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2020届高三新课标III卷内参模拟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内参模拟测试卷(一)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大盂鼎内壁铸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我闻殷坠命,唯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矣。”并叮嘱盂要效法祖先,恭敬办政,莫违王命。这反映了西周 A. 与殷商相比粮食生产落后 B. 注重总结治国理政经验 C. 青铜器制作工艺十分高超 D. 分封制度已经开始瓦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大盂鼎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铭文中,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吸取商内外臣僚沉湎于酒、以致于亡国的教训,告诉他要效法其祖先,忠心辅佐王室,故选B;AC两项与材料主题无关,排除;D项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 2.唐朝是庶族地主大量涌上政治舞台的时期,给诗坛增添了一大批新诗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风格来反映现实生活,突破六朝门阀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浮雕文风,丰富、充实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这说明了 A. 唐代诗歌形式渐趋成熟 B. 文学深受政治制度影响 C. 唐代诗歌水平迅速提升 D. 经济决定诗歌发展水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是庶族地主大量涌上政治舞台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科举制的不断完善使得唐朝庶族地主有更多的机会登上政治舞台,导致了唐朝的文学突破六朝的陋习,充实、丰富了诗歌的社会意义,可见唐朝时期文学深受政治制度影响,故B项正确; 材料的落足点是说唐朝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的提升,没有涉及到诗歌形式的多样性和诗歌水平的提升,故A、C项错误; 材料介绍的是政治制度的变化对诗歌的作用而不是经济的变化对诗歌的影响,故D项错误。 3.据甲骨文考证,殷商时期已经开始对“灾”进行记录和研究;春秋时期对自然灾害已经开始有了较为系统的记录;《汉书》《晋书》《宋书》《齐书》《宋史》《金史》《明史》等皆有记录各种灾害的《五行志》这表明 - 11 - A. 自然灾害是朝代更替的决定因素 B. 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影响深刻 C. 我国最早开展对自然灾害的研究 D. 崇尚自然是史学家的治史传统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农耕社会对自然具有很大依赖性,而灾害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历朝历代都重视对自然灾害的记录与研究,故选B;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社会危机,危及王朝统治,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A;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古代史学家治史重视记录各种灾害,谈不上崇尚自然,而且崇尚自然不是治史传统,排除D。 4.明朝万历以来,松江地区就有男子以缝袜、制鞋为生的。太仓城中,有许多男子靠操轧花生活。温州地区,除妇女勤于纺织外,许多纺织品是出于男子之手。这种现象表明 A. 传统社会分工变化 B. 租佃关系日渐发展 C. 工商市镇普遍兴起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了明朝中后期,松江地区手工业发展情况,社会分工“男耕女织”发生了变化,男子也参与手工纺织,故选A;材料不涉及土地租佃关系及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D;材料只涉及松江、太仓、温州地区手工业发展,不能反映工商市镇普遍兴起,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松江地区就有男子以缝袜、制鞋为生的”“除妇女勤于纺织外,许多纺织品是出于男子之手”,联系“男耕女织”的特点分析解答。 5.鸦片战争后不久,资本主义各国就开始在中国设立银行。1845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东方银行。1889年德国设立德华银行,1893年日本设立横滨正金银行。这些银行的设立意在 A. 加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 操纵中国的财政金融 C. 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 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 【答案】B 【解析】 - 11 - 【详解】“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设立银行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手段,其本质意图在于操纵中国的财政金融,故选B,排除A;C不是本质意图,排除;D不是资本主义各国在中国设立银行的原因,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资本主义各国就开始在中国设立银行”,联系资本输出的概念分析解答。 6.1917年,孙中山认为美国立国之后,“政治蒸蒸日上,以其政治之基础全恃地方自治之发达也”;法国在大革命之后,“大乱相寻,国体五更”,其根源即在“其治向为中央集权,无新天地为之地盘,无自治为之基础也”。其意在 A. 通过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 学习美国实行联邦共和制 C. 强调地方自治是立国的基础 D. 结合中国实际去理解各国政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孙中山以美、法两国为例,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地方自治的重要性,故选C;1911年辛亥革命通过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时间不符,排除A;主张地方自治,并不能说明要实行联邦共和制,排除B;材料未提到结合中国实际,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其治向为中央集权,无新天地为之地盘,无自治为之基础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7.如图所示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主要说明 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 “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C. “双百”方针精神得到贯彻 D. 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答案】D 【解析】 - 11 - 【详解】该作品是1955年创作的,其背景是1953~1957年实施的“一五计划”,该画反映了工人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热情,宣传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故选D;年画内容不能反映优先发展工业,A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双百”方针确立在1956年,BC两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联系“一五计划”史实分析解答。 8.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这表明中国进一步 A. 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B. 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 C. 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 D. 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是我国第一部外商投资企业法律随着实践的发展,该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2019年3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提高了中国的外资管理和开放水平,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也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民主、现代企业制度,排除ABD。 9.在雅典,每个公民同时是家庭、胞族、部落和城邦的一员,这此组织无不属于宗教团体,加入其中也就意味着加入了公共的宗教,具有了公民的身份和资格,从而“在公民和外邦人之间建立了道深的而且不可变更的区别”。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 公民权具有排他性 B. 宗教阻碍民主发展 C. 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D.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的主要意思是雅典利用宗教在公民和外邦人之间建立了一道深的而且不可变更的区别,外邦移民不属于宗教团体,不具有公民身份,以此来限制或排斥外邦移民,故A项正确。材料介绍的是雅典公民的宗教身份与外邦人的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公民权的区别,与雅典的民主政治和参政议政没有关系,故BCD错误。 10.1780年,英国学者们“不再回避肮脏和臭气冲天的作坊,也不再为工人的头脑简单而鄙视他,……却是去访问他的作坊,与他讨论如何改进和采用何种方法改进他的工作。”这主要说明 A. 科学家们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B. 生产需求为科技发展提供动力 C. 工业革命带来生态环境恶化 D. 工人运动推动了工人地位改善 【答案】B - 11 - 【解析】 【详解】材料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学者改变态度,深入工场作坊,解决工人工作面临的技术问题,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科技研究逐渐服务于工业生产,故选B;材料反映了学者对工人态度的变化,但科学家吃苦耐劳精神不符合题目主要意图,故排除A;生态环境恶化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材料未涉及工人运动的信息,排除D。 11.1831年,法国文学家雨果发表小说《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迫害吉卜赛女郎埃斯梅拉达,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该作品 A. 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风格 B. 讽刺了拜金主义风气 C. 揭露了专制制度腐朽 D.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答案】C 【解析】 【详解】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出发,揭露封建王朝上层社会人士丑恶的同时,还用浪漫主义手法虚构了一个流浪汉聚居的乞丐王国,描绘和赞扬了下层平民的高尚品德,故选C;作品表现的是浪漫主义创作的风格,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拜金主义,排除B;当时的法国处于封建制时代,故D项中的“资本主义政治”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巴黎圣母院》”,联系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分析解答。 12.20世纪60年代初肯尼迪上台后,提出:“从出现在铁幕上的任何裂缝中培养自由的种子”,“通过援助、贸易、旅行、新闻事业、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以及我们的奖金和技术”,去提高东欧国家和人民生活水平,积极关怀他们,而不是漠不关心。其主要目的是 A. 同苏联进行全面争夺 B. 扩展马歇尔计划 C. 缓和冷战紧张局势 D. 摆脱越战的泥潭 【答案】A 【解析】 【详解】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美苏实力对比的变化,美国处于不利地位。肯尼迪上台后调整全球战略,把矛头指向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口号下,通过援助贸易、旅行、科技与文化交流削弱东欧国家与苏联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扩大其霸权,称霸世界的目的,故选A;马歇尔计划排斥东欧国家,排除B;C项中“缓和”不正确,排除;美国摆脱越战,应该是在尼克松时期,排除D。 - 11 -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居民、作坊以及市场组成了外城,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重要地带,但是无论从意识形态还是财政措施来看,它们都是边缘化的。尽管政府设法通过街坊格局以及市场管理来整肃秩序,外城的居民们相对于政府理想的服务模式以及层级制度,仍然显得格格不入。因为他们可能创造出建立在财富等级之上的新的层级制度,这对处境悲惨的农村人口有着极大的诱惑,吸引他们放弃主业,到城市寻找机会。 ——摘编自【加】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 材料二 中世纪中晚期(11~15世纪),欧洲中小城镇在农村普遍兴起,它们最初是农村的依附者和补充物,主要功能是为周围农村服务。城市的兴起尤其是取得自治后,形成了城乡两种对照鲜明的社会体,城市和乡村有明确的分野。而城市的“自由”、较多工作和发展机会,以及生活优势,则为农村人口所仰慕和向往,成为农村移民的“愿景”、吸引农村人口的“拉力”。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中晚期欧洲城镇化发展的动力。简述中国古代与欧洲早期城市发展的共同影响。 【答案】(1)特点:城市格局分化明显;市的地位较低;深受政治影响,政府管制严格;创造财富成为新阶层,对农村具有吸引力。 (2)动力:服务农村;城市自治、自由,政治环境宽松;城市经济生活优越。影响:满足城乡发展需要;促进商品生产与交换;促进人口流动;促进社会新阶层的产生;有利于社会转型发展,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性。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居民、作坊以及市场组成了外城”得出城市格局分化明显;根据“无论从意识形态还是财政措施来看,它们都是边缘化”得出市的地位较低;根据“政府设法通过街坊格局以及市场管理来整肃秩序”得出深受政治影响,政府管制严格;根据“他们可能创造出建立在财富等级之上的新的层级制度,这对处境悲惨的农村人口有着极大的诱惑”得出创造财富成为新阶层,对农村具有吸引力。 - 11 - (2)动力:根据“主要功能是为周围农村服务”得出服务农村;根据“自治”“自由”“较多工作和发展机会”得出城市自治、自由,政治环境宽松;根据“生活优势”得出城市经济生活优越。影响:可从满足城乡发展需要,促进商品生产与交换,促进人口流动,促进社会新阶层的产生,有利于社会转型等分析总结。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洋务运动到今天140多年实际上是一个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就需要现代化的政治载体,那么什么样的政治载体能使中国人适应现代化的那种挑战呢?有不同的国际与国内条件的制约下,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政治载体。首先是各种内外客观条件的压力和制约。其次是人们对于富强的各种主观的理解,人们的价值观念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和支配了他们做出的政治选择。第三,就是人们在当时可以借助什么样的政治资源来形成他们的政治战略。这样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政治选择。 ——据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价值观念影响和支配了近代中国人的政治选择。 19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增强实力,维护清王朝统治,得到了中央、地方部分大员的支持。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中体西用”思想,首先要打破传统信仰和教条;不过,由于该思想的局限,洋务运动并未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也就注定了它的失败。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企图借助光绪帝的力量,进行变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结果,由于自身阶级局限、缺乏改革的经验,面归于失败。 综上所述,价值观念影响了近代中国人近代化道路的选择,也一定程度支配着近代化实践的结果。(“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若考生回答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酌情得分。) 【解析】 【详解】本题意在考查近代中国人政治选择以促进现代化发展,可提出论题:价值观念影响和支配了近代中国人的政治选择。阐述:可以从政治选择的内外客观条件、价值观念、政治资源等展开论述,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新中国计划经济模式、改革开放等作为具体史实。 - 11 - 15.材料 盐引是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为增加财政收入,宰相蔡京改专卖制度为通商制,建立了从源头控制税收的“引法”。其做法是,政府对生产盐的盐户严加控制,使他们的全部产品都必须卖给官府设立的榷场(署)。商人贩盐必须先向官府缴纳所贩运盐的全部价款和税款后,由官府发给完税购货凭证“引”,商人凭“引”到规定地点领取盐进行贩卖。沿途及到达目的地后,都要接受“商税务”(商税务,即宋代征收商税的官署,设置在全国的各个州县及部分关镇)的检查。每引一个编号,前后两券,商人和官府各持一券。商人持引在规定的范围内贩运商品,可畅通无阻,沿途商税务只是验引登记,不收税。如无引贩运,一经查获,视为走私贩私,要受到严厉的处罚。这种管理方法减少了偷漏税,收效十分明显。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盐税收入达4000余万贯,比宋初增长了4倍多,创下了最高纪录。 ——摘编自周宇华《盐引制度简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盐引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盐引制度的影响。 【答案】(1)特点:专卖制度有所松动;政府通过经济手段间接控制;对贩运过程严格监管;成效显著。 (2)影响:减少了偷漏税,增加财政收入;商业发展有了制度规范,提高了经济效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盐业商品化和交易发展。从长远看,排斥竞争市场调节,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宰相蔡京改专卖制度为通商制”得出专卖制度有所松动;根据“商人贩盐必须先向官府缴纳所贩运盐的全部价款和税款后,……商人凭‘引’到规定地点领取盐进行贩卖”得出政府通过经济手段间接控制;根据“商人持引在……如无引贩运,一经查获,视为走私贩私,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得出对贩运过程严格监管;根据“这种管理方法减少了偷漏税,收效十分明显”得出成效显著。 - 11 - (2)影响:根据“这种管理方法减少了偷漏税”“盐税收入达4000余万贯,比宋初增长了4倍多”得出减少了偷漏税,增加财政收入;根据“商人持引在规定的范围内贩运商品,可畅通无阻,沿途商税务只是验引登记,不收税”得出商业发展有了制度规范,提高了经济效率;还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盐业商品化,但排斥竞争市场调节,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16.材料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准备迎战德国入侵,他们表现了高昂的爱国热情,这让张伯伦等非常惊恐,他们不愿自己也被卷入战争的旋涡。英法两国通过外交途径向希特勒表示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他们还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让给德国。希特勒也使出两面手段,一边抓紧备战,用武力相要挟,向英法两国进行威慑,同时又摆出一副伪善的面孔,宣称苏台德区是他在欧洲的最后要求。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果然就相信了,于是对希特勒一再迁就。9月28日,希特勒邀请英、法、意三国首脑到慕尼黑开会,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英法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国界不会遭到侵略 ——摘编自【英】乔治·威尔斯【美】卡尔顿·海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实行绥靖政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答案】(1)表现:通过外交途径施加压力,虚假欺骗,谋求同侵略者妥协迁就,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签订《慕尼黑协定》。 (2)原因: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惧怕战争;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一战创伤还没有愈合;对德国希特勒抱有幻想和误判;希特勒的伪善与欺骗等。 【解析】 【详解】(1)表现:根据“英法两国通过外交途径向希特勒表示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得出通过外交途径施加压力,虚假欺骗,谋求同侵略者妥协迁就希特勒,根据“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让给德国”得出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签订《慕尼黑协定》。 (2)原因:根据“他们不愿自己也被卷入战争旋涡”得出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惧怕战争;结合所学,还可从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一战创伤还没有愈合,对德国希特勒抱有幻想等角度分析总结。 17.材料 - 11 - 郭守敬(1231—1316年),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人。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习水利,巧思绝人。”至元元年(1264年),西夏境内的唐来、汉延等古渠,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至元十三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张文谦等主持修订新历,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至元十六年,郭守敬领导开展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 至元十七年,《授时历》告成。有人建议利用滦河和浑河溯流而上,作为向上都运粮的渠道,郭守敬经探测发现这些建议不切实际。帝命郭守敬主持修建大都运河。至元三十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敝水,大悦,名曰通惠河”。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郭守敬去世,享年八十六岁。后代史家称赞“守敬开物成务,功施于千载”。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守敬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简析郭守敬取得功绩的原因。 【答案】(1)历史功绩:西夏治水;修订新历;天文测量;发明天文仪器;修建通惠河等。 (2)原因:良好的家庭教育;本人潜心科研、躬行实践、大胆探索富有创新精神;关注国计民生事业;元代中央政府大力支持。 【解析】 【详解】(1)历史功绩:根据“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得出西夏治水;根据“主持修订新历”修订新历;根据“领导开展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天文测量;根据“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得出发明天文仪器;根据“郭守敬主持修建大都运河”得出修建通惠河等。 (2)原因:根据“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得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根据“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习水利,巧思绝人”得出本人潜心科研、躬行实践、大胆探索富有创新精神;根据“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得出关注国计民生事业;根据“元世祖忽必烈命张文谦等主持修订新历”等信息概括得出元代中央政府大力支持。 - 11 - - 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