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 历史(选修)‎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产生了丝织品和竹简、木简,西汉有了纸张,文字的存在形式直接以手写形式出现,汉字书写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把文字的书写工作从文物形式制作工艺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中解放了出来,成为独立的书法行为。在书写时可以追求简捷和随意,并融入书者的思想感情或个性化的东西及艺术审美的要求。材料说明了 A.文字载体的变革促进了书法发展 B.中国书法开始成为有意识的创作行为 C.字体简化推动了文化教育的传播 D.科技进步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普及 ‎2.据《宋史·兵志》记载,自开宝三年至咸平五年(970~1002)兵部令史冯继升、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等人,先后向朝廷进献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燃烧性火器。该现象反映出 A.宋代实现兵器质量的变革 B.火药武器最初由地方发明 C.冷兵器远不及热兵器优越 D.宋代军事技术得到了改善 ‎3.自南宋至明,孙悟空形象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孙悟空的形象塑造 A.因阶级立场不同而不同 B.因作者知识层次不同而不同 C.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化 D.因史料掌握程度不同而不同 ‎4.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表中的诗句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10‎ A.国家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草市贸易呈现繁荣 C.副业收入成农民主要收入 D.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 ‎5.“行尽势未尽,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有类云蒸雾散,触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下列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A. B. C. D.‎ ‎6.19世纪40年代,魏源、徐继畬相继在其著述中论及美国政治,其中有“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从下始,……可不谓周乎”等语。这表明他们 A.最早提出效仿美国政治体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D.对西方强盛原因有全面的认识 ‎7.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8.晚清至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屡起巨变,思想家们的主张也时有变异。如晚年严复思想,由“非西洋莫与师”转归从传统观文化中找寻丢失的民族凝聚力;梁启超思想经历了由改良到激进革命再回归改良的演变过程。他们思想的变异意在 A.增强国人的民族意识 B.传播“中体西用"的思想 C.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D.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9.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国人不断启蒙的过程。时代不同,各个时期的启蒙主题各异。某时期的启蒙主题是“群(族群,即民族国家)”,而不是“己(个人)”。这是要告诉中国人: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这种启蒙思想或运动最有可能是 10‎ A.明末清初具有民主色彩的启蒙思想 B.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 C.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 D.以民主、科学相号召的新文化运动 ‎10.189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 A.表达了与大清帝国满洲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 B.追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 C.唯有剪掉辫子,方可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有利于行军打仗 D.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11.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竞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这表明鲁迅主张 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B.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 C.大胆学习吸收外来文化 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 ‎12.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 A.结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动了救亡图存路径的改变 C.扩大了民主与科学的影响 D.促使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3.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而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的说法。孙中山民族思想的变化 A.表明民族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 B.反映出其巩固新生政权的努力 C.说明临时政府有广泛群众基础 D.体现了其对帝国主义认识深化 ‎14.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10‎ ‎15.“……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材料中的“……”是指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55分。‎ ‎1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我国盛唐时期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雕版印刷术发明大约在7世纪,《陀罗尼经》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目前已知的标有最早年代的雕版印刷品。这一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得到大量出版,且每一部书籍都可以拥有大量读者,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手抄本书籍很少,只在达官贵人、上层领城中流传的状况,使读书人越来越多。宋代时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这种泥活字极易破碎。后来出现的木活字易变形,金属活字着墨性差且价格昂贵,活字印刷始终未能取代雕版印刷的地位。直到1839年西方英国传教士将西式的铅字印刷传入中国,最终才取代了雕版印剧术。‎ ‎——摘编自许正文《论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革新》‎ 材料二 唐朝雕版印刷始兴,长安、洛阳、江南、四川等地成为印刷业活跃的中心。除了寺院刻印佛经之外,大部分是民间坊刻,已经出现了一批以印卖历书、诗文为业的手工业者。宋代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民间印刷十分活跃,形成了汴京、杭州、福建、四川、江西等几个印刷业较集中的地区。私人刻书以诗文集最多,还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其他印刷品有称为“交子”、“会子”的大量纸币,作为运销交易凭证的“茶盐引”及民间的印契、版画等。雕版技艺更为精良,书籍的印刷质量达到历史高峰。明清时期官、私印刷活动兴盛,仍以雕版印刷为主,雕版套印技术不断成熟,刻书的种类和数量更加多种多样。‎ ‎——摘编自张树栋等《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三 在中世纪西欧,各国教会和贵族垄断了唯一的书面信息生产方式——手抄羊皮纸,其原料不易获得、复制慢、容量小。纸张在14世纪初才基本取代羊皮纸。中国的雕版印刷13世纪传入欧洲,最初主要用于印制宗教版画和赎罪券。1457年,在莱菌河畔的美因茨 10‎ ‎,两个德国人使用金匠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机,金属字钉是由铅、锡、锑等金属熔铸而成的合金,并用适于金属着墨的脂肪性油墨取代中国人使用的烟墨,印刷质量得到提高,配套的印刷机械也使排版较为简易。此后不久,美因茨受到战火冲击,当地印剧工人流散到德意志和西欧各地,印刷活动开始蓬勃开展。到15世纪末,欧洲的印刷书籍达到1500万——2000万册,活字印刷占据了绝大部分。‎ ‎——摘编自董子凡《古代中国缘何未推广活字印刷》‎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雕版印刷术兴盛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 (2) 与唐代相比,宋代印刷业有何发展?根据材料二加以概括。(3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活字印刷术在西方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 ‎17.(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教士成为明清之际西方文化输入的首要担当者,在很大程度上是跟明末利玛窦开创的“学术传教”(或称“知识传教”)策略所奠定的。以传教士为媒介的西学东渐,其具体的传播渠道主要包括口头传授、译撰中文书籍、携入或自制西洋科学仪器等。当时的译著共成书400余种,其中科学类占130余种。当时对欧洲科学著作的翻译盛行一时,大部分的西方科学知识通过翻译介绍到中国。‎ ‎——摘编自徐海松《清初士人与西学》‎ 材料二 康熙之后(十八世纪上半期)中西文化的联系竟为中断。雍正元年(1723年)明昭禁教,实际宣布对西方文化绝交。此后的一个世纪,是西方世界变化最大、进步极速的时代,一系列重大事件尽皆出现于此百年之间。而我们全无所知,毫无所感。此间,以英国为首的对华贸易固然仍在继续,但英人所重视的是商业利益,一心想的是通过运销鸦片而多赚取中国的白银,绝不注意文化上的沟通。‎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材料三 ‎ 10‎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是西学东渐的新阶段。从西学的输入而言,“政治国家与夫哲理之书满街皆是”“日日而言政治学,人人而言政治学”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据统计,1901—1904年各书社翻译的西方政治学说专著共66种,1901—1909年各期刊杂志发表译述文章共127篇。地域从欧美到日本,各种具体法规、法制、各国政治制度的专门著作更是不胜枚举。‎ ‎——摘编自杨荣《论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教士在华活动的特点和影响。(5分)‎ (2) 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方文化联系中断的原因。(5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西学东渐的主要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析这一阶段西学引入的背景。(7分)‎ ‎1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 材料二 在反对了儒学的纲常伦理和一味仿古的旧文学之后,他们又提倡科学方法,回过头来整理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鲁迅写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胡适写了《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进行古典小说的考证,就是要用现代的观点、科学的方法重新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这就证明他们是要革新传统文化,而不是要抛弃传统文化,不是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严家炎《“五四”“全盘反传统”问题之考辨》‎ 材料三 ‎ 10‎ ‎ 我们试看当时所谓的新文化运动,究竟指的是什么?就当时一般实际情形来观察,我们实在看不出它具体的内容。是不是提倡白话文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零星介绍一些西洋文艺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不抉择地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1) 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5分)‎ (2) 结合上述材料与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新文化运动和传统文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行文流畅;220字左右。)(8分)‎ ‎1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 材料二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 10‎ 材料四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4分)‎ (2) 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4分)‎ (3) 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2分)‎ ‎(4)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的主要策略。(2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 历史(选修)参考答案 ‎1-15‎ ADCDD BBCCD CBBBA ‎16.(13分)‎ 10‎ ‎(1)原因:国家统一强盛,文化繁荣;佛教广泛传播的需要;科举制度实施,人们对书籍大量的需求。(3分)‎ 影响:促进了佛教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为世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3分)‎ ‎(2)发展:官方印刷规模扩大;民间印刷更加活跃;印刷品种类丰富,适用范围广;印刷技艺、质量更为精良。(3分。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原因:古登堡改进活字印刷术(印刷技术的改进);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宗教改革提倡“信仰即可得救”,人们对基督教经典著作需求大增;印刷技术人员的流动。(4分)‎ ‎17.(17分)‎ ‎(1)特点:进行学术传教;传播某些西方科学技术。(2分)‎ 影响:扩大了西方宗教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促进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3分)‎ ‎(2)原因:中国中央专制集权的强化;小农经济狭隘性的影响;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中外不同宗教间的矛盾冲突;中西方发展趋向不同,英国(西方)推崇商业利益政策,不注重文化沟通。(5分)‎ ‎(3)特点:注重对西方政治学说的引进;引进区域更加广泛。(2分)‎ 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和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洋务运动及“中体西用”思想的破产;清政府出卖国家利益,日益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先进分子日益活跃;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5分)‎ ‎18.(13分)‎ ‎(1)途径:①教会学校的教育;②报刊的宣传;③新闻的传播;④译著的介绍;⑤国外华人的影响。(5分)‎ ‎(2)评分标准:(8分)‎ 一等:观点明确,使用两个史实或事例,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二等:观点较明确,使用一个史实或事例,史论结合较好,条理较清晰。‎ 三等:观点不明确,史实或事例不清,条理不清晰。‎ 观点1: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观点2: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革新。‎ 或其他表述,但一定要围绕“新文化运动”和“传统文化”。‎ 10‎ ‎【示例】论题: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或新文化运动是革新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论述: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尊孔复古,妄图复辟帝制,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等文章痛斥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批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伦理纲常。‎ 儒家思想并非传统文化的唯一代表,陈独秀、胡适、鲁迅等领袖人物也并非全盘反对传统文化。在反对儒家纲常伦理和一味仿古的旧文学的同时,鲁迅写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胡适写了《白话文学史》等,重新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也说明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综上,新文化运动只是全面否定传统文化中维护专制统治的腐朽思想,其倡导者还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构建新文化,所以,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9.(12分)‎ ‎(1)原因: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或贫富差距较大)。举措: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4分)‎ ‎(2)主张: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利益(或借鉴苏联模式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发展国民经济);改进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提高工人工资(或缩小贫富差距,或调节社会分配)。(4分)‎ ‎(3)相同:发展生产。不同: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或先富带动后富)。(2分)‎ ‎(4)策略:通过税收方式调节;注意把握和选择调节的时机。(2分)‎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