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第一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分值: 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1.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B.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2.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3.春秋时,卫国公子州吁借大夫石碏之子石厚帮助,弑君而自立。按春秋习惯法,就君后“若已列于诸侯会者,则不复讨也",州吁急“求宠于诸侯”。石碏痛感儿子从弑君之贼,不可不除。遂诛杀州吁,同杀石厚,被视为“大义灭亲”。这个故事反映了 A.宗法分封日益强化 B.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 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D.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 4.罗马帝国时期,裁判官创立了妻财诉,以此保护妻子的追索嫁资权。这样丈夫对夫妻财产,特别是原先具有赠予性质的嫁资的控制权和支配权逐渐被削弱甚至剥夺。这从侧面反出当时的罗马法律 A.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 B.推动了罗马社会的转型 C.全面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D.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5.古代雅典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能说明的是 A.雅典城市设计理念促使其民主政治产生 B.雅典城市设计导致其民主政治出现脱节现象 C.雅典城市设计与其行为和观念形成互动效应 D.雅典城市规划足以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 6.被尊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其政治理念在1787年美国宪法的主要体现是 A.总统为三军总司令 B.行政、立法、司法分立 C.人民主权高于一切 D.议会至上 7.甲午战争爆发后,很多西方媒体向中日两国提出随军采访申请,在被中国拒绝的同时,却得到日本的允许。在随军记者全程见证下,日本给受伤的清军“提供医疗服务”,治疗之后将他们释放。当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自杀身亡后,日本将他的遗体“以礼送还”。日本这样做意在 A.遵守战争法则 B.提升国际地位 C.接受国际监督 D.掩盖侵略真相 8.毛泽东在1936年2月所作的《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第五次“围剿” B.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到达陕北,准备开赴抗日前线 C.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D.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 9.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对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10.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1.有人说“蔡英文为求当选提出了‘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提出在两岸之间要‘积极沟通’‘不挑衅’与‘无意外’,但在其否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情况下,即在坚持既有‘台独’立场情况下,如何实现‘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与目标,是大有疑问的"。下列有关两岸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九二共识” ②台湾当局仍具有积极沟通的诚意 ③“一国两制”已被海峡两岸普遍接受 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1973年《关于接收来华留学生计划和留学生工作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指出,对阿尔巴尼亚、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尽量满足,对亚、非、拉已建交的友好国家有重点地、少量地赠给奖学金名额;对欧洲、北美、大洋洲国家及日本一般不提供奖学金。此时的留学教育 A.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B.为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教育提供了借鉴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 13.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A.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 B.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14.(美)迈克尔•郝德森在《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中认为“‘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的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胜出的原因不包括 A.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B.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在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C.通过关贸总协定,主导国际贸易 D.建立北约组织,发动针对苏联的冷战 15.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面要求建立一个“单极世界” D.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16.时下,“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新型国际关系名词展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己经改变。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新时期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D.利益和实力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17.下表是根据《宋史》按籍贯统计的北宋入传(正传和循吏传)官员地域分布情况 时间 官员总数(人) 北方地区官员 (人) 南方地区官员 (人) 北宋前期 329 278 51 北宋中期 429 274 155 北宋后期 300 121 179 据此可知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渐进性 B.北宋时期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 C.北宋时期北方总人口数量日渐减少 D.北宋后期官吏减少缓解了财政负担 18.在明清江南地区,对于那些集生产者、商人和经营管理者于一体的小农和小作坊主来说,他们每天都不可避免地要卷入商业活动,例如购买生产资料、出售产品、计算成本与利润、订立合同与契约、换算货币,以及进行雇工、借贷、典当、抵押乃至商务诉讼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用来说明 A.南方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B.租佃现象的广泛普及 C.江南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统治地位 19.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签订了《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其中第三十四条规定如下所示 今后占领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或迄今没有这类领地而即将获得这种领土的国家,以及将要承担保护权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时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 上述材料表明该议定书签订的目的在于 A.协调西方列强在侵略中的冲突 B.维护英国的侵略计划 C.协调殖民者与非洲国家的矛盾 D.解决列强在埃及的争夺权 20.下表是中国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的发展状况。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时间 工厂数 资本额(万元) 工人数(万人) 1912 698 33083 27 1920 1759 50062 56 A.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B.新文化运动的大力推动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大量减少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 21.近代以来,小麦、稻谷等精粮的种植区域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张;棉花、烟草、桐油等工业原料类经济作物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增加,畜牧生产由传统提供畜力为主转为产出毛皮、蛋、肉为主。这反映了 A.农村经济多元化 B.农村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C.农民生活水平正大幅提升 D.农业经济发展受市场影响 22.城乡居民收入比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观察下图中③的部分,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农民收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加了城镇居民收入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经济活力 D.经济全球化推动中国城乡经济持续发展 23.从1978年起,国家领导人多次访问发达国家。当年11月国务院总理王震访问了英国,看到英国众多的普通百姓都拥有私人住宅和家用轿车,每年都可以出国旅游,非常惊讶。王震回到使馆后语出惊人:“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取消,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反映了 A.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思想开始解放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影响到外交领域 C.英国奉行撒切尔主义促进英国福利制度的发展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已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 24.据苏南地区某些方志记载:自光绪初年至20世纪20年代,“邑人服装朴素,大率多用土布及绵绸府绸”。到40年代末,“旧时农隙之时,均纺纱织布,除供一家衣着外兼以出售,协助家用,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 A.土布业与商品市场共同发展 B.工业化导致苏南农村的贫困 C.近代工业的影响主要在城市 D.自然经济没有受到洋货冲击 25.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 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26.1928年初,斯大林连发指令,要不遗余力的“打击粮食商贩和富农”,“逮捕投机商人和囤积粮食的富农”,用严酷的刑罚惩戒“苏维埃政权的破坏者”,以震慑中农。促使斯大林发出这一指令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集体化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社会矛盾 D.战时共产主义的思想基础仍然存在 27.截至2017年底,“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有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覆盖人口44亿,约占世界人口的63%,经济规模约21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21%。可见,“一带一路”倡议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 B.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C.得到了发达国家的积极响应 D.遏制了逆全球化思潮的泛滥 28.1997—1998年,APEC组织的部分亚洲和美洲成员,开始对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全球化采取慎重的态度。这些国家大多认为:“APEC组织1997年的部门提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亚太地区的现实情况。”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意识形态对经济进程的严重影响 B.国际区域组织缺乏约束和预警机制 C.部分国家对金融危机影响的反思 D.APEC是非世界性政府间组织的性质 29.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行不断加快,但2015年3月冰岛宣布放弃加入欧盟,2018年6月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英国退出欧盟。这表明 A.欧洲联盟随冷战结束已经失去其存在价值 B.冷战后欧洲各国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大国强权政治仍然主导着欧洲的国际关系 D.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主权让渡的博弈 30.1943年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怀特认为:“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有秩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我们希望把国际货币体系从大规模投机活动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出来。”此后不久,西方国家找到的“有秩序的方法” A.实现了战后国际贸易自由化 B.确立了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C.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特权 D.缩小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共40分,其中31题14分,32题17分,33题9分) 31.历史图示和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如图片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体现的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图四漫画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图五体现了哪些重要原则。 (3) 概述图六所示法律文献的历史地位。 (4) 图七是中国人民多年追求民主的结晶,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它规定和确立了新中国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和平政治取代战争政治,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不复存在,从而使两国之间的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为两国插手地区冲突提供了机会。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对立,美苏两国都努力加强自身的力量和各自组织以自己为中心的集团,这也就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两极化的发展和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状态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国斗争表面化和尖锐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这种斗争对世界局势产生的消极影响。 材料二美国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信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政”“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糧《藏高乐主义论》 (2) 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的冲突和危机……要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钭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及它会变成真正的经常性战争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局势的一部分。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1)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的主要诉求。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综合国力在冷战后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平平…美国的实力虽然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在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之时,欧盟、中国等“五大力量中心”成员的实力也都有引人注目的提升·…·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刘建飞飞《美国霸权失能与多榎化趋势初现》 (2) 根据材料四,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33.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今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时期后期,人们取名命字,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犁,字子牛。 ——引自林炳文著《中国古代史》上册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的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 据材料二的两幅图,指出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先后发生了哪两次重大的变革或调整?(要求写出时间和概念名称) 材料三 1979 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 的某些变革。……到 1983 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材料三中“生产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的实施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A C B D B C B A B B D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C A C D B D A B D B C D C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共40分,其中31题14分,32题17分,33题9分) 31.(14分)(1)(4分)特征:皇权高度集中(1分)。原因:明朝丞相制度被废除。(1分)特点: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1分)趋势:专制皇权呈现不断加强趋势。(1分) (2)(5分)形式:君主立宪制。(1分)确立:《权利法案》。(1分)分权制衡原则,如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1分)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1分)民主原则:如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1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3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32.(17分)(1)表现: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分)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1分)苏:经互会;建立“华约”。(1分) 消极影响:形成对立的两极格局;造成局部“热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造成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分裂。(4分) (2)观点:建立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和解、欧洲走向联合。(3分) 背景:美苏两国争霸,威胁欧洲的安全;吸取二战教训;欧洲经济发展需要。(3分) (3)诉求: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摆脱美苏的控制;维护自身独立,建立自由平等的国际新秩序。(2分) (4)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增强。(2分) 33.(9分)(1)说明:春秋时期牛耕得到推广。(1分)影响: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土地私有制确立。(2分) (2)左图:1958年人民公社化。(1分)右图:1953年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1分) (3)特征:包产到户。(1分)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