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6-23古代的经济政策(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6-23古代的经济政策(作业)

核心素养测评 二十三 ‎ 古代的经济政策 ‎(40分钟 85分)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某学者提出,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 A.井田制的瓦解是铁犁牛耕出现的前提条件 B.铁犁牛耕的使用非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 C.土地私有制在西周末期已经确立 D.经济制度滞后于政治体制 ‎【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井田制瓦解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或没有大量使用,说明铁犁牛耕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故B正确。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私田的开垦,因而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A因果关系倒置,故排除;材料中学者仅说明井田制瓦解与铁犁牛耕使用的关系,没有关于土地私有制确立的信息,故C错误;材料体现了土地制度与生产力的关系,没有体现经济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关系,故D错误。‎ ‎2.(2020·深圳模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 (  )‎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 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 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 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解析】选B。材料中“分户析产制”的做法, 实现了土地的分散经营,从而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故B正确。宗法制的传统与“分户析产”无关,宗法制下土地也随着分封制层层分封,故A错误;“分户析产”属于农业,与工商业发展无关,故C错误;“分户析产”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D错误。‎ ‎3.《新全球史》中说:(商鞅)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在经济中的地位被大大削弱,这一措施使秦国的统治者在国内能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作者阐述的是 (  )‎ A.秦国统一的根本原因 ‎ B.土地私有制的重要作用 C.自耕农取代了贵族阶层 ‎ D.官僚政治优于贵族政治 ‎【解析】选B。从材料“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在经济中的地位被大大削弱……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中可以分析出,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促使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故B正确;秦国统一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的发展,故A错误;秦朝的政治体制实现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的对比,故排除D。‎ ‎4.(2019·佛山模拟)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 ‎ 时期 规定 曹魏 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 ‎ 西晋 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 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 ‎ 唐代 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绢布麻 据表可知 (  )‎ A.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 ‎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 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 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解析】选A。由材料内容可知,从曹魏到唐代的土地制度,都照顾到农民的部分利益,故A正确。曹魏屯田制至唐代均田制尽管土地属于国有,但耕种方式依然属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B错误;材料仅提供不同土地制度下农民利益的分配,无关社会贫富差距,故C错误;贵族和地主也可授田,因而授田法不会打击贵族和地主的利益,故D错误。‎ ‎【加固训练】‎ ‎  据史载,屯田制始自西汉文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连续不断的战乱使中原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为新的国家政权所占有,屯田制逐渐流行开来,屯田一般分为军屯、民屯两种,各有不同的组织和管理系统,不属郡县统辖。据此可知,屯田制的流行 (  )‎ A.使被抛荒的土地与劳动者重新结合 ‎ B.促进了井田制的恢复 C.目的是抑制封建庄园经济的扩张 ‎ D.加速了自耕农的破产 ‎【解析】选A。根据“连续不断的战乱使中原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为新的国家政权所占有……屯田一般分为军屯、民屯两种,各有不同的组织和管理系统,不属郡县统辖”可知屯田制有利于抛荒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故A正确。井田制是先秦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随着商鞅变法的推行而被废除,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发展,所以屯田制不是促进井田制恢复,故B错误;屯田制实行的目的在于恢复农业生产,而非抑制封建庄园经济的扩张,更不是加速自耕农的破产,故排除C、D。‎ ‎5.汉武帝元封元年规定:把郡国应贡物连同运输所抵充的财政上缴额,按照当地正常的市价,折合为一定数量的土特产品,直接上缴给国家在该地设置的均输官,然后由均输官像过去商人那样,将这些土特产品运往需要该项物资的其他地区去出售,这一措施 (  )‎ A.解除了郡国对中央的威胁 ‎ B.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C.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D.体现了政府的垄断政策 ‎【解析】选B。材料描述的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均输官负责郡国应贡物的运输和销售,这实质上是官营贸易,压缩了私商的经营空间,从而抑制了私商的商业活动,故B正确。A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商业贸易而不是农业,故排除C;官营贸易并不能体现政府对商业贸易的垄断,故排除D。‎ ‎6.(2019·安阳模拟)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这表明 (  )‎ A.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 ‎ B.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 ‎ C.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等级秩序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 ‎【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工与商、富与贫的关系在南宋时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实质上说明了社会流动对原有等级秩序的冲击,故选C。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期间在某些时段有过不同程度的松动,但从未被取消过,故排除A;B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在古代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未造成农业的衰败,故排除D。‎ ‎7.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这说明明朝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商人的价值取向 ‎ B.传统观念对商品经济发展有负面作用 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D.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 ‎【解析】选B。根据“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可知,明朝商人受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不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使商品经济发展缺乏动力,故B正确。材料反映明朝商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不是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故C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故D错误。‎ ‎8.(2020·赣州模拟)重农抑商政策的政治文化核心便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思路,而现代的政治和封建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民主的价值规范。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然提出了民为国之本,但却从未提及人民自身的政治权利。材料主要表明重农抑商政策 (  )‎ A.是现代政治和封建传统政治的根本区别 B.使民主的价值规范缺乏历史的积淀 C.对我国的现代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D.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 ‎【解析】选B。由于古代没有民主的价值规范存在,所以重农抑商政策就没有为现代的民主价值规范提供基础和借鉴,故B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是经济政策,不是古代与现代政治的根本区别,故A错误;由于重农抑商政策是建立在封建传统政治制度之下的,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故C错误;D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属于以偏概全,故排除。‎ ‎【深化点拨】“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和经济政策,其发展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理论形成、秦汉至隋唐时期的理论法律化、唐代至明朝末年的反复调整和清代的传统观念化、理念化四个阶段。‎ ‎9.“明正统八年七月,浙江黄岩县民周来保、福建龙溪县民钟普福引导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岸,由于乐清防守严密,无处下手,遂又下海遁去。”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  )‎ A.明朝闭关政策加剧了倭寇之乱 ‎ B.明朝“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有一定的合理性 ‎ D.倭寇群体主要是由中国人组成 ‎【解析】选C。根据“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岸,由于乐清防守严密,无处下手”可知明代的“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和骚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明代“海禁”政策的合理性,加剧了倭寇之乱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阻碍中外贸易的说法无从体现,故B错误;“千余倭寇”由中国人引导并不能证明倭寇的群体主要是中国人,故D错误。‎ ‎【加固训练】‎ ‎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洪武十七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材料主要体现了 (  )‎ A.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 B.明朝厉行“海禁”政策 C.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 ‎ D.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 ‎【解析】选A。材料“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说明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故A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不是“海禁”政策实行的情况,故B错误;“海禁”不是禁止一切海外贸易,而是有条件的限制,故C错误;虽然明朝实施“海禁”政策,但明朝商品经济是繁荣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叶诞生就是最好的证明,故D错误。‎ ‎10.(2019·武汉模拟)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也。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据此可知“海禁”政策 (  )‎ 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 ‎ B.严重阻碍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 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 ‎ 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 ‎【解析】选D。从材料“私通者,商也”“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中可看出,“海禁”政策实施后的走私活动和亦商亦盗的私人贸易不断发展,破坏了沿海地区的商业秩序和社会安定,这说明 “海禁”政策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故D正确,C错误。A、B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11.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在给清政府的信中,对英国代表未如期向乾隆祝80大寿“感到十分遗憾”,同时要求与中国平等通商。但两广总督郭世勋把信中的“遗憾”变成了“惶恐不安”;把“平等通商请求”,变成了对清政府的“进贡”。郭世勋此举 (  )‎ 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B.加深了闭关政策的执行力度 C.隔绝了中英两国的经济交流 ‎ D.迎合了皇帝天朝上国的心理 ‎【解析】选D。从材料“把信中的‘遗憾’变成了‘惶恐不安’;把‘平等通商请求’,变成了对清政府的‘进贡’”中可以分析出,郭世勋为了迎合皇帝天朝上国的心理,更改信中用语,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国的落后、政策的执行力度,故A、B排除;C说法错误,错在“隔绝”。‎ ‎12.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乾隆帝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  )‎ A.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 B.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 C.阻碍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 ‎ D.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解析】选A。根据材料“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可知,乾隆帝主张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经济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故A正确。乾隆帝的这一思想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这是当时的影响,不是深远影响,故B、D错误;闭关锁国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商品不必外求所导致的,有利于传统经济的发展,故C错误。‎ ‎【拓展延伸】古代中国由开放到闭关的原因 ‎(1)清朝政治统治需要: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成为统治阶级必然引起汉族人民的反对,要防范中外结成反清联盟。‎ ‎(2)自然经济反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需和外国“互通有无”。‎ ‎(3)重农抑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重农抑商思想抑制商业发展,不利于商品贸易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洋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朝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元朝时海路更加畅通。明朝开始海禁,虽然郑和近30年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但由于仅为官方外交,劳民伤财,缺乏民间参与,给政府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明成祖去世后很快就停了。清朝更加封闭,康熙在开海禁后仍不许与西方贸易,乾隆开始全面闭关锁国,到后来只许广州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贸易,海上丝路走向衰落。‎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 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有人将其同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事实上,两者存在根本差别。“马歇尔计划”出现在冷战时代,从一开始就带着意识形态的浓厚色彩和分庭抗礼的对立气氛。这个被冠以“欧洲复兴计划”的工程,明确将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既遗传了古人开辟古丝绸之路、追求交流合作的基因,又洋溢着涤荡冷战残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志向。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古丝绸之路纵横万里、跨越千年,关键在于它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推动了欧亚大陆国家的整体繁荣和进步。‎ ‎——摘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 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路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海上丝路走向衰落产生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与实施目的的主要不同点。(13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第二问据材料一“清朝更加封闭,康熙在开海禁后仍不许与西方贸易,乾隆开始全面闭关锁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马歇尔计划’……一开始就带着意识形态的浓厚色彩和分庭抗礼的对立气氛……‘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推动了欧亚大陆国家的整体繁荣和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第二问可从政治和经济上控制西欧、称霸世界、对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弘扬和平友好与开放包容的精神、加强经贸往来、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等方面归纳。‎ 答案:(1)原因:唐宋封建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陆上丝路受阻;科技和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统治者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和重视海外贸易。(6分)‎ 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不利于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减少,造成了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最终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6分)‎ ‎(2)不同点:‎ 背景: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美苏冷战局面开始形成,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欧洲各国经济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创,亟需外来援助。(2分)‎ ‎“一带一路”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我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提高。(2分)‎ 目的:马歇尔计划借帮助西欧恢复发展经济,从政治和经济上控制西欧,为其称霸世界服务;使西欧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对社会主义阵营实行冷战的需要。(4分)中国“一带一路”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5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七月乙卯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准确提取信息,表述出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准确全面。)‎ ‎【解析】本题目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信息,其二是历史现象,其三是评价。就材料而言,通过材料“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可以提取出“拒绝英国继续遣使东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对于“闭关锁国”这一历史现象,我们可以从积极和不足之处两个方面来论述,就积极方面而言,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对外来侵略也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就不足之处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闭关锁国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于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第二,限制对外贸易,丧失对外贸易自主权,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分三部分给分:信息1分;历史现象3分;评论8分。‎ 注意:历史现象可反映闭关锁国、天朝上国观念、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密切等;历史现象须同信息对应,不对应只给信息分数;评论应多角度。‎ 例:‎ 信息:拒绝英国继续遣使东来。(1分)‎ 历史现象:体现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3分)‎ 评论: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对外来侵略也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闭关锁国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于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限制对外贸易,丧失对外贸易自主权,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总之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