“上以疗君亲之疾”“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说明古代医学研究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故选C;古代医学研究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古代医学研究的领域,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古代医学方法问题,排除D。‎ ‎12.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限于农业水利工程、时令、气象科技等,其他如机械、纺织、印刷等也有所发展,但都未能推动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 儒学长期处于正统地位 B. 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重点是人际与社会的和谐 C. 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主要是和农业、手工业有关,由于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缺乏动力。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对科技发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主要原因”的要求,排除A、B、C项。‎ ‎13.有人这样评价一部先秦文学著作:“其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它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而不是把文学堪称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该著作是 A. 《诗经》‎ B. 《离骚》‎ C. 《春秋》‎ D. 《山海经》‎ ‎【答案】A ‎【解析】‎ 春秋末年的《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故答案为A项。《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排除B项;《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排除C项;《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排除D项。‎ ‎14.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音,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社会群体的认同推动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发展,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世俗文化是受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但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 点睛:自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文学艺术出现适应市民需要的趋势。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均受这一因素的影响。此类试题要把握住自宋之后文艺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原因来分析解答。‎ ‎15.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理论上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 缺乏理性精神 B. 求善而不再存真 C. 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 落后于西方国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代中国科技的认识。由材料信息“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等可知,材料主旨即体现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论构建,缺乏理性精神,A项正确。B项“不再存真“,具有片面性。C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D项明显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状况及特点 ‎【名师点睛】深度认识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与近代西方科技相比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B.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C.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科技重理论。D.中国古代科主要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16.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许就是最伟大的成就,它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因为相对论:( )‎ A. 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 B. 借鉴了德国科学家普朗克的学说 C. 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 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相对论揭示了时空与物质的本质属性,可以广泛地解释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同时,相对论也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新途径,因此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故D项正确。‎ 考点: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物理学·相对论 ‎17. 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 )‎ A. 电已进入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 B. 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C. 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 D. 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 ‎【答案】A ‎【解析】‎ 电是 “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说明电已经服务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了,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生产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运用排除法,排除法运用把握三个原则: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要排除;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要排除;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的选项要排除。本题中的BCD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18. 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自然科学的一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 B. 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侵略扩张的“理论依据”‎ C. 成为挑战神学权威的有力武器 D. 成为近代中华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中期提出的,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所以A表述错误。故应选A。‎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意义 ‎19.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二者的学说都 A. 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B.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C. 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D. 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牛顿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即开创了近代经典力学,而达尔文的进化论打破了造物主创世界的神话论,都给神学以沉重的打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故C项正确。牛顿与工业时代不符,排除A。进化论还没有得到科学实验的验证,排除B。进化论的提出是在启蒙运动开展后,排除D。‎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达尔文与进化论。‎ ‎20. 1769年瓦特制成了他的第一台蒸汽机。这台蒸汽机在当时被形象的称为“恶魔”。因为它不断地吞吐烟火,而且动作像个魔王。但这个“恶魔”日后却对英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蒸汽机给英国社会带的变化有( )‎ ‎①新的交通工具火车出现 ‎②英国采煤业迅速发展,导致空气污染程度上升 ‎③工厂在城市中大量出现 ‎④英国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在泰晤士河航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世界上第一艘汽船是美国人富尔顿在1807年试验成功的,所以④排除。本题选B。蒸汽机的发明使蒸汽机车出现,由于当时的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炭,导致采煤业迅速发展。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工厂的动力问题,使工厂的建立摆脱了地理条件的限制,大量工厂在城市出现。‎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1.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 A. 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B. 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 C. 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 D. 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以抵御西方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所以答案选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 ‎【名师点睛】‎ 开眼看世界:‎ 主要历程 ‎ 代表 ‎ 主张和作品 ‎ 背景 ‎ 意义 ‎ 主要特点 ‎ 开眼看世界 ‎ 封建士大夫: 林则徐、魏源 ‎ ‎《四洲志》《各国律例》;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 西方资本主义加紧对中国的渗透和侵略;西学传入; 有识之士倡导等 ‎ 关注世界; 思想启迪。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 ‎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人数很少 ‎ ‎22.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  )‎ A. 主张维护儒家传统道德基础 B. 主张采用西方的机器 C. 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 D. 说明张之洞积极倡导变法改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是圣人之道……是人的思想和意图”可知,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此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从材料信息来看,张之洞主张维护儒家传统道德基础,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采用西方的机器,这是张之洞“中体西用”观点的体现,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23. 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 )‎ A. 《海国图志》 B. 《孔子改制考》‎ C. 《变法通议》 D. 《天演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中“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指的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理论,1898年,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故选B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变法 ‎24.‎ ‎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 “师夷长技以自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必须进行改革自救,洋务派 的实践证明,“中体西用”不能挽救中国,必须改革政治体制,不能单纯学习西方技术。C项是维新派的主张,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从制度上学习西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 ‎25. 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 A. 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 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 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 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天演论》提出适者生存,主张社会改良,之所以得到广泛发行,是因为民族危机的加深,国人救亡图存思想渐成社会潮流。故答案为D项。《天演论》宣扬优胜劣汰,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人们的救亡图存意识增强,不是科学民主意识的增强,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当时政治改革进程艰难;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环境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严复《天演论》‎ ‎26.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在其著作《家》中描写了孔教会会长冯老爷遭到以觉慧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猛烈批判。这一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封建地主阶级主导的洋务运动着力借鉴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并未造就具有先进民主思想的广大知识群体,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上层份子主导的戊戌变法社会影响力极为有限,故B项错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群体主导的辛亥革命主要依靠资产阶级并未广泛发动下层民众,更不可能在思想领域掀起不同知识群体之间的尖锐对立,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时期具有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新知识分子与传统思想强烈对抗,故D项正确。‎ 考点:新文化运动 ‎27. 胡适曾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部文字形式(工具)新陈代谢的历史,只是‘活文学’随时起来替代‘死文学’的历史。”其意在说明( )‎ A. 白话文合乎历史潮流 B. 中国文学革命的紧迫性 C. 文学研究的重大意义 D. 西方文明适合中国国情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CD明显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材料在强调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紧迫性”,从‘活文学’、‘死文学’可知,白话文符合历史潮流,故选A。‎ ‎28. 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840—1864年中国向西方学习还未触及到政治制度方面,还未提出建立君主立宪的主张,故A项错误;这三个历史环节向西方学习的主题分别是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且与反抗外来侵略相结合,故B项正确;1840—1864年还没有提出建立民主共和的主张,故C项错误;1840—1864年还没有提出建立民主政治的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思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29.下图是某学者概括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发展历程( )‎ A. 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 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C. 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 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以及新文化运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近代中国思路的历程,一是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过程,一是国粹轮到中西互补论再到中国本位论,A项概括不够全面,排除;其归宿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论,C项错误,排除;天朝儒学道统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冲击,属于西学东渐,D项错误,排除;B项概括全面,符合题意,正确。故选B。‎ ‎30.1920年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这主要反映了(  )‎ A. 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来看,说明马克思主义已与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故答案为B项。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没有突出上海的地位,排除A项;工人阶级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已登上历史舞台,排除C项;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当时中共对中国社会性质认识错误,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1分,第33题13分,共40分)‎ ‎31.阅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摘自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材料三: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四: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体系中得到体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 一一摘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1)材料一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 ‎(2)材料三中的思想家关于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的主张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有何具体实践?请举例说明。‎ ‎(3)依据上述材料,综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启蒙运动。‎ ‎【答案】(1)“现实的黑暗”指封建制度(封建王权、宗教神权)‎ 设想: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三权分立)‎ 作用:防止专制 ‎(2)实践: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法国根据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 ‎(3)评价:启蒙运动影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启蒙思想,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可知,“现实的黑暗”是指封建制度。从“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可以看出,孟德斯鸠设想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以此防止专制。‎ ‎(2)材料三的主张是“创立民主共和国”。联系所学可知,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法国根据1875年宪法,均确立了共和政体。‎ ‎(3)评价启蒙运动应当联系所学,从启蒙运动在解放思想、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来回答。‎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统计表:‎ 年代 科技发明 中国 西方国家 件 ‎℅‎ 件 ‎℅‎ 公元1-400年 ‎67‎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1)以1500年为界,提取表中变化信息,结合所学说明领先者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综合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1)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中国1500年以前处于领先地位)‎ 原因: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政局较为稳定;‎ 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农耕经济的发展);‎ 科学家的努力;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国内各民族间和中外间的文化交流;‎ 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宋阶级、民族矛盾尖锐。‎ ‎(3)趋势:通俗化、平民化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 ‎(1)领先者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即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科学家和劳动人民的贡献等方面来回答。‎ ‎(2)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3)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文学流传表现出通俗化、平民化的趋势。联系所学,谈谈文学发展与社会趋势和政治经济的关系。‎ ‎33.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请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主要面临着什么状况。‎ ‎(2)面对如此状况,中国哪些人(指或阶级,或政治派别,或人物)作出了激烈的反应?(答出3个即可,这些人所作反应中的共同点是什么?‎ ‎(3)他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或主张各是什么?(针对你所选的3个作答)‎ ‎【答案】(1)状况:外来侵略(民族危机)。‎ ‎(2)林则徐、魏源或清抵抗派,农民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激进民主主义者,无产阶级。(答案中称谓如有不同,只要意思相近即可)‎ 共同点:向西方学习。‎ ‎(3)林、魏等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洋务派:“中体西用”,采用西方实用科技;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 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良。‎ 激进民主主义者:进一步从思想领域全面反对封建制,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针对你所选的3个作答,‎ ‎【解析】‎ ‎【详解】(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所以近代以来中国主要面临的状况主要突出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之类的答案。‎ ‎(2)“哪些阶层作出了反应”按照图片分别回答即可,例如,江南制造总局这幅图片体现了洋务派、孙中山这幅图片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这幅图片则体现了激进民主主义者这个阶层。各阶层所作出的应对体现的共同主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固定的,只要回答出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之类的答案均可,例如,洋务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者等说到底都是为了救亡图存。‎ ‎(3‎ ‎)注意是任选三个阶层,例如,洋务派的主张是师夷长技或者中体西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是暴力革命、是主张民主共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则主张君主立宪、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改良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