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ww.ks5u.com 历史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2.本试卷备有答题卡,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是四组有关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论述提纲,其中因果对应关系论述正确的是( C ) A.铁犁牛耕——井田制形成 B.刀耕火种——小农经济形成 C.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 D.土地兼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耕、耙、耱等耕作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耕耙耱技术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C ) A.小规模经营 B.分工简单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3.王莽时期,严重低温的气候反常记录频繁。王莽专政时,曾经在十年中,有七年都发生了由严寒导致的灾害。王莽本人也在因此而引发的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自然灾害常常会导致中国古代政权的灭亡,这体现了小农经济的( C ) A.分散性 B.封闭性 C.脆弱性 D.自足性 4.古代欧洲称中国为Seres,现代英文称中国为China。据说这与中国传统手工业闻名于世有关。你认为与之相关的传统手工业是( C ) A.青铜业、冶铁业 B.制瓷业、棉织业 C.丝织业、制瓷业 D.造纸业、采煤业 5.以下三种古代手工业形态,按其商品化程度,排列正确的是( B ) A.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6.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B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7.《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北宋店铺,开酒楼的叫“张家酒店”“郑皇后宅后宋厨”,卖杂色的有“王道人蜜煎”“李庆糟姜铺”,开药铺的叫“孙殿丞药铺”“丑婆婆药铺”等。这反映出( A ) A.宋人重视商品的品牌效应 B.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弛 C.市坊制度在宋代已被打破 D.宋代的商业分工更加细密 8.有史家描述:西汉时“经商为富的,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 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谋求政治地位 C.农民地位比商人高 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9.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提及中国时写道:“—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马克思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的( B ) A.小农经济模式 B.闭关锁国政策 C.天朝上国观念 D.君主专制制度 10.鸦片战争后,素有“衣被天下”美誉的松江、太仓地区因洋布充斥市场而很快萧条。这种现象说明中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 A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土布市场消失 C.当地百姓崇洋媚外 D.土布原料枯竭 11.阳光卫视播出的《首家华侨缫丝厂陈启沅和继昌隆》,介绍了1872年侨商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获利丰厚。这里的继昌隆缫丝厂属于( B ) A.洋务运动的企业 B.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C.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12.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年多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的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B ) A.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3.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B ) A.民族工业已摆脱束缚而快速发展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均衡 C.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 D.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14.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C ) A.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D.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15.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A ) A.曲折发展 B.严重倒退 C.顺利发展 D.停滞不前 16.鸦片战争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现象说明了( A ) A.实现民族独立时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先天不足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思想解放是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17.下面的表格是中国与美国、印度的工业生产比较,为解决表格中的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B ) 中国(1952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A.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实施了“一五”计划 C.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8.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B ) A.成立人民公社 B.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D.实行公私合营 19.“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大会”是指中共( C )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八大二次会议 20.“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D ) A.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B.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1..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提出:“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 C ) A.反思中共八大所确定的国内主要矛盾 B.促进经济综合平衡发展 C.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D.缓解产能严重过剩现象 22.国家统计局编写的《新中国50年》中记载,“1976年同1966年相比,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粮食产量仅增长9.7%,年平均增长不足1%。工业增加值平均只增长7.6%,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材料说明( B ) A.党内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了这一局面 B.“文革”严重滞缓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C.“文革”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无任何成就 D.“文革”拉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3.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D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 B.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 C.农业生产开始逐步适应市场需求 D.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 24.1985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的“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一工作法( C ) A.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大大增强了企业活力 D.实现了管理体制转变 25.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 )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通商的路线 C.地圆学说、罗盘针的应用 D.欧洲出现了寻金热 26.2018年是纪念欧洲“发现”好望角530周年。1488年2月初,一欧洲船队首次航行到达南纬33度线的一个深入海洋很远的地角。船长明白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线,把它命名为“风暴角”,后改为好望角。这位船长是( A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7.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土地的转让现象,农业资产者获得了贵族手中的土地。通货膨胀加剧了社会阶级的分化,西欧物价平均上涨了两倍到两倍半。这一现象被称为( D ) A.商业革命 B.圈地运动 C.工业革命 D.价格革命 28.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海上马车夫”,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D ) A. 荷兰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限制荷兰运输业 C.英荷战争中荷兰战败失去海上贸易主导权 D.荷兰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29.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主要通过打败哪三个国家实现的( D ) 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 B.荷兰、德国、法国 C.西班牙、荷兰、美国 D.西班牙、荷兰、法国 30.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把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长达300多年的“三角贸易”。这一现象( D ) A.是工业文明扩张的产物 B.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 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促进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3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英国获得“充裕流动劳动力”的途径是( C ) A.殖民扩张 B.开辟新航路 C.圈地运动 D.奴隶贸易 32.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A ) A.万能蒸汽机、火车机车 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汽轮 D.电话机、内燃机 33.《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C )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 34.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趋于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是由于( A )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②无限制的股票投机盛行 ③资本家为眼前利润,盲目扩大生产 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④ 35.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1/3以上,失业工人超过3千万,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体现出这场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B ) A.范围广 B.破坏力强 C.持续时间长 D.来势凶猛 36.1930年6月,胡佛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律修改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这项法律的出台( D ) A.部分阻止了危机蔓延 B.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 C.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 D.导致了国际关系紧张 37.“大萧条”时代,罗斯福总统向人民承诺“把钱放在银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为此采取的举措是( A ) A.规范金融秩序 B.实行以工代赈 C.缩减农业生产 D.协调劳资矛盾 38.罗斯福认为“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便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其新政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C ) A.恢复银行信用,保护储户利益 B.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C.实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机会 D.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 39.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主张通过对货币供应的管理调节经济,反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1976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二战后至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米尔顿·费里德曼这一主张的是( D ) A.二战后,经济进入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B.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C.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复苏并低速持续增长 40.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技术产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为27%,而传统的住房建筑业和汽车业的贡献率分别为14%和4%。……90年代末,美国与信息产业直接有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80%。这一现象直接说明美国( D ) A.普遍的国家干预取得成效 B.传统工业部门已经衰落 C.福利政策刺激了经济发展 D.出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41.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西方学者到日本考察,探求企业成功的秘密。当时日本所采取的是( A ) 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B.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C.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政策 4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 )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制 C.固定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 43.列宁曾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为此,苏维埃采取的措施是( D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工业国有化 D.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44.1928年到1940年,苏联钢产量增幅达330.8%、煤炭增幅达367.25%;棉织物增幅为49.09%、谷物增幅为30.48%。这组数据表明苏联( D ) A.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 B.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 D.优先发展了重工业 45.“他在政治上对过去的许多冤假错案进行频繁昭雪;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集体领导体制原则;实行权力下放;在经济上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大规模开垦荒地……”材料中的“他”是( B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46.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下半期降为1.0%,而1981~1984年已经降为0.6%。同时,苏联国内的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这些现象表明( C ) A.斯大林模式弊端初步显现 B.赫鲁晓夫改革陷入困境 C.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 D.戈尔巴乔改革已经失败 47.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 A ) A.承认市场调节作用 B.放弃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C.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D.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 48.小王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像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D ) A.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C.民族矛盾尖锐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49题17分,50题 17 分,51题 18 分,共52分。) 49.(17分)荣氏家族崛起于清末,名震于民国,重生于新中国。荣氏家族的兴盛衰荣就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历史缩影,它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年)这本书(《美国十大富豪传》)荣德生读了好久,他从中知道实业使他们致富,实业使国家强大。……两兄弟一合计,决定把钱庄资金转移到实业上面来。1913、1914、1915年福新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先后筹建……荣氏的实业之舟,在面粉业的汪洋大海中再次掀起一股更大的浪潮。 材料二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 材料三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1953年,党中央调整政策,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荣毅仁等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材料四 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之后,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首位。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网》 (1)根据材料一回答:19世纪末荣氏兄弟投资于实业的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企业得到壮大的客观条件。(4分) 目的:实业救国,使国家强大。(2分) 客观条件: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20至40年代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原因。(4分) 原因:国民政府的压迫和剥削;战争的破坏;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任意两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使荣氏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人民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哪些扶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到1956年底公私合营后,荣氏企业在生产资料性质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该变化标志我国建立了何种经济体制?(7分) 措施: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1分) 变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4分)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新时期,荣氏企业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分) 50.(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革命可以不要前提,但是英国例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指出:“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 808 669 产量(万吨) 320 2950 投资额(亿美元) 1.21 5.9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是什么?(2分) 前提: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2分)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 影响:环境污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到了什么新阶段?(9分) 变化:企业数量减少;产量和投资额增长;(3分)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2分) 根本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2分) 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分) 5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預。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中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經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总统任命约翰逊将军主持全国复兴总署工作。约翰逊将军采取的措施有:国家干预企业生产:国家可以全面收购私人企业:国家干预企业劳资关系:国家兴办公共工程等。 材料三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稿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經济不等于資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政策?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经济政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分) 变化:由实行白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分) 原因:为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4分) (2)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僵化模式指什么?在经济上的主要弊端表现在哪里?(8分) 僵化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2分) 主要弊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压制。(任意三点即可)(6分) (3)结合材料三中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论述,指出我国确立了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