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 版 新目标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原因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炀帝个人的享乐欲望是其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运河还是会由别的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是 A.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 B.南北政权的分裂对峙 C.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 D.关中地区经济的没落 2.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从中可以得出 A.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市的管理制度废除 C.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 D.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3.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有当地一句谚语:“当的穷,六月里骂长工。”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 A.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租佃关系下地主的无奈 D.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4.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将工入专门的“匠藉”,称为匠户。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这种变化 A.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 C.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5.虽然明淸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但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白银大量流入 B.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且传统手工业水平高超 C.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保护,重农抑商的推行 D.明清时期政治稳定,文化对周边地区辐射力大 6.明中叶以来,“弃儒从商”日渐成风,以至时人有“士好言利”之讥,而“学者以治生为本”一类观点也多见于明儒论著之中。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 B.商业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C.重义轻利观念不断强化 D.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7.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北方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8.成都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白瓷、秘色瓷、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C.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9.1712年,康熙颁发了一份谕旨称:国朝承平已久,滋生日繁…… - 8 - 令诸省督抚,将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征收丁税)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由此可知清朝初期 A.农业生产渐趋衰落 B.商业税成为政府税收主体 C.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D.赋税征收方式的重大改变 10.1829年,道光帝谕军机大臣等:“朕闻外洋夷钱,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诸名,在内地行使……自闽、广、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这表明当时 A.开始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清政府缺乏主权货币观念 D.外币流入扰乱了资本市场 11.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劲,在入口诸货中,除鸦片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其销售份额棉布不及英国海外市场的10%,棉纱的3%,其主要原因是中国 A.普通民众极端贫困的制约 B.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 C.民众内敛式消费观的影响 D.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 12.陈旭麓认为洋务派不是新生的力量,然而,洋务运动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接生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A.嫁接了西方资本主义方式 B.推动政府发展民族工业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D.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13.1869年12月18日,《上海新报》报道称:“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该报道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中国 A.已有私人投资近代企业的倾向 B.已经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 C.传媒界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 14.据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宁波,上海两处所出土布,运至福建销售,未见合算,而福建本地用洋纱织成之棉布一宗,折价较为便宜,是以人多购置。”材料说明 A.传统自然经济仍根深蒂固 B.西方侵华的方式变为资本输出 C.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增加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5.杭州“张小泉剪刀”在1909年传至张祖盈时,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他以“海云浴日”作为商标,送至知县衙门,并报农商部注册“张小泉剪刀”。此材料可印证 A.近代商业意识的发展 B.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 C.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 D.东南民族企业的发达 16.“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相对于皇帝倒了,剪辫是更具有观念意义的革命。可见剪辫 A.使普通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B.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C.断绝了清王朝在中国的复辟之路 D.意味着新思想开始冲击国人的生活 17.1882年清廷解除对火车头的禁令,1886年开平铁路公司成立。1887-1893年唐胥铁路向东延伸至山海关,向西延伸至天津和北京。1889年清廷下诏肯定修筑铁路为自强要策。这反映了 A.中国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 B.清政府专注于推动铁路建设 C.清政府成为近代化的推动者 D.中体西用思想获得广泛认可 18.到1928年底,美、德、挪、比、意、丹、葡、荷、英、法、西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签订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税率由5%至80%共14级。这些变化 A.使中国真正实现关税自主权 B.扭转了中国贸易的逆差局面 C.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使关税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财政来源 19.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组织的“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从宜岛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型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包括科研单位和文物。日本攻陷宜昌的时候得到的是一座空城。以 - 8 - “宜昌大撤退”为代表的企业内迁 A.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B.促使西部工业水平领先全国 C.表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D.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0.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其在微观经济运行的弊端暴露出来。为此,陈云提出以开放自由市场方式引入市场机制的解决办法,结果加剧了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最终不得不关闭。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引入市场机制,经济快速发展。据此推知 A.公有制经济体制存在巨大弊端 B.市场机制要与生产环节相适应 C.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冲突 D.20世纪50年代已确立市场经济 21.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纠正“左”的错误;1979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指导经济改革运动。这表明 A.两个“调整”的方向一致 B.党和国家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抉择 C.两个“方针”的作用一致 D.党根据国情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 22.1977年1月,国务院转发《关于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同时,提出发展国民经济的十年(1976—1985年)规划纲要,规定1985年粮食产量要达到8000亿斤,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要建立120个大项目,其中有十大钢铁基地、九大有色金属基地、十大油气田等,按照这个规划,1978—1985年间,基建投资总额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若照此下去 A.国民经济比例进一步失调 B.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大提前 C.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D.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 23.同1978年相比,1982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32.6%,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已较为明显,而且,失调的经济比重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 C.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全面展开 D.国家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24.舒尔茨有一句名言:“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中国从1982年连续三年出现了粮食的超速增长,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终于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25.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巨大空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这主要是基于南方谈话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26.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A.经济结构的差异 B.中央集权的强弱 C.思想解放的程度 D.海军实力的高低 27.16世纪以来的世界贸易中,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 组别 甲 乙 丙 商品类别 玻璃、毛呢 辣椒、番茄 奴隶 A.欧洲、美洲、非洲 B.亚洲、美洲、非洲 C.亚洲、美洲、欧洲 D.欧洲、亚洲、非洲 28.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说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人(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三角贸易 B.价格革命 C.商业革命 D.资本积累 - 8 - 29.“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工业经济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革命。”材料强调的是 A.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 D.工业发展之后应首先注重粮食的生产 30.19世纪初,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仍以教授神学为主,外加古典语言、数学和历史等学科。19世纪中叶后,两校都进行了改革,增加了自然科学学科。两校的改革 A.在废除传统课程方面最为彻底 B.适应了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的需要 C.使得古典主义教学方式丧失市场 D.推动了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 31.1919年3月俄共(布)八大制定的新党章指出《苏维埃政权现时的任务,是坚定不移地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计划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目的是把居民组织到统一的消费公社网中,是最迅速、最有计划的劳动来分配一切必需品。”推行该分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迅速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为推行农业集体化服务 D.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32.1921年,面对党内对经济政策的质疑,列宁解释道:“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的“退一步,进两步”是指 A.允许中小企业私人经营,引进外资 B.恢复市场和贸易,建立市场经济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实行农业集体化,为工业提供基础 33.富豪的闪亮生活.以及飙升的股价为这个时代定下了基调。它给人这样的印象,快速致富是20世纪20年代另一个激动人心的特征,一向辛勤诚实的美国中产阶级突然沉迷于这祥的想法“只要投资一点点,他们也可以成为大富翁”,投机也将佛罗里达州的地价提升到难以置信的高度。这表明 A.投机加剧了市场风险,从而加速经济危机的到来 B.美国民众收入持续增长,实际消费能力显著提高 C.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稳定,贫富差距缩小 D.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关于该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业生产规模小导致粮食产量下滑 ②为苏联优先发展工业化提供了资金 ③粮食减产促使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业上来 ④挫伤农民积极性,导致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5.1929至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降幅达94.3%;同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91.6下降到70.2,降幅为23%,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这说明 A.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 B.应扩大生产规模以提供就业机会 C.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 D.应大幅降低产品价格以刺激消费 36.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37.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发出这样的感概“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教了它。”罗斯福在“挽救”美国的过程中 A.扩展了美国政府的职能 B.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C.根除了危机发生的因素 D.成功移植了计划经济模式 38.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表明当时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盛行 B.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 8 - C.采取混合经济的模式走出滞涨 D.逐步走上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 39.1950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将退休工人养老金平均增加了77.5%,1952年又增加12.5%。美国的上述举措意在 A.扩大社会保险以缓解经济危机 B.缓和社会矛盾以促进社会发展 C.稳定社会秩序以对抗苏联等国 D.规范保险行业以赢得大众好感 40.最近中美贸易站“火药味”十足,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术、机械等产品加收25%的关税,而不久前欧盟开始对中国不锈钢无缝钢管续收五年反倾销税。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极多的国家。这些现象说明 A.中国不熟知世界贸易的规则 B.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C.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发展 D.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和困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本卷共3小题,41题12分、42题18分、43题18分,共40分。 41. (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吸引了波斯、阿拉伯商人前来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中国商人的足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许多地区。 ——摘编自杨晓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综述》 材料二 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攀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历史上,中国的丝绸、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这些传统的商品至今依然在海上丝绸之路广袤的沿线上焕发着新春。 ——摘编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材料四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出席会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取得了丰硕的收获,目前已得到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中方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就共建“一带一路”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摘编自腾讯新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4分) - 8 -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4分) 4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贸易联系开始增多,国家间的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材料一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各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又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 ——钱乘旦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三 1996—2006年世界总产出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对比 ——联合国《2005—2006年世界经济概览》 材料四 2018年3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关税法令,对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3月23日,特朗普根据“301调查结果”签署备忘录,拟对价值600亿美元的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国的投资。3月23日,中国政府宣布拟对价值30亿美元的来自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作为美国对中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的回应。 ——摘编自新华网通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航海条例》颁布的目的。(1分) (2)材料二中“关税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社会在二战后初期开展“协调与合作”的主要表现,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有何显著特征?。(3分) (3)据材料三,概括图表信息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4)据材料四,中国是如何应对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 (1分)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建议。(2分) 43. (1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8 - 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案》,以此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政府出钱建立养老保障。 1974年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1986年的《税法改革修正案》、2001年的《经济增长与减税调和法案》、2002年的《公司改革法案》,这些法案规定雇主要为其雇货建立私营退休金制度。与此同时,美国积极发展和鼓励个人养老储蓄,以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经过不断调整与发展,美国逐步形成了包括国家法定养老保险、私营退休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在内的“三支柱”养老保险系统。 ——摘编自李连芬、刘德伟《美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年来,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时期。1950年到1972年,美国的劳动力增加了 35%,1950年美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到70年代上升到7%左右。美国利用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大量进口廉价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1953年到1973年,美国的私人资本投资总额由530亿美元 增加到2090亿美元,增加了将近3倍多,投资的重点逐渐转向电子仪器、汽车制造业及航空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投资于生产设备的比重上升,厂房建筑的比重下降。 ——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三 里根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减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几年之内平衡联邦预算等。1981年2月18日,里根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就是根据这些子面的内容制订的。里根强调,他将依靠“自由企业”的积极性,来打破15年来美国经济的“滞涨”局面,并恢复美国经济的增长能力。 ——摘编自刘绪貽《美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美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变化,并分析这—变化产生的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里根政府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进行改革和调整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战后不断调整经济政策的认识。(5分) - 8 -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A D B B B B D C B C A D A A C C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A B A B A A B B B A C A B C C A A B D 二、非选择题 41.(14分) (1)原因:唐朝经济繁荣发展为丝绸之路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唐朝政策开明,制度先进,社会安定; 唐朝文化繁荣,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为丝路的繁荣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 唐朝西部疆域广阔,先后设机构管辖,保护沿途商旅贸易往来,为丝路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汉朝以来形成的良好基础等。(任答三点6分) (2)作用: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成为贯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成为欧亚大陆人民的交往桥梁等。(任答二点得4分) (3)意义: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增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完善了世界贸易体系,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深化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并扩大对外开放,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增进了沿线国家和人民的传统友谊等。(任答二点4分) 42.(10分) (1)目的: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活动 (1分) (2)导火线: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1分) 主要表现: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关贸总协定。(二选一1分) 特点: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1分) (3)现象:世界贸易总体上以高于世界总产出的速度增长(1分) 原因: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1分) (4)策略:实施对等贸易制裁(1分) 建议:坚决反对贸易霸权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严守WTO规则,有理、有据、有节地回应贸易战;加快深入改革开放,不断开创对外贸易新模式。(2分,言之有理即可) 43.(16分) (1)变化:由国家单独承担到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2分) 影响:美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有利于维护美国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发展;(2分) 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完善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1分) (2)原因: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加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生产设备的投资;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关贸总协定的成立;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或美国大力拓展国际市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3)措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减税政策; 严格控制货币流通量;削减政府开支。(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认识: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依据本国国情、适应生产力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等情况适时做出调整。(2分,言之成理即可) - 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