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二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二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作业

专题限时集训(十二)     ‎专题十二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二战后苏联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自身势力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立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而不是掀起一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然而美国错误地将此视为苏联在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爆发。材料旨在说明 (  )‎ A.战后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 B.美苏争霸是导致“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C.美国误判二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 D.“冷战”直接体现为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峙 ‎2.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在一系列黑人民权诉讼案中,否定了种族隔离制度,并强调“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此举意在 (  )‎ A.巩固殖民统治 B.缓和两大阵营的矛盾 C.提升国际形象 D.遏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 ‎3.“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经历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后,逐渐建立起双边电话热线、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等危机应对机制。这表明 (  )‎ A.美苏军备竞赛态势有所缓和 B.超级大国加强对话弥合分歧 C.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D.美苏两国都受制于战争威胁 ‎4.1963年,法国宣布收回空军指挥权;1964年,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一体化军事机构。法国的上述做法反映出 (  )‎ A.欧洲一体化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 B.欧洲政治局势由缓和趋于紧张 C.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基本形成 D.“冷战”时代的强权政治受到挑战 ‎5.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一项文件指出:“反对侵略、外国占领、新老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以及争取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斗争,使不结盟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进一步被肯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因素。”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  )‎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维护了世界多极化格局 C.瓦解了美苏两极格局 D.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6.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对“扩展战略”的宗旨作了阐述,他说:“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由制度生存的威胁,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其根本目的是 (  )‎ A.展示美国制度的优越 B.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C.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D.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7.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受阻,西欧和日本的实力逼近美国。最后美元两度贬值,被马克和日元所取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材料表明 (  )‎ A.德日两国取代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B.固定汇率制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C.浮动汇率制可保持汇率稳定,降低风险 D.美国金融、经济实力绝对优势丧失 ‎8.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后,美国竭力试图使之成为一个谈判场所,但遭到了大多数成员的反对。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就落实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作出了承诺。这体现出亚太国家和地区对 (  )‎ A.经济主权独立的维护 B.经济自由理论的推崇 C.区域合作实效的追求 D.地区霸权主义的抵制 ‎9.下图是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GDP比重(1990—2011年)。该图反映出 (  )‎ 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冷战”结束后,各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放缓 C.美国经济正逐渐走向衰落 D.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矛盾渐趋尖锐 ‎10.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宣言中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包容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为此有必要改善全球治理体系,引导全球贸易向着更加开放、普惠和均衡的方向发展。这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  )‎ A.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B.需要不断完善保障机制 C.促使国际贸易均衡发展 D.完善了全球的治理体系 ‎11.2018年7月27日,《环球》杂志载文披露:欧盟委员会2017年发表的《驾驭全球化反思报告》表明,欧盟既不像美国那样“边缘化”WTO多边机制,也不是“无条件支持”这些机制,而是意欲在维系这些机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改。这说明欧盟 (  )‎ A.试图左右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发展方向 B.致力于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C.旨在增强自身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一致性 D.努力实现多边机制的本土化 ‎12.有学者指出,目前国际分工的特点是将产品生产过程不同工序或区段,通过跨区域或跨国性的分工,把世界各地的价值链和增值活动链连接起来。这显示出 (  )‎ A.国际经济利益分配趋于均衡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加深入 C.国际分工以生产过程为核心 D.国际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思潮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指表现于经济领域的一种民族情绪。罗志田先生说过,提起近代中国(主要是晚清时期)的民族主义,“多想到其因外侮而起的救国观念与卫国运动”。那么,具体到近代中国的经济民族主义,则自然可以“顺推”为近代中国经济领域“因外侮而起的救国观念与卫国运动”。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那时,早期改良思想家提出采西学、制洋器、振兴百工、发展商务、实行商战等方法。‎ ‎——摘编自李玉《认识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新维度》‎ 材料二 众所周知,“经济民族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给欧洲和美国乃至世界带来深重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40年代,痛定思痛,根本克服“经济民族主义”的国际制度被设计出来。二战后,美国“经济民族主义”为“经济自由主义”取代,“经济民族主义”逐渐没落。……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新保守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主导思想时,美国的贸易政策发生了逆转,主张加强政府对外贸活动的干预,实行“公平与合理贸易”政策,以保护昔日的竞争优势。这样一种以非关税措施为政策工具的贸易保护主义也被称为“新经济民族主义”。这样的“经济民族主义”,表面上是对美国有利的,但是实际上是对美国不利的。‎ ‎——摘编自庞中英《积极应对全球 ‎“经济民族主义”的挑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为克服“经济民族主义”设计的国际制度,并说明美国兴起“新经济民族主义”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民族主义”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苏联 美国 ‎ 斯大林的“安全带”政策阶段(1943—1953年)‎ ‎ 杜鲁门政府对苏联遏制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赫鲁晓夫制定出同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政策阶段(1956—1964年)‎ ‎ 肯尼迪对苏联推行和平战略政策阶段(20世纪60年代)‎ ‎ 勃列日涅夫对美国由“缓和”政策阶段进入正式执行积极进攻战略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末)‎ ‎ 尼克松政府的“联系论”均势外交阶段(20世纪70年代)‎ ‎ 戈尔巴乔夫积极调整与美国关系的缓解阶段(1985—1991年)‎ ‎ 里根实施“星球大战”计划阶段(20世纪80年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专题限时集训(十二)‎ ‎1.C [解析]材料表明,杜鲁门错误地理解了苏联的意图,导致“冷战”爆发,这说明杜鲁门误判了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故C项正确。材料能够体现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但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美苏争霸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阵营的信息,D项错误。‎ ‎2.C [解析]“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说明美国从提升国际形象的角度出发,改善国内政治,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国解决国内问题的态度,A、D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两大阵营之间关系的信息,B项错误。‎ ‎3.D [解析]材料表明,“冷战”时期的危机促使美苏两国建立了危机应对机制,说明美苏两国都受到战争威胁,力图通过危机应对机制避免战争,故D项正确。危机应对机制是为了应对战争威胁,没有缓和军备竞赛,也没有弥合分歧,更不能体现美国在争霸中的战略态势,A、B、C三项错误。‎ ‎4.D [解析]材料表明,法国挑战美国控制的北约,不顾美国的态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体现出法国谋求在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地位,说明“冷战”时代美国强权政治受到挑战,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欧洲联合、欧洲政治局势、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的信息,A、B、C三项错误。‎ ‎5.D [解析]“反对侵略、外国占领、新老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以及争取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斗争”,体现出不结盟运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要求,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故D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冲击了两极格局,但并未改变两极格局,A项错误;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B项错误;苏联解体瓦解了两极格局,C项错误。‎ ‎6.B [解析]材料表明,克林顿将“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作为“扩展战略”的宗旨,其意图是扩大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度,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故B项正确。克林顿旨在扩大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度,不是为了展示美国制度的优越,A项错误;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是“冷战”时期的主要目的,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战略重心是否转移的信息,D项错误。‎ ‎7.D [解析]材料表明,由于美国经济发展受阻,经济实力被西欧和日本逼近,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体现出美国的金融、经济实力丧失绝对优势,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出美国相对于西欧、日本的经济优势缩小,但美国仍然居于经济霸主地位,A项错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是美国经济优势的丧失,不是固定汇率制,B项错误;浮动汇率制不能保持汇率稳定,C项错误。‎ ‎8.C [解析]材料表明,亚太国家和地区反对将亚太经合组织作为谈判的场所,并在1994年作出了落实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承诺,反映出亚太国家和地区追求的是区域合作的实效,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主权、经济自由理论、地区霸权主义的信息,A、B、D三项错误。‎ ‎9.A [解析]材料表明,1990—2011年,美国、欧盟、日本的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比重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比重上升,这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各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各经济体之间矛盾尖锐的信息,B、D两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比重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不能说明美国经济逐渐走向衰落,C项错误。‎ ‎10.B [解析]材料表明,经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保障体制和机制,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如何保障经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强调经济全球化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A项错误;国际贸易均衡发展、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是保障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不是影响,C、D两项错误。‎ ‎11.C [解析]欧盟意欲在维系WTO多边机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改,说明欧盟将自身利益与经济全球化联系在一起,增强自身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一致性,故C项正确。欧盟不排斥WTO的多边机制,而是在维系原有机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无法左右经济全球化的方向,A项错误;欧盟的目的在于使WTO多边机制更加有利于自身利益,既不是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不是实现多边机制的本土化,B、D两项错误。‎ ‎12.B [解析]材料表明,通过跨区域或跨国性的分工,实现全球价值链和增值链的连接,反映出全球经济合作的加强,显示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加深入,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全球经济联系的状况,没有涉及国际经济利益分配、国际分工的核心点、国际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信息,A、C、D三项错误。‎ ‎13.(1)内涵:对外要求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收回已失去的经济利权;对内大力振兴实业,发展民族经济。‎ 积极作用:推动救亡图存运动,争取民族独立;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加强中华民族认同感;促进现代商业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2)制度设计: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成立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 原因:新保守主义成为对外贸易主导思想;为了缓解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的经济“滞胀”;日本、欧洲、中国等经济体崛起对美国构成挑战;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赤字不断扩大。‎ ‎(3)认识: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应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发展民族经济;民族国家需要理性对待“经济民族主义”;处理好“经济民族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直接和间接及政治和经济角度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贸易、政治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经济局面、外在挑战、外贸状况等方面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利弊、经济环境、应对态度、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等方面阐述。‎ ‎14.示例:‎ 论题:美苏在激烈的争霸过程中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及时调整外交政策。‎ 阐述:二战结束后,虽然美苏两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两国40多年的“冷战”状态,但两相对比可以发现,苏联与美国对彼此的政策在每个阶段的大体基调是一致的,或者合纵连横,或者以强对强,一国的政策取向往往影响着另一国的政策选择。然而美苏两国在激烈的对抗中通常考虑到各自国家的利益及核武器的相互制衡,及时调整对外政策。总体来说,美苏之间政策互动的总体特征是美攻苏守;在决定美苏关系的基本状态方面,美国始终占据相对强势和主导的地位。‎ ‎[解析]材料反映了二战后美苏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把这些对外政策放到具体历史背景中去考虑,找出其中内在关联性,概括出论题并进行论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