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新课标通用版两极格局的形成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新课标通用版两极格局的形成作业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外交 考点训练15 两极格局的形成 ‎                    ‎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9·安徽合肥月考)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 苏联 ‎90%‎ ‎10%‎ ‎50%‎ ‎50%‎ ‎75%‎ 英国 ‎10%‎ ‎90%‎ ‎50%‎ ‎50%‎ ‎25%‎ A.苏联与英国企图避开美国瓜分东欧 B.冷战事实上在二战后期已经开始 C.苏联与英国势力相当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和英国在划分欧洲的势力范围,没有体现出避开美国的特点,排除A项;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遏制,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和苏联之间的势力划分,排除B项;材料只能看出英国和苏联划分势力范围,看不出英国和苏联的势力大小,排除C项;英苏两国对二战后势力范围的划分体现了鲜明的大国强权色彩,故D项正确。‎ ‎2.(2019·河南洛阳期中)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表明(  )‎ A.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 B.战后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C.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 D.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已破裂 答案 D 解析 二战后,美国由“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以确保持久的和平”到“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表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已破裂,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出现,故D项正确。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故A项错误;战后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是在1955年,故B项错误;决定外交政策走向的是国家利益,故C项错误。‎ ‎3.(2019·福建龙海开学考试)1946年冬,欧洲又遇到百年罕见的“严寒”。英国一半工业陷于瘫痪,法国严重歉收,西德通货膨胀已达到天文数字。面对西欧政局动荡不安、经济凋敝不堪的局面,美国官方人士认为,在西欧遏制苏联和共产党的最好办法“是面包和股票而不是子弹”。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出台杜鲁门主义 D.发表铁幕演说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信息“1946年冬”“在西欧遏制苏联和共产党的最好办法‘是面包和股票而不是子弹’”可知,这指的是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故A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该组织是政治军事组织,故B项错误;杜鲁门主义是冷战的政治表现,不符合“在西欧遏制苏联和共产党的最好办法‘是面包和股票而不是子弹’”,故C项错误;铁幕演说发表于1946年3月,故D项错误。‎ ‎4.(2018·广东惠州期末)1947年7~8月,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把以前流向西欧或苏联势力范围之外的其他地区的大宗贸易转向了东欧”,以此来抵制西方的援助。这些协定(  )‎ A.推动了经互会成立 B.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导致了冷战的兴起 D.促进了东欧经济高速发展 答案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的协定中“把以前流向西欧或苏联势力范围之外的其他地区的大宗贸易转向了东欧”是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对东欧的冲击,为此苏联与东欧建立了经互会,故A项正确。经互会的成立使世界市场分裂,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B项错误;冷战兴起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故C项错误;D项错在“高速发展”。‎ ‎5.(2018·江西五市八校联考)右图是欧洲某时期的一幅漫画:“夹板”保护下的西欧经济。其表现的主题是(  )‎ A.西欧的经济极度凋敝 B.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美苏冷战笼罩的欧洲 D.经济危机下的欧洲 答案 B 解析 这幅漫画中的“夹板”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故A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故正确;漫画没有反映出美苏对抗,故C项错误;这幅漫画体现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摆脱经济危机,经济逐渐恢复,故D项错误。‎ ‎6.(2019·宁夏银川六中月考)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说:“我相信目前全世界已经认识到,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西欧是很难避免共产主义专制统治的。”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 A.推动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和实现 B.公开地叫嚣“遏制共产主义”‎ C.提出缘于经互会的成立 D.使美国在两极格局中占据主动 答案 D 解析 马歇尔计划出台晚于杜鲁门主义,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故排除A项;杜鲁门主义公开叫嚣“遏制共产主义”,故排除B项;经互会成立于1949年,晚于马歇尔计划出台的1947年,故排除C项;由材料“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西欧是很难避免共产主义专制统治的”,可见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稳定了西欧,遏制了共产主义,从而使美国在两极格局中占据主动,故选D项。‎ ‎7.(2019·广西梧州摸底)1947年,苏联在柏林开设“文化会堂”,展示苏联的成就。美国军事占领当局的“心理战处”和中央情报局对此立即做出回应,也开设“美国会堂”,其目的是宣传美国。这反映出(  )‎ A.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 B.冷战是由文化差异引起 C.冷战最早是由苏联挑起 D.美苏意识形态对抗激烈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文化会堂”和“美国会堂”,可知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对抗激烈,故选D项。材料没有把欧洲与其他地区对比,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冷战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信息,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冷战最早是由苏联挑起的信息,故排除C项。‎ ‎8.(2018·山西太原三模)1959年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讨论东西柏林和裁军问题;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双方达成了限制核武器的协议。这反映出美苏(  )‎ A.意识形态的对抗逐渐消失 B.国家利益的矛盾趋于缓和 C.共同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 D.力量的消长影响双边关系 答案 D 解析 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错误;美苏两极格局影响世界和平,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1959年苏联访美,1972年美国访苏,都是当时国家力量影响下的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 ‎9.(2019·山东青岛调研)美国近年来披露的档案证实:“在朝鲜战场上,‎ 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这反映出(  )‎ A.“冷战”中伴有“热战”‎ B.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 C.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D.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信息可知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D项正确。朝鲜战争属于“热战”,美苏“冷战”中同时伴有“热战”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内容,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比较,无法推断出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且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故排除B项;1955年《华沙条约》的签订,标志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与材料不符,故排除C项。‎ ‎10.(2019·湖南长郡中学调研)1961年,赫鲁晓夫下令关闭东德同西德及西柏林的边界,支持东德建造高墙,并称“筑墙是唯一的选择”。美国谴责这是野蛮的封锁,但认为“总比战争好得多”。这说明(  )‎ A.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B.美国妥协力图缓和对苏关系 C.美苏斗争加剧欧洲紧张局势 D.美苏势均力敌无意改变现状 答案 D 解析 赫鲁晓夫下令关闭东德同西德及西柏林的边界,支持东德建造高墙,并称“筑墙是唯一的选择”,说明赫鲁晓夫在柏林危机问题上的态度是不妥协的,有可能导致冲突和战争。美国认为“总比战争好得多”,说明美国认为柏林墙的修筑比战争要好得多,说明美苏势均力敌,都无意改变紧张的现状,故D项正确,A、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美苏对柏林墙修筑的态度,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1.(2019·陕西黄陵中学开学考)英国学者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直接冲突 D.“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答案 B 解析 冷战时期,因为美苏两国势均力敌,谁都不敢发动世界大战,这种均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所以可以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故选B项。A项与此无关;C项不符合历史事实;D项错误,冷战伴随着局部热战。‎ ‎12.(2018·广东惠州期末)有学者认为,冷战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互动的产物,“必须把美苏关系看作一个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行动过程”。这表明作者认为(  )‎ A.冷战是美国对苏联挑战的回应 B.美国的误判和扩张导致冷战对抗 C.对于冷战美苏都负有一定责任 D.冷战导致了世界动荡不安 答案 C 解析 “大国互动的产物”“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行动过程”的意思是说冷战不是单独哪一方发起,而是双方都应该负有责任,故C项正确。A、B两项把“冷战”的原因归结为一方的责任,与题意不符,故错误;D项属于冷战影响,不是原因,故排除。‎ ‎[题组二 模拟小题]‎ ‎13.(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这一调整(  )‎ A.扩大马歇尔计划的范围 B.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衰退 C.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 D.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分化 答案 C 解析 “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说明美国利用经济援助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一举措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针对西欧国家,故A项错误;美国对外援助显然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美国经济援助有利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固,故D项错误。‎ ‎14.(2019·湖南师大附中摸底)“苏联在德国的政策最初集中于获得商品和工厂作为补偿。西方盟国很快就阻止了苏联对它们的占领区的插手,并转向一些重建的努力,以便打一张有分寸的‘德国牌’来对抗苏联在东方逐渐增强的力量。”这段话反映了二战后初期(  )‎ A.苏联坚决抵制马歇尔计划 B.北约与华约的严重对峙 C.盟国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D.德国是冷战的焦点所在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苏联和西方盟国的对抗都是以德国为核心,说明冷战早期的焦点是德国问题,故D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主要针对西欧,材料没有说明苏联对于马歇尔计划的抵制,故A项错误;北约与华约的严重对峙是两极格局形成之后,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西方盟国与苏联之间的对抗,而没有体现缓和的信息,故C项错误。‎ ‎15.(2019·湖南四校联考)读下图。‎ ‎1983年英国发行的一张唱片封面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世界政治局势缓和与动荡并存 B.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C.核威慑下的人民渴望和平安定 D.美苏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动荡 答案 C 解析 漫画中上方是核导弹的对比,中间英文含义“是一个错误”,漫画下方分别比喻美苏各自持有核武器的按钮,从英文中“是一个错误”的信息可知当时对于美苏核威慑极为不满,故C项正确。漫画没有体现出世界政治局势缓和与动荡并存的信息,故A项错误;B项是美苏冷战的影响,不是漫画主旨信息,故错误;材料漫画没有说明世界局势的紧张动荡,而是说明民众对于和平的渴望,故D项错误。‎ ‎[题组三 高考小题]‎ ‎16.(2016·全国卷Ⅰ)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答案 A 解析 马歇尔计划强调国家间的合作,这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故A项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不可能促成欧美平等伙伴关系的建立,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联合而非对峙,故C项错误;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欧与苏联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故D项错误。‎ ‎17.(2016·全国卷Ⅱ)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资助、安排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结合当时美苏争霸的时代特征,可以判断出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故选D项。材料中的做法未必能争取到国内黑人选民的支持,故排除A项;这一做法与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无关,故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故C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18.(2018·北京高考)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欧洲提供援助,故排除A项;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13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故排除B项;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1968年,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项。‎ ‎19.(2017·北京高考)右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理解图片信息的能力。漫画中的关键信息是“美国纳税人”“欧洲”“自立”,其意在说明美国通过经济手段推动欧洲自立。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美国通过此计划在经济上援助欧洲,帮助欧洲恢复经济,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从时间、内容上皆可排除;B项发表于1946年,与经济无关,排除;D项成立于1951年,时间不符,排除。‎ ‎20. (2015·四川高考)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答案 A 解析 从图片上的南北军事分界线可知,它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的分裂与对峙,这是美苏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的体现,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推行于西欧,故B项错误;此时直接交战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中朝军队,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且与史实不符。‎ ‎[题组一 基础大题]‎ ‎21.(2019·福建福州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投下原子弹到苏联解体是45年,这段时间并不是世界历史上一成不变的时期。……特殊的国际形势又把整个历史时期整合成一种单一模式,这种形势在苏联解体前一直主导着世界。‎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名称,并概括这一体系的突出特征。‎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 (1)体系名称:雅尔塔体系(或两极格局)。特征:美苏争霸、冷战对峙。‎ ‎(2)表现:冷战双方队伍扩大;冷战范围突破了欧洲,向亚洲和拉丁美洲扩展;美国把禁运和制裁作为遏制手段;冷战国内化趋势加强。(答出三点即可)‎ 影响:两极格局的加强;各国与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第(1)问,根据“从投下原子弹到苏联解体是45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名称是两极格局或雅尔塔体制;根据“这种形势在苏联解体前一直主导着世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这一体制下,美苏争霸,两极对峙,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第(2)问,从材料“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中概括归纳答案。‎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2.(2019·江苏如皋调研)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漫画(1949年)‎ 材料二 苏联漫画(1947年)‎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反映出当时怎样的国际形势?‎ ‎(2)结合考辨和解读史料的方法,请你谈谈这两幅漫画的历史价值。‎ 答案 (1)不同:材料一认为马歇尔计划有效地援助了西欧,是对马歇尔计划的肯定;材料二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用经济的方式控制西欧,否定了马歇尔计划。‎ 国际形势:当时处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期(或美苏冷战期间)。‎ ‎(2)价值:这两幅漫画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反映了历史现象。‎ 但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作为史料使用存在局限。‎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美国漫画”“他终于上路了”“自立”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认为马歇尔计划有效地援助了西欧,是对马歇尔计划的肯定;根据材料二“苏联漫画”“财政贷款”“美国新式战车”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用经济的方式控制西欧,否定了马歇尔计划。关于国际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美苏冷战的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关于两幅图的史料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幅图都是漫画,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反映了历史现象;但是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作为史料使用存在局限。‎ ‎[题组三 高考大题]‎ ‎23.(2016·江苏高考)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 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答案 (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 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 ‎(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 依据:①凯南“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②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双方实力状况等方面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对苏联进行包围”“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等关键信息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从美苏关系的发展趋势、对彼此的认识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形成凯南“长电报”中的认识的依据从苏联传统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总结,形成诺维科夫报告中的认识的依据从美国的性质方面分析归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