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年一轮复习北师大版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物 时代 主要贡献 局限 评价 秦始皇 秦朝:封建社会初期 ①完成统一大业 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③采取巩固统一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 ①繁重役税 ②严刑酷法 ③焚书坑儒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唐太宗 唐朝:封建社会繁盛期 ①制度调整 ②善于用人 ③统治开明 ④“贞观之治” 晚年骄奢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康熙帝 清朝:封建社会后期 ①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乱) ②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文字狱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 二、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1)政治思想 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克己复礼”“正名”。 ③以德治国,以德化民。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思想影响 ①对中国: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柏拉图 (1)哲学思想——理念论。把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对立起来,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2)政治思想 ①《理想国》:国家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构成,国家统治者必须懂得哲学。 ②《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1)认为先有事物后有理念,世界万物都是运动和变化的,具有唯物色彩。 (2)创立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在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众多学科中,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是“最博学的人”。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贡献 赢得内战胜利;建立共和国;巩固革命成果 领导独立战争;推动建国立宪;行动捍卫民主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对外来干涉 局限 入侵爱尔兰;后期实行独裁统治 对种植园奴隶主妥协,保留黑人奴隶制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开展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1)贡献 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③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 (2)评价: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 2.甘地 (1)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主要目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 ②行动纲领: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授英奖章、改穿土布。 ③历史作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 ④历史局限: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 (2)地位 ①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 ②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3.凯末尔 (1)贡献 ①领导民族独立:召开大国民议会,当选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击败希腊的武装入侵,与协约国签订《洛桑和约》,赢得国家独立,宣告共和国成立。 ②主持民主化改革:实行政教分离;制定共和国宪法;颁布一系列法令;传授现代知识与文明;废除陈规陋习。 ③凯末尔主义原则: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2)评价: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者,被尊称为土耳其的国父;其改革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五、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3)不朽的巨著——《资本论》 ①内容 a.从分析商品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揭示近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b.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根源及其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趋势。 ②意义: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解放全人类和自身的理论武器。 2.列宁 (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建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3.毛泽东、邓小平 (1)毛泽东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 ②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六、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 人物 活动 地位 精神 李时珍 编写了医药名著《本草纲目》 其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救死扶伤,态度严谨,锲而不舍 詹天佑 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 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 李四光 ①创立地质力学 ②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 ③研究地震预测和预防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 牛顿 ①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②创“归纳—演绎”研究方法 “近代科学之父” 勤奋探索、勇攀高峰、追求科学 爱因斯坦 提出相对论、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20世纪的科学伟人 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勤于思考、甘于奉献 试题来源 考查主题 材料出处 设问视角 考情分析 2016·全国甲卷 郑板桥 白寿彝《中国通史》 特点类、背景类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大都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2)从设问视角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 (3)从时间上看,以宋、晚清、民国为主,涉及唐、元、明、清和近代欧洲;从内容上看,考查人物与其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及对人物的评价。 (4)与教材的联系,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个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涉及。 2016·全国乙卷 高仙芝 白寿彝《中国通史》 背景类、评价类 2016·全国丙卷 蔡元培 周天度《蔡元培传》 原因类、特点类、评价类 2015·全国卷Ⅰ 《元史》 原因类、作用(意义)类 元代的丘处机、成吉思汗 2015·全国卷Ⅱ 近代德国的俾斯麦与《非常法》 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背景类、措施类、评述类 2014·全国卷Ⅰ 宋代的包拯(包青天) 漆侠《辽宋西夏金代通史》和徐忠民《包公叙事》 原因类 2014·全国卷Ⅱ 晚清光绪帝与戊戌变法 白寿彝《中国通史》 措施类、评价类 2013·全国卷Ⅰ 唐代的韩愈与古文运动 卞孝萱《韩愈评传》 背景类、作用类 2013·全国卷Ⅱ 对王安石的评价 白寿彝《中国通史》和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评价类、原因类、目的类 2012·全国卷 晚清道光帝与禁烟政策 《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1829年、1838年) 认识类、措施类、评价类 考向___1 从人物的成就角度考查对古代杰出人物的评价 (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 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解析] 第(1)问要根据材料前三句以及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进行概括。第(2)问首先根据所给材料确定历史背景的时间,然后结合康雍乾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经世致用”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 考向___2 从社会变革角度考查对近代中国杰出人物的评价 (2016·全国丙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 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小问放在新文化运动这一背景下进行评价。 [答案] (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 (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考向___3 从时代背景角度考查对近代世界杰出人物的评价 (2015·全国Ⅱ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并联系德国政体的特点概括。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等信息概括;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上述政策进行评析。 [答案] (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2)政策: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 一、评价人物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知道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辩证分析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考查。如对康熙帝的评价:从纵向上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横向上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 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 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 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 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 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5.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 (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别,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 二、评价人物的常用方法 1.历史评价 把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评价。任何人物的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要理清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要避免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古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要求的东西,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2.辩证评价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或否定。如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当然,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一般认为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 3.全面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某一方面代替整体;不能只看其优点、贡献就肯定一切,或者只看其缺点、错误而否定一切,而是要看其一生的全部活动和表现,把握主流,对其功过是非做出恰如其分的、全面的评价。 4.实事求是评价 根据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标签式、脸谱化的评价。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加重了民众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因隋炀帝功不抵过而湮灭他特定方面的贡献。 5.阶级分析法 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都是为本阶级服务的,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不能简单地唯成分论,见到属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就全盘否定,见到属于农民阶级的历史人物就完全肯定。 三、评价人物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英雄与时势 唯物史观认为“时势造英雄”。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当然,我们坚持“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要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力。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也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关于“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恩格斯也有段经典的论述:“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2.英雄与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无论是英雄还是群众,只有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推动历史发展。 4.客观效果第一,主观目的第二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实践的标准。有时,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并不一致,“好”的动机也可能会带来“坏”的后果。列宁指出,“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时,客观效果才是评价的主要依据。当然,我们也不能“唯目的论”,对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应该谴责。 5. 历史评价第一,道德评价第二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主要看其措施或行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用封建正统道德观,更不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要求古人。邓小平指出,“评价人物和历史,都是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 四、评价人物“见仁见智”的原因 1.立场不同,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知识基础、价值取向、生活经验、主观情绪等。 2.时代不同,特定时代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 3.占有资料不同,人物经历的复杂性,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等。 4.分析方法不同,运用不同的史学研究方法。 5.现实政治的需要。 6.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等。 1.(2017·宜春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则天自幼聪慧,有才智,“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天授六年(690年)九月,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在位期间,“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杜谗口”“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大搜遗逸四方之士”,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策贡士于洛城殿,殿试自此始”。以上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行,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主要是批判和责难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社会各界积极肯定武则天。与改革开放前不同,80年代后,国内史学界对武则天的肯定评价逐渐增多。如有学者认为,武则天在位期间,“不但没有使唐朝衰落,而且有胆有识,放手选才,治国有方, 促使唐朝继续向前发展”。认为她是古今中外少有的伟大政治家。 ——罗元贞《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的施政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武则天在20世纪2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后受到肯定评价的原因。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杜谗口”“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策贡士于洛城殿,殿试自此始”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期间,倡导民主科学,主张男女平等,所以武则天作为古代女性政治家的杰出代表,受到了人们的积极肯定;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思想更加多元,历史评价也更为客观公正。 [答案] (1)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广开言路,注重纳谏;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搜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2)20世纪20年代,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民主科学精神,解放妇女权利,男女平等;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思想得到解放,史学界更加公正客观真实地评价历史人物。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83年,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前往肇庆,开始了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事业。为了能吸引人们到教堂,利玛窦在接待室里陈设了从澳门带来的当时西方所制造的时钟、时晷、浑天仪等物;又在墙上悬挂了一幅用汉文标明地方的世界地图。为了迎合中国士大夫的自大心理,他故意把地图上的第一条子午线的投影的位置转移,把中国放在正中。从1594年起,他改穿儒服,戴上儒冠,并自称儒者。 1601年1月4日,利玛窦身穿儒服来到了北京城,受到了万历帝的优礼。他向万历帝传教时说:“上帝就是你们所指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补充而已。”他在北京住了十年,连续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圜容较义》《万国舆图》等图书,其中有一些是与徐光启、李之藻等合译。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简析利玛窦在中国能顺利传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利玛窦的活动。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接待室里陈设了……西方所制造的时钟、时晷、浑天仪等物”“为了迎合中国士大夫的自大心理……他向万历帝传教时说:‘上帝就是你们所指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补充而已’”“他改穿儒服,戴上儒冠,并自称儒者”进行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开始了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事业”“接待室里陈设了从澳门带来的当时西方所制造的时钟、时晷、浑天仪等物”“连续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圜容较义》《万国舆图》等图书”“其中有一些是与徐光启、李之藻等合译”进行回答即可。 [答案] (1)用西方科技成果博取中国人的好感;尊重并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皇帝与士大夫的认可;迎合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2)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开启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有利于西学东渐;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3.(2017·乐山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击,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为使节气与月份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它完全以太阳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即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沈括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原其理, 当是为谷中大水冲击,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此有以知其如丸也”“沈括的‘十二节气历’”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可以从沈括积极探索、思考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回答,还与他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有关。 [答案] (1)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 (2)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勤于思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 4.(2017·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表现。陈独秀悼念蔡元培写道:“一般地说来,蔡先生乃是一位无可无不可的老好人;然而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地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这是他老先生可令人佩服的第一点。” ——《角色·个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蒋梦麟在《苦难与风流》中写道:蔡元培主持北大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 ——《角色·个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1)材料一、二对蔡元培先生的评价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蔡元培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社会实践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然而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地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和材料二中蔡元培主持北大时“兼容并包”,倡导思想自由进行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材料一认为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材料二提出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文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答案] (1)材料一着重个人品格,认为蔡元培性格温和又坚持原则;材料二着重社会行动,认为蔡元培在北大兼容并蓄,推动了思想自由。(合理表述即可) (2)特征:既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又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5.(2017·大庆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林肯政府最初对战争的艰巨性估计不足,1861年7月匆忙组织起来的联邦军在进攻中遭到惨败。战争之初,林肯政府回避南方各州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拒绝黑人参加联邦军作战,这赢得了北方部分民主党人的支持,并使得西南边境上的4个蓄奴州继续留在联邦之内。共和党内的激进派要求林肯政府扩大战争目标,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并采取革命措施。林肯审时度势,1862年5月颁布了《宅地法》。 1862年9月林肯发表了《解放宣言》,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叛乱地区的奴隶从此永远获得自由;凡条件适合者可以在陆海军服役。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就是要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那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那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让另一部分奴隶听天由命,我也愿意那样做。 ——1862年林肯写给《纽约论坛报》编辑的回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政府颁布《解放宣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在奴隶制问题上采取的政策的演变并加以评析。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联邦军在进攻中遭到惨败”“赢得了北方部分民主党人的支持”“共和党内的激进派要求……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并采取革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内战的局势、群众的呼声角度进行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战争之初,林肯政府回避南方各州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林肯审时度势……1862年9月林肯发表了《解放宣言》”可知,由回避奴隶制存废问题到废除奴隶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赢得了北方部分民主党人的支持,并使得西南边境上的4个蓄奴州继续留在联邦之内”和材料二“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就是要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辩证的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 (1)联邦军队在初期对南方的战争失败;南方得到英国的支持,形势紧张;林肯政府得到北方部分民主党人的支持;共和党内激进派的要求;群众的要求和呼声。 (2)演变:由回避奴隶制存废问题到废除奴隶制。 评析:前期回避黑人奴隶制存废问题,是为了取得民主党人的支持,出于政治需要;后期废除奴隶制是为了维护联邦统一。废除奴隶制政策使黑人积极参加到联邦军队,最终北方取得了胜利,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林肯政府始终把维护联邦统一作为最终目标,废除奴隶制只是他实现国家统一的一种手段而已。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战争结束时,英国国债规模达237.4亿英镑,外债高达33亿英镑,工业产值只相当于1937年的90%,对外贸易总值比1938年减少了69%,国民失业率达30%,通货膨胀率达50%,此时英国开始进行大选,《每日先驱报》评论:“投丘吉尔的票就是赞成保守主义的一切黑暗面……投丘吉尔的票就是要英国人民仍然过他们不愿再过的那种令人不愉快的日子。”英国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也就是战时副首相)成功成为新一任首相,工党上台执政,并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赵君《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经济政策研究 (1945—1951)》 材料二 艾德礼工党政府颁布的主要法令 时间 法案 主要内容 1945年 煤炭工业国有化法 煤炭加工企业收归国有 1945年 工业布局法 充分就业和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1945年 英格兰银行国有化法案 中央银行国有化 1946年 国民健康服务法 居民享受免费医疗 1946年 国民保险法 工伤、失业保险 1946年 住房法案 廉价公租房的对象扩大到所有英国人 民用航空业法 民航机和航空站收归国有 1946年 1947年 国内运输业法 海底电报和无线电报各公司国有化 1947年 教育法案 学校结业最低年龄提高到15岁 ——杜奇华《战后英国艾德礼 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艾德礼击败丘吉尔成为新一任首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艾德礼工党政府的政策。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数据可见二战后英国的经济生活陷入困境;艾德礼主张大刀阔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反映出凯恩斯理论的影响,从中也体现出艾德礼顺应民意的个人政治素养。第(2)问首先归纳艾德礼工党政府政策的内容,从“民用航空业法”“国内运输业法”等可知,通过国有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教育法案”“国民健康服务法”等可知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然后结合二战后英国的经济生活困境的背景,分析艾德礼工党政府的政策对于恢复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影响。 [答案] (1)二战后英国的经济生活困境;凯恩斯理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艾德礼的个人政治素养,顺应民意。 (2)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民经济在二战中遭到严重破坏,需要国家指导恢复经济;运用国有化、计划指导、整体布局来恢复国民经济体系;改善民生,解决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