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讲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讲义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主要考点梳理 一、农业 易错小题考考你 题面: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重视农业生产的表现有( ) ①编订《农政全书》推广农耕技术 ②在北方地区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③颁布《授时历》指导农业生产 ④督令官员,劝课农桑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手工业 易错小题考考你 题面:关于先秦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商周时家庭手工业居于主导 B .春秋时铁器出现并得到普及 C .东周时官营手工业逐渐兴起 D .商周时期已出现原始瓷器 三、城市和商业 易错小题考考你 题面:春秋战国时我国的商业繁荣的条件有( ) ①农业生产的进步 ②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③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④度量衡制度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四、经济政策 易错小题考考你 题面:《汉书•食货志》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该 项经济法规所产生的影响是( ) 第 1 页 A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促进冶铁技术发展 C .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 金题精讲 题一 题面: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 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 的是( )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④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题二 题面:扬州是繁华的商业城市。《唐阙文》说:“扬州,胜地也。”扬州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丝绸之路的影响 ②大运河的开通 ③南方经济的发展 ④统治中心的迁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题三 题面:“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 子的这段话认为( )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题四 题面: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 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 第 2 页 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 .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 .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 .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题五 题面:右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 .开始使用铁器 B .注重精耕细作 C .尚未推广牛耕 D .雇佣关系盛行 题六 题面: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 3876 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课后拓展练习 注:此部分为老师根据本讲课程内容为大家精选的课下拓展题目,故不在课堂中讲解,请同 学们课下自己练习并对照详解进行自测。 题一 题面: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 ②各国变法的推行 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 3 页 题二 题面: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 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题三 题面: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 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 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 )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题四 题面: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在世界 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使中国的力量转 向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海外远征的原因是国力匮乏 B.强化专制统治是明朝从制度结构上把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 C.经济形态的差异导致东西方对外推动力出现根本差别 D.中西交流被阻断导致中西实力易位 题五 题面:《国富论》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 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 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 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 多年后严复 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这里亚当·斯密( )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第 4 页 讲义参考答案 易错小题考考你 一、农业 答案:C 二、手工业 答案:D 三、城市和商业 答案:A 四、经济政策 答案:A 金题精讲 题一 答案:C 题二 答案:C 题三 答案:C 题四 答案:D 题五 第 5 页 答案:B 题六 答案:A 课后拓展练习 题一 答案:D 解析:考查先秦农业的发展。材料反映战国时期农业比西周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其原因可从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来分析,①属于生产力的飞跃,②③④是此时期生产关系的变化, 选择 D 项。 题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的发展。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故 A 不正确;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 B 不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家庭手工业 占据主导地位,排除 D。从材料看,农妇采摘棉花、纺织织布,为孩子制作衣服,这反映了农 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题三 答案:D 解析:考查唐代商业的发展。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是唐初政府的法令,而材料二来自中 晚唐诗人的诗作,是现实的反映,故初唐的法令不适应中晚唐商品经济的发展,选择 D 项。 题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海禁政策”。根据“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说明是在 明朝时期出现的“海禁”政策,明朝时期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转入衰落的时期,中央集权加强 是“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寻找市场而中国仍 然是小农经济,但是国力仍然强盛。 题五 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可容易排除 B、D 两项说法,这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 当·斯密在材料中主要论述说,中国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 碍,联系“100 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本题选 A 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