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小题专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小题专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 3 课 小题专练 1、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 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 ) 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 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 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 2、汉唐时期,上朝时皇帝要向宰相“赐座”“奉茶”,所谓坐而论道,但宋太祖时为了尊崇君 上,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自此以后,反倒成为一种制度延续到清末。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宰相权力的下降 B.礼仪制度的变迁 C.官员更加尊敬皇帝 D.皇权不断地加强 3、秦朝在郡县中实行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汉朝设置 13 州刺史,唐朝设道向地方派遣 监察官员,宋朝设置互不统属的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无不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这些加 强中央集权的方式不包括( ) A.设置专门的巡查监督机构或官员 B.为体现皇权,长期推行分封制 C.设置带有中央派出特色的机构 D.分割地方权力,使其相互牵制 4、钱穆在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 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 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反映 唐 朝 的 政 事 堂 ( ) A.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 B.确保宰相掌握了决策权 C.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 D.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5、《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称:(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元代行 省( ) A.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 C.长官不再受朝廷任命 D.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 6、有学者认为,元朝皇帝的职责在于“慎择宰相,委任责成”,“如欲赏一人,则当询诸省台……如 欲罚一人,亦当询诸省台”。此举折射出元朝( ) A.皇帝无为而治 B.行中书省事务繁多 C.相权高于君权 D.中书省的权力很大 7、“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陚不人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 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8、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9、苏轼在《论养士》中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 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材料主要说明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是( ) A.世卿世禄制逐渐衰微 B.门第族望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 D.选拔人才由中央下放到地方 10、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 51 名进士,全是南方人。朱元璋大怒,将主考官以下大小官 员治罪,同年六月亲自廷试落第的举人,录取的 61 人均为北方人。之后逐渐形成分南北按比例 录取的制度,这( ) A.强化了文化专制 B.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 C.平衡了南北势力 D.有利于科举制的公平和公正 11、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 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 “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 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1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谈到,汉初……公孙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 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告以歇。博士弟子,补郎、补吏,为入仕正轨,而世袭任荫之恩亦替。 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 西汉初选官体制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初步发展 B.世卿世禄制和军功授爵制继续沿用 C.西汉初期奉行“无为而治”思想 D.汉初官僚政治逐渐让位于贵族政治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封建时代”即分封时代,这一时代实行贵族政治;“郡县时代”实行官僚政治。 “封建的四次反动"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贵族政治逆历史潮流,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故C项 正确,B 项错误。从封建时代进人郡县时代,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而非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 化,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主思潮,故 D 项错误。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唐代之后宰相“坐而论道”待遇的降低,说明了宰相地位的下降,宰相待遇的降 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相权的削弱和皇权不断地加强。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疑难之处在于不能准确地对历朝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分类归纳。“秦朝 在郡县中实行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体现了 D 项;“汉朝设置 13 州刺史”“唐朝设 道向地方派遣监察官员”等体现了 A 项;唐朝按“道”设巡察使,其代中央行使监察权, 元朝的“行省”带有鲜明的中书省外派机构的特点.因此 C 项说法正确。B 项中“推行分封 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本题选 B 项。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大意为:唐朝最高议事机关称政,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 由政事堂 开会议决,然后进呈由皇帝划一个“敕”字,送往政事堂盖章下发,并且重大事 项只有经过政事堂盖 印方合法有效。没有政事堂所加盖章印的诏书,都算不上诏书,在法 律上没有合法地位。A 项,“始终”表述不当。故 A 项错误。B 项,唐朝时期设立政事堂 目的是通过政事堂的分权来加强皇权的。故 B 项错误。C 项,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 政事堂是决策机构,而尚书省是执行机构,政事堂并没有成为尚 书省的替代机构。故 C 项 错误。D 项,根据材料可知,政事堂有权开会决议政府法令,不经政事堂决议、盖印的沼书 就没有法律效力, 这说明唐朝政事堂发挥着较强的决策作用。故 D 项正确。综上所述,本 題正确答案为 D。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指的是行省制下节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元行 省尽管权力很大,但受中央政府节制,故 D 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行省的权力,而是强调其权力 受到节制,故 A 项错误;元代行省的权力大,故 B 项错误;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故 C 项错误。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元朝宰相权力反弹,皇帝的权力削弱,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元朝的中央政 制,而非地方行政制度,故 B 项错误;元朝相权增大,不等于相权高于皇权,故 C 项错误;宰相是中 书省的长官,宰相权力增大体现了中书省权力过大,故 D 项正确。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材料解析能力。从“藩臣”、“《 旧唐书》”等 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唐 朝的藩镇割据,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选 B 项。A、C、D 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察举制注重以才德选官,故 A 项表述正确;科举制考查的是儒家经典,忽视科技,故 B 项 错误;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科举制以考试成绩选官,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故 D 项错误。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三代以上是从学校中出身,战国到秦代是从宾客中出身,汉以后是由郡县的选拔中出 身,魏晋以来是由九品中正的铨授中出身,隋唐以至现在,是由科举考试中出身。这 反映 了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初科举制。从明初科举取士南北比例极不平衡到按比例录取,反映科举取 士地城分布日趋合理,而非强化文化专制,故 A 项错误;科举取士与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无关, 故 B 项错误;科举取士的南北比例实际上反映了地方势力在朝廷中的话语权,科举取士分南北 按比例录取,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南北势力,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科举考试过程和录取程 序的公平公正问题,故 D 项错误。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度。郡县制的建立适应了大一统封建王朝加强对地方控 制的需要,所以 A 不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和内阁制都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所以 C、D 不 符合题意;郡国并行制下既有服从中央政府的郡县,又有地方封国,有悖于中国传统的“一” 的秩序,故选 B。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初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信息“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 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而导致选 官制度相应的变化,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破以军功封侯 拜相之成例”“世袭任荫 之恩亦替”可知世卿世禄制和军功授爵制已废除,故 B 项错误;加强中央集权属于“有为 而治”,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 D 项 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