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双牌二中2019年下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问卷(高考班)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审题人: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共计48分) 1、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由此可见孟子主张 A、人人平等 B、民贵君轻 C、性本善 D、依法治国 2、“故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而不以廉止。……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材料中的观点属于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3、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反映了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B、“君权神授”的主张 C、“天人感应”学说 D、“三纲五常”的学说 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存在于人心中所固有的善性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5、 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6、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张 A、主权在民 B、君主立宪 C、君民平等 D、反对君主专制 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由此推知,作者特别关注的是 A、务实学风 B、立国之本 C、传承传统 D、弘扬民主 8、 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9、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社会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家王者和执政者,第二等级是武士(军人),第三等级是农民.商人和手工艺人,是物质需要的供应者,奴隶在外。第二第三阶级要服从第一阶级的命令,各阶级各执其事,各安其分,这样国家才成为正义的国家。柏拉图划分等级的标准是 A、家庭出身 B、智慧品德 C、生产能力 D、财产多寡 10、由于城市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出现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世俗文学。根据这一历史现象我们可以推知 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 11、马列主义史观认为: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由于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对这一精神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A、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B、法国的启蒙思想 C、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2、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抗议”是 A 、抗议《圣经》的权威 B、 抗议国王的权威 C、 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 D、抗议贵族的权威 13、“人们应自由签订……组成国家,……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这段文字出自于 A、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C、卢梭《社会契约论》 D、康德《纯粹的理性批判》 14、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 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启蒙思想家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民主共和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 15、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B、反对宗教神学体系 C、倡导现实生活幸福 D、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 16、 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德经典。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等。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教育的兴盛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印刷成本的降低 17、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医药的一些治病古方,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 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18、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9、宋朝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属于 A、文人画 B、风俗画 C、写意画 D、宫廷画 20、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对19世纪中期的两个学说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其中,“生存竞争”学说诞生的标志是 A、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B、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1、科技创新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下列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电影放映员②空姐③火车司机④网络管理员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22、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 ‘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23、“夫西人立国……育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番论述应该出自于中国近代的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4、中国近代有本书出版后屡遭毁禁,1917年再版时作者题记:“光绪辛卯(1891 年)初刊于广州,各省五缩印,甲午奉旨毁版,戊戌庚子二奉伪旨毁版,丁巳冬重刊于京城,戊午秋七月成,更生记。”据此判断这本书是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资政新篇》 D、《天演论》 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共52分) 25、(14分)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董伸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8分) (2)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6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统计 ——《中国的世界纪录》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联系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科技能够领先世界的原因。(7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示例: 观点: 唐朝文化兼收并蓄、领先世界。 论述:结合唐朝的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成就进行论述。(作答时不能照抄这个示例,否则不计分) 28、[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6分) 双牌二中2019年下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高考班)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B C C D A B B D A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B A D A C B C B A C B 二、非选择题 25、(14分) (1)伦理信仰:忠孝(2分) 出发点:责任感和使命感(2分) 途径:格物致知;致良知(反省内心)(4分) (2)新内涵:世界意识(2分) 意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或国家意识);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 (任答2点得4分) 26、(13分) (1)特点:主要分布在与农业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等方面;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实用性强。(任答2点得4分) 领先世界的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统治阶级的重视;科学家的个人努力。(任答3点得3分)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或民主政治的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6分) 27、(10分) 观点1: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2分)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8分) 观点2:中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论述: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明朝郑和下西洋…… (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酌情给分) 28、(15分) (1)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每答出一个要点记3分,9分) (2)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答出2个要点记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