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盟2021届高三湖北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一)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省联盟2021届高三湖北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一)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 1 - 八省联盟·湖北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一) 高三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 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家臣多为家主的生活管家。春秋时期家臣除协助家主管理家事之外,也能参与家主的政 治、军事等事务,后来家臣叛主事件频发。该变化本质上表明 A.社会观念发生变革 B.“士”阶层已经崛起 C.贵族政治趋向崩溃 D.宗法观念走向瓦解 2.学者普林尼描述汉代对外经济:“赛里斯国人(中国)的举止的确是温和的……尽管乐于从事贸 易,但他们是等着贸易找上门来,而不是主动去寻求它。”普林尼意在说明 A.汉政府的对外政策已经落伍 B.朝贡贸易占据对外经济的主导 C.汉代丝绸之路带有政治目的 D.汉代的对外贸易具有内敛性 3.诗是唐代重要的科场应试文体之一,与赋并列杂文试。在科场试诗中,主司首先以正经或注 解为题,考生根据题目出处以诗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经义的理解,在行文中,应试者常援经 人诗以表现出深厚的经学功底。材料折射出唐代 A.科举进士科多以诗赋选拔人才 B.实行兼收并蓄的开明文化政策 C.儒家经典在科举中的重要地位 D.儒学复兴推动民间尊儒的盛行 4.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农事必知天地时宜,则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无不遂 矣。”明代农学家马一龙说:“故知时为上,知土次之。知其所宜,用其不可弃;知其所宜, 避其不可为,力足以胜天矣。知不踰力者,虽劳无功。”这表明 A.农业生产应遵循自然规律 B.宋明时期人地矛盾逐渐显现 C.农业生产中稻麦种植减少 D.封建国家重视农业技术创新 5.清初,不愿入仕的明朝遗民朱耷创作《秋林独钓图》(如下图),图绘凋零的树木被笼罩在深 - 2 - 秋的寒意中,一湖静水之上只见高士孤身垂钓。这一作品 A.突破了传统文人绘画的创作风格 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需要 C.表达了部分士大夫的精神追求 D.代表了清代宫廷画的审美取向 6.下面为洋务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由图可知,洋务运动 A.遏制了西方列强经济的侵略 B.核心内容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C.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 D.助推中国近代化水平的提升 7.维新派对中华民族的愚昧落后深为忧虑,但却不为民愚而悲观失望。在他们看来,中国之所 以人才乏绝,并不是“天之不生才也”,而是“教之道未尽也”。维新派这一思想 A.直接导致了科举制的废除 B.有利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 C.推动思想解放潮流的出现 D.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8.五四运动是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梁启超在五四运动后将“中华民族” 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毛泽东把五四置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中,最终建构 了一套完整的带有历史决定论色彩的五四认知模式。这表明五四运动 A.为新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条件 B.是中华民族觉醒和崛起的起点 C.具有思想启蒙和社会革命的双重意义 D.激发了全民族追求进步的意识 9.从 1931 年到 1945 年,中国战场歼敌 150 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 70%。中国战 场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即使是在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 64%被牵制在中国战 场上。这说明 A.日本集中全力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 - 3 - C.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D.国民政府一直没有获得国际的支持 10.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及“不争论”的目的。一是,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 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二是,不争论是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不争论”的意 图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空谈误国,抓住机遇 C.争取时间,大胆实践 D.效率优先,加快发展 11.苏格拉底将自己的研究对象转向人类的内心世界,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提出了 “德行可教”,并主张“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这表明苏格拉底 A.倡导建立社会道德价值观 B.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C.研究重点由人类转向哲学 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12.美国建国之初,只有拥有财产或纳税的成年白人男子才有选举权,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 黑奴的公民权属于奴隶主,并且按白人的五分之三折算。2020 年 5 月 25 日,美国明尼苏达一 名警察“膝盖锁脖"导致一名非裔男子死亡,引发全美多个城市暴乱,普通市民遭殃。这说明 A.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成为美国社会顽疾 B.人人平等思想在美国没得到广泛传播 C.西方的人权思想完全停留在理论层面 D.种族歧视仍然制约着美国的普世价值 13.下图为 1860~1900 年英法、德、美四国年平均工业增长率情况。导致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 A.海外市场对工业品的需求 B.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善状况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D.各国对待科技革命的态度 1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 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十月革命胜利之初,他也谈到“把以前所 规定的捐税全部征收上来外,政府不打算再采取任何其他措施”。这表明当时 A.苏俄政策的务实性 B.新经济政策已萌芽 C.列宁主张和平夺权 D.国家垄断工业生产 15.丘吉尔曾在 1938 年 9 月的一次国际会议后说:“我们遭到了一场全面的失败……我们正处 - 4 - 在第一等的大祸之中……到多瑙河的门户……到黑海的门户已经洞开了。所有中欧和多瑙河 流域的国家将一个接一个落入……以柏林为中心的……庞大的纳粹政治体系中……不要以为 这是结尾,它不过是开始。”这次会议 A.丘吉尔作为英国首相发挥重要作用 B.使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野心实现 C.标志着英法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D.促使苏联和英法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两极格局下,两个头等强国的确直接或间接地 控制了太平洋和东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和卫星国,但他们并没有仿照英国和法国的做法 ——瓜分殖民地;这时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即殖民地利用冷战在苏联和美国之间挑拨离间。 斯塔夫里阿诺斯旨在说明 A.美苏对待殖民地态度一致 B.两极格局下美苏争夺中间地带 C.欧亚地区是美苏争夺焦点 D.冷战利于殖民地获得民族解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 52 分。第 17~19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 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0~21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0 分。 17.(12 分)图 1、图 2、图 3 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对外交流路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 1、图 2、图 3 中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信息,并据此说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 - 5 - (12 分) 18.(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 16~19 世纪西方人眼中中国形象变化的认识。(16 分)(要求:表 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9.(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提出,就世界范围来看,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以人与自 然的关系的改变为契机,通过技术的突破,通过工具和生产手段的变化引起社会的质变;另 一种则以人与人关系的改变为主要动力,它在技术上并没有大的突破,而主要是通过政治权 威的建立与维持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 根据材料,围绕“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方式”这一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或 中站|国古代史某一时期的史实加以论述。(12 分)(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二)选考题:共 12 分。请考生从 2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 分) 材料 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成了我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 - 6 - 思想,地主阶级以此作为维系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宇文泰也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在革新政 治的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恒以反风俗,复古始为心”的革新运动。魏丞相泰于行台 置学,取丞郎,府佐德行明敏者充学生,悉令旦治公务,晚就讲习,学习儒家经典。还在京 师设立国子学,以儒宗学府,为当世所推的卢诞为国子祭酒,讲学授经;又“置学东馆,教 诸将子弟”;为了广泛宣扬儒学,宇文泰组织儒家学者对经籍进行整理、注疏。如樊深撰有《孝 经》《丧服问疑》各一卷、《七经略同说》三卷,乐逊著有《孝经》《论语》《毛诗》《左氏春秋 序论》十余篇,“自西迁以来,礼乐散逸,丞相泰令左仆射周惠达、吏部郎中北海唐瑾损益旧 章,至是稍备”。随后,又组织深通儒家礼仪规范的学者多次修订。“晋氏以来,文章竞为浮 华,魏丞相泰欲革其弊。”大统十一年(545 年),泰命苏绰“作《大诰》,宣示群臣,戒心政事, 乃命“自今文章皆依此体”。宇文泰此举意在“以正文体浮华之弊”,对保持北方固有的朴实 文风,不能不说起有积极作用。若就影响而论,更是开唐代古文运动之先声。 ——摘编自施光明《宇文泰改革评析》 (1)根据材料,概括北魏宇文泰改革在文化领域内的主要措施。(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宇文泰文化改革措施的重要意义。(6 分) 21.[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 分) 材料 1938 年上半年,中英两国就经济援华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英国的做法使中 国政府果断地把外交的重点放在美国身上,积极争取美国的对华援助。同年,德国在欧洲的 侵略活动日益增强,美国政府不断收到日本与德意进行联系,加紧组建轴心联盟的活动迹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认识到不能把中国仅仅当作受害国,而是作为世界上的一部分,成 为东亚制衡日本的因素。1938 年 11 月,日本政府发表第二次“近卫声明”,提出了所谓的“东 亚新秩序”,这完全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相背离。面对日本在东亚如此嚣张的 侵略,美国在 1938 年底迈出了援华制日的第一步,决定向中国提供 2500 万美元的商业货款, 称为“桐油贷款计划”。蒋介石专门致电胡适,“借款成功,全国兴奋。从此抗战精神必益坚 强,民族前途实利赖之。”虽然“桐油贷款计划”开启了美国有限援华的大门,但是美国因不 想被卷入战争而没有采取能够直接遏制日本在东亚侵略活动的有效措施,对直接遏制日本 实行“东亚新秩序”几乎没有起到作用。 ——摘编自付秋香《1937~1940 年间的美国对日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38 年美国对中国实施“桐油贷款计划"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美国的“桐油贷款计划”。(6 分) - 7 - - 8 - - 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