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演练:第五、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
单元测试卷三(第五、六单元)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19 世纪上半期,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改造社会的方案 纷纷提出。这反映了( ) A.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B.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潮流 C.工业革命加剧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解析:19 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促进了空想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改造社会的方案的提出,故选 C 项。 答案:C 2.《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铸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 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运用这种武器的人”主要 是指(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议员 D.士兵 解析: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运用这种武器的人”主要是 指工人阶级,故选 B 项。 答案:B 3.马克思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 级。”第一次实践了这一观点的是( ) A.巴黎公社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 次伟大尝试,故选 A 项。 答案:A 4.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 现在( ) A.工人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C.公社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 D.以国民自卫军取代资产阶级旧军队 解析:号召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这是《共产党宣 言》的基本思想,巴黎公社实践了这一思想。 答案:A 5.马克思曾指出,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 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 主义者”。他主要强调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源是( ) A.无产阶级力量弱小 B.资本主义的发展尚不充分 C.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限性 解析:从“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 能是社会主义者”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中社会主义者过少,故 不能使巴黎公社真正实现建立社会主义的目标,即强调巴黎公社失败 的根源是无产阶级力量弱小,故选 A 项。 答案:A 6.“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 位,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这场“起义”( )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标志着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迫使沙皇退位”,结合所学可知,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选 A 项。 答案:A 7.下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两个重大事件, 它们分别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法国大革命 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解析:观察图片可知,甲发生在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乙发生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别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相关,故 选 D 项。 答案:D 8.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不能为俄国人 民提供足够的食物,拒绝进行土地改革。在这种形势下,俄国革命的 目标是( ) A.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B.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C.继续进行民主革命 D.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解析:据题干可知,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 争,饥饿、贫穷等仍是社会问题,而只有革命才能解决这种问题,故 革命的目标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选 A 项。 答案:A 9.列宁曾经这样概括俄国某一时期的阶段特点:“一方面有尽量 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 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 态度。”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 ) A.二月革命时期 B.“四月提纲”发表前后 C.七月流血事件后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前后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该阶段俄国群众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抱有 幻想,所以这个时期有可能是“四月提纲”发表前后,故选 B 项。 答案:B 10.某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 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 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 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640 年英国的伦敦 B.1871 年法国的巴黎 C.1917 年俄国的彼得格勒 D.1949 年中国的南京 解析:据题干描述可知,其反映的是 1917 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 攻打冬宫的情形,故选 C 项。 答案:C 11.“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是列宁对十月革命的基本设 计。十月革命后,最能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 A.建立工兵苏维埃政权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颁布《和平法令》 D.发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解析:据题干信息“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并联系所学 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颁布《和平法令》, 制止了战争,故选 C 项。 答案:C 12.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 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事件是( ) A.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 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故选 C 项。 答案:C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内部分同志出现的“关门 主义”倾向,毛泽东提出了“一根头发和一把头发”的观点,指出:“民 主党派背后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把头发”,“不但要继续存在, 而且还要继续发展”。体现这一认识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据题干可知,毛泽东批评了“关门主义”的倾向,主张代 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党派“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发 展”,这符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 B 项。 答案:B 14.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共产 党的代表名额和民革、民盟一样,都是 16 人,候补 2 人。这说明中华 人民共和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A.体现了共同执政新理念 B.具有高度的民主性 C.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支持 D.代表来源于各阶层 解析:据题干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 名额中,共产党的代表名额和民革、民盟相同,这本质上体现了高度 的民主性,故选 B 项。 答案:B 15.1982 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 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 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 ) A.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确立了村民自治制度 C.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解析:据题干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 1954 年 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曾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与“过 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相符,故选 A 项。 答案:A 16.1954 年 9 月 21 日《人民日报》报道:“(20 日)下午五时五十 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 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 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的这部“伟大文献”是( ) A.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带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C.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解析:据题干材料中“1954 年”,可知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第 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 C 项。 答案:C 17.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尊重历史传统和利于民族合作 的基础上,在制度形式上因地制宜地依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做出的安 排”。这说明“它”( ) A.缺乏时代创新性 B.尊重民族特色 C.延续了封建体制 D.不利于制度统一 解析:解读题干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尊重历史传统 和利于民族合作的基础上,根据民族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民族政策, 尊重了民族特色,故选 B 项。 答案:B 18.《人民日报》评论员曾经发文指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 大创造,向世界贡献了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答卷。” 这份“成功答卷”( ) A.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B.消除了各民族间的差别 C.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 D.加强了民主党派的团结 解析:据题干可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增强了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统一,故选 A 项。 答案:A 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 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 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提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D.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完善和 健全民主与法治,实现基层民主选举,故选 B 项。 答案:B 20.邓小平曾说:“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 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该言论主 要强调( ) A.香港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一国两制”理论遭到了质疑 C.“一国”是“两制”的前提 D.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同于内地 解析:由“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可知,邓小平 强调香港地区虽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必须服从中央统一管理,即强调 “一国”是“两制”的前提,故 C 项正确。 答案:C 21.赵朴初曾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一重大事件作词《自度曲》:“澄 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贩毒蕃航,收回天边去。远略精思, 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这一事件应为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香港回归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九二共识”的提出 解析:据题干中“紫荆花长伴五星旗”关键信息,可知选 B 项。 答案:B 22.“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 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 史使命。”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 B.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 C.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D.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解析:据题干“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及“从神州大地上 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的残痕”等信息,可判断为 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故选 D 项。 答案:D 23.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上的主题歌《始终有你》中, 有“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几句歌词。这 里的“路径”主要是指( ) A.中英双方谈判的方式 B.中国以治权换主权的方式 C.“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 D.英人治港的管理方式 解析:题干反映了香港回归,据所学可知,“路径”指“一国两制” 的和平方式,选 C 项。 答案:C 24.1992 年台商对大陆投资协议金额仅次于香港。这一现象出现 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B.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 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解析:题干信息体现了 1992 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达成, 对两岸经贸发展的影响,故选 C 项。 答案:C 25.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一诗中深情地写道:“给我一片雪花白 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最终使诗 中的“等待”得以改变的是(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D.两岸“三通”的实现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使诗中的“等待”得以改变的是 两岸“三通”的实现,故选 D 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个小题,26 题 20 分,27 题 14 分,28 题 16 分,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 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做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 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指 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 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材料二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 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 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 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 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 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的国 家开始,然后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势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 点,即革命不可能以夺取首都一举而成,而是各省农民起伏交替,比 较散乱不相呼应的暴动。 ——瞿秋白(1927 年 12 月) (1)材料一中“不成熟的理论”指什么?根据材料一中的结论简述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6 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列宁和马克思主张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 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俄两国革命道路存在 差异的根本原因。(6 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判断出理论,结合 19 世纪上半期欧洲经济、 阶级状况回答历史条件。第(2)问据材料二信息说明马克思与列宁主张 的不同;从当时俄国经济状况、阶级关系及社会矛盾等角度分析依据。 第(3)问结合所学从中俄两国国情不同的角度思考。 答案:(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历史条件:19 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独立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 (2)不同: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 列宁认为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依据: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第一次世界大战加 剧了社会矛盾;俄国革命拥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 导等。 (3)原因:国情不同,俄国是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强 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弱小。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 世纪,兴起于漠北的蒙古族统一中原,建立了元朝。 有意思的是,成吉思汗及其孙忽必烈等并没有通过武力征战取得对西 藏的统治权,而是笼络西藏地区宗教势力,和平地达到了目的。 清政府对蒙古地区实行特殊管理,一方面以联姻来笼络蒙古各部 首领,以宗室女外嫁各部首领及其子侄;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实行分而 治之的“扎萨克制”,即盟旗制度。清王朝统一了蒙古各部后,对蒙古 的统治策略是,既要使其不再成为边患,又要笼络其首领以统治蒙古 族人民。清政府的对蒙政策维护了蒙古地区安定局面,使蒙古地区成 为清帝国北部疆域的屏障。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 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 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 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 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清两朝加强少数民族管辖的 主要机构。(4 分)简要说明两朝民族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 史意义。(4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第二小问,据 所学知识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管理等角度说明。第(2)问,从少数民 族政治经济发展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角度分析。 答案:(1)元朝:宣政院;清朝:理藩院。 巩固了边疆地区,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 (2)意义: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国家统一和民族 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 图 2 材料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 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三 以“两岸自由贸易园区的合作与共赢”为主题的 2014 海 峡两岸经贸论坛于 4 月 12 日在厦门举行。两岸产业界学者及知名企业 家联袂登台,就两岸自贸区合作等话题展开研讨。商务部台港澳司司 长陈星在致辞中指出,2013 年,两岸贸易额再创新高,已达 1 972 亿 美元。截至目前,两岸贸易增长仍旧势头良好。 材料四 四川雅安地震虽已发生近一个礼拜,台湾民众及媒体对 此不幸事件仍是极度关心。台湾民众及团体也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台 湾企业更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期待能透过种种的关怀抚平灾民心 中的痛;而马英九也通过发言人表示台湾的搜救队已准备好,如有需 要协助可立即出发救援。凡此种种除了凸显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人 道精神外,更彰显了两岸间的同胞感情。 ——摘编自福建东南新闻网(2013 年 4 月 27 日) (1)材料一是小明在第 16 届亚运会上看到的两支代表队的旗帜的 图片,请分别说出这两面旗帜所代表地区的名字以及它们回归祖国的 时间。(4 分) (2)请说明造成材料二中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4 分) (3)联系材料二、三、四,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据以上 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前景的认识。(8 分) 解析:第(1)问,由图片可知,这分别是澳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 旗帜,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结合近代台湾与大陆分离的 相关知识作答即可。第(3)问,“变化”结合材料二、三、四不难作答; “认识”可从港澳回归的铺垫、共同的民族愿望、经济发展的需要等 方面来回答。 答案:(1)图 1 代表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于 1999 年回归祖国; 图 2 代表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于 1997 年回归祖国。 (2)国共内战,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造成两岸长期隔绝分离。历 史上海峡两岸多次处于隔绝状态。 (3)变化:由隔绝到广泛交流。 认识: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 提供了范例;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中华民 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的经济 交流日益密切,在经济上已经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符合 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