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第三学程测试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第三学程测试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 2019-2020 高二上学期 第三学程测试试卷 试题说明: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满分 100 分。本试卷共有 30 道选择题,3 道大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 1、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 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 )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 C. 君主专制的加强 D. 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 2、徐天麟先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 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 颁布“推恩令” B. 郡国并行制 C. 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 实行察举制 3、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人经常在闹市区讨论国家大事,发表个人看法。这反映了古代 雅典的( ) A. 中央集权 B. 放任自流 C. 君主专制 D. 民主精神 4、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共和制,循环 多变,轮番实行。第三共和国时期,以非武力的争斗成为主要形式,合法斗争成为各阶级、 阶层的首选方式。法国从此稳固了民主共和制。这主要说明( ) A. 政治制度的选择过程中必然充斥着暴力斗争 B.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C. 和平方式取代暴力才能推进政治制度建设 D. 政治制度的确定与完善有时要经过各种尝试 5、2017 年 8 月 2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无可奈何地签署了一项针对俄罗斯等三国的制裁法案, 因为此前美国参众两院几乎全票通过了这一法案。这体现了美国政府权力构建中( ) A. 总统行使最高行政权 B. 总统不具有立法否决权 C. 国会对总统的权力制约 D. 国会立法权至高无上 6、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这表明( ) A. 俄国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 俄国农奴制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 C.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 沙皇专制和帝国主义战争激发二月革命 7、“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 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为此,新中国政府( )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D. 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 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此时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 最有利的外部条件是( ) A. 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B. 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 中美建交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9、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 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0、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 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B. 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 政府确立重商政策 D. 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 11、英国议会 1651 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 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该条例 ( ) A. 促发英西战争 B. 导致英法七年战争 C. 遭到荷兰反对并引发冲突 D. 标志着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12、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 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 A. 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 B. 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D. “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13、16 和 17 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不少的殖民垄断公司,有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 其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在 19 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 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这两类垄断性质的组织( ) A. 两者都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B. 两者都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 C. 两者都只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D. 两者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4、19 世纪 60 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 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15、1882 年,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绌, 而有者常赢”。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述材 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 A. “设厂自救” B. “西体中用” C. 突破“器物”限制 D. “求富”以“自强” 16、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1996 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 2850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 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 1990--1996 年的 6 年中增加了 6 倍。在流入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构成中,国际私人资本己占 85%.这说明( ) A. 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B. 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扩张 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己经建立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到来 17、“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 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 A. 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8、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某校高二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改革开放四十年” 为主题搜集材料。请你选出有问题...的一项是( ) A. 实践起点:小岗“大包干” B. 经济特区:为中国开了一扇窗 C. 历史惊喜:南巡提出本质 D. 圆满收官:1995 年中国入世 19、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 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0、来雅典讲学的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 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普罗塔哥拉被控 “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 A. 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 人们心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 D. 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2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 80 年 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另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 式。”这主要是指( ) A.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C. 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 D. 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22、20 世纪 20 年代,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新政”的实施;20 世纪 90 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有这些反映 的本质问题是( )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23、报刊对社会生活反映最及时。下列词汇是某一年份报刊杂志出现频率最高的:姓“资” 姓“社”、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这最有可能出现于( ) A. 1958 年 B. 1978 年 C. 1984 年 D. 1992 年 24、1894 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 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 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 A. 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 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 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 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 2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 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 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 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 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26、在近代欧洲的某个时代,乐观的情绪渐成主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成为座 右铭,君主们普遍以“开明”自居。这个时代可能出现于( ) A. 智者运动影响下的希腊 B. 文艺复兴陶染下的英国 C. 宗教改革劝化下的德国 D. 启蒙运动洗礼下的法国 27、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 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 15 世纪 20 年代的 5%上升到 16 世纪 20 年代的约 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A. 仍是以神为中心 B. 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 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 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28、刘梦溪在《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中说,在理念上,研究中国的思想文化,“三晚” 最重要:一是晚周、一是晚明、一是晚清。晚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的源头。晚 明——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晚清——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折点、东方和西方的 撞击点和交汇点,是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大转变时期。其共同的时代特征是( ) A. 分裂割据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 B. 社会动荡思想活跃 C.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D. 社会转型新思想萌发 29、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 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 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 A. 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B. 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 C. 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D. “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0、历史学家王沉森在《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一文中指出,大概在 1920 年至 1930 年代, 中国一群领导性的史学家(包括胡适、傅斯年、顾颉刚等)不约而同地提出新的史料观点, 他们一改前代唯经书才是知识根源的观点,认为六经只是史料了--是供人研究的材料。上述 变化说明( ) A. 新文化运动加速了思想解放 B. 经学的影响被彻底消除 C. 历史学家研究方向趋于一致 D. 传统文化融入学术研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55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 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 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渐瓦解……对士的需要激增,于是平民中涌现 出一批新的士,士也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士阶层的壮大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 资条件……私学是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巨变和民 间学术文化的发展,又有许多哲人、学者投身于教育行列,专以一家之言立教。春秋战国时 期的私学……自由讲学,各具特色;为诸家学派的基地;是参议时政的论坛……游学列国, 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 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开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 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 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三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出生于今安徽的文翁来成都任蜀郡守,他“见蜀地僻 陋,有蛮夷风”(《汉书·循吏传》),遂将教育文化事业放在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 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 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大显,人才辈 出,风气大变。“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 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 化也。”(《汉书·循吏传》) ——摘编自袁庭栋《天府的记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说明该特点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 及原因(12 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 政府”?(3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其贡献。(7 分) 32、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不善师外夷者 ,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且法者 ,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 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 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 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四“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 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 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 年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主张,其主张在 19 世纪 60—90 年代是怎样实践的?(4 分) (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 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体现在哪里?(6 分)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两位先生分别是指什么?是在什么时期被请到中 国来的?(6 分) (4)根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5 分) 33、(开放性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历史中的因果关系,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说道:历史研究是一种因果 关系的研究。伟大的历史学家——或许我应该更广泛地说,伟大的思想家是能对新事物或在 新背景下提出“为什么”这个问题的人。“历史是要把过去的事件整顿为有先后次序的因果 关系。 请结合材料所述观点和所学知识,运用图中两个及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主题,并对该主 题展开阐述。(12 分) 参考答案 【答案】30×1.5=45 1. C 2. B 3. D 4. D 5. C 6. D 7. A 8. C 9. C 10. A 11. C 12. B 13. D 14. D 15. D 16. B 17. B 18. D 19. C 20. A 21. D 22. D 23. D 24. B 25. D 26. D 27. B 28. B 29. A 30. A 材料题 55 分 31.(1)特点:“官师合一”(教师监管教学和国家事务);教学场所兼行国事。4 分 变化:平民教育兴起;私学出现并迅速发展。4 分 原因:分封制瓦解;井田制崩溃;士阶层壮大;哲人、学者投身教育。4 分 ( 2)察举制。1 分 原因:通过太学求学、中央考核,取代了贵族世袭为官。2 分 ( 3)特点:主动性(派遣学习)、示范性(言传身教)、实践性(各地实践);3 分 贡献:教育选拔出大量人才;推动了蜀地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推动全国各郡国设 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4 分 32. (1)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3 分 实践活动:洋务运动。1 分 (2)主张:进行维新变法。3 分 进步性: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3 分 (3)是指:民主、科学。4 分 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2 分 (4)历程:器物——学制度——思想文化。5 分 33. 12 分 主题: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多种因素促成世界和中国发生巨变。阐述: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在世界 范围内的争夺,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 面,一战加剧了俄国国内矛盾,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格局,开辟了 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十月革命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另一方面,一 战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有利环境,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无产阶级 力量得到壮大,为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和五四运动为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