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历史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刷题课时练:单元检测 大通关演练(六)
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六)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有学者说:“建国初期的《共同纲领》地位特殊,按其性质 应该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行动的一个纲要,是共产党团结各民主 党派成立的联合政府的共同政治基础。”材料观点表明《共同纲领》 是( )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B.新政府的施政纲领 C.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D.多党联合执政纲领 解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 1954 年,故 A 项错误;《共同 纲领》是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制定的,奠定了新中国的基本架 构,是新政府的施政纲领,故 B 项正确;建国初期,中国不是社会 主义性质的国家,故 C 项错误;新中国实行共产党一党执政,多党 参政的政治制度,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 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 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 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 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解析:“人民……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揭 示了这个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制度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A 3. 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蒙文版,体现出( ) ①民族平等的原则 ②法治建设的成就 ③民族团结的原则 ④特别行政区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蒙文版形式出版,这说明 少数民族同样可以受该法的保护,这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故①②③ 正确。④与题目无关。 答案:B 4.“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 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 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一评价适用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由材料中的“少数民族自治”“因民族制宜”等关键信息 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B 5.下面是 1954 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 突出反映了( )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 机关 工 人 文 教 卫 生 私 营 工 商 业 少 数 民 族 宗 教 街 道 居 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 2.27 % 4.55 % 30. 11 % 13. 64 % 7.3 9% 7.3 9% 2. 27 % 23. 86 % 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 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 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居领导地位 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第一届人大代表包括各个阶级阶层的 人物;农民是我国公民,也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能成为人大代表; 各方面代表中,工人代表所占比例最大;D 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 答案:C 6.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确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有(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了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三大基本 政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普遍推行是改革开放后的政治成果,故选 A 项。 答案:A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 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 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这一宪法条文的会议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析:依据材料“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 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信息可知,这次会议召开时在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这次会议是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8.“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 有举行过会议。这反映当时( )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 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 解析:B、C、D 三项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 坏的表现,而且题干中无从体现,题干反映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 法正常召开,故选 A 项。 答案:A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部法律,它成为我国新时期治 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法律是( ) A.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解析:根据材料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以 1954 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根据“全国人大五 届五次会议”和“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可以判断是指 1982 年 宪法,故 B 项正确;香港地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材 料没有体现对台湾同胞投资的保护法,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0.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 )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解析:香港回归后还有澳门问题没有解决,故 A 项错误;为安 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的是上海合作组织,故 C 项错 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故 D 项错误。香港回归属于祖国统一问题,故 B 项正确。 答案:B 11.“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 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澳门的回归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的强大 D.“一国两制”的提出 解析:材料所指的事件是澳门的回归,但不是“历史使命”的根 本保证,故 A 项错误;“九二共识”仅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的原则的一种共识,而不是根本保证,故 B 项错误;中国的强大, 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中国收回澳门的根本保证,故 C 项正确;“一国两制”的提出是澳门回归的关键,故 D 项错误。 答案:C 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 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 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和平统一 D.两岸“三通” 解析: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故选 B。A 与 题干材料无关,C、D 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策。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 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 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 把近百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 主权当然在议会。——据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第 2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 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 集中制。 第 17 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 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摘自 1954 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的政治建设举步维艰,甚至 一度陷入瘫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政治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 轨道。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光荣革命是英 国历史的转折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民主原则在 1954 年宪法中的具体表现。 (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6 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 会”得出光荣革命在事实上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结合所学得出革命 后颁布的《权利法案》,初步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第(2)问,据材料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得出确认主权在民,据 材料二“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得出实 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据材料二“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得出坚持民主 集中制,据材料二“接受群众的监督”得出群众监督。 第(3)问,据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出召开了十一届三 中全会,实现了拨乱反正;据材料三“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得出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改革了党和国家领导制 度;颁布了 1982 年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实行基层民主(或村民自治)。 答案:(1)原因:光荣革命在事实上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或议会 权力高于王权);(4 分)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初步奠定了君主 立宪制的法律基础。(4 分) (2)表现:确认主权在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坚持民主集中制; 群众监督。(每点 2 分,任答三点 6 分) (3)成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拨乱反正;改革了党和 国家领导制度;颁布了 1982 年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实行基层民主(或村民自治)。(每点 2 分,任答三点 6 分) 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 世纪 50~70 年代的宣传画 材料二 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 针政策》的谈话(节选) (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 祖国统一大业…… (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 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 济、文化关系不变…… (九)统一祖国,人人有责……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幅宣传画,简述在 20 世纪 50~70 年代解决台 湾问题的主导思想是什么?(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 的基本主张。(10 分) (3)根据材料三,请简述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 指导思想。(6 分) 解析:本题通过图文材料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趋 势。通过本题,使学生认识中央政府随着形势的变化在调整对台政策, 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图片信息研究历史发展方向的能力。第(1)问,由 关键词“解放”可以体现当时中央对台政策是“武力”;第(2)问,关 键词“和平统一”表明中央对台政策明显变化;第(3)问应围绕对台 政策有法可依作答。 答案:(1)武力解放台湾。(4 分) (2)祖国统一;和平谈判;第三次国共合作;高度自治;两种制度。 (10 分) (3)解决台湾问题有法可依,以一个中国为前提、“一国两制”方 式争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6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