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素养三 史料实证——高频题型篇课件(共20张ppt)
素养三 史料实证 —— 高频题型篇 - 2 -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 , 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 , 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 , 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 , 去伪存真 , 去粗取精 , 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 , 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 , 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 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 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 , 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 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 3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推理结论型选择题主要是通过题干所述材料 , 得出相关历史结论 , 旨在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能力。此类试题注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 , 不着眼于 “ 是什么 ”, 而着眼于 “ 为什么 ”, 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 “ 结论是 ”“ 反映了 ”“ 说明了 ”“ 表明 ” 等。 ( 一 ) 推理结论型 试题 - 4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解答推理结论型选择题时 , 除了依据所学知识 , 还要依靠分析判断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首先 , 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 , 即根据题干的结论 , 分析其与史实的内在联系 , 进行综合辨析 , 同时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其次 , 要注意问题的转换 , 根据论点所指事件的时间信息 , 利用所学知识与之关联 , 对题目观点进行论证或者否定。解答此类题型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1 . 因果分析法。将作为原因的材料与作为结果的备选项联系起来 , 仔细判断它们之间有无内在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说没有逻辑关系或逻辑关系不明显的 , 都不是正确选项。 2 . 排除法。就是对备选项逐一分析 , 先排除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选项 , 然后排除虽符合历史事实 , 但材料没有体现的选项 , 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3 . 特征分析法。即结合实际情况 , 把材料所述的事件、人物或现象放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分析 , 从而得出答案。 - 5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2017 海南单科 ,7) 在中国历史上 , 人们习惯以 “ 夷 ” 称呼西方国家。然而 , 徐继畬《瀛寰志略》 (1848 年 ) 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 “ 外国 ”“ 英吉利 ”“ 葡萄牙 ” 等 , 很少称 “ 夷 ” 。同治初年 , 清廷下旨不再以 “ 夷 ” 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 ) 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 6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 没有涉及不平等条约带来的主权丧失 , 不能推断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 “ 不再以 ‘ 夷 ’ 称呼西方各国 ”, 说明清政府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 , 但没有改变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认识 , 仍然坚持天朝观念 , 故 B 项错误 ; 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 , 符合外交国际惯例 , 故 C 项正确 ;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 , 清政府才意识到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 掀起洋务运动 , 但受到顽固派阻挠 , 并没有成为共识 , 故 D 项错误。 试题答案 C - 7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1 .(2017 广东湛江二模 ,27) 唐初 , 宰相在门下省的 “ 政事堂 ” 议政。中书、门下两省先在政事堂议定 , 然后奏闻。唐中宗继位后 , 宰相裴炎改任中书令 , 并将政事堂由门下省移到中书省。这一变化表明唐朝 ( )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行政效率的提高 C. 决策中心的转移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政事堂由门下省移到中书省 , 不是君权与相权的博弈 , 无法表明君主专制的加强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效率的提高 , 故 B 项错误 ; 政事堂由门下省转移到中书省 , 由于政事堂是议政的场所 , 所以表明决策中心的转移 , 故 C 项正确 ; 中央集权的加强是强调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 材料没有涉及地方事务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8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2 .(2017 安徽黄山二模 ,27)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载 :“ 土芋 , 一名土豆 , 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 , 根圆如鸡卵 , 内白皮黄 …… 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 , 洗腻衣 , 洁白如玉。 ” 此说法成为土豆传入中国的重要证据。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 孤证不立 , 该书不能成为土豆传入的证据 B. 土豆传入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C. 中外贸易扩大推动了土豆的传入 D. 当时国人物质生活深受西方影响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土豆确实是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的 ,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正好可以与这段史实相佐证 , 故 A 项错误 ; 土豆等外来高产经济作物的种植 , 有利于中国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故 B 项正确 ; 土豆的传入是西方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而非中外贸易扩大的产物 , 故 C 项错误 ; 国人物质生活深受西方影响 , 发生于近代以后而非古代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9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比较异同型试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比较分析。试题中一般有 “ 相同点 ”“ 不同点 ”“ 共同之处 ”“ 相似之处 ”“ 最大的不同点 ”“ 最根本的不同 ”“ 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 等词语。 ( 二 ) 比较异同型 试题 - 10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解答比较异同型试题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 1 . 审 : 仔细审题 , 明确试题的要求 , 注意试题要求比较的角度 , 是考查两者的区别 , 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 , 或者是考查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 . 联 : 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 , 抽取与题意相关的知识 , 并加以对比。 3 . 比 : 对两者同一性质的内容进行比较 , 逐条归纳出两者的相同点或者不同点。 - 11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2016 海南单科 ,8)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 , 其共同的原因是 ( ) A.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 12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解题思路 本题是考查相同点的试题 , 解题时要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比较。推广铁农具导致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 与 “ 东晋 ” 等时间信息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唐朝后期 , 官府组织的屯田主要是在西北 , 与 “ 江南 ” 不符 , 故 B 项错误 ;C 项不符合史实 , 排除 ; 魏晋、五代时期北方战乱 , 南宋则是由于北方被金占领而在江南建立的政权 , 北民南迁 , 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 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 故 D 项正确。 试题答案 D - 13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1 .(2017 全国 Ⅲ 卷高考模拟一 ,30) 下面反映的是有关抗日战争胜利的漫画 , 二者在创作上的共同理念是 ( ) A.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 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要战场 C. 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D. 世界援助是抗战胜利的源泉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两幅漫画不仅有共产党的抗日队伍 , 还有国民党军队 ,A 、 B 两项表述不全面 , 故排除 ; 两幅漫画都体现了国共两党合作取得抗战胜利的内容 , 反映出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 故 C 项正确 ; 漫画中没有体现出国际对中国抗日战争援助的内容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4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2 .(2017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二 ,18) 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 , 关于郑和的祠堂、庙宇等当地纪念物 , 至今犹存。而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这反映出 ( ) A. 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 B. 郑和下西洋意义远大于美洲的发现 C. 东南亚人民的文明程度高于美洲地区 D. 美洲人没有认识到欧洲文明的先进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对比。郑和下西洋主要宣扬国威 , 与当地人民发展友好往来 , 哥伦布的远洋航行是以侵略为目的 , 给美洲人民带去了灾难和奴役 , 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 , 故 A 项正确 ; 美洲的发现使世界成为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整体 , 因此其意义与郑和下西洋一样重大 , 故 B 项错误 ;“ 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 ”“ 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 ”, 二者遭遇当地人民不同的对待方式 , 主要由二者不同的航海目的与方式导致 , 与两地居民的文明程度无关 , 故 C 项错误 ; 美洲人没有为哥伦布修建纪念物 , 主要是由于哥伦布的到来 , 给美洲人民带来了灾难和奴役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5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 三 ) 因果关系型试题 因果关系型试题是考查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原因、结果的题型 , 考查描述和阐释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因果关系型试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 一是由结果推出原因 , 标志性的词语是 “ 根本原因 ”“ 直接原因 ”“ 主要是因为 ” 等 ; 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 标志性词语是 “ 影响 ”“ 结果 ” 等。 - 16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解答因果关系型试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 : 1 . 时序法。根据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 2 . 理论法。运用基本原理判断因果关系 , 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3 . 限定词法。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 能够正确区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国内影响与世界影响、政治影响与经济文化影响等。 - 17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 2016 海南单科 ,15)19 世纪 70 年代初 , 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 90%,1900 年降至 38% 左右 ,20 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 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 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 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 18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解题思路 由 “ 近 90%,1900 年降至 38% 左右 ” 到 “20 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 ” 反映了丝茶出口下降。随着日本、印度等国生丝、茶叶等生产规模的扩大 , 中国小农经济下生产的丝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 , 最终导致中国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地位 , 故 A 项正确 ;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后 , 放宽了对民间工商业的限制 , 这与 “ 重农抑商 ” 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生丝、茶叶的生产主要是靠商品农业 , 无法判断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丝茶的出口情况 , 与产业结构关系不大 , 故 D 项错误。 试题答案 A - 19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1 .(2017 广东惠州三模 ,24) 春秋时期 , 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 , 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争。可是到了战国时期 , 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 , 战争规模越来越大 , 烈度越来越高。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 A. 诸侯国数量的增加 B. 郡县制的逐渐推行 C. 各国对统一的渴望 D. 科技发展武器改进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到战国诸侯间的战争只能使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 , 故 A 项错误 ; 春秋时是争霸战争 , 战国时是兼并战争 , 大的诸侯国吞并小的诸侯国后就在那里设郡或县 , 所以使有的诸侯国实力越来越大 , 所以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未反映出各国对统一的渴望 , 故 C 项错误 ; 战国时期未使用科技武器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20 -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2 .(2017 黑龙江哈三中二模 ,33)19 世纪 80 年代 , 普利斯特利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和布莱克浦之间旅行时发现 “ 整个兰开夏都快要变成养家禽的地方了 , 似乎运棉布的火车很快就要用来装运蛋和鸡了 ”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世界市场的棉布竞争激烈 B. 工业地区市场需求的刺激 C. 交通工具发生革命性变化 D. 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棉布竞争激烈并不能说明 “ 火车很快就要用来装运蛋和鸡了 ” 的原因 , 故 A 项错误 ; 工业地区人口多 , 市场需求量大符合主题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中没体现交通工具发生革命性变化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只提到养殖业的发展 , 看不出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