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角度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事件考查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2017·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吴东之《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内容”,依据材料“关于领土问题, 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并结合《开罗宣言》的内容得出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第二小问“意义”,结合《开罗宣言》的内容及影响分析得出,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第(2)问,依据材料由“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得出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由“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得出中美合作;由“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等得出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由两国首脑会晤中涉及的香港、朝鲜和印度支那、美国对华经济援助、中美军事合作等问题,可以得出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答案:(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构想: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角度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2.(2017·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 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可得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由“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可得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由“192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第(2)问,依据材料由“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由“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得出,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由材料时间“1929年”结合所学得出,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最后得出结论:设想脱离现实。 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角度三 法西斯国家侵略规模的逐步扩大 3.(2017·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 解析:第(1)问,根据“1931年初……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并结合九一八事变相关知识得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根据“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并结合七七事变等知识得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 “东亚新秩序”的口号;根据“1940年7月……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日本和被侵略国家等角度进行剖析。 答案:(1)说明:“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企图: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 宗教地区争端、国际恐怖主义是当前国际的热点问题,预计2018年高考会适当联系社会热点问题,隐性考查战争和地区冲突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反思。 1.(2017·深圳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逊政府组建公共信息委员会,通过它在国内外的20多个机构,针对不同对象进行战争宣传。委员会设立新闻处,创办报纸,成立专门部门向民众解释参战原因,还利用电影、卡通画、宣传画等煽动反德情绪。此外,委员会还审查报纸、杂志、图书、电影中的信息是否违背官方宣传的战争目的,干扰各项战争活动的正常进行,并要求新闻机构采取“自愿审查”的原则,从源头上控制不良新闻,压制不利于战争的言论。 1917年,美国通过“反间谍法”,规定对战时从事间谍活动、破坏活动或阻碍战争活动的人进行严惩,授权政府邮局禁止邮寄煽动性材料;次年又通过“反破坏法”和“反暴乱法”,规定任何公开的反战行为均属非法,在事实上允许官方起诉任何批评总统与政府的人。 ——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公共信息委员会的职责,并归纳其运作特点。 (2)简要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公共信息政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职责”,依据材料“针对不同对象进行战争宣传”得出宣传动员;依据材料“要求新闻机构采取‘自愿审查’的原则,从源头上控制不良新闻”得出新闻审查。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政府组建公共信息委员会,通过它在国内外的20多个机构”得出机构众多,分工细致;依据材料“利用电影、卡通画、宣传画等煽动反德情绪”得出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依据材料“美国通过反间谍法”“反破坏法”和“反暴乱法”得出运用法律手段控制不同的言论。第(2)问,依据材料中“从事间谍活动、破坏活动或阻碍战争活动的人进行严惩”“成立专门部门向民众解释参战原因”得出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动员民众参与战争,赢得战争胜利;依据材料中“压制不利于战争的言论”“规定任何公开的反战行为均属非法”得出以战争的名义扩大了政府机构的新闻审查权,损害了宪法赋予的公民言论自由权利。 答案:(1)职责:宣传动员;新闻审查。 特点:机构众多,分工细致;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运用法律手段控制不同的言论。 (2)积极影响: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动员民众参与战争,赢得战争胜利。 消极影响:以战争的名义扩大了政府机构的新闻审查权,损害了宪法赋予的公民言论自由权利。 2.(2017·濮阳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随着社会主义苏联的加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进一步扩大。1941年7月12日,苏、英两国签订《关于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3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遣使访问苏联,苏、美、英之间开始正式合作。同年8月,美、英之间经过协商,发表《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即著名的《大西洋宪章》,提出了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以后,苏联政府宣布基本同意这些原则。9月底至10月初,苏、美、英三国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谈判,签订了大战期间第一个三国协定,即《秘密议定书》,俗称《对俄供应第一号议定书》,其中规定了美、英两国扩大对苏供应的具体内容。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逐渐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美、英在二战期间合作的看法。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随着社会主义苏联的加盟”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依据材料“苏、美、英之间开始正式合作”得出英国、美国、苏联等世界大国参与和合作;依据材料“美、英之间经过协商……苏联政府宣布基本同意这些原则”得出《大西洋宪章》等国际性协定的推动;法西斯势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和各国利益。第(2)问,对苏、美、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合作的看法可以从三国合作的原因、目的及影响方面回答。 答案:(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美国、苏联等世界大国参与和合作;法西斯势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和各国利益;《大西洋宪章》等国际性协定的推动。 (2)看法: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维护世界和平问题上能够暂时达成妥协;三国合作时期达成的协定也为战后世界和平提供了理论基础;三国战略合作是推动和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的重要因素。 3.(2017·济宁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联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美国决策者感到极度恐慌,认为存在一个所谓“共产主义控制世界的阴谋”,立即制定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开始大规模扩军备战。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利用朝鲜发生内战之机,下令美国空军袭击朝鲜,并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朝鲜战争刚刚停止,美国又纠集英、法、澳、菲等国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并把印度支那3国划入其“保护地区”。后又策动吴庭艳集团发动政变,在越南南方成立以吴为总统的所谓“共和国”。为了镇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从1961年开始美国先是在越南南方搞“特种战争”,后又在第二年成立美国驻越南援助司令部,开始直接介入越战。到1967年,美军在越南南方的总数,已增加到50余万人。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亚洲扩展势力的表现。 (2)根据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与“热战”的关系。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利用朝鲜发生内战之机,下令美国空军袭击朝鲜, 并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得出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解放台湾及干涉朝鲜内政,出兵朝鲜;据材料“朝鲜战争刚刚停止……增加到50余万人”得出在印度支那扶植亲美势力,发动越南战争。第(2)问,依据材料“苏联原子弹爆炸成功……开始大规模扩军备战”可知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实行“冷战”政策;这同时又发动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等“热战”,得出“冷战”并不排斥“热战”;两者都是美国遏制政策的产物;两者的战略目标都是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 答案:(1)表现: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解放台湾;干涉朝鲜内政,出兵朝鲜;在印度支那扶植亲美势力,发动越南战争。 (2)关系:“冷战”并不排斥“热战”;两者都是美国遏制政策的产物;两者的战略目标都是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