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通史版:阶段十二课时2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作业)
课时2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山东德州期末)“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假借给古罗马时期历史学家李维的信,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不得不感谢你,因为你时常帮助我忘却当下的邪恶。”他说的“当下的邪恶”主要是指( ) A.技术的落后 B.政治的分裂 C.神学的束缚 D.专制的盛行 解析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反对神学,提倡人学,“我不得不感谢你,因为你时常帮助我忘却当下的邪恶”他说的“当下的邪恶”主要是指神学的束缚。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019·山东烟台模拟)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人类意识的全面觉醒时代,是西方文化世俗化决定性阶段,是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现代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同这一时代发生着联系。这一时代( ) A.发现“自我”探究哲学意义上的“人” B.坚持以世俗国家权力代替宗教权力 C.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理想政治制度 D.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解析 材料中“是人类意识的全面觉醒时代,是西方文化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8·山东、安徽名校大联考)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本·琼生称誉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由此可知,莎士比亚( ) A.理性主义灵魂改变人类的命运 B.代表英国文学艺术最高成就 C.倡导的人文精神影响整个世界 D.显示工业时代人定胜天的豪情 解析 根据题干“属于千秋万代” 信息,可知本·琼生强调的是莎士比亚人文精神的世界影响,故选C项。莎士比亚的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A项错误;本·琼生称莎士比亚为“时代的灵魂”并非因为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地位,而是他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项错误;莎士比亚时期尚未开始工业革命,D项错误。 答案 C 4.(2018·广东肇庆统测)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这体现在文艺复兴( ) A.彻底摧毁了蒙昧和宗教势力 B.完成了西方社会的思想改造 C.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D.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主要指的是文艺复兴提出的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有利于人文主义的宣扬,故选C项。 答案 C 5.(2018·北京海淀高三期末)“无需罗马教廷特权,(本地)教会对上帝的信条拥有定义的权力。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有责任促进基督教信仰的虔诚,有责任维持王国的和平与统一安宁。”该材料出自( ) A.《九十五条论纲》 B.《基督教原理》 C.《大宪章》 D.《至尊法案》 解析 1534年,英国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该法案的颁布使英王代替教皇成为了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同时英王也以此确立世俗事务之外对精神生活的权威,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9·河南郑州模拟)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 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的“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可知宗教改革会推动城市社会秩序的重建,故选A项。题干强调的是城市社会秩序而不是行政机构,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C项错误;从题干看宗教改革是有利于城市社会秩序重建的而不是阻碍,D项错误。 答案 A 7.(2019·河南洛阳模拟)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因而影响面主要集中在上层知识分子中;宗教改革则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人文主义思想,波及到广大信徒,因而宗教改革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故选B项。 答案 B 8.(2019·山东烟台模拟)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需要对其进行制约,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国家的否定,不是实行何种政体,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私有制问题,B项错误;材料中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说明不是主张取消国家机构,D项错误。 答案 C 9.(2018·河北“名校联盟”质量监测)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 D.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 根据题干“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可知,卢梭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在人民的意志下,什么都可以废除,体现了人民主权,故选B项。 答案 B 10.(2018·山东滨州调研)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提倡权力的制衡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表明推崇理性,材料中“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表明否定外在权威,故选C项。 答案 C 11.(2018·天一大联考)卡西尔在《启蒙哲学》中指出,“18世纪哲学不满足于把分析仅仅当作获得数理知识的伟大的思想工具,它还把分析看作所有一般思维之必需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这种观点在18世纪中叶获得了胜利”。这说明( ) A.启蒙思想摧毁了封建神学 B.哲学研究转向对社会的关注 C.理性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 D.启蒙哲学基于自然科学发展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不满足于……它还把分析看作……”说明启蒙运动基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体现不了摧毁封建神学,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转向社会的关注,B项错误;没有体现理性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C项错误。 答案 D 12.(2018·山东临沂质检)18世纪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他们的主要使命在于使人们不只是获取和扩展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捍卫、强化和巩固这种新的思维方式。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主要着眼于( ) A.强调责任意识 B.重视科学实证 C.关注理论创新 D.反对封建专制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2018·江西红色七校联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答案 (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 14.(2018·山东济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思想家 意大利思想家 4 世 纪 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 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 13世纪 朱熹认为:“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载:“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托马斯·阿奎纳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获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 16世纪 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 上表是自古代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解析 据中国思想家研究的主题与西方思想家研究的主题得出论题:古代中国和意大利的社会思想有不同的发展方向。迁移所学分析论证:中国以儒学的发展作为线索进行论证,强调解决现实问题,强化个人道德修养,维护统治;西方以罗马时期和中世纪强调信仰高于一切,禁欲苦行,寄希望于来世,到文艺复兴时期反对教会的思想主张,鼓励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是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示例 论题:古代中国和意大利的社会思想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阐述:中国传统儒学没有关于鬼或者神的信仰,所以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主体宗教信仰的社会。由于中国社会长期盛行自然经济,儒学发 展的重要方向是强调加强个人的修身养性,从先秦的孔子、孟子到宋明时期的朱熹、王阳明,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这成为统治阶级控制社会大众的思想工具。 意大利长期盛行有神论,是一个有主体宗教信仰的社会,社会主流思想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逐渐打破宗教的束缚。在古罗马时期强调宗教美是最高的、绝对的,反映当时宗教统治人民思想,到了中世纪有所进步,承认社会大众对幸福的追求,但仍然用宗教观点束缚这种追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发展起来,要求打破宗教束缚追求个人幸福。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出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意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