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2020-2021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1. 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 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 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 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 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 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 A; 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 B 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 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 C;D 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 故排除。 【名师点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是与其一直把民族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有直接关系的,这一题考查了“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这一时政热点。考生在做题时充分利用“抗日根据 地”这一信息,然后确定时间,再结合所学与材料信息,就可以排除掉三个选项,也可以直接选,所以这 一题还考查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2. (2020 年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三其他)1948 年 10 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 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 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 年 10 月正值国共双方进行战略决战之际,革命胜利的曙光乍现,这一时 期共产党对干部进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统治全国做准确,B 选项符合题意。推动土改的说法只能体现在经 济方面,无法体现政治和文化方面,A 选项排除。这一时期主要是同国民党进行斗争,与经济建设无关, CD 选项排除。 3. (2020 年天津高三专题练习)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 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 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再根据材料“应当 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可见有利于团结全 民族一切力量抗战,显然这一举措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 正确;土地革命发生在 1927-1937 年国 共十年对峙时期,A 错误;国民革命发生在 1924-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属于国内革命战争而非民族 战争,C 错误;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 D。 4. (2020 年全国高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 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 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 1%左右,几乎村 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D.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给出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根据地的势力范围 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不断扩大和加深的趋势,这说明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逐渐加强,故 B 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的相关信息,故 A 项不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 的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不符合题意。儿童、妇女、青年、农民、工人等本来就在无产阶级统一 战线组织范围内,并不能说明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5. 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地主买办营垒内部 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 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35 年 12 月 27 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 指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革命的可能,国民党统治营垒将进一步分化,英美派买办 集团在一定条件下也将被迫参加抗日。因此,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 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此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尚未完全形成;B 选项错误,将工作重心 由农村转向城市是在 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之后;D 选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6. (2020 年启东市吕四中学高三开学考试)1937 年 8 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 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答案】B 【解析】材料“1937 年 8 月”“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反映出抗战防御阶段,中共要变敌后为抗日的主战 场的战略,故 B 项正确;A 项发生在 1932 年土地革命时期,排除;长征是 1936 年 10 月胜利完成的,故 C 项错误;D 项是 1938 年春,排除。 7. 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 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 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 【答案】B 【解析】根据 1949 年人民解放军对闯入长江防线的英舰反击并要求西方武装撤离中国领海等内容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是对近代以来不平等条约和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B 项正确;渡江战役时,新中国还没有成 立,这一做法无关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巩固,A 项错误;英法美等国武装力量撤离中国领土、领海等要 求,是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否定,与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无关,C 项错误;人民解放军反击英国干 涉中国革命和要求列强退出中国的行动,不能证明新中国外交政策已经确立,D 项错误。 8. 有同学以 14 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下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 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 B.④③⑤①② 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③⑤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宝岛回归”指 1945 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家 园沦陷”指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血战台儿庄”属于 1938 年徐州会战;“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指 1937 年卢沟桥事变;“中共七大召开”在 1945 年抗战胜利前夕;故②④③⑤①组合正确,故 D 项正确, ABC 项都错误。故选 D。 9. (2020 年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其他)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道:民国二十九 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 场合适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这一仗”( ) A.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B.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民国二十九年”可知,这是 1940 年,涉及到的人物“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 书”“ 毛泽东、朱德”,由此可以判断这是国共合作背景下的一次战役。根据材料“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 大于它的军事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役的百团大战,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选项 A 正确;选项 B 是武汉会战的影响,排除;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排除 C;选项 D 是淞沪会战的意义,排 除。 10. 1943 年 8 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 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题干信息“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 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特别是把“争取民主”归为“谬误名词”可知 体现了国民党维护一党专政的用意,故选 D。 11. 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 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 是( ) A.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 C.枣宜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战役从 1938 年 3 月 16 日开始至 4 月 15 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 成。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根据材料关键词“鲁南”可判断 出是台儿庄战役,D 选项符合题意。太原会战地点在山西太原,A 选项排除。百团大战的地点在华北地区, B 选项排除。枣宜会战地点在湖北的枣阳和宜昌,C 选项排除 12.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 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 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史料,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由 材料中“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可得出时间信息,即 1911+30=1941 年,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正处 于抗日战争阶段,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任务, 因此据“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 休止”可得出材料旨在强调的是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综合分析可知 A 符合题意;国民大革命发 生于 1924 年到 1927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土地革命发生于 1927 年到 1936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 排除 C;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目标,排除 D。故选 A。 13. 从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公开报道来看,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广泛使用中华民国国旗而很少使用中 共党旗。但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中共党旗则经常使用于各种节庆活动中。这表明当时中共( ) A.尚未形成高度一致的革命文化 B.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 C.正在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 D.政治影响力存在着地区差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时期由于国共合作抗日,延安使用的是国民政府的国旗,而华 北各抗日根据地则实行中国共产党的党旗,这里充分体现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 立自主性,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致的革命文化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已经形 成,故 A 项错误。“党内合作”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外合作,故 C 项错 误。材料的现象主旨是说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下的独立性,并不是说明政治影响力存在着地区差异,故 D 项错误。 14. (2020 年广东中山高三期末)194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 指示》,要求“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一般的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 乡村工作。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这表明,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党性教育( ) A.强化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侧重提高普通党员的军事水平 C.强调各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 D.注意结合敌后抗战的实际需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根据材料信息“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 策,乡村工作,争取敌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可知,材料强调要根据抗日根据地的实际需要开展 党员教育,故 D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在抗日根据地内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没有 涉及军队的领导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的主旨是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而非提高党员的军事水平, 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党员在根据地要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没有凸显出支部的战斗作用,故 C 项错误。 15. (2020 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944 年,作为美军观察组成员的谢伟思在报告中写道“延安民众官吏打 成一片,男女平等,文化运动极为认真,整个地区民主模范自修、自觉、自评,与重庆另一世界。”这一报 告反映出( ) A.国共发展态势呈现反差 B.美国力主消除国共矛盾 C.美国开始改变对华政策 D.敌后抗战开始成为主导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延安民众官吏打成一片,男女平等,文化运动极为认真,整个地区民主模范自修、 自觉、自评”与“与重庆另一世界”可知,相比重庆,中共控制区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政治氛围更好些, 说明这时期国共发展态势呈现反差,故 A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是美军观察组成员对延安和重庆的实际情况 观察后得出的结论,没有体现美国力主消除国共矛盾的问题,故 B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是美军观察组成员 谢伟思的观察结论,没有涉及到美国对中国政策的改变问题,故 C 选项错误;敌后抗战成为主导是抗战进 入相持阶段后的事情,故 D 选项与材料无关。 1. (2020 年全国高三)1941—1942 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政治局面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 年 7 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 月通过了《中国土地 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一变化( ) A.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说明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的变化 C.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D.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1941-1942 年处于抗战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为了调动地主和农民的抗战积极性, 掀起中共实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 年是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制定彻底废 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故 D 正确;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 发生根本变化,A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不是国共关系,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中 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无法体现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排除 C。 2. 1935 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 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 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 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答案】C 【解析】根据“1935 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有所谓自治运动”“这 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华北事变, 背景是日本策动华北自治,企图分裂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 运动,故 C 正确;1937 年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A 错误;1937 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B 错误;材料无 法体现“工、农、兵、学、商各界”,排除 D。 3. 1945 年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 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下列相关抗战史实,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冯玉祥等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③国、共两党揭开由内战到和平的序幕 ④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④①③ 【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发生在 1935 年《八一宣言》之后;冯玉祥等组织察哈尔民众 抗日同盟军发生在 1933 年 5 月 24 日;国、共两党揭开由内战到和平的序幕发生在 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 决;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发生在瓦窑堡会议。综合来看,本题选择 B 选项。 4. (2020 年怀来县沙城实验中学高三月考)1948 年 6 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 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 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比 1948 年 6 月(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尾声)和 1947 年 6 月(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 结束、战略反攻阶段开始)中国国内民心向背的变化,原因是国民党独裁统治造成的后果。BD 两项都是在 1949 年,C 项错在“缺乏正确判断”,因为这一判断和态度转变都是正确而及时的。 5. 《剑桥中华民国史》认为:“这一战役不仅标志着政府在中国大陆的有效抵抗的结束,而且也标志着多年 来已成为国民党作战特征的军事失误、管理失当和叛逃现象已达到顶峰。据信蒋介石本人做出了在徐州平 原作战的决定,而不是像所建议的那样撤向淮河这一天然屏障……由于权力如此集中于一个人手中,失败 的责任也只能由一个人来负。”下列有关这一战役胜利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的开始 B.基本解放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C.统治中国 22 年国民政府覆灭 D.新民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答案】B 【解析】根据“这一战役不仅标志着政府在中国大陆的有效抵抗的结束”“蒋介石本人做出了在徐州平原作 战的决定”,可知“这一战役”指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于 1949 年初结束,使国民 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基本解放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故 B 正确;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的开始是辽沈战役,故 B 错误;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 22 年国民政府覆灭, 故 C 错误;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故 D 错误。 6. 邓小平曾经对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作了这样的说明:“他告诉我们,开始必须在内线打,打到一定时候, 也就是削弱敌人到相当程度之后,就要打到外线……这时时机成熟了,就应该转到外线,否则就要吃亏。” 解放军开始“转到外线”的重大行动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反攻。根据“削弱敌人到相当程度之后,就要打到外线”并结合 所学内容可知指的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到战略反攻,战略反攻的标志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夺取 徐州和破坏陇海路是在战略决战阶段,故排除 B、C 项;强渡长江是在战略决战以后,故排除 D 项。故选 A。 7. 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共产党发起,并协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民主人士召开新政协会 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全会决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主革命 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由此可见,七届二中全会( ) A.对建立新型政权作出重要论断 B.标志着中共成为新的执政党 C.开创了中国新型政治协商制度 D.得到中国各政党的广泛拥护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主要考查七届二中全会的相关内容。通过材料“共产党发起,并协同各民主 党派、人民团体及民主人士召开新政协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我们可以看出在七届二中全会上 对即将建立的新政权作出了重要的论断,故 A 正确;通过材料“召开新政协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 议”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中共对新政权的建议是建立联合政府,而不是中共成为执政党的政府, 排除 B;中国新型政治协商制度的开创是以 1949 年 9 月召开的新政协会议为标志的,排除 C;七届二中全 会得到中国各政党的广泛拥护,说法错误,排除 D。 8. (2020 年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1948 年夏,沂蒙解放区发生旱灾,部分农民举行传统的祈雨仪式,并 暴力殴打了前来阻止的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并未盲目地对群众进行惩罚,而是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 起来,采用温和的方式处理了这一事件,并重新将生产救灾导入正常轨道。这一做法( ) A.丰富了应对社会危机的历史经验 B.消除了革命理念和传统习俗的矛盾 C.保证了前线军事行动的顺利推进 D.全面纠正了基层工作中的激进倾向 【答案】A 【解析】材料描述了 1948 年沂蒙解放区地方政府以温和方式顺利解决群众祈雨危机的事件,这一处理方法 丰富了中共应对社会危机的历史经验,故选 A 项。材料虽然提及解放区地方政府理智地将革命理念和传统 习俗结合起来,但二者矛盾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事实,故排除 B 项。化解社会危机有利于支持前 线的军事行动,但决定军事行动顺利与否的主要原因应是军事策略和双方力量对比,故排除 C 项。从材料 看,“全面纠正了”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D 项。 9. (2020 年四川双流中学高三月考)1931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把军阀、地主、豪绅、 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1935 年瓦窑堡会议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 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转变( ) A.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反映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 C.适应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 D.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C 【解析】1935 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材料中“1935 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 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是为了团结抗日,适应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故 C 项正确; 材料中是针对“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涉及国民党,无法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 A 项错误; 材料中“1931 年”至“1935 年”间,社会阶级结构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故 B 项错误;1949 年,结束了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与材料中“1935 年”不符,故 D 项错误。 10. (2020 年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三其他)随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国内阶级矛盾的上升和解放区群 众运动的发展,中共中央 1946 年 5 月 4 日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通称“五四指示”),该“五四指 示”可能明确的是( ) A.“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B.支持农民的土地要求,彻底废除土地私有制 C.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反奸清算斗争获得土地 D.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答案】C 【解析】A 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时间不符,排除;“彻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B; 根据材料 “随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国内阶级矛盾的上升和解放区群众运动的发展,”结合材料 中的时间,可得出这一时期颁相关的批示是为了发动群众,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反奸清算斗争获得土地,符 合《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的内容,故 C 项正确;D 项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排除。 11.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 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发动内战 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可以判断是国美 在 1946 年发动对共产党的全面进攻,与重庆谈判在时间上不合,故 A 项排除;材料所述发生在挑起内战之 后,故 B 项排除;“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是对材料中省略号前半部分的分析,故 C 项排除;材料中“战 略失误”指的是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因此在此之后,国民党发动了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故 D 项正确。 【名师点睛】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失败后,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 进攻,目的东西夹击华北解放军主力,阻断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的联系,各个击破,同时将解放军阻 击在黄河以北,使战争始终在解放区内进行。1947 年 3 月,国民党调集大军进攻陕北解放区,企图聚歼中 共军队。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之后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蟠龙沙家店等战役先后重创国民党军队,国民 党军队对陕甘宁的重点进攻破产。1947 年 4 月,国民党军开始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先后向山东解 放区发动了三次进攻,均被华东野战军粉碎。孟良崮战役全歼敌整编 74 师打乱了敌军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 后敌向沂蒙山区发起进攻,华东野战军避开敌正面兵力经过近一个月战役,粉碎了敌攻势。国民党军队对 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宣告失败。 12.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 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三次事件所产生共同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 A.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 【答案】D 【解析】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新旧三民主义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理论的影响;包括 解放战争在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因此中国民主进程体现出西方思想中国化的特点,故答案为 D 项。辛亥革命和 国民革命运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排除 A 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体现出无产阶级的 先进性,排除 B 项;辛亥革命不涉及统一战线,排除 C 项。 【名师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人物、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 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 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 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 的不同。本小题属于类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回答此类 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13. (2020 年河西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月考)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 1946-1949 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 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 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 B.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 C.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 D.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 【答案】D 【解析】历史价值是指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946—1949 年国共两党的战争,是共产党的领导下 的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战争,用“人民解放战争”来进行概括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而从历史的客观评 价来看,这场战争是国共两党的内战,故 D 项正确;ABC 说法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14. (2020 年西藏城关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 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 如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答案】D 【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的革命任务一致,都是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答案为 D 项; 只有解放战争胜利后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排除 A 项;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排除 B 项; 辛亥革命爆发前没有建立起统一战线,排除 C 项。 【名师点睛】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于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双重社会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势力 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从而中国人民在反抗本国封建势力追求民主进步的同时,还要进行反抗外来侵略追求 民族独立的斗争,即反侵略(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 15. 1939—1941 年,国民政府实施地方“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实行在民意和 民选基础上的地方自治;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 支原则。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实现全中国统一 B.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全面经济封锁 C.积极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支持抗战 D.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 【答案】D 【解析】结合课本知识可知 1939~1941 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由材料中的“新县制”改革 “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 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 动员力,故选 D 项。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抵抗日本侵略,不存在消除地方分裂割据,故排除 A 项;材料 针对的是国民政府地方体制的改革,不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故排除 B 项;材料不仅涉及国民政府支持持 久抗战,也涉及战后谋划,C 项仅体现国民政府支持持久抗战,故排除 C 项。 1. (2018 年江苏卷)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 于( )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 【答案】C 【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共产党兵力开始具有优势是在 1948 年 11 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 年 11 月 正是三大战役进行之中,故 C 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是在 1946 年,故 A 项错误;战略反攻开始于 1947 年, 故 B 项错误;渡江战役结束是在 1949 年,故 D 项错误。 2. (2018 年全国卷Ⅱ)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 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 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 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 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 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 A; 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 B 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 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 C;D 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 故排除。 【名师点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是与其一直把民族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有直接关系的,这一题考查了“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这一时政热点。考生在做题时充分利用“抗日根据 地”这一信息,然后确定时间,再结合所学与材料信息,就可以排除掉三个选项,也可以直接选,所以这 一题还考查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3. (2018 年北京卷)下图取材于 1945 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答案】D 【解析】注意漫画创作的时间“1945 年”以及漫画标题《端赖合作》、图片上的文字“国共”“复兴门”“建 国大道”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 年抗战胜利前后,全国民众希望国共继续合作,实现和平建国,故 漫画反映了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故 D 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 1937 年而且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 的会战并非国共联合,排除 A;《双十协定》是 1945 年重庆谈判的结果,重庆政协会议召开于 1946 年初, 排除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重庆谈判时抗日战 争已经取得胜利,排除 C。故选 D。 4. (2018 年浙江选考)1935 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 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 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 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答案】C 【解析】根据“1935 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有所谓自治运动”“这 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华北事变, 背景是日本策动华北自治,企图分裂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 运动,故 C 正确;1937 年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A 错误;1937 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B 错误;材料无 法体现“工、农、兵、学、商各界”,排除 D。 5. (2019 年北京卷)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 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 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共同纲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毛泽东主要论述了中共与党外人士及民主党派的合作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 有《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由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贤达人士共同制定;有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协商 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①③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没有体 现政党制度的特点。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既是党的根本 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与材料强调的“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的主旨不 符。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故选 C 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ABD 项。 6.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948 年 10 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 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 年 10 月正值国共双方进行战略决战之际,革命胜利的曙光乍现,这一时 期共产党对干部进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统治全国做准确,B 选项符合题意。推动土改的说法只能体现在经 济方面,无法体现政治和文化方面,A 选项排除。这一时期主要是同国民党进行斗争,与经济建设无关, CD 选项排除。 7. (2019 年天津卷)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 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 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宣言为 1935 年的《八一宣言》,在该宣言中,中共号召国民政 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 C。日本全面侵华是在 1937 年,排除 A;材料并未提及国民党对抗日的态度,排除 B;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在 1945 年抗日战 争即将结束时,排除 D。 8. (2019 年江苏卷)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 “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 可能出现于( ) A.1840—1894 年 B.1895—1911 年 C.1912—1945 年 D.1946—1949 年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时上海出现了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有日本人的活动,再根据“我国的大国 民”可知该车夫的民主、民族意识增强,所以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辛亥革命以后,故选 C 项;根据“大国 民”可判断应该是清政府被推翻以后,AB 项都是清政府被推翻以前,故排除;1946 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 日本战败,上海不再有材料中类似日本人的活动,故排除 D 项。 9. (2019 年海南卷)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 地主买办营垒内部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 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35 年 12 月 27 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 指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革命的可能,国民党统治营垒将进一步分化,英美派买办 集团在一定条件下也将被迫参加抗日。因此,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 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此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尚未完全形成;B 选项错误,将工作重心 由农村转向城市是在 1949 年 3 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之后;D 选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10. (2019 年浙江选考)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早在 1937 年 8 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所作 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使“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次会议 是(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37 年 8 月”,“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可以判断这次会议是洛川会议, 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故 C 项正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时间是 1935 年;中共七大时间是 1945 年。排 除 ABD 三项。 11. (2019 年浙江选考)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 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 援。”这场“仗”指的是( ) A.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 C.枣宜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战役从 1938 年 3 月 16 日开始至 4 月 15 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 成。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根据材料关键词“鲁南”可判断 出是台儿庄战役,D 选项符合题意。太原会战地点在山西太原,A 选项排除。百团大战的地点在华北地区, B 选项排除。枣宜会战地点在湖北的枣阳和宜昌,C 选项排除。 12. (2020 年全国卷Ⅱ)1937 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 70%,其中延长等 4 个县当选县参 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 1 所示。 表 1 延长等 4 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表 1 反映出当时边区( )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 年七七事变揭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这一时期显然中日民族矛盾成 为整个中国的主要矛盾。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7 陕甘宁边区进行民主选举”、“工人、贫农、中农、 富农、商人及知识分子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可知这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是在 1943 年,A 排除;B 说法不符合史实,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对富 农、商人和知识分子的照顾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并不影响政权的性质,排除;民族资产阶级显然没有 参与其中,因此各阶级参加的说法错误,C 排除;故选 D。 13. (2020 年江苏卷)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 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利用关羽、岳飞等人的忠义形象来宣传抗日, 团结民众抗战,体现出中共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B 项正确;“开始”一词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排除 A 项;材料中关于关羽、岳飞的内容并不是革命的理论,排除 C 项;抗战并不是要“争当英雄”,排除 D 项。 14. (2020 年天津卷)1894 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 年末,上海《良友》画 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 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 ) 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 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 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 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 【答案】D 【解析】1894 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 大加深,1931 年日本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三省,《良友》重刊此画并呼吁“国难日亟”警醒国人 不要让甲午惨剧重演,激励民众共御外悔,故选择 D 项;“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国人当如何造 成光荣之历史”,排除 A 项;1894 年甲午战争不是时事,是旧事,排除 B 项;九一八已经发生,无法抵制 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排除 C 项。 15. (2020 年浙江选考).据战犯供词及日方资料,1940 年下半年,日军细菌部队所生产的“副伤寒”70 公 斤、“霍乱”50 公斤、“鼠疫跳蚤”5 公斤,都被运到南京去使用;10 月,日军细菌部队在浙江宁波、金华、 衢县等地实施细菌攻击,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结合所学,指出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 ①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 ②731 部队是日军侵华的细菌部队 ③日军惨无人道地在中国进行活体试验 ④日军所为公然违反国际公法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日本侵华期间令人发指的细菌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之相关的史实是:臭 名昭著的 731 部队是日军侵华的细菌部队,侵华日军还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进 行活体试验,这些行为都是公然违反国际公法的。由此可知,①②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为 D 项,ABC 错 误。 16. (2020 年浙江选考)抗战期间,有一个“人人想去的、充满阳光的、愉快和蔼的地方”,那里的革命士 气和热情令人感动,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七大报告。这个地方是( ) A.洛川 B.瓦窑堡 C.延安 D.西柏坡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那里的革命士气和热情令人感动,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七大报告”可知, 这个地方是抗战时期的延安,1945 年中共七大在此召开,故 C 正确;洛川会议召开是 1937 年 8 月,故 A 错误;瓦窑堡会议召开是在 1935 年,故 B 错误;1948 年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故 D 错误。 17. (2020 年浙江选考)抗战家书是一个民族泣血的记忆。有学者收藏到一封 80 多年前的家书,其中写道: “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 源增援中,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经“沪战”一役( )。 A.日军被迫三易主帅 B.抗战自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中国军队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答案】C 【解析】根据“沪战两月”“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可以判断这一战役是淞沪会战,这 一战役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 正确;1932 年 1 月 28 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三万人在上 海抵抗日军十万军队的历时 33 天的英勇战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排除 A;广州、武汉沦陷标志着抗战进 入相持阶段,排除 B;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 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