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考点05西方代议制学案
考点05 西方代议制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在君主立宪政体下,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2)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法律上赋予国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3)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内阁权力逐步扩大。 2.影响 (1)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争斗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扩大了对外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中期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环境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等。 二、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1.1787年宪法 (1)内容 (2)基本原则 ①联邦制原则:即“联邦与州分权”的原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 ②分权与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并对选民负责。 (3)多角度评价1787年宪法 ①从政治制度的发展看:宪法使美国率先确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联邦制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统一;三权分立体制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民主共和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这些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了示范作用。 ②从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看: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一系列治国原则的确立使美国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从历史局限性看:它承认黑人奴隶制,留下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烙印;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和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经后来修正,得以恢复)。 2.两党制 (1)形成: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 ①两党制与总统制相结合。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 ②两党制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 (3)本质: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4)作用:两党的存在起到相互监督之效,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两党轮流执政,调整政策,有利于满足民众的某些需求,缓解阶级矛盾,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三、法、德两国代议制的确立 1.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 (1)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①大革命爆发的背景 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 尖锐的阶级对立 革命条件 财政危机的加剧 理论准备 启蒙思想的宣传 ②革命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 ③发表《人权宣言》 a.政治原则:天赋人权原则;法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自由原则。 b.历史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改变法国封建制度和社会不平等状况的强烈政治愿望;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华,把资产阶级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④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和处死国王路易十六(1793年初)。 ⑤雅各宾派的分裂和“热月政变”(1794年7月)——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2)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①历史背景: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政局动荡不安,保皇派与革命派斗争激烈。 ②确立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③1875年宪法的内容 a.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b.内阁对参议院负责,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制约。 c.把“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和“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等内容写进宪法。 ④1875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a.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b.是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必然结果,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2.德国:1871年宪法的颁布 (1)颁布时间: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2)宪法的内容 ①确立了德国的联邦体制。 ②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德意志皇帝为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对外政策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对皇帝负责;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3)对宪法的评价 ①局限性 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②进步性 帝国的成立和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考向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制 与德国君主立宪制之比较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 法国总统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选举(任期四年,可连任两届) 选举(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世袭 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元首实权 无 有 有 有 政府首脑 内阁首相 总统 总统 帝国宰相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中多数党派领 袖担任 总统任命 总统任命 皇帝任命 国家权力 中心 议会 总统 参众两院 皇帝 行政权 内阁首相 总统 总统 宰相和皇帝 政府首脑与议(国)会的关系 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关系 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与国会互相制约 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 议会权力很小,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 立法权 议会 国会 议会 名归帝国议会,实、 在皇帝 确立标志 1689年《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特点 君主虚位,议会 至上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议会共和、相 互制衡 军事封建、皇帝权重 2.英、美、法、德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的历史特征 (1)英国 ①英国的制度演变体现了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 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美国 ①联邦制、分权制衡、民主的原则是美国宪法的主要特征。 ②美国通过战争与法律的形式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法国 法国共和制与君主制的斗争异常激烈。 (4)德国 ①德意志帝国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②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不完善、不彻底的代议制。 【典例引领】材料 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呜,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陆,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首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大法官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统钦定,且终身任职,有如罗马元老制之予遣。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爆发为千均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阳光”。 ——摘自《阳光与闪电——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启示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和法国革命中对待“传统与变革”方面有何区别?分析英美式的“阳光革命”和法国式“闪电革命”对其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区别:美国把传统与变革相结合;在吸收古罗马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共和制”;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实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 法国把变革与传统割裂开来,通过不断的暴力革命打击旧体制,把共和制与君主制对立,实行议行合一的单一民主制。 影响:英美式的“阳光革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如美国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但和平渐进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暴力革命的社会成本,使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迅速发展,英美先后成为近代化国家的领头羊。 法国“闪电革命”能较快的改变社会现状,促进社会进步,但暴力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破坏较大,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也会因为割裂传统与变革的联系,造成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尖锐对立,革命期间的激进措施在革命后被取消,不利于社会的平稳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一小问,由“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来源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可见美国把传统与变革相结合;由材料“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可见在吸收古罗马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共和制”。;结合所学,美国还实行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由材料,“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可见通过不断的暴力革命打击旧体制,把共和制与君主制对立,实行议行合一的单一民主制。第二小问,通过比较,英美式的“阳光”革命虽然具有保守性,但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等;法国式的“闪电”革命虽然对旧社会的冲击相对比较彻底、迅速,但是过激的暴力革命造成后来政局动荡等。 考向二 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 1.代议制的含义及实质 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在现代社会中,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代议制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2.概况 (1)理论依据 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指引下,西方思想家先后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学说等,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2)建立方式 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德国为代表,采取了温和的改革方式。 (3)体现的原则 ①法制原则 都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 ②权力制衡原则 立法与行政、司法分离,如英国的议会与内阁是立法与行政的制衡,美国的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是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权与制衡。 3.历史作用 (1)代议制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具有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这一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3)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典例引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革命之所以“光荣”,就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使用了另一种手段。……尽管英国以后的政治历程仍然是曲折的,但正是“光荣革命”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二 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 ——(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使用的“另一种手段”是什么,它怎样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2)据材料二,说明普法战争对法国政体的演进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德国1871年宪法为什么要体现“普鲁士的霸权”?它怎样体现了“普鲁士的霸权”?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和形式所体现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答案】(1)手段:不流血的政变。引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影响:普法战争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加剧了法国君主派之间的矛盾,使共和势力有所增强,有利于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表现:总统任命内阁必须经众议院同意,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总理副署。 (3)原因:德意志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完成了统一,其宪法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制定。 体现: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德意志皇帝)担任联邦主席,是国家元首,拥有绝对权力;普鲁士操纵联邦议会等。 (4)认识:适时妥协;国情的不同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完成了1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使用了另一种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不流血的政变的角度指出英国“光荣革命”使用的“另一种手段”。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议会至上、君主立宪制等方面回答它怎样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2)本题据材料二“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时而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势力增强、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等方面说明普法战争对法国政体的演进所产生的影响。再结合法国1875 年宪法的内容即可从总统任命内阁必须经众议院同意、内阁要对议会负责等方面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的表现。 (3)本题据材料三“1871年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普鲁士领导完成统一、普鲁士的领导下制定宪法等方面分析说明1871年宪法为什么要考虑“普鲁士的霸权”这一因素。再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从普鲁士国王是国家元首、普鲁士操纵联邦议会等方面说明它怎样体现了“普鲁士的霸权”。 (4)本题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适时妥协、国情的不同等方面回答对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过程和形式所体现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考向三 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的区别 明朝内阁 西方内阁 产生背景 丞相制度被废除后,由于行政事务繁杂,皇帝的精力和才能有限而设置 西方的内阁制始于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淡出行政事务,议会逐渐控制行政机构 产生方式 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对议会负责 权力大小 内阁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是只备皇帝顾问,无决策权 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负责国家的内政外交 性质 君主专制的产物,突出了皇权的进一步强化 资产阶级专政机关,体现了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的特点 【典例引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内阁运转程序是:各司、部、院将文件、奏折、报告递交内阁,内阁学士闻读、研究后,在奏折上写出处理意见,通常同时列若干条,交给宦官转承皇帝。皇帝用红笔做出批示,于其中选择一条,一般写“知道了”“准”“照准”。下发司、部、院。如果不赞同其处理意见,就驳回内阁再议。如果皇帝比较懒惰,那么就由宦官做决定。内阁,是顾问性机构,本身无权,只能提处理意见。明朝无宰相,如果把内阁大学士看作宰相,那么内阁就应该有直接命令、指示各司、部、院的权力,而内阁没有这个权力。内阁“处理意见”转达到各个部门,必须经过皇帝或皇帝指定的宦官许可。 材料二 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运转程序。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的不同地位及原因。 【答案】程序:明朝:接收奏折——处理奏折——交给宦官; 英国:立法创意——议会决策——内阁行政。 (2)地位:中国:是王权的辅政机关、顾问机构,权力很小,没有行政权力。英国:是国家行政机构,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原因: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封建经济发展;理学思想根深蒂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解放。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各司、部、院将文件、奏折、报告递交内阁”“内阁学士闻读、研究后,在奏折上写出处理意见,通常同时列若干条,交给宦官转承皇帝”可从接收奏折、处理奏折、交给宦官等过程概述明朝内阁的运转程序。根据图示“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立法创意、议会决策、内阁行政等过程概述英国内阁的运转程序。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明朝内阁地位及原因,根据材料“内阁学士闻读、研究后,在奏折上写出处理意见,通常同时列若干条,交给宦官转承皇帝”“内阁,是顾问性机构,本身无权,只能提处理意见”“内阁‘处理意见’转达到各个部门,必须经过皇帝或皇帝指定的宦官许可”等信息可从内阁的地位、性质、权力等方面概括其地位;关于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考虑。关于英国内阁地位及原因,根据图示“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英国内阁的地位、性质、权力等方面概括其地位;关于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考虑。 1.在《大宪章》中,“liberties”(复数)是“特权”的意思,指贵族对“国王权力的限制”。后来,为了反对斯图亚特时期的专制统治,“liberty”(单数)被赋予“自由”的含义,《大宪章》成为反对专制的武器。这反映了 A.《大宪章》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 C.历史解读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 D.国王专制的合法地位受质疑 2.下图是1832年伦敦等城市增加议员名额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英国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 C.内阁权力开始膨胀 D.工人获得了政治权利 3.下表是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代表情况表,据此可知1787年宪法 代表 土地投机者 高利贷者 工商航运者 持大量公债者 奴隶主 人数 14 24 12 40 15 A.体现了人民主权 B.消除各阶层间的矛盾 C.宣扬了自由平等 D.强调实际的集团利益 4.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既没有欧洲意义上的贵族,也没有具有特权的教士阶级,唯一身份不平等的因素是南方存在的奴隶制,贫富差别远不及欧洲社会。这可以用来说明美国 A.近代政体创建的优越条件 B.成功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 C.亟须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威 D.脆弱破碎的殖民政治格局 5.帝国议会选举采取成年男性普选制,使德意志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较早给予广大民众以选举权的国家。但俾斯麦设计采用普选制意在使君主制度与大众直接发生联系,在君主与其臣民之间建立起跨越阶级分界的纽带。可见,这一“普选制”是德意志容克地主 A.废除君主制的自我革命 B.追求代议制的自我革新 C.政治制度的自我近代化 D.联邦共和制的自我粉饰 6.1880年7月14日,法国庆祝第一个国庆日:到处栽种自由树;各种共和雕像在城市、农村出现;共和政府在各地燃放烟花;并在各大城市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国庆日成为一个全民性的大节日。这说明 A.政府通过仪式化塑造共和文化 B.法国的共和政体得到了巩固 C.广大民众获得参与政治的权利 D.民主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2.(2019天津卷)“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3.(2019北京卷)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4.(2019江苏卷)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 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 5.(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 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6.(2019浙江选考)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次革命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性乃至神圣性。这种“新的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君主制 7.(2017年江苏卷)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8.(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9.(2018年江苏卷)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 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 【考点冲关】 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liberties”(复数)反映了议会以允许特权的方式授予国王某些权力,斯图亚特时期的专制统治时期,“liberty”(单数)被赋予“自由”反映了议会反对国王专制行为,倡导自由民主,限制王权,国王专制的合法地位受到削弱,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反映了议会对限制王权的迫切要求,并未改变《大宪章》的性质,排除。B项,斯图亚特时期的专制统治时期,英国代议制尚未确立,政治制度未实现创新,排除。C项,对“liberty”的解读源于英国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并非主观倾向,排除。 2.【答案】B 【解析】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伯明翰、伦敦、曼彻斯特三个工业城市议员名额增加,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正处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新兴的工业城市崛起,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力,选项B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就确立了权力至上的原则,选项A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C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议员席位增加代表的是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非工人阶级,排除。 3.【答案】D 【解析】从表格中可知参会代表“高利贷者”“持大量公债者”的人数较多,说明1787年宪法代表了利益既得者,D符合题意。表格中数据不能体现出人民主权的特点,A错误;显然1787年宪法不能消除各阶层间的矛盾,B错误;表格的数据不能说明1787年宪法宣扬了自由平等的思想,C错误。 4.【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美国既没有欧洲意义上的贵族,也没有具有特权的教士阶级,唯一身份不平等的因素是南方存在的奴隶制,贫富差别远不及欧洲社会”可以看出美国社会与欧洲社会不同,有建立近代政体的优越条件,故A正确。材料中并不是说明美国成功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B错误;材料中说明美国政体建立的优越性,并不是说明亟须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威,C错误;18世纪末美国已经成功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脆弱破碎的殖民政治格局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德意志帝国给予广大人民以选举权,建立起跨越阶级分界的纽带,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故选择C选项;结合所学,德意志帝国虽然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但是仍然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并没有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故排除A选项;德意志皇帝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并没有体现其自我革新,故排除B选项;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共和制,故排除D选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到处栽种自由树;各种共和雕像在城市、农村出现;共和政府在各地燃放烟花”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拿破仑上台后将7月14日定为国庆日体现了政府对共和的歌颂,故A项符合题意。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故B项排除。C项,此时民众未获得实际参政权利,故排除。D项,民主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的标志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故排除。 【直通高考】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强化君主专制,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项排除。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B、D项排除。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可知,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故选D。“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律的颁布,英国的最高权力归属于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A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普选权是选举权的延伸,就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无论他的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社会状况,都有参政选举的权利,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英国并未推行普选权,排除B;议会是民主政治的立法机构,尽管是国家的权力中心,但不能将其等同于专制独裁,排除C。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执政党内阁一旦受到不信任案,或者提请辞职,或者要求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故B项正确;执政党政府否决谴责动议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A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权进行裁决,故排除C项;不信任案是针对执政党政府,并没有违宪一说,所以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材料“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体现的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A项符合题意。1787年宪法并未解决自由州和蓄奴州之间的矛盾,最后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B项排除。1787年宪法的制定初步解决了南方与北方对立的局面,C项排除。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D项排除。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有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等,体现的是以社会平等为主要目标,D项符合题意。美国也采用了民主共和政体,无法体现法国革命的特色,A项排除。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不符合材料主旨,美国也是暴力革命,B项排除。法国大革命后曾出现多次封建王朝复辟,C项排除。 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主权体现的是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根据材料“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可知体现的是主权在民,C项符合题意。三权分立强调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与材料无关,A项排除。君主立宪强调的是对君主权力的限制,与材料无关,B项排除。法国大革命的目标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君主制,D项排除。 7.【答案】C 【解析】“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守派最终做出了让步,故C项正确。此时的英国国王已经是“统而不治”,故A项错误;英国上院是贵族院,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故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所述亚当斯将皮克林免职是行使总统根据宪法享有的权力,不能反映联邦政府行政权力的加强,排除A项;根据宪法,总统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包括内阁成员,内阁是总统的下属和辅助机构,权限明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皮克林是其他党派,也未反映出其是因党派之争导致被免职,排除D项。 【名师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的体制,总统掌握行政大权,与国会和最高法院互相制约。美国宪法没有规定内阁的必然存在,但从政治实践来看,总统领导内阁,人员任命由总统决定;内阁只对总统负责,无需对国会负责,因为总统根据宪法规定是政府首脑。总统掌握行政权,作为总统下属机构的内阁,其成员由总统决定去留是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的表现。 9.【答案】(1)矛盾:最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法令;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 背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政策(行政权过度扩张);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 (2)变化:由肯定变为否定(由合法变为违法)。 原因:黑人力量(平等意识)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 目的:第一次: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第二次:缓和种族矛盾。 (3)作用: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时也有碍民主公正。 【解析】第(1)问,“矛盾”依据材料一信息“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概括得出最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法令;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背景”,依据材料一信息“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危机的爆发、总统权力过度扩张、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等角度分析。 第(2)问,“变化”,依据材料二信息“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得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由肯定变为否定。“原因”,依据材料信息“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概括得出:黑人力量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等。“目的” ,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得出:第一次是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第二次是缓和种族矛盾。 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完善分权与制衡的机制、促进社会稳定以及阻碍民主公正等角度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