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初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深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通过宗法纽带加强地方治理 B. 切实保障乡民参政议政权利 C. 大一统思想根植于历史传统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答案】A ‎【解析】中国基层社会之所以是“熟人社会”,原因在于宗法纽带长期存在,基于此,古代统治者对基层管理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说明统治者通过宗法纽带加强对地方的治理,A正确;古代基层民众没有参政议政权利,排除B;题干主旨是基层治理,C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古代统治者对基层管理实现了长治久安,并非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受到挑战,排除D。‎ ‎2. 他吸收了“性本贪”的理论,认为“朋党比周以弊主,言曲以便私”;民众“恶劳而好逸"。为此,“他"主张 A. 非礼不决 B. 隆礼轻罚 ‎ C. 克己复礼 D. 以吏为师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朋党比周以弊主,言曲以便私”是韩非子的主张,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以吏为师,D正确;ABC都是儒家的主张,排除。‎ ‎3. 如下图再现了“郑国子产将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社会公布引发争论”的场景。这一事件应发生在 A. 夏朝初期 B. 商朝后期 C. 春秋时期 D. 秦朝时期 ‎【答案】C ‎【解析】春秋时期,郑国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故选C;A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4.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据此可知,董仲舒的主要意图是 A. 援礼人法 B. 延揽儒生 C. 礼法并用 D. 统一思想 ‎【答案】D ‎【解析】根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董仲舒意在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从而实现思想的统一,故选D;董仲舒罢黜百家的目的在于统一思想,而非援礼入法、延揽儒生和礼法并用,排除ABC。故选D。‎ ‎5. 唐朝后期,在流通领域产生了“便换”,接近于现在的汇票,商人把款项交给某地的某机构或商家,领取票证,然后持票到所属道府,核对凭据无误后,提取款项。这现象反映了当时 A. 具有交易凭证功能的纸币产生 B. 货币金融领域出现变革 C. 完善的商业信用体系已经建立 D. 重农抑商政策日益松动 ‎【答案】B ‎【解析】唐代”便换”接近于现代的汇票,从其流通程序来看,显然突破了之前的货币流通形式,说明这一时期货币金融领域出现了变革,B正确;“便换”不等于纸币,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排除A;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当时的商业信用体系是否完善,排除C;题干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D。‎ ‎6. 北宋皇祐四年,全国疫病流行。宋仁宗发布诏令,询问政令传达和执行的情况,并规定凡是有关州县疫情的公文及臣僚奏疏直达于上。受国家的重视,医学家、儒士文人编撰方书之风盛行,这些方书著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宗教人土和社会民众在国家瘟疫救治体系中也发挥了辅助作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北宋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 社会力量承担防疫主体责任 C. 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 宋代的儒学注重社会责任感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宋代儒者儒士们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为抗疫出谋划策,体现了宋代的儒学强调社会责任感,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君主专制,排除A;社会力量只是参与,并不是主体责任,排除B;C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7.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舟民水”、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A. 以民为本思想 B. 见贤思齐风尚 C. 革故鼎新精神 D. 兼收并蓄特点 ‎【答案】A ‎【解析】“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天下为主,君为客”都反映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A;材料信息与见贤思齐、革故鼎新、兼收并蓄无关,排除BCD。‎ ‎8. 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李贽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这一“标志”‎ A. 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B. 促进面向世界的风气形成 C. 是对传统儒学的彻底否定 D. 有效实现了中国社会转型 ‎【答案】A ‎【解析】李贽肯定人的私欲,“对‘人欲’的肯定”成为明朝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选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面向世界的风气”,排除B;李贽等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 ‎9. 宋太祖建隆元年,政府规定“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征商则例”,“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可见当时政府 A.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重视规范商税征管 C. 顺应民意调整政策 D. 商业垄断由此打破 ‎【答案】B ‎【解析】材料“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征商则例”“若收纳力胜过数,各杖一百”“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反映了宋朝政府规范商业税收管理,鼓励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故选B;A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民意,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的商业垄断是否被打破,排除D。‎ ‎10.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令英国人雀跃不已,想象着新式工厂棉织品的美好销售前景,不料却碰到了洋布滞销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 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C. 巨额的赔款影响购买力 D. 民众抵制洋货运动高涨 ‎【答案】A ‎【解析】英国洋布滞销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故选A;甲午战争后,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排除B;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民众没有开展抵制洋货运动,排除D。‎ ‎11. “西方的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竞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中.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在此“意识”下“庙堂中人”创办了 A. 轮船招商局 B. 江南制造总局 ‎ C. 汉阳铁厂 D. 开平煤矿 ‎【答案】B ‎【解析】由于受挫于西方的坚船利炮,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因此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意图效仿西方的坚船利炮,故选B;ACD都是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和“西方的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不符,排除。故选B。‎ ‎12. 在某一条约签订后,梁章钜致信福建巡抚:“以富强论,福建不能胜于江南、浙江、广东也。乃江南、浙江、广东每省只准设一码头,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该条约是指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即广东的广州,江苏的上海,浙江的宁波,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由材料“以富强论,福建不能胜于江南、浙江广东也……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马(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这说明梁章钜的愤不平是因为《南京条约》规定福州、厦门的开放,故A符合题意;《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故B不符合题意;《马关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是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与福建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辛丑条约》无关通商口岸,故D不符合题意。‎ ‎13. 为控制四川省骚乱,清廷将部分湖北新军调往四川,这场调动使城内要枢防守空虚,而这一时机也很快为革命党人所利用。革命党人发动了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 C. 秋收起义 D. 武昌起义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针对清王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而湖北武昌守备空虚,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故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乘清廷内乱而发动革命,说明清王朝尚未被推翻,而1924年到1927年 的北伐战争、1927年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均在清朝被推翻之后,故ABC不符合题意。‎ ‎14. 抗战期间,漫画家丰子恺在长沙街头看到一群小孩在公众阅报处阅读“我军大捷”的消息,创作了《儿童与捷报》的漫画(下图),右下角的落款是“廿七年儿童节”该漫画可用于研究 A. 淞沪会战胜利的影响 B. 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C. 敌后战场儿童关心国事 D. 百团大战后民众的心态 ‎【答案】B ‎【解析】“廿七年儿童节”指的是民国二十七年,即1938年,结合“我军大捷”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大捷指的是1938年徐州会战中台儿庄大捷,这是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B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排除A;抗战时期的长沙是国统区而非敌后战场,排除C;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排除D。‎ ‎15.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中共某一军事行动:“独目将军于‎6月30日引人注目地率领5万大军在鲁西南渡过黄河。共产党因此将战争向南推进到华中的国民党统治区,在黄河与长江间开辟了新的战场。”此军事行动 A.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 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答案】A ‎【解析】材料“独目将军于‎6月30日……在黄河与长江间开辟了新的战场”反映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符合题意;经过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故B不符合题意;经过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故C不符合题意;1949年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 ‎16. 著名报人徐铸成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中国人民大喜的日子,第一部人民的宪法将诞生了!仑儿来信,说我参加决定中国历史进程的两个大会一开国的政协和第一次全国人大,是莫大的光荣。”日记中提及的“第一部人民的宪法”‎ A. 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初步形成了政治协商制度 C. 体现中共八大的探索成果 D. 确立了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人大,制定了新中国第一步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D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第一步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形成,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时间不符合新中国第一步宪法是1954年宪法,排除C。‎ ‎17.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材料认为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关键原因是 A.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 C. 各个时期政治运动的阻碍 D. 商品经济仍尚未产生 ‎【答案】A ‎【解析】《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司法关系的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新中国成立后《民法典》迟迟难以出台,除了当时的政治运动等表面原因外,根源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即当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民法典》起草工作难以持续进行,A正确;工业化进程的推动有助于民法典的起草,排除B;C是表面详现象,而非关键原因,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 ‎18. ‎1971年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中美两国之间禁止贸易的法令。‎1972年2月11日,尼克松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松动对华贸易关系的建议。这些举措 A. 意在谋求中美关系改善 B. 受到了中日建交的影响 C. 说明美国摒弃冷战思维 D. 表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答案】A ‎【解析】尼克松宣布结束禁止贸易的法令,提出松动对华贸易关系,说明尼克松谋求中美关系改善,故A正确;1972年9月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D;C不符合史实,排除。‎ ‎19. 像是改革开放元年的第一只报春燕,代表大陆亿万同胞给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送去新春第一声亲切的问候。融化了两岸之间长达三十年不相往来的坚冰,开启了海峡两岸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发展的大门。“材料描述的是 A. 首倡“一国两制”‎ B. 两岸“三通”的实现 C. “九二共识”的达成 D.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答案】D ‎【解析】根据“改革开放元年”“融化了两岸之间长达三十年不相往来的坚冰”可知时间是1979年,结合所学可知,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故D正确;80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AB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0. 1993年某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次会议是中共 A. 八大 B. 十四大 C. 十四届三中全会 D. 十五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可知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的具体化,故这次会议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故选C;中共八大是1956年召开,A错误;B是1992年年召开,排除;D是1997年召开,排除。‎ ‎21. 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爱尔兰,或本共和国所属或所有的任何其他地方、岛屿、殖民地或领土。”其矛头主要是针对 A. 法国 B. 荷兰 C. 西班牙 D. 葡萄牙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航海条例》针对的是荷兰,因为荷兰是当时的海上霸主,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22. 某著作写道:“当人民被压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这部著作是 A. 《哲学通讯》 B. 《路易十四时代》‎ C. 《论法的精神》 D. 《社会契约论》‎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人民拥有对政府永远的革命权,符合卢梭的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说,结合所学可知,《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著作,故选D;《哲学通讯》、《路易十四时代》作者是伏尔泰,排除AB;《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的著作,排除C。‎ ‎23. “欧洲的专制制度在它出现的时候,有助于形成民族国家,克服封建分裂的状态。可是到17世纪以后,哪一个国家最早克服专制统治,最早建立新的制度,它就迈出了新的一步,把历史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历史上,是英国远出了新的一步。”“迈出了新的一步”指的是英国 A. 率先确立君主立宪制 B. 首创责任内阁体制 C. 第一个确立殖民霸权 D. 最早开始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7世纪以后,哪一个国家最早克服专制统治,最早建立新的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开创了民主代议制,这符合题干中“迈出新的一步”的描述,A正确;责任内阁制创立时间是1721年,与题干17世纪不符,排除B;英国确立殖民霸权是在18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工业革命开始时间是17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24. “1850年英国蒸汽机产生的能量占欧洲的一半以上;生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达250万吨,是德国的10倍。”这说明英国成为 A. “海上马车夫” B. “日不落大帝国”‎ C. “世界工厂” D. “世界贸易中心”‎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的工业国家,被称之为“世界工厂”,故选C;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排除A;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被称为“日不落大帝国”,排除B;材料信息与世界贸易无关,排除D。‎ ‎25. ‎1898年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22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召开大会并通过决议:“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这反映出 A. 法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B.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C. 社会主义革命成为潮流 D.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答案】B ‎【解析】“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体现了其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明确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手段以及意义,这符合马克思主义,但是此时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去世,由此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较大,B正确;A不符合史实,这一时期法国无产阶级并未夺取政权,排除;1898年社会主义革命并未成为潮流,排除C;《共产党宣言》问世时间是在1848年问世的,排除D。‎ ‎26. 罗斯福说:“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还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的自更生的意志,他们的勇气与决心”。为了“自尊、意志和勇气”,罗斯福政府 A. 恢复银行信用 B. 实行社会救济 C. 调整农业生产 D. 实施以工代赈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强调既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又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力更生的意志”,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实施以工代赈,兴办大量工程,既能帮助失业工人就业,解决生活困难,也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尊心,故选D;ABC三项都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但与解决失业问题同时维护失业者自尊无关,排除。‎ ‎27. 1601年,英国制定《济贫法》;1834年颁布《济贫法修正案》;1949年,英国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13.5%,1997年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其主要目的在于 A. 刺激社会消费 B. 改善劳资关系 C. 缓和社会矛盾 D. 重塑政府形象 ‎【答案】C ‎【解析】英国制定济贫法案在于安抚社会弱势人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支出同样是为了保障社会弱势人群的基本生活,从而避免社会问题激化,缓和社会矛盾,故选C;社会保障的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刺激社会消费、改善劳资关系与社会保障无关,排除AB;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但D项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28. 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农业产量,恢复遭到破坏的工厂和衰败不堪的城市。它取得了部分成功,把农业产量提高到了足以养活全体苏联民众的水平,但它没有能为快速发展的工业化提供资金,更无助于建立强大的现代化军队和创造共产党梦想的丰裕经济。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充分肯定了新经济政策的重大意义 B. 新经济政策解决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C. 新经济政策阻碍苏联集体化的实现 D. 不能过高地估计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根据“它没有能为快速发展的工业化提供资金,更无助于建立强大的现代化军队和创造共产党梦想的丰裕经济”可知新经济政策虽然起到了恢复经济的作用,但它没有使苏联走向富强,说明其作用有限,不能过高地估计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故选D;材料对新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评价,不仅是肯定了它,排除A;新经济政策起到了恢复经济的作用,但还是有很多的局限性,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对新经济政策的解读有误,排除。故选D。‎ ‎29. “事实上,牛仔裤麦当劳好莱坞大片等大众产品,一旦为非西方世界的人们所接受,它们似乎就与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失去了联系,成为一种不带有任何特殊文化标记的人类共同产品。”据此推断 A. 全球化冲击本土文化传统 B. 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动摇 C. 各种本土文化间差异消失 D. 世界文化多样性发生逆转 ‎【答案】A ‎【解析】“成为一种不带有任何特殊文化标记的人类共同产品”说明西方文化为非西方世界人们所接受,进入非西方世界的人们的生活中,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对本土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文化输出,没有体现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动摇,排除B;C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实际,排除C;材料内容和世界文化多样性无关,没有体现,排除D。故选A。‎ ‎30. 下表是中法建交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由此可见,中法建交 A. 反映了美法同盟逐步走向破裂 B. 关键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C. 标志法国完全摆脱了美国控制 D. 展现世界多极化趋势渐进过程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伴随着法国的经济恢复,法国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说明的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正确;美法同盟走向破裂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外交自主性加强,非中国综合国力提升,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 经世致用,作为治学的宗旨与境界,由来已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世致用的思想,在先秦时代的经典中,就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内容无湖;不关注于讲究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研讨学问、如何治国理政以达于济世安民等。如果我们说,广义的先秦诸子之学,是我们传统学术的基石与经典;那么,我们就应该同时承认,“经世致用”既是构建传统学术体系的核心价值之所在,也是学术精髓与学术宗旨之所在。‎ ‎——摘编自孙家洲、高宏达《“经世致用”学术传统的定位与诠释》‎ 材料二 这些学者(顾炎武、王船山、黄宗羲、朱舜水等人)虽生长在阳明学派空气之下,因为时务突变.他们对于明朝之亡,认为是学者社会的大耻辱大罪责,于是抛弃明心见性的空谈,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他们不是为学问而学问,是为政治而学问,他们许多人都是把半生涯送在悲惨困苦的政治活动中,所做学问原想用来做新政治建设的准备,到政治点:完全绝望,不得已才做学者生活.他们的学风都在这种环境中间发生出来。‎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经世致用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孟子“济世安民”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分析明末清初经世致用学风兴起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黄宗羲、顾炎武“为政治而学问”的具体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世致用”历史地位的认识。‎ ‎【答案】(1)内容:为人处世;研讨学问;治国理政。‎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2)背景:阳明学派的影响(或心学传播,学界崇尚空谈);时务突变(或明朝的灭亡,反清斗争的失败)。‎ 表现: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认识:传统学术的核心价值;传统知识分子的重要处世原则。‎ ‎【解析】‎ ‎(1)根据“关注于讲究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研讨学问、如何治国理政以达于济世安民”可知先秦时期经世致用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为人处世;研讨学问;治国理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孟子“济世安民”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和民贵君轻。‎ ‎(2)根据“时务突变.他们对于明朝之亡,认为是学者社会的大耻辱大罪责,于是抛弃明心见性的空谈,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可知背景主要是阳明学派的影响和时务突变。黄宗羲、顾炎武“为政治而学问”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 ‎(3)对于“经世致用”的认识结合所学可从它是传统学术的核心价值和传统知识分子的重要处世原则等方面进行认识。‎ ‎32.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単、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材料二 ‎ ‎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并分析其政策转变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苏俄工业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两者不同工业化道路的体制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普京认为造成苏联式经济后果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根本原因: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水平。‎ 措施: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允许外国资本家租赁经营部分矿产、森林、油田等。‎ ‎(2)不同:苏联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 因素: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3)理由:轻重工业发展比例失调;忽视现代经济关键部门;没有调动企业和生产者创造性、积极性。‎ 启示:经济政策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注重经济均衡发展;重视调动生产积极性。‎ ‎【解析】‎ ‎(1)政策:由材料“最简単、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可知,强攻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材料“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可知,围攻指的是新经济政策。‎ 根本原因:结合所学根本原因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层面入手分析。‎ 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上的表现主要是租让制和租借制。‎ ‎(2)不同:由材料“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可知,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苏联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 因素:结合所学可从两者不同的经济体制入手分析,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3)理由:由材料“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可归纳为轻重工业发展比例失调;由材料“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付出代价”可归纳为忽视现代经济关键部门;由材料“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可归纳为没有调动企业和生产者的创造性、积极性。‎ 启示: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可得出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经济政策的实行要符合国情,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等方面的认识;由普京揭示的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可得出要注重经济均衡发展,要重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等方面的认识。‎ ‎33. 美欧关系错综复杂,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次大战后,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欧洲,这时欧洲也的的确确需要美国。美国和苏联迅速陷入冷战……尚未从二战期间的“恐德症”中恢复过来的西欧又患上了“恐苏症”谁能保护虛弱不堪的西欧?这个使命“历史地”落到了山姆大叔的肩上。应该说,这时的西欧急需美国为它“壮胆”。‎ ‎——苏惠民《解剖美欧关系》‎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政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95年12月签署的《跨大西洋关系新钢要》写道:“我们,美利坚合众国和欧洲联盟…在一起,我们架构起保障我们安全和经济强盛的合作机构和模式,这些都是史诗般的成就今天我们面临国内外新的挑战。为迎接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为我们服务得如此之好的伙伴美系 ‎——叶江《解读美欧: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美欧关系》‎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的美欧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拯救”西欧的方式。‎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与西欧关系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欧关系的特征并指出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1)关系:西欧依赖美国,美国控制西欧。方式:建立世界银行;实施杜鲁门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变化:西欧推行独立自主政策,摆脱美国控制。原因:西欧国家的联合(西欧的崛起);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3)特征:合作与冲突并存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外交政策调整。‎ ‎【解析】‎ ‎(1)关系:根据材料“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欧洲,这时欧洲也的的确确需要美国”“西欧急需美国为它‘壮胆’”可知,西欧依赖美国,美国控制西欧。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主导下建立世界银行,助力欧洲复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政治上实施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此来遏制苏联在欧洲的扩张,进而维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2)变化:根据材料“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政策”可知,西欧推行独立自主政策,摆脱美国控制。原因:根据材料“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国家的联合促进了西欧的崛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从世界局势来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3)特征:根据材料“我们,美利坚合众国和欧洲联盟…在一起,我们架构起保障我们安全和经济强盛的合作机构和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欧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合作与冲突并存。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外交政策调整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