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统考试卷(Word版附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洛阳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统考试卷(Word版附答案)

洛阳市 2020——2021 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一次统一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每(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 6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答案。) 1.春秋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开始向社会下层扩散, 下移于民间。这一现象 A.促进了官僚政治的产生 B.加速分封制的解体 C.催生了新兴阶层的出现 D.推动了文化的活跃 2.战国末期,荀子曾将当时的各种学说一一驳斥,认为战国混乱的原因之一是“百家异说", 要社会安定就要做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荀子的主张 A.意在突出儒家的地位 B.奠定了法家的思想基础 C.顺应政治发展的潮流 D.改变了社会动荡的局面 3.东汉灵帝嘉平四年(公元 175 年),议郎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外树立刻有《周易》、《尚书》、 《春秋》、《公羊传》、《论语》等经书的石碑。历时 8 年,全部刻成。这些碑文成为当时读书 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这一措施 A.表明儒家经典已成为国家教科书 B.推动了印刷术的创新发展 C.促进了各地学术文化的交流发展 D.利于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 4.有学者把唐代的藩镇根据分布特点大致分为河朔型、中原型、边疆型、东南型等,其中河朔 型藩镇最基本的特点是藩帅不由中央派遣而由本镇拥立,如魏博、成德、卢龙三镇节度使前 后凡五十七人,唐廷所任者仅 4 人,其余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偏裨擅立。这种藩镇 A.导致唐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 B.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 C.形成源于地方经济实力的强大 D.使唐朝迅速走向灭亡 5.苏轼《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中说:“论画以似形,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 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的诗画创作主张 A.体现了市民阶层的要求 B.标志着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C.推动两宋宫廷画的发展 D.影响了后代文人画的发展 6.下表为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的记述。据此可知,唐宋时期 记述 出处 “至于长安宝货药肆,成丰衍于南方之物。” 唐·高彦休《唐阙史》 “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准无天下,自 可以为国。” 北宋·李觏《寄上富枢密书》 “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舟车南北,日夜灌 输京师者,居天下十之六七。” 北宋·沈括《扬州重修平山堂记》 A.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完成 B.江淮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长安出现严重物质匮乏 D.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影响力提升 7.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巨镇盛泽,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 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盛泽镇的发展说明 A.人口的增长推动城镇化发展 B.工商业发展促进市镇的繁荣 C.专业化生产促进丝织业发展 D.明清时期发展环境相对宽松 8.1759 年清政府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 稽查。买卖货物,必须由行商经手方可交易。这一规定表明 A.中国对外贸易呈现顺差 B.西方经济侵略受到了遏制 C.政府对外贸易管理严格 D.行商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 9.1912 年.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国第一个正式的服制法令,直接引用西式服饰为大礼服 和常礼服。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天津《大 公报》描述:“东装西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变革影响服饰的变化 B.崇洋媚外之风大肆盛行 C.上海受西方思想影响最大 D.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10.1919 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 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 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表明 A.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B.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益成熟 D.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 11.1928 年,中共六大提出“在现在革命的阶段,共产党主要的策略,应该创设绝对大多数被 残余封建势力剥削的农民群众的统一战线,从雇农起至中农止”。这一政策 A.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B.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C.贯彻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促进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12.1953 年元旦《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实现工业化是中国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 困生活的基本保证。为实现这一目标,新中国 A.大力恢复发展城市经济 B.推行政治民主化 C.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D.合理调整工商业 13.1985 年 11 月,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其目的是解决深圳企业人 民币和外汇配套脱节的问题,以加强外汇资金的横向流动,提高使用外汇的经济效益。深圳 外汇调剂中心的成立 A.适应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B.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C.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高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14.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权利”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罗马法学家的学说中,他们认为法律主 要不在于为国家提供管理模式,而在于为公民私人创设行为准则。由此可知,罗马法 A.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完善 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旨在稳定罗马社会统治秩序 D.民主精神影响深远 15.17 世纪法国的皇家科学院是当时世界最好的科学机构,但科学院的经费远不如文学院和 艺术学院,科学院院土的社会地位也比文学艺术大师低得多。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自然科学尚未成为独立学科 B.文艺复兴的发展 C.科学研究的社会效益比较低 D.启蒙运动的影响 16.中世纪基督教认为对贷款收利息无异于盗窃。但 1520 年,教皇却宣布贷款利息只要不违 反高利贷法,即属合法。1545 年英格兰议会也通过法案允许利息存在,但最高不超过 10%。 出现这一变化是由于 A.宗教改革取得了初步胜利 B.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枷锁已解除 C.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要求 D.追求理性已成为社会的普遍诉求 17.伏尔泰认为启蒙的目的是战胜反人性的权威,解除迂腐思想和迷信的束缚,获得人性的自 由。康德认为启蒙就是树立批判的意识,摆脱不成熟的状态。由此可知,启蒙思想家 A.要求冲破权威统治的束缚 B.揭示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C.主张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 D.对“理性王国”的认知分歧严重 18.1870 年 6 月,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明确文官制度奉行 “政治中立"原则,规定在任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 这一举措 A.保证了英国文官群体的素质 B.体现政府对政党的监督制衡 C.表明英国政党之间斗争激烈 D.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有序 19.1787 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 行政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 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这些规定意在 A.建立起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B.提高各州政府的行政效率 C.确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D.结束各州之间的贸易摩擦 20.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系统化改革,如普及初等教育,扩大 中等教育规模,改革高等教育,大量开展职业教育等,把文化知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这一改革 A.适应了德国工业化发展需要 B.是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决定因素 C.源于德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D.表明德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1.1905 年,爱因斯坦发表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对于光电效应给 出一种新解释,但却长时间遭遇到学术界的强烈抗拒。这是因为当时爱因斯坦的解释 A.以科学精神批判宗教神学 B.未能得到实验的验证 C.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D.颠覆了经典力学理论 22.20 世纪 20 年代,德国艺术团体“桥社”成立。“一切常规的或‘资产阶级'”的东西都 在他们拒斥之列,取而代之的是对新的审美形式的恣意实验,碎裂、分散和混乱成为新的艺 术基调。“桥社”所体现的艺术基调 A.反映西方社会出现精神危机 B.善于发掘人物内在的情感世界 C.体现科技革命下的社会现实 D.强调色彩的运用和整体的统一 23.1969 年 7 月 25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新亚洲政策,美国支持亚洲国家的集体安 全以遏制“极权政治”的扩张,但不是“发号施令”。同时,采取系列措施强化同西欧、日 本的关系。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 A.表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B.是应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必然调整 C.说明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的地位 D.反映了美国由战略收缩转向进攻 24.哈耶克被认为是亚当·斯密最忠实的信徒,但与斯密过分强调市场不同的是,他认为自由 主义政府也应制定一些具体的规则,使竞争受到保护,并尽可能限制垄断的发展。1974 年被 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成为 20 世纪 80 年代最有影响的思想潮流之一。哈耶克的经 济理论 A.推动战后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 B.影响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C.导致了资本主义滞胀现象的出现 D.奠定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其中 25 题 22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8 分。) 25.(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萌芽并发展起来的, 因而必然会受到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古代科学家研究科 学的三种动机,即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出于“仁”、“孝”之德,出于经学的目的,都是围 绕着儒家的价值观而展开的。由于古代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甚至一些专业基础知 识来源于儒家经典,因此,在科学研究以及科学著作中,大部包含某些现成的、普遍适用的 儒学理论及诸如“气”、“理”之类的儒学概念。古代的科学研究由于与儒家的经学研究有许 多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着前人的著作而展开的,所以一直有尊崇经典的传统。尤其是,明清 之际,西方科学传到中国,当时中国的科学家大都持“西学中源”的观点。并且采取引中国 古代经典解释西方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一科学研究方式依然是承袭了儒学的经学方法。 ——摘编自乐爱国《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在西方学者看来,人文主义对西方近代科学的诞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人文主义的 核心就是提倡人性,鄙视神性;崇尚理性,鼓吹个性解放和人的自由。在这种思想的激励下, 人们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宗教神学的思辩问题转向人生和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由于受人文 主义的影响,欧洲各国不仅创办了许多学校,而且学校里所讲授的内容同样受人文主义的影 响。人文主义的教育观和教育内容不仅培养出了大量的艺术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历史学家,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一流科学家。同时,开放的民主政治制度和宽松自由的学 术氛围也是促进科学繁荣的重要条件。而这些正是人文主义传统所结出的果实。近代科学探 索自然界奥秘的方法也同样是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诞生的;先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 经验方法。后来是经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的结合。 ——摘编自钱兆华、申玉香《人文主义对西方近代科学诞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人文主义对西方科 学发展所发挥的相似作用,并说明其对科学及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1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历史因素。 (8 分) 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与自然科学揭示一般物 质世界的必然性不同,社会科学作为一种“历史性科学”和“解释性科学”,不但要揭示社 会规律的必然性,还要揭示把这种必然性变成现实可能性的社会力量和实现道路。古今中外 历史表明,激烈的社会大变革一定是以思想的大发展为充导,也一定是以思想的大丰收为结 果的,因为深刻的社会实践需要伟大思想的引领,生动的社会实践又催生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摘编自刘汉俊《伟大社会变革呼唤创新思想理论》 结合中外思想发展史的相关内容,论述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7.(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鲜战争初期,美国干涉的目标仅限于恢复朝鲜原状。但美国国会内一些对杜鲁门 外交政策持批评态度的议员,称“美国不要再犯悲剧性的错误,允许共产党从容退回三八钱, 在那里重建现在已被摧毁的铁幕,并准备在将来发动一场新的侵略”。“联合国军”总司令 麦克阿瑟自信地支持越过三八线的主张,表示战争的目标不仅仅限于“击退北朝鲜军队”, 而是要彻底摧毁之,占领朝鲜北部。对于中苏参战的分析,美国驻苏大使柯克报告说:从苏联 报纸或官方声明中,看不出苏联会在形势不利于北方时作出反应;即使北方到了紧要关头, 苏联也不会出兵介入。对于中国,总的说来,那种中国不可能在百废待兴之际出兵的看法占 了绝对上风。 ——摘编自赵学功《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决策分析》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 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经此一战,中国人 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 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 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0 分) 洛阳市 2021 届高三第一次大练习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48 分) 1.D 2.C 3.D 4.A 5.D 6.D 7.B 8.C 9.A 10.A 11.B 12.C 13.A 14.C 15.B 16.C 17.A 18.D 19.A 20.A 21.B 22.A 23.B 24.B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其中 25 题 22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8 分。) 25.(22 分) (1)相似作用:①奠定了思想基础;②提供了知识储备(或培育了人才); ③积累了研究方法。(每点 2 分,共 6 分) 不同影响:①儒学文化没有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向近代科学的发展; 而人文主义则催生了西方近代科学的诞生;(4 分) ②儒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古代中国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的思想工具,严重阻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 而人文主义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潮,发展了人文精神,推动了西方社 会向近代社会的发展。(4 分) (2)历史原因:①中国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极大的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严重束缚了科技的发展; ③文化专制政策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④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阻碍了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 ⑤古代中国科技自身的特点制约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每点 2 分,任答五点得 8 分) 26.(12 分) 示例一 观点:社会大变革推动社会科学大发展。(2 分) 论述:19 世纪中期欧洲的社会大变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 世纪中期,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也日渐暴露;面对资本主义 社会的严重问题,一些思想家和改革家提出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案,但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的出现不能根本上予以解决这些问题;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相继以失败而 告终,却也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 正是在以上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1848 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 学社会主义的诞生。(8 分) 总之,社会科学的发展或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诞生都是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为基 础的。(2 分) (说明:以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三民主义、毛泽思想或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或发展等为例进 行论述亦可。) 示例二 观点:伟大思想引领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催生理论发展。(2 分) 论述:马克思主义自十月革命后传播到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等理论,指导了中 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了伟大胜利。 “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坚持改 革开放,大胆实践创新,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此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 践中,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先后诞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些伟大理论成果既在伟大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又成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革 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8 分) 总之,社会实践能够推动思想理论的诞生与发展,而思想理论也能够指导与影响社会实践的 进步。(2 分) (说明:如果学生仅从一个角度:伟大思想引领(推动)社会实践(社会变革)或社会变革 (社会实践)催生伟大理论进行论述,言之成理皆可。) 27.(18 分) (1)原因:①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②控制朝鲜半岛,确保美国的霸权利益; ③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影响; ④麦克阿瑟等将领的推动; ⑤美国决策者错误判断中苏出兵的可能性。 (每点 2 分,任答五点得 8 分) (2)伟大意义:①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④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⑤促进了中国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 ⑥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每点 2 分,任答五点得 10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