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培优单元质量检测(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质量检测(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 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这反映了( ) A.学术思想的地域性 B.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北方文学发展缓慢 D.秦国学术水平落后 解析:选 A 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域主导的学术思想不同,故 A 项正确。 2.中国古代有这样一句人生格言:“顺境信儒,逆境崇道。”此格言体现了( ) A.儒道思想的理性精神 B.道家思想对儒学的继承 C.儒道思想的相互补充 D.社会存在影响意识形态 解析:选 C “顺境信儒,逆境崇道”体现儒道思想的相互补充关系,故 C 项正确。 3.“堂高三尺,士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 棺三寸(薄葬之意),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下列思想主张与材料出自 同一学派的是( ) A.为政以德 B.严刑峻法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解析:选 D 材料“茅茨不翦,采椽不刮”是说用茅草搭盖屋顶而不加修剪,用栎木做 椽子而不经刮削,表明节用,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也是墨家主张,故 D 项正确。 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 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体现了( )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解析:选 B 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 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与材料意思相符,故 B 项正确。 5.“王者不可以不知天……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阳阴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 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这段史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 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B.董仲舒:天人感应 C.荀子:天与人不相胜 D.董仲舒:三纲五常 解析:选 B 题干中“王者不可以不知天”“明阳阴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 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是在阐释天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天人之间是有联 系的,故选 B 项。 6.《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 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 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先生的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解析:选 A 材料中周桂钿先生的意思是说,西汉时期正处于上升时期,服务于此时期 统治者的思想也应该予以肯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思想主调是董仲舒的“大一统” 思想,故 A 项正确;其他三项说法都不客观,且太过绝对,故排除。 7.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家思想的评价一览表。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具有 ( ) 孟子 荀子与扬雄 董仲舒 不够充分 混乱不清或错误 粗浅,已误入歧途 A.传承性 B.批判性 C.佛学化 D.超前性 解析:选 B 从表格的信息中可以看出宋明理学对宋明理学家之前的儒学家都进行了批 评,体现不出传承性、佛学化和超前性,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错误。 8.孟子认为大臣应该“能格君心之非”,只有纠正君王思想的错误,才能“一正君而国 定矣”,而朱熹认为“臣子无说君父不是的道理”。此变化说明宋朝理学( ) A.已成为国家统治思想 B.迎合了君主统治需要 C.放弃了儒学民本思想 D.脱离了时代发展要求 解析:选 B 孟子认为臣子可以纠正君主思想的错误,而朱熹认为臣子不能指责君主, 这种变化说明宋朝理学迎合了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故 B 项正确。 9.万历十二年(1584 年),王阳明被朝廷认可为正宗,强调自我、摒弃权威的心学从此取 代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这一变化客观上( ) A.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伴随 B.削弱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与新兴的市民意识相合拍 D.推动了伦理价值观的转向 解析:选 C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兴市民阶层的 壮大,人们对个性的追求,要求打破权威的束缚,而心学强调自我,摒弃权威,故 C 项正确。 10.明代有人说:“致富之术无他,在去其五贼而已。五贼者,仁义礼智信也。五者有 其一,则穷鬼随之矣。”这反映出当时( ) A.封建纲常礼教已被颠覆 B.儒家伦理精神渗透进商业道德 C.商业运作方式发生改变 D.商业精神与儒家伦理出现冲突 解析:选 D 材料认为儒家伦理不利于人们致富,故 D 项正确。 1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陆九渊主张“民为邦本”,黄宗羲提出“民为主,君为客”。 由此可见( ) A.儒家“民本”思想常有传统 B.儒家“仁”的学说停滞不前 C.历代统治者均奉儒家为正统 D.儒家学者都主张“民贵君轻” 解析:选 A 题干信息反映出孟子的民本思想被历代儒学家继承,成为儒家政治思想的 传统,故 A 项正确。 12.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 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他们思想的 共同之处在于( )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解析:选 D 韩非子“集权”学说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是为 了树立君主权威,宋代思想家提倡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体现了人本和民本的理念,“天 下为主,君为客”是中国早期的民本思想,他们的思想都有利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 1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思想的追随者……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但是他 们就个人而言都未取得成功。……到底什么时候变革统治者才是合法的?废掉现存的王朝之 后,怎样确定谁是老天指定的继承者呢?孟子的答案是聆听“人民”的呼声……这种理论贯 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 ——[德]艾伯华《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建立太学……太学把儒家学说——此时唯一已经发 展到足以提供严格的知识训练的文化传统——作为基本课程。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管理 中他仍然依靠法家学派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汉武帝 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新全球史》 材料三 宋朝的儒家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 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在中国,新儒学自宋朝至 20 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观念。 ——《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君主施政的主张。其思想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孟子在当时“未取得成功”的原因。(6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能 够长期存在的原因。(8 分) (3)据材料三,宋代儒学“新”在何处?有何影响?(6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聆听‘人民’的呼声”即可回答;第二小问据所学 分析即可;第三小问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及政治需求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政治、教育 及统治思想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可从政治需求和儒学思想本身的特点方面分析。第(3)问,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分析即可;第二小问从适应统治需要并成 为官方哲学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1)主张:实施仁政,倾听“人民”的呼声。实质:民本思想。原因:不适合各国 统治者富国强兵、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没有得到各国统治者的推崇。 (2)措施:政治上,运用法家学派的治国原则(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教育上,创办 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传播儒家思想;思想上,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原因:得 到统治者的推崇;与教育密切结合。 (3)“新”:吸收佛教的哲理化成分。影响: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在南宋以后,成为 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彻首先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其宗旨经过综合,则为“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实际上他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 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 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 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 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他进一步继承儒家思想,提出“塞兼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 民力”。 材料四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利用《左传》中提出的民为“神之主”和孟 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指出君主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 下之子女”的大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 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8 分)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4 分) (3)董仲舒和黄宗羲都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思想。从材料三、四来看,他们分别继承了 哪些不同的内容?他们的发展又有何不同?(8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进行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 回答,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第(2)问,“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朱 熹的核心思想;据“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说明朱熹的认识论为“格物致知”。第(3) 问,根据材料从“仁政”和民本思想上分析董仲舒和黄宗羲的思想来源,并联系其思想特点 进行理解,归纳出发展的不同。 答案:(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 姓的生计。 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核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 (3)董仲舒主要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仁政”思想,而黄宗羲主要继承了民贵君轻思想。发 展: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