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质量标准检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质量标准检测

第五单元 质量标准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 分。测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林则徐第六代嫡孙女林岷女士曾耗时 13 年写成《林则徐与中国图录》一书。林女士 在书中写的内容不可能有( B ) A.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报刊,了解西方 B.林则徐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富国强兵 C.林则徐主张整顿水师,抵抗外国侵略 D.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解析] 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但没有上升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高度,故 选 B 项。 2.(2019·南平高二检测)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沿海商民有自愿仿效厂局以造船械, 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由此可知,魏源建议( C ) A.严禁民间设厂 B.发展资本主义 C.发展近代工业 D.鼓励海外贸易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沿海的百姓如果仿效西方的工厂来造机械,可以自用和出售。 根据材料意思,不是严禁,故 A 项错误;中国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人物是洪仁玕,故 B 项错误;近代工业指的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业,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出现,沿海人民纷 纷仿效,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海外贸易,故 D 项错误。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第一步,但从称西方国家为 “夷”这一角度看,其思想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D ) A.藐视西方科学技术 B.藐视西方思想成就 C.主张全盘西化 D.未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 [解析] “夷”实际上是对西方国家的一种蔑称,表明了中国未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 故选 D 项。 4.“鸿章当功名鼎盛之时,自恃过高……以为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制度,无一不优于他 国,所不及者惟枪炮、轮船、铁路、机器。故练兵不知有兵之本,筹饷不知有饷之源,支支 节节,终无所成,皆由所取。”(孟世杰《中国近百年史》)作者批评洋务派( B ) A.骄傲自大,为个人捞取私利 B.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C.无勇气突破保守势力的阻碍 D.以军事为重点,忽视民用工业 [解析] 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比西方优越,只是在军事方面落后,因此只 需要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拒绝政治制度的变革,这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作 者批评洋务派在其指导下“终无所成”,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李鸿章捞取私利、 缺乏魄力,故 A、C 两项错误;洋务运动以军事工业为重点,且发展民用工业辅助它,故 D 项错误。 5.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 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D )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表明郭嵩焘认识到西方强 盛之本在政治制度,所以答案为 D 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切勿一看到题干中 的“洋务派第一流人才”就直接选 A 项。 6.近代中国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使昏庸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 君无所擅其权……”从中可以看出此人主张在中国实行( B ) A.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度 C.议会内阁制度 D.民主共和制度 [解析] 由材料可知,此人主张保留君主,同时又设立议院来限制君主的权力,所以其 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故选 B 项。 7.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 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C ) A.削弱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解析] 由材料中“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 性”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否定君主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并没有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故 B 项错误;康有为的思想主要是改良思想, 故 D 项错误。 8.19 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C )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积极发表文章主张变 革中国旧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A 项所说是指地主阶级抵抗派,B 项所说是指地主阶级洋 务派,而 D 项所说是指资产阶级革命派。 9.(2019·太原高二检测)范文澜曾指出:维新变法使“学问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 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整封建思想来,应该说行进了一步”。这实际上是肯定了维新变法 ( A ) A.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引起了洋务阵营的分化 D.实现了社会政治变革 [解析] 根据材料“学问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整封建 思想来,应该说行进了一步”,可知维新变法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 A 项正确;材料无 法看出维新变法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故 B 项错误;材料与洋务阵营的分化无关,故 C 项错误;维新变法是一场失败的社会政治变革,故 D 项错误。 10.胡适在为《吴虞文录》作的序中说:“正因为两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 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上述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 D ) A.提倡革命,反对改良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D.剑指儒学,反对孔教 [解析] 据材料“两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捶碎,烧去”的信息可 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学说,反对孔教,故 D 项符合题意。B、C 两项都是新文化 运动的内容;A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1.陈独秀在 1921 年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 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 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 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D )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解析] 根据对题干材料的理解,陈独秀的意思是说主张不迷信权威,却抛弃了传统的 尊师习惯;学生要求自治,但造成了自由散漫;脱离家庭的压制,却抛弃了中国传统的孝心。 这体现陈独秀批评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的极端倾向,答案为 D 项。 12.1917 年,《新青年》2 卷 6 期发表了胡适的《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该诗 ( D ) 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B.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 D.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解析] 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材料中的《朋友》是中国第一首白话诗,因此 它是文学革命的成果,故选 D 项。材料无法体现 A、B、C 三项。 13.1918 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 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 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B )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解析]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思想启蒙以挽救民 族危亡,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故文学 革命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B 项正确。 14.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 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 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A ) A.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 B.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彻底否定传统道德 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解析] 从材料中祥林嫂的遭遇“早年守寡”“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把一年工钱拿 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可以看出,祥林嫂遭到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的残酷精神虐杀,故 A 项正 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学革命的内容,故 B 项错误;材料主要痛斥封建礼教,不是彻底否定传 统道德,故 C 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是表达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是 鲁迅表达的主要思想,故 D 项错误。 15.在新文化运动中,一个浙江绍兴人蔡元培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另一个浙 江绍兴人鲁迅著有《狂人日记》。两人的共同影响是( C ) A.推动了中国教育发展 B.成为文学革命的典范 C.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D.有力抨击了专制制度 [解析] 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狂人日记》抨击封建 礼教,要求思想解放,成为当时文学革命中的重要著作,故选项 C 正确。 16.(2018·陕西学业水平测试)为了迎接学业水平考试,某同学在复习中整理了一份学习 图表,根据图表已呈现的内容,在 处应该填写的是( A ) A.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B.“中体西用”的思想 C.马克思主义思想 D.维新思想的内容 [解析] “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这些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选 A 项。 17.新文化运动与维新运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A ) A.深化了民主、科学意识 B.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C.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解析] 维新运动主要抨击封建顽固思想,但很不彻底;新文化运动则彻底动摇了封建 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得到了弘扬。故选 A 项。 18.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 动”。“价值重建”指的是( D ) 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①和④正确;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②正确; 新道德是建立在自我价值基础上的,旧道德是建立在宗族本位之上的,③正确,故选 D 项。 19.胡适在一封信中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 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这三个时代的共同主题是( C ) A.宣传西学 B.维新变法 C.救亡图存 D.民主共和 [解析] 三份刊物分别是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激进派创办的,维新变法 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者共同的主题是救亡图存。宣传西学、维新变法、民主共和 只是手段。故选 C 项。 20.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1891~1962)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 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 人柳亚子(1887~1958)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 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 C ) A.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追求民主与进步成为时代潮流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理解和对题意的揣摩。本题最容易错选 A 项,启蒙思想产生于 17~18 世纪,而进化论则产生于 19 世纪中期,所以 A 项不能涵盖题干 材料的全部内容。B、D 两项材料未涉及。 2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 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B )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 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良方 C.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D.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 [解析] “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众多思想在中国宣传,表明当时中国社会需要变革的良方,故 B 项正确;材 料中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中国共产党的相关 信息,故 D 项错误。 22.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新世纪的思想启蒙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C ) A.爱国主义救亡运动成为主题 B.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 C.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 D.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 [解析]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取代“民主”“科学”成为传 播主流。故选 C 项。 23.2019 年 7 月 1 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8 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 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 起来”的文章是( C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解析] 本题 A、B、C 三项中所述是李大钊在十月革命后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作的文章, 其中 1919 年 9~11 月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 说。结合题意,材料所指的文章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本题选 C 项。D 项是 1915 年陈独 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 序幕,与题干不相符,故排除。 24.(2019·洛阳高二检测)1920 年 5 月 1 日,上海、北京等地举行了由共产主义者组织的 我国第一次群众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北京还出现了要把土地、工厂收归劳动 者所有的传单。材料主要表明( A ) A.马克思主义已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中国共产党是工人运动的主要组织者 C.共产主义者的职责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的斗争方向开始发生转变 [解析] 题干材料“要把土地、工厂收归劳动者所有的传单”体现了他们开始运用马克 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故选 A 项。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B 项错误;C 项不是题干强调 的重点,排除;D 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25.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C )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 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即反映了某一时期占主流地位的只 有一种思潮,但有可能同时存在几种思潮。A、B、D 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故选 C 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小题 17 分,第 27 小题 16 分,第 28 小题 17 分, 共计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们深感“创巨痛深”,因此“人 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他们接过林则徐、魏源所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旗帜,采西学,设局厂,谋自强,掀起了一场以“求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这 一以“师夷智”为新内涵的经世运动,不仅给经世学注入了新内容,将晚清经世实学思潮推 向高潮,而且造成中国文化结构的异动,为近代“新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黄长义《晚清经世实学的流变》 材料二 甲午战后,更多的人开始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西学。谈论西学不再如以往那样 被诋毁为“士林败类”“名教罪人”,而是“识者渐知西法之不能尽拒,谈洋务者不以为深 耻”……维新人士试图建构的全新内涵的“中体西用”思想是在曲折中不断得到认同的。康、 梁等人倡导的“中体西用”,其内涵上大大超过了洋务派所主张的学习西方的器械、技艺的 表层。 ——刘长生、郑征成《“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师夷智”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9 分) [解析] 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们深感‘创 巨痛深’”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不仅给经世学注入了新内容,将晚 清经世实学思潮推向高潮,而且造成中国文化结构的异动,为近代‘新学’的产生奠定了基 础”归纳。 [答案] 原因: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西方工业文明传入的影响;维护清朝统治的需 要。(3 分)影响:给传统经学注入新的内容;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增强了中国对外部世 界的了解;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6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的“中体西有”有何新发展和局限。(8 分) [解析] 第一小问维新派的“中体西用”的“新发展”主要是在政体方面,即引入了西 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主张利用西方的宪政改造中国旧政体;第二小问“局限”,主要是思想 方面没有清算“中体”旧思想,政治方面仍然以维护君主制为中心。 [答案] 发展:引入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主张利用西方的宪政改造中国旧政体。(4 分)局限:没有从思想上清算“中体”旧思想;仍然以维护君主制为中心。(4 分) 27.(2019·太原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独秀将中西文化冲突以及国人觉醒的过程分为“七期”:一是明之中叶的 “西教西器”时期……三是清之中世的“洋务西学”时期;四是清之末季的“康梁诸人”谋 求变法时期;五是民国初元“民主共和君主立宪之讨论”时期;六是辛亥革命以后的“共和 国体”时期;而最后的第七期,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则是众望所归的“待吾人最后之觉 悟”。 ——张宝明《多维视野下的新青年研究》 材料二 我们来看看新文化派的主张:一、废除汉语,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刘 半农、钱玄同);二、废除汉字,欲使中国不亡,非取消记载道教妖言的汉字不可(钱玄同); 汉字不废,中国必亡(胡适);三、废除中国戏曲;四、废除中医中药。 ——张宝明《多维视野下的新青年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西学”时期、“康梁诸人”谋求变法时期、 “共和国体”时期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3 分)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把洋务运动时期、维新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的核心思想答 出即可。 [答案] 思想:“中体西用”;君主立宪;三民主义。(3 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如何推动国人“最后之觉悟”?你如何看待 材料二中新文化派的主张?(9 分) [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陈独秀将近代历史分为七期,“六是辛亥革命以后的‘共 和国体’时期;而最后的第七期,也是最为关键的—个时期则是众望所归的‘待吾人最后之 觉悟’”可知是辛亥革命后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第二问,联系所学知识,把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答出即可。 [答案] 推动:发起新文化运动。(2 分) 看待:新文化派对中华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反映了其对中华传统文化态度过于偏激;但 他们的主观目的是用这种极端手段彻底批判封建礼教。(7 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4 分) [解析] 根据材料一中陈独秀的论述“三是清之中世的‘洋务西学’时期;四是清之末 季的‘康梁诸人’谋求变法时期;五是民国初元‘民主共和君主立宪之讨论’时期;六是辛 亥革命以后的‘共和团体’时期;而最后的第七期,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则是众望所归 的‘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以看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体现了由技术(器物)、制度到思 想的过程,也可以说学习的内容由表及里,呈现逐渐深化的过程。 [答案] 趋势: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三个阶段,呈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 发展趋势。(4 分) 28.五四运动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 解放和变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 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四位人物,你认为哪一位应排在首位?为什么?(10 分) [解析] 本问属于开放型题目,可任选一人回答,围绕五四运动时期他的贡献回答即可。 [答案]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和领导者,积极宣传民主和科学;组织、领导五 四运动;五四运动以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 年 8 月在上海成立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李大钊: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扬民主和科学、新道德及新文学;积极参与五四 运动;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20 年春,与陈独秀酝 酿成立中国共产党。(如选蔡元培或胡适,均可按照相同的思路组织答案)(10 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4 分) [解析] 要明确这两个刊物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围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 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分析这一现象及其影响。 [答案]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通过创办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2 分)影 响:这一现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 础。(2 分) (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演变的什么特点?(3 分) [解析] 本问要依据两则材料反映的内容总结其演变的特点。 [答案] 特点: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想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演变。 (3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