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网课质检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网课质检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4月网课质检试题 ‎(完卷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黄老之学活跃于战国中后期,其奠基之作《黄帝四经》以“道生法”开宗明义,申明君主的权力和意志应符合大道的要求,并提出“刑德相养,逆顺乃成,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刑微而德彰”的主张。材料体现了黄老之学 A. 崇儒抑法的学术理念 B. 消极遁世的处世态度 C. 兼采百家的治国之道 D. 背离道家的哲理核心 ‎【答案】C ‎【解析】从战国后期“黄老之学”代表作以“道生法”为基础,申明君主权力、“刑德相养”、阴阳微彰等内容,可见黄老之学兼采“儒家、法家”的治国之道,C项符合题意;黄老之学是以道家为基础的,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对国家政治、刑德关系的阐述,体现了黄老之学对治国理论的研究,B项不符合题意;《黄帝四经》以“道生法”开宗明义,以道家哲学为基础,D项不符合题意。‎ ‎2.汉代儒学家普遍主张仁、义、礼、智、信,并且认为仁与东方的“木”相合,义与西方的“金”相合,礼与南方的“火”相合,智与北方的“水”相合,信与中央的“土”相合。这种思想表明了当时的儒学 A. 借助阴阳学说宣传独尊儒术 B. 钳制学术自由提倡学校教育 C. 糅合五行学说强化个人德行 D. 适应统治需要规范伦理秩序 ‎【答案】D ‎【解析】汉代儒学将五常与五行结合,配以四方和中央,把做人的伦理和自然界的元素、方位融合在一起,宣扬天人感应,结合汉代的时代背景可知,D选项正确。题目中没有提及儒家思想和其它学派的关系,所以A项错误。从来没有相关教育的举措,B项错误。汉代儒学家普遍主张的天人感应,目的不在强化个人道德,是为了满足当时社会发展和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C项错误。故D项正确。‎ ‎3.魏晋时期,名士喜好纵论以《老子》研究为核心的玄学,高谈佛道,写出了不少哲理诗。此现象 A. 对程朱理学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B. 反映了道佛两教的哲学化趋势 C. 表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已蜕变 D. 奠定了唐代诗歌的基本风格 ‎【答案】A ‎【解析】宋代理学的形成是在儒学地位受到冲击、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的结果,因此材料中的现象对于理学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答案为A项。儒家知识分子高谈佛道,写出哲理诗,并不表明道佛两教出现哲学化,排除B项;儒学仍然是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4.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儒者实现了积极参与政治的理想 B. 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 C. 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 D. 理学研究方式影响着诗词的创作 ‎【答案】D ‎【解析】由“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可知,宋庠的诗作,表现出典型的“即物观理”式的人生思考,这与理学家“格物致知”探寻天理的方式一致,将理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其诗歌创作领域,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诗词体现出的鲜明的理学倾向,材料均未体现“实现了积极参与政治的理想”“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以期提高政治素养”,排除ABC。‎ ‎5.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 宋明理学吸收了大量佛、道思想 B. 宋明理学逐渐向基层普及 C. 宋明理学逐渐形成思辨体系 D. 宋明理学具有规则化、常识化的特点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以看出理学原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运用,理学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B正确。理学吸收了大量佛、道思想,标志着儒家思想已经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AC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规则化常识化,排除D。‎ ‎6.黄宗羲、唐甄等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A. 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本质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专制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本质上仍脱离不了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表述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要求限制君权,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对宋明理学统治地位的动摇,排除。‎ ‎7.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 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B. 促进了西欧新式武器的制造 C. 推动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D. 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A ‎【解析】中国“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到西欧改变了西欧世界,主要是指促进了欧洲有封建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的转变,故A正确;B属于火药发明影响;C属于印刷术的影响;D属于指南针作用。‎ ‎8.《九章算术》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就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A. 具有服务于农业发展特点 B. 其发展受到农业社会的限制 C. 不可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 D. 注重经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编订农书的传统”可分析出古代科技发展为农业服务的特点。故选A ‎9.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近代国际法茫然无知。而到后来李鸿章指出“彼族要求之事,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等言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 中国在被动中与世界接轨 B. 中国的民族危机有所缓和 C. 清政府积极收回国家主权 D. 救亡图存的意识开始萌发 ‎【答案】A ‎【解析】材料由开始的茫然无知到李鸿章的言论“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表明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伴随着国门的代开,国人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在被动中,中国与世界接轨,故选A。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故B项错误。清政府积极收回国家主权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救亡图存意识开始萌发,应该是林则徐魏源时期,故D项错误。‎ ‎10.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其讲学强调“逆乎常纬,独辟新路”,“以孔佛理学为体,以西学为用;讲列强压迫、世界大势、汉唐政治;每讲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并引欧美作比较证明。”这一变化 A. 顺应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需求 B. 体现了清政府教育政策的变化 C. 受维新变法的直接影响 D. 是甲午战后救亡图存的结果 ‎【答案】A ‎【解析】“所谓“逆乎常纬”‎ ‎ ”说明提倡创新,“以西学为用;讲列强压迫、世界大势……每论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又以欧美以比较证明之”说明贯通中外,故选A;材料是私人办学,无关清政府的教育政策,排除B;由时间“1891”年维新变法和甲午中日战争尚未开始,排除CD。‎ ‎11.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 A. 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B. 理学已开始遭到批判 C. 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民国之后……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之后民权思想广泛传播,故封建伦理的影响逐渐减少,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理学已开始遭到批判,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近代教育起步,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且马克思主义与反对封建伦理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A。‎ ‎12. 年轻的胡适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二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似乎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普遍情绪。这表明当时 A. 政治改革的成效不大 B. 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 学者们崇尚思想革命 D. 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由“二十年不谈论政治”并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可知,学者们对政治改革较为失望,推崇的是思想革命,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涉及新文化运动的方向,B项错误;胡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D项错误。‎ ‎13.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以后,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这些论断发表于 A. 大革命时期 B. 井冈山时期 ‎ C. 延安时期 D. 建国初期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民主革命分两步走,属于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延安时期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C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 ‎14.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蚴蚴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同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C. 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成功 D. 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文革的时间是1966﹣1976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是改革开放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成功是1973年,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正确;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5.“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 A. 智者学派 B. 苏格拉底 C. 马丁·路德 D. 莎士比亚 ‎【答案】A ‎【解析】智者学派使人的注意力从外界自然转向了人本身,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马丁·路德是创建新教派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6.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伊拉斯谟,他的人生目的是回归真理的源泉,在他那个时代首先就是“把几个世纪曲解了的《圣经》复其原貌,还其本意,并以他对真理探索的精神把智慧之光传给世人”。这说明他 A. 着眼现世生活的幸福 B. 意在复兴古典文化 C. 拯救了人类信仰危机 D. 彰显了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D ‎【解析】复原《圣经》,对“真理探索”的精神即理性,将“智慧之光”就是理性“传给世人”,有利于人的发展,彰显了人文精神,所以选择D项,《圣经》与现实幸福不符,A项错误;“复兴古典”是形式不是目的,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宣传新文化,相对于天主教旧思想是破坏,C项不符合史实。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 ‎17.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A.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 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等信息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更有利于社会变革,从而推动现代化进程,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两者的斗争对象,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8. “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依据所学,文艺复兴时期人类还没有能力驾驭自然,只是要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解放与自由,故A与题意不符;宗教改革时期,人们主张“因信称义,追求的是宗教信仰中要靠自己,体现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宗教改革时期人类也没有能力驾驭自然,故排除B项;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的应该是天文学革命,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启蒙运动,提出科学、民主、法制等主张,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的驾驭能力,并且是“规划人类理性王国(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世俗运动”,故D项正确。‎ ‎19.卢梭曾说,“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良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说明卢梭 A. 带有浪漫主义的倾向 B. 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 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 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良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可知卢梭带有浪漫主义的倾向,故A正确。材料“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体现了卢梭对理性的怀疑而不是彻底的背离,B错误。据材料“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可知卢梭力图摆脱理性的束缚,而不是宗教,C错误。启蒙运动追求的是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材料“良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只是体现了卢梭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因此不是一种全面科学的诠释,D错误。‎ ‎20.牛顿的力学定律为启蒙运动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而斯宾塞却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论证了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合理性。这说明 A. 自然科学理论被不当阐释带来了灾难 B. 英国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发源地 C. 自然科学理论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 近代物理学与生物学联系密切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西方思想家的思想受到了牛顿经典力学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表明自然科学理论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自然科学理论被不当阐述带来灾难的内容;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自然科学理论对社会科学的影响,并非意在指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源地;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联系。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万历八年至十八年,葡商每年从中国运出生丝约3000担,获利约36万两白银。”明朝中后期,中国的丝绸通过菲律宾马尼拉大帆船中转输往拉美各地。这些丝织产品基本上都是江南所产。时人张瀚曾说杭州“桑麻遍野,茧丝绵苎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乾隆年间,时人杭世骏说,“吾杭饶蚕绩之利,织纴工巧,转而之燕,之齐,之秦、晋……衣被几遍天下”。当时,山西潞绸取丝蜀地,广东粤缎、福建漳纱取丝江南。在当时,“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据刘兴林、范金民《论古代长江流域丝绸业的历史地位》等 材料二 1844—1856年英国经由广州和上海输入中国及从中国输出货物总值表 ‎——摘编自戴鞍钢《五口通商后中国外贸重心的转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长江丝绸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地位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1)地位:长江丝绸遍布国内南北各地市场;长江丝绸远销世界。原因:长江丝绸业发达,技术先进,产品精美;长江丝绸受海内外青睐,市场大,利润丰厚;商品经济发展,长途贩运和商帮的兴盛;长江流域交通发达,联通大江南北和海外;世界市场不断发展,世界联系增强。‎ ‎(2)变化:上海对外贸易地位逐渐超过广州。‎ 原因:五口通商取代广州一口通商;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上海对外贸易条件优于其他地方;列强最早在上海开辟租界。‎ ‎【解析】‎ ‎(1)据“中国的丝绸通过菲律宾马尼拉大帆船中转输往拉美各地。这些丝织产品基本上都是江南所产”、“转而之燕,之齐,之秦、晋……衣被几遍天下”等信息可知长江丝绸遍布国内南北各市场,同时远销世界。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生产技术、产品质量、销售市场、产品利润、商品经济发展、交通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2)据表格内容可知,上海的进出口货物总值逐渐超过广州,说明上海对外贸易地位逐渐超过广州。这种变化的原因可从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江南地区经济发达、上海的地理位置和外贸条件以及列强最早在上海开辟租界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2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5年的“五卅运动”直接促成了英、美、日等十二国与北洋政府的北京关税特别会议召开。1927年7月,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发起关税自主运动,广大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南京国民政府遂开始了关税改革。1928年7月宋子文与马克漠所定条约签字,美国第一个同意中国关税自主。在该条约《整理中关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中规定:“历来中、美两国所定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拆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分别与国民政府进行缔约谈判,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1928年12月7日,中国颁布海关进口税则,税率分为7级,最低税率为7.5%,最高税率为27.5%。‎ ‎——摘编自易继苍《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作用。‎ ‎【答案】(1)背景: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关税自主,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或“五卅运动”的推动);国民政府刚刚成立,迫于财政上的需求;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面对日益高涨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浪潮,西方列强作出了一些让步。‎ ‎(2)作用:利于增加国家关税收入;国民政府获得了关税自主权,中国收回了部分的经济主权,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使国民政府利用海关来保护自身的各种利益提供了可能;但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统治。‎ ‎【解析】‎ ‎(1)背景:依据材料“1925年的“五卅运动”直接促成了英、美、日等十二国与北洋政府的北京关税特别会议召开”可知是“五卅运动”的推动;依据材料“1927年7月,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发起关税自主运动”可知国民政府刚刚成立,迫于财政上的需求;依据材料“1928年7月宋子文与马克漠所定条约签字,美国第一个同意中国关税自主”可知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 ‎(2)作用:依据材料“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拆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税率分为7级,最低税率为7.5%,最高税率为27.5%”的信息和所学从国家关税收入、关税自主权、经济主权以及国民政府利用海关来保护自身的各种利益回答积极作用,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统治回答局限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