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0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0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学案

‎【知识背一背】‎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开始解体的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3)解体的表现:‎ ‎①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分离。(“耕”与“织”相分离)‎ ‎②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中国逐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经济附庸。‎ ‎③外国洋行大量出现。‎ ‎④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4)影响:‎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近代机器工业(如: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出现。‎ 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原因:①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2、时间、地点: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广东、上海、天津等东南沿海地区。‎ ‎3、产生的途径:‎ ‎①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华侨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②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代表企业:‎ ‎①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 ‎②1873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 ‎③朱其昂在天津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5、主要特点: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 ‎6、意义:民族资产阶级诞生,同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三、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的高潮)‎ ‎1、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即19世纪末)‎ ‎2、原因:‎ ‎①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 ‎② “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的呼吁。‎ ‎③清政府由于对日本等国的巨额赔款等,从而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 ‎3、代表: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南张北周,荣氏兄弟”)‎ 创办人 地点 名称 张謇 江苏南通 大生纱厂 荣宗敬、荣德生 江苏无锡 保兴面粉厂 周学熙 河北唐山 启新洋灰公司 ‎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进一步发展)‎ ‎1、时间:1912-1919‎ ‎2、原因:‎ ‎①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些政治障碍。‎ ‎②社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外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④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心,实业救国等思潮的影响 ‎3、表现:新建厂矿、新增资本速度和规模空前;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速度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如江苏南通的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4、影响:‎ ‎(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发展,先进的知识分子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2)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快速发展)‎ ‎1、时间:1927年-1936年(抗战前期)‎ ‎2、原因:‎ ‎①国民政府统一中国 ‎②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币制改革”。‎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3、表现: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对外贸易获得了较大发展。‎ 三、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1、时间:1937年-1945年 ‎2、原因:‎ ‎①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企业为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 ‎②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 四、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日益萎缩)‎ ‎1、时间:1946年-1949年 ‎2、原因:‎ ‎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②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繁重的捐税负担 ④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3、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 ‎【技能+方法】‎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曲折历程:  ‎ 时期、状况 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 主要影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列强经济侵略瓦解自然经济,扩大商品、劳力市场。外商企业、洋务运动的刺激、诱导 途径:①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华侨投资于近代(机器生产)工业企业。②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 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中国产生资义生产方式、民族资阶,壮大阶。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甲午战后~20世纪初:初步发展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为扩大税放宽设厂限制。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人民收回利权反帝运动的推动 企业:张謇南通大生纱厂 民族资阶登上政治舞台,掀起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民国初期(一战间):‎ 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辛亥革命、民众反帝运动、实业救国思潮推动。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最主要,美日则扩大侵略)‎ 纺织、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厂矿、资本、实业家增多。由东南沿海向内地扩展。重工业、新兴工业有一定发展 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当时两大思潮;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民主革命转变、中共诞生奠基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年):‎ 较快发展 形式完成全国统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为防白银外流)。人民反帝运动 ‎1936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基础;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国民政府统治后期(1937~1949年):日趋萎缩 日伪的破坏。抗战间政府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压制。抗战后美国经济侵略。政府通货膨胀政策、苛捐杂税 抗战期间,民族工业内迁,推动内地经济、社会的近代化,改变工业布局;民族资阶积极参加抗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创建新中国 过渡时期(1949~1956年):走向新生 合理调整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经济基本消失 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二、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和作用:‎ ‎①经济上:代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改变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冲击自然经济,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②‎ 政治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增强,领导开展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同时,无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领导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思想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先后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和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2、发展特征:‎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难以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薄弱,始终未能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具有依赖性,从而导致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不利因素:‎ ‎①先天不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等的准备。‎ ‎②诞生和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即“三座大山”)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大部分是轻工业,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2)有利因素:‎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成分、形态)及其演变 特征 产生、发展 地位 结束标志 自然经济 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 古代形成,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渐解体。‎ 在古代、近代一直占统治地位 建国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集体农业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列强在中国的企业,有掠夺性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兴起,甲午战争后日益增多。‎ 近代长期占优势,垄断了重工业部门 建国后将其接收,变成国营经济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依靠国家政权形成的垄断企业 洋务运动时兴起,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膨胀。‎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建国后将其没收,变为国营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近代中国人投资的民办企业,是在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革后和一战间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后来日益萎缩;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改造,获得新生。‎ 近代新经济因素,瓦解着自然经济,有利于社会进步;在三座大山压制下艰难曲折地发展 建国后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赎买”),变为国营经济 ‎【基础练+测】‎ ‎1.(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A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洋务运动中开平煤矿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认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自身管理方面的弊端以及单纯学习西方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等因素,最终失败。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能够全面、辩证看待和分析问题,能够从全局把握。‎ ‎2. (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答案】A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的开放。‎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近代中国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近代中国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不平衡的认识和理解。本题难度不大,实际上类似的角度在以往高考题也曾考察过,如2015年全国Ⅰ卷27小题就考查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格局的影响。由此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以往的高考真题,认识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历史问题的原因进行正确分析。‎ ‎3.(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8)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B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 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在开展过程中遇到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困难,本题考查的即是解决资金困难的“协造”方式。这种方式与“商办”不同,“商办”是指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对洋务企业进行投资。‎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41年”各个工业类别发展速度的不同,从中分析出工业生产的目的。‎ ‎4.( 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时间为1897年上判断可知正确答案为D,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所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C 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这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 ‎5.下表所示为1872—1910年中国进口棉纱和棉布的数量。它反映出近代中国 A. 自然经济加速瓦解 B. 民众的购买力低下 C. 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D. 外国棉布出现滞销 ‎【来源】辽宁省凌源市实验中学、凌源二中2018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答案】A ‎6.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工业投资的统计。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投资的主体主要是民族资本家 B. 投资中心局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C. 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 D. 投资布局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2018届仿真模拟试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答案】D ‎【解析】上述表格只涉及了工业部门和投资中心,从材料中看不出投资的主体是谁,故A项排除。从材料中的投资中心可知B项局限于东部沿海地区错误,故B项排除。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C项排除。19世纪40-60年代在广州、香港、上海出现船舶修造业与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有关,19世纪60-70年代在汉口、九江等地出现以丝、茶为主的出口加工业,这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上海、天津福州、武汉等地出现了军事工业、制糖业、公用事业等,这与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由此可知投资布局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 ‎7.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 A. 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 B. 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C. 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 D. 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word】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C ‎8.下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A. 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B. 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C. 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 D. 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陕西省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文综历史试题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轻工业反映了纺织业和食品业,不能代表整个轻工业,故C选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轻工业发展缓慢,而机械金属业和冶金业发展快,巩固B选项错误;材料未看出日本对民族经济的破坏,故D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机械金属业和冶金业投资总额上升,而纺织和食品业投资总额下降,再结合时间可知是战争需要,故A选项正确。‎ ‎9.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愛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B. 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 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 D. 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西省晋中市2018届高三1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答案】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愛国名声”,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10.近代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其投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据估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清政府的政策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B. 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结构布局 C. 代表型企业之一是贻来牟机器磨坊 D. 其出现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2018届高三毕业班联考历史试题 ‎【答案】D ‎【解析】1912年到1920年属于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时期,当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故A错误;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结构布局并未改变,故B错误;贻来牟机器磨坊是民族工业产生时期的企业,故C错误;当时一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说明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912年到1920年”,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的原因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为19世纪40年代至一一战期间中外经济发展状况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创建。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经厂等民族工业产生。据统计,甲午战前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深入开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欧美国家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末至一战前 官办企业中张之洞的湖北纺纱官局发展势头较好;以张赛大生纱厂为代表的民间商办企业出现高潮。据统计,1913 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 欧美国家几乎同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更紧密。美德垄断组织程度高。欧美国家进入“电气时代”。‎ 一战期间 民族纺织业和面粉业出现空前发展。以周学熙创办启新洋灰公司、荣氏兄弟创办中新纺织无限公司为典型代表的民族企业出口明显增加。欧洲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沟相对减少,关、日对华经济侵略加深。‎ 欧美国家钢铁工业和国防工业发展迅速。做为一战主战场的欧洲经济破坏严重。美、日经济发展迅速。‎ ‎——摘编自齐兴荣主编《世界史》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经济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西省晋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示例一 论题: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外经济联系加强。‎ 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欧美列强对外要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西方列强侵略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下,中国人先后创办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顺应世界资本主义潮流。‎ 示例二 论题:19世纪末至一战前中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欧美列强对外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甲午战后,列强竞相对华资本输出,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被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西方列强侵略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下,中国人兴起办厂热潮,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示例三 论题:一战期间中外经济联系仍然密切。‎ 阐述:一战期间,虽然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但是,美国和日本加大对华经济侵略,中国被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是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相对宽松,才出现了发展的最高峰。而民族工业出口的增加,又为欧洲人民提供了生活所需。‎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化工企业创办时间表 时间 ‎1895以前 ‎1896-1900‎ ‎1901-1914‎ ‎1915-1922‎ ‎1923-1929‎ ‎1930-1932‎ ‎1933-1935‎ 数量 ‎0‎ ‎1‎ ‎7‎ ‎12‎ ‎31‎ ‎26‎ ‎15‎ 化工企业组织时间表 组织形式 个人 合伙 无限公司 两合公司 股份公司 股份两合 国营 数量 ‎25‎ ‎24‎ ‎6‎ ‎0‎ ‎33‎ ‎2‎ ‎2‎ ‎——据《实业部月刊》第一卷第二期 材料二国立大学,从前向无化学工程科,仅各省工业专门学校,如北平工专、杭州工专及苏州工专等学校,设立化学工程专修,科如制革、纺织、染色、油漆及制纸等科。近数年来国立中央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浙江大学均已设立化学工程科。但是国内化学工程人才,大部系国外留学毕业。‎ ‎——据庄前鼎《国内工程人才统计》(1936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化学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化学工业发展的原因。‎ ‎【来源】四川省德阳市2018届高三三校联考历史试卷 ‎【答案】(1)特点:数量少,基础薄弱;速度快;投资主体多元化。‎ ‎(2)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国内教育近代化的促进;留学生归国创业,引进先进技术;民间投资热情提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