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王国斌在《转变的中国》中提出:“国家在直接从农民征税方面越成功,政府在获得资源方面对豪强的依赖也越不重要。因为人们意识到:‘一个经济上能够生存的农民阶级,是一个政治上成功的政府的社会基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上能够生存的农民阶级”出现的前提是( ) A.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 B.国家减轻对豪强的依赖 C.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 D.—个政治上成功的政府 2.据历史学家估算,战国时粟的亩产量大约接近今天的80市斤,西汉时粟的亩产量提高到93市斤,唐宋时,粮食一般亩产大约达到200多市斤,明清大约达到400多市斤。在古代中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粮食作物品种的增加 B.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 C.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 D.农民的长期辛勤劳动 3.汉代《氾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 ) A.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 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C.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 D.生产资料投入很多 4.秦汉时期,实行百工长期服役的制度,官府奴婢、刑徒和更卒(官府征发服役者)是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百工番役(轮番服役)和工匠雇借制度。这一变化( ) A.说明工匠对国家依附关系的松弛 B.顺应了农业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D.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扩大 5.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 种类 概况 固定型店铺 酒楼、茶肆、金银首饰店、药铺等,其中大部分属个体私营 半固定型摊贩 装饰品、迷信品、日用杂货、各类小吃 流动型摊贩 各类饮食 由此可知,北宋( ) A.社会崇尚奢靡之风 B.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 C.专业化市场已出现 D.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6.明清时期,江南苏湖地区桑蚕业和棉纺织业发达,“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这说明( ) A.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不发达 B.苏湖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手工工场 C.蚕棉业是当地农民重要生活来源 D.家庭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 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8.1913年,南阳兄弟烟草公司出品了“新爱国”香烟,烟盒下面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 A.民族烟草质量优于西洋烟草 B.“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C.民族工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D.南洋兄弟公司注重营销策略 9.如图为1913~1936年中国产业资本构成图,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 B.国际环境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在持续发展 10.如图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总额发展变化的一幅曲线图,从1866年到1956年90年间共出现了三个资本总额的投资高峰,其中第二个高峰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 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B.民国初期,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相对和平的国内外环境 11.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女性对封建包办婚姻表示不满并以实际行动抵制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主。与此同时,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大量涌现。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 A.文化革新推动了思想解放 B.西方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封建伦理观念已荡然无存 D.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质变 12.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 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 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 13. 1926年8月中国永利公司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侯氏制碱”真正打破了洋碱的垄断,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面对掌声和鲜花,侯德榜说:“我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以下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B.中国近代工业格局得以根本改变 C.“实业救国”情怀推动科技进步 D.创新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14.1956年1月1日,《中国青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姑娘们,穿起花衣服来吧》的文章指出:“在经济条件的许可下,适当地讲究一些穿着,这种建筑在劳动基础上的改善生活,与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只讲吃穿是不同的。”这反映出( ) A.计划经济取得重大成就 B.中国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 D.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可 15.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民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这一规定( ) A.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 C.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 D.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 16.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它反映了( ) A.当时南方大豆高产丰收 B.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 D.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空前高涨 17.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这表明( ) A.“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B.农村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 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 D.农村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18.阅读材料 上图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过程是( )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 B.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 C.从“大跃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D.从国民经济调整到“文革”发动 19 .1973年,根据周恩来指示,国家计委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与单机,价值43亿美元。在当时被称为“四三方案”。这一方案( ) A.属于“文化大革命”促进经济的体现 B.说明领导人有了对外开放的初步设想 C.是各级干部群众抵制“左”倾的结果 D.说明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 20 .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 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 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21.20世纪80年代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两厂不能横向联合反映了( ) A.企业没有自主权 B.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C.市场竞争激烈 D.政企不分 22.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 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又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 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 B.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 C.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23.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贯穿下图的主题是( ) A.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 B.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 D.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 24. 1999年10月1日,走过半个世纪光辉历程的新中国,迎来了她50周年的庆典。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会,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下列对新中国50年所实现的历史性跨越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B.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C.60年代初的“八字方针”,彻底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 D.市场经济的建立,实现了由传统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 分) 材料一: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 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 士皆有功业……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枲(xǐ麻的雄株)丝茧之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业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20 世纪 80 年代初,农业生产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差距曾一度缩小,但到 90 年代后期,城乡差距再一次拉大。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的影响,虽然一 部分劳动力流动到城市或者乡镇企业工作,农村农业劳动力人数在这一时期继续增加,但是农业就业人数占农村就业比重从 1978 年的 90.75%变为 1991 年的 80.29%。农业 增加值占农村增加值的比重从 1978 年的 83.1%变为 1991 年的 64.24%,到 2008 年,这一比重达到最高峰,接近 28%。 ——摘编自《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从二元结构到四元构(1949 ~2009) 》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什么?结 合所学,分析自耕农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 地位和作用。(6 分) (2)材料二的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8分) (3)根据材料三,概 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指出20 世纪80年代初农村生产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11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头巾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至爱,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尤其是以某一名士所戴头巾命名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宋代理学创立人程颢曾戴此巾,故名……宋代士大夫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浓郁的文化意识带进服饰天地,如林景熙诗曰:“爆竹声残事事新,独怜临镜尚儒巾”。在《历代名臣像》中抗金英雄岳飞就是头束幅巾、身着圆领斓衫的儒将形象。因此所谓“儒将”和“儒帅”,便成为宋人品藻军事将帅的一种审美风范。 ——摘自竺小恩《论宋代服饰文化的儒雅化趋向》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民国服饰习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服饰文化出现儒雅化趋向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民国建立后服饰变迁的特点。(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变迁的认识。(4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 时间 条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7年 《工厂迁移案》等 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 1939年 《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 理规则》等 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 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1941年 《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 化工材料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 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实行收归国有 ——据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编制 (1)据材料一,说明洋务工业是如何将“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认识。(9分) 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政府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是土地私有制度,农民能够生存的依据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故C项正确;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故A项错误;豪强地主属于土地私有制的表现,故B项错误;经济上能够生存的农民阶级是一个政治上成功的政府的前提和基础,故D项错误。 2. 【答案】C 【解析】粮食作物品种的增加有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我国古代统治者都提倡发展农业生产,也有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这也不是主要原因,故B错误;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是中国古代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农民的长期辛勤劳动也是中国古代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可知,注重农业耕作技术,体现了精耕细作的一面,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耕作技术,故排除B项;通过材料不能反映前代的耕作技术水平,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因时、因地、施肥、选种等农业技术,故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工匠长期服役到轮番服役和雇借制度可知,国家对工匠的束缚性逐渐减弱,故A项正确;由材料可知这一变化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手工业技术,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社会分工,故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北宋都城夜市有固定型店铺、半固定型摊贩、流动型摊贩等类型,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由材料“家家纺织,赖此营生”可知,桑蚕业和棉纺织业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生活来源,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发达, 排除A项;由“家家纺织”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下的家庭手工业形态,不是专业的手工工场,排除B项;材料中只提到了“家家纺织”,没有涉及内部分工,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洋务派开始学习西方的表现是兴办军事工业,因为“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而题目问的是其“再进一步”的举动,故A项错误;创办民族工业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是私人性质,而材料强调的是洋务派“再进一步”的表现,故B项错误;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之后,为了弥补资金上的不足,又创办了民用工业,符合题目“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层次上局限于器物方面,并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改变,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烟盒下面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这可以看出南洋兄弟公司非常注重营销策略,迎合了民众反帝爱国思潮,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民族烟草质量优于西洋烟草,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B项错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也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故C项错误。 9.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从1913~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发展趋势,其中包括一战结束后,故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是在1912~1919年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决定”一词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此时期官僚资本所占比例仍保持一定的份额,不能说明其开始崩溃,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故C项错误。 10.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可知,第二个投资高峰大约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进行币制改革,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正确;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19世纪末,故A项错误;民国初期,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是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故B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我国正处于国内外局势动荡时期,并没有相对和平的国内外环境,故D项错误。 11.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20世纪初女性反对包办婚姻说明女性要求独立、自主,女性作家和女性作品大量涌现说明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联系史实可知造成材料中现象主要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故A正确。 12.【答案】C 【解析】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近代中国极力抵制电车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材料“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可知,当时中国人思想比较保守,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故C项正确;D项“最深”说法错误。 13. 【答案】 C 14.【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衣着的变化与计划经济成就的关系,故A项错误;“适当地讲究一些穿着”,是“在劳动基础上的改善生活”,体现出中国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故B项正确;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C项错误;衣着的变化是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女性社会地位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15.【答案】D 【解析】材料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故A项错误;当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是优先发展农业,故B项错误;当时实行计划经济,这一规定不会造成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故C项错误;国家禁止农民随意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和禁止城市公司企业自行招雇农民工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的战略,故D项正确。 16.【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当时南方大豆高产丰收,故A项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空前高涨,且该说法与材料时代不符,故D项错误。 17.【答案】A 【解析】由材料“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可知,中共中央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故A项正确;由材料“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可知,此时的调整仍是在坚持人民公社体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故B项错误;由《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得知,说明当时的人民公社体制依然存在,农业所有制形式没有出现重大变化,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1960年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为此中共中央发布“紧急指示信”,故D项错误。 18.【答案】C 【解析】国民经济恢复是1949年到1952年,“一五”计划是1953年到1957年,与本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到1957年,“大跃进”是1958年,与本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大跃进”是1958年,国民经济调整是1960年,调整农轻重的比例,重工业比例调低,城市人口减少,故C项正确;此时间段尚未到文革发动,故D项错误。 19.【答案】C 【解析】“文化大革命”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故A项错误;虽然材料有“从国外进口一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与单机”的想法,但并不能判断是对外开放,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73年,根据周恩来指示”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抵制“文化大革命”出现的错误,故C项正确;1973年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周恩来不可能对国民经济全面整顿,故D项错误。 20.【答案】C 【解析】材料是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故A、B项错误;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突出该体制改革对于粮食产量提高的影响,故D项错误。 21.【答案】B 【解析】据材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时间上的浪费”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计划经济而非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A、C都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22.【答案】D 【解析】1980年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深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深圳与香港收入差距的缩小,使得人员不再外逃,也吸引外逃人员成批回来,故D项正确。 23.【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宣传画和标语主要是为发展经济而造势,并非思想解放,故A项错误;“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猪羊肥大赛黄牛”和“蛇口标语”都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相符,故B项正确;蛇口标语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故C项错误;蛇口标语无法体现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故D项错误。 24.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没有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故B项正确;60年代初的“八字方针”只是在农村工作中纠正了“左”倾错误,故C项错误;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5.【答案】(1)“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 分)自耕农是国 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是稳定统治的基础;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4分) (2) 信息: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2分).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2分) 特征:小农经济占主体;(2)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分) (3)特点:农村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城乡差距从缩小到逐渐扩人; 农业就业人数及农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农村经济非农化加快。 (8分) 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3分) 26. 【答案】(1)(4分,任答2点即可) 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 实行文人治国、重文轻武的国策; 儒学的复兴,理学的形成; 实行科举制,书院的兴盛,教育的普及。 (2)特点:服饰变化与政治、经济发展联系紧密; 服饰多元化、自由化; 中西融合,传统与前卫、时髦并存; 涉及社会各阶层。 (3)(4分,任答2点即可) 认识:服饰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存在的反映; 服饰文化的变迁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现; 服饰文化的变迁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创新。 【解析】第(1)问,结合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进行回答即可。 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指出服饰变化与政治、经济发展联系紧密,服饰多元化、自由化,中西融合,传统与前卫、时髦并存等特点。第(3)问,可以从服饰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存在的反映,服饰文化的变迁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现,服饰文化的变迁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创新等角度回答。 27.【答案】(1)采用机器大生产;采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官商合办近代工业;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任答3点即可6分) (2)影响: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推动西部地区工业化;导致官僚资本膨胀,借此控制经济命脉;民族资本日益萎缩。(1点2分,2点4分,3点6分,4点7分) 认识:政府要担当起近代化的领导重任;工业发展需要民族独立的环境。(2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得出采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据“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得出官商合办近代工业,据“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得出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结合所学得出采用机器大生产。 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三“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川康铜业”得出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推动西部地区工业化等;第二问,据材料一“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据材料再联系所学知识,据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压制,得出“工业发展需要民族独立的环境”等等……言之有理都可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