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万州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重庆市万州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 )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五谷丰登,生活舒适 D.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 B.农具与技术的改进 C.郡县制的普遍确立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 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说明( ) A.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4.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历史情境,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汉代:张万挑着一担棉花到草市販卖,并向草市尉缴纳交易税。 ②唐代:李有财在长安崇仁坊开了家邸店,并要求以交子来结算。 ③元朝:王发贵到京城进货时住进会馆,遇到了很多晋商和徽商。 ④清朝:赵得禄在广州从事进出口中介服务,经常要与洋商交往 A.① B.② C.③ D.④ 5.“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6. 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 ) A.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 B.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 C.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7.在《从禄赏制的演变看周代的土地制度》中徐秀红指出,春秋中叶“初税亩”以后,宗法分封制逐渐让位于新起的君主集权制,新兴官僚的官俸也不再沿用封土食邑的方式,而是改用谷禄为主的俸禄制,赏田也脱离了封土食邑的轨道,向赐田方式转变。春秋中叶以后的这一变化( ) A.奠定了统一国家形成的基础 B.形成了思想领域的新气象 C.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D.加速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8.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9.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 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 10. 下列插画出自欧洲不同时期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第一幅插画中的人物都穿着中世纪欧洲的服饰,第二幅插画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文主义影响了绘画的风格 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 C.东西方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D.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 11.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12. 根据百濑弘教授在《清代西班牙元的流通》中所作统计,从1700到1835年,由西方流入中国的白银迅速攀升,总额为12亿两左右。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西班牙是欧洲最发达的地区 B.白银主要来自美洲 C.中国率先成为“世界工厂”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3.不同的经济时代由于生产模式的不同,导致生产组织形式也有所不同。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B.蒸汽革命催生了垄断组织 C.工业革命促进了工厂制推广 D.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14.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 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15.下表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 ) 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 时间 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1850-1879 72 15 49 A.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宗法社会完全瓦解 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6.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17. “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确的是(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致 B.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 C.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买办 D.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要任务 18.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总行第一任大班是曾在汇丰银行任职数十年的英国人美德伦。该行创办时的主要投资者多是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该银行的创办和经营( ) A.有利于洋务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B.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便利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9.“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 A. 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B. 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C.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21.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对此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956 118 0.74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A. 农业生产已经基本使用机器 B.农业近代化发展缓慢 C.民国政府积极倡导农业机械化 D.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机具的发展 22.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 下面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16 该表反映了我国( ) A.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基本建立 B.逐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C.彻底消除了私有制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4.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多的时间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96.3%,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这说明( ) A.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发展 B.农村经济“左”倾错误严重 C.农业改造中存在冒进倾向 D.农业集体化目标已顺利完成 25.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26. 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27.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图一的取消以及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29.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 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30.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 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二、材料题(共2题,每题2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蒸汽机车和轮船大量出现,英国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收购原材料推销工业品。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财富大迁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蒸汽机产生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素包括哪些? (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现代经济的转变。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6分) 万州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下)高2021级中期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60分) 1---10 ABADC CDBAD 11—20 DBBCD ABCBA 21—30 BAACD DDCBC 二、材料(40分) 31.答案:(1)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主义的衰落;提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促成了荷兰、英国的崛起;也加剧了被掠夺地区的灾难和落后。(8分) (2)影响: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加剧了环境污染。(6分,任答3点或者积极4分消极2分) (3)因素: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工具的革新。(6分) 32.答案:1.原因:过于发达的小农经济;列强入侵(鸦片战争);重农抑商;“海禁”或闭关锁国;国内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8分,任答4点) 2.成效:在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引进先进的技术,是工业化的起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6分) 3.战略: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的“遏制和孤立”,为巩固国防;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借鉴苏联经验);重工业发展后反哺农业和轻工业(4分,任答2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