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ww.ks5u.com 武汉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19年4月25日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象征。社稷祭祀反映的观念是 A. 以民为本 B. 以农立国 C. 封建迷信 D. 抑制商业 【答案】B 【解析】 从“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来看,社稷祭祀反映的观念是以农立国,即农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统治者重视农业,不能因此得出抑制商业的结论,排除D项。 2.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一个农夫可以养活5口甚至9口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这反过来又会强化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从而促进个体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形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农业收益增加”不会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不是结果,故C项错误;这里的“大土地所有制”指的是当时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战国时期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小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都较为迅速,小农经济不会阻碍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个体小农经济 3.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认为善恶同智慧、美丑一样,决定于地和水。晋国韩献子说:“国饶,则民骄佚”(《左传·成公六年》),申叔时认为“民生厚而德正”。这表明当时 A. 认为道德起源于天命 B. 人们已经区分了天道与人道 C. 重义轻利是主流思想 D. 社会经济对道德有制约作用 【答案】D 【解析】 “国饶,则民骄佚”大意是说国家富饶了,则百姓容易骄纵放肆,“民生厚而德正”大意是说民生富庶则会品德端正,再加上“善恶同智慧、美丑一样,决定于地和水”,可见都看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的作用,故选D;AB不符合题干意思,故排除;C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 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一般没有知识依托,所以认真研读材料,尊重材料原意是做好这类题目的主要诀窍。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内容和技巧来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 4.据表可以得出 文献 西汉商业 《史记·货殖列传》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择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汉书·食货志(下)》 商贾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史;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骑马、携带武器;商贾不得名田;加倍征收商贾的算赋。 A. 史书可作为探究西汉商业政策的依据 B. 《史记》对西汉商业的描述有失偏颇 C. 《汉书》对西汉商业的描述最接近事实 D. 史书记述的矛盾性削弱了其可信度 【答案】A 【解析】 表格“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骑马、携带武器”说明史书可作为探究西汉商业政策的依据,A正确;B偏颇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最为接近事实错误;D中可信度值得商榷。 5. 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A. 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 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 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 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田地竹成沙土,止产粟米”“水陆失宜”的信息说明属土流失严重,政府必须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从唐多有“稻垄”、北宋仍有“熟稻”到1678年“止产粟米”,是因为“田地皆成沙土”而被迫进行,并非主动选择品种,故A项错误;“田地皆成沙土”,表明没有重视农田生态保护,故C项错误;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全凭”的说法是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和土地制度•唐朝水利设施管理。 6.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 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 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 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是“宋元”以来而非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其他三个选项均是对丝绸之路的正确描述,例如,汉代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中国当时被称为“丝国”。再例如,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的确不具有全球化意义,因为1500年前后(即16世纪左右)的新航路开辟才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15世纪以前。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 7.下表为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此表反映的变化最能说明 时间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A. 唐朝版图比东汉大 B. 唐朝政治制度比东汉完善 C. 唐朝时政治中心南移 D. 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数据反映了东汉后期到唐朝前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大幅增加,与黄河流域的数量基本持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导致此现象,故D正确;版图变化并不能说明长江流域县城数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故A排除;政治制度与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没有直接联系,故B排除;与东汉相比,唐朝时政治中心并没有南移,故C排除。 8.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A. 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 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D. 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答案】C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排除A;“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和“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人美洲”体现不出欧洲“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排除B;材料反映了世界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故C正确;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名师点睛】 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各地物种交流的情况,不能错误的理解为西方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 9.《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A. 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B. 获取重利遭到严惩 C. 注重规范商业行为 D. 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对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商人的处罚和对买油条者油中参假被雷击以及商人背信弃义家遭火灾等信息可以得出,唐宋两代反对商人出售假冒伪劣产品,背信弃义等,说明当时政府比较重视规范商业行为,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抑制商业等,A不正确;B说法不准确,材料强调的是对获得“脏利”多的人的惩罚;D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商人的态度,而不是商人自身观念的体现,D不正确。 点睛:古代中国的基本经济政策为重农抑商,历代都强调加强对商业的控制,其控制措施一方面抑制了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但一些措施也有利于规范商业行为,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加以重视。 10.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婚姻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 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 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娶妻不顾门第,只求资财”、“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等信息可以看出宋代的婚嫁过程中对财富的重视程度很高,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一种风气,就是对财富的追求,而这种风气和观念取决于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婚姻观念变化不属于根本原因,故A排除;儒家思想重义轻利,与材料不符合,故C排除;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根源于商品经济发展,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娶妻不顾门第,只求资财”,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11.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答案】A 【解析】 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 点睛: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及特点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及流通方式 劳动力 地 位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私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 私营主雇工 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 农民自身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12.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中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落实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出高考考查“双基”的基本特点。“表明类”选择题的解题可转化为问题意识,如本题材料可转化为“为什么明朝君臣要把外国进献的长颈鹿当做‘麒麟’”?这一方面说明明朝君臣孤陋寡闻,另一方面说明“天朝上国”的心态,用中国文化解读外国贡品。 13.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了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对中国的影响是 A. 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B. 进一步拉大与西班牙贸易逆差 C. 促进了明清农业与江南工商业的发展 D.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白银的涌入,明清时期,实物地租开始向货币地租转变,推动农业发展,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的输入拉丁美洲各地,也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由于近代列强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洋务企业的诱导之下,中国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了,故A排除;大量白银的涌入导致中国贸易顺差,故B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1565年……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农业与工商业的发展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14. 数据表明,1851年至1871年的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用的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4.9%。1851年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000人增加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这种变化最能说明 A. 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B. 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 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 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英国女性就业人数变化来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此题为最佳型选择题,解答关键是把时代特征与英国女性就业人数增加的趋势相结合分析,选择最恰当的一个选项。ABCD项都是女性就业人数和女性职业比重增加的原因,但题干仅是涉及1851至1871年英国女性在某些领域雇用人数的增加和1851至1911年女性职员比例上升的现象,最能说明工业革命后妇女由仅负责家务管理到可参与劳动,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故D项正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整体史观 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文明史观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的转折点 近代化史观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社会史观 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等 生态史观 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5. 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 B. 资产阶级革命 C. 工业革命 D. 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煤的广泛使用”代表了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得益于工业革命,是欧洲加强了和“新大陆的关系”,由此可知,欧洲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故选C项。ABD项不符合题目内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16. 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如1843年的《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47年的《都市改善法》,1855年的《有害物质去除法》,l876年的《河流污染防治法》。这些立法的主要背景是 A. 议会取得立法权 B.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C. 责任内阁制确立 D. 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涉及到的这些法律都是和工业革命有关,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自然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随之一些保护环境的法律出台了。故选D。A项错误,材料并非主要说的是议会的权力,而是通过议会制定的法律文件;BC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17.下图是创作于1854年的版画《英格兰的“白人奴隶”》,反映了纺织厂里发生的现象。据此可以判断 A. 奴隶贸易对欧洲影响较深远 B. 工业革命提高妇女政治地位 C. 英国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 D. 英格兰保留了奴隶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4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在机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工人阶级的工作强度大幅增加、工作环境更加恶劣。从《英格兰的“白人奴隶”》的版画可以看出,英国工人阶级的工作环境恶劣,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黑奴贸易,排除A项;妇女政治地位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排除;当时英格兰并未保留奴隶制,故D排除。 18.1904年,一个金融专家写道:“这两个巨大集团(摩根和洛克菲勒)共同构成美国企业和商业的心脏,其它的则都是通过很多渠道渗入我们全国生活的动脉,使每个家庭和村庄都感到了它们的影响。”这反映出垄断组织 A. 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B. 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 C. 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D. 扩大了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摩根和洛克菲勒是美国垄断组织的代表,从材料中的“这两个巨大集团(摩根和洛克菲勒)共同构成美国企业和商业的心脏,其它的则都是通过很多渠道渗入我们全国生活的动脉”来看,说明垄断组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是反映垄断组织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也不是反映对市场的影响,排除A、B项;材料没有体现垄断组织对提高生产效率的影响,排除C项。 19.下图为武汉市中山公园重点文物——张公亭,该亭纪念的历史人物是 A. 张之洞 B. 张作霖 C. 张謇 D. 张自忠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公亭”是为纪念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而建造的,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在湖北地区贡献巨大,故A正确;张作霖是东北军阀,与题干无关,故B排除;张謇是近代江苏民族企业家,故C排除;张自忠是抗日名将,不符合题意,故D排除。 20.汉阳铁厂不仅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钢厂,也是远东第一家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在其建成投产的第一年(1890年),生产钢铁制品即达8860吨,其中该厂自身用去3870吨,湖北枪炮厂用去300余吨,外售1000余吨。这反映了 A. 中国出现了现代工业的曙光 B. 近代企业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C. 洋务企业成功抵制了外资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汉阳铁厂的建成投产和钢铁产量说明当时中国开始步入现代工业的门槛,中国出现了现代工业的曙光,故选A项;汉阳铁厂建成投产并不能说明近代企业掌握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命脉,更无从体现成功抵制了外资,故排除B、C项;题意只反映了汉阳铁厂建成投产第一年的产量,不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内容,故排除D项。 21.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律》和《公司律》,此后,清政府还陆续颁布了《商船公会章程》、《奖励公司章程》、《改订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据此不能得出 A. 清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工商业 B. 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C.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D. 中国近代经济立法得到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晚晴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鼓励工商业的发展,A、C、D符合材料;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是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故选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22.1933年,留学德国专修造纸专业的钱子宁和同学一起筹资在苏州创办了“中元造纸厂”,“八一三”事变后,该厂被迫内迁,历尽艰辛,最后于1939年4月落脚水运条件相对较好的四川宜宾。结合所学知识,以下关于“中元造纸厂”及内迁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该厂由专业技术人员创办 B. 抗战爆发是其内迁的原因 C. 使中国工业布局有所改变 D. 因交通四通八达选址宜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专修造纸专业的钱子宁和同学一起筹资在苏州创办”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A项排除;“八一三”事变后,该厂被迫内迁,可知B、C两项符合题意,故B、C两项排除;题干中“水运条件相对较好的四川宜宾”不能得出宜宾交通四通八达,D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D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 23.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其中反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轨迹的是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结束于1956年三大改造,故④符合题意,故C正确;②属于洋务派经济,故A排除;③属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故B排除;⑤属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故D排除。 24. 下图是一张残缺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 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 B. 民国晚期官僚资本的膨胀 C.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D. 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C 【解析】 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公私合营的赎买方式实现的。从股票票证上的“公私合营”来看,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于研究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只能根据材料信息“公私合营”,确定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措施,据此作出选择。 25.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信息“1953年”“资源勘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此时正是“一五计划”轰轰烈烈进行之时,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表明中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落实时空观念的考查,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比较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即可排除。全国卷高考近几年趋于平和,这就启示我们平时备考不能忽略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 26.姓氏是一个家族的徽号,名字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武汉外国语学校有一位叫陈超美的老师,根据时代背景,判断该老师出生年份最可能的是 A. 1949年 B. 1958年 C. 1972年 D. 1979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陈超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大跃进运动号召赶英超美,故B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符合题意,故A排除;1972年尼克松访华,不符合题意,故C排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D排除。 27.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特征。“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首湖北民歌可能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浮夸风”,题干材料中的民歌正是这一“左”倾错误的表现,故C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不符合题意,故B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左”倾错误,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大跃进运动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8.1979年4月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赴京直谏中央:“中国这么大,各省有各省的特点,有些应根据省的特点来搞。……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行一步,放手干。”习仲勋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广东“先行一步”的表现是 A. 率先实行农业改革 B. 开辟经济特区 C. 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 D. 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答案】B 【解析】 率先实行农业改革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和四川省广汉县,故A项错误;1979年中国开设了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为经济特区,故B项正确;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是在开放经济特区之后的1985年,并非广东省的“先行一步”,故C项错误;开放沿海开放城市是在经济特区之后的1984年,故D项错误。 29.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 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 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 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信息“1985年《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进行思考。根据教材相关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增强企业的活力,而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的目的是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强企业活力,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职工收入逐年提高”的说法具有片面性,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排除。故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名师点睛】关于对国有企业认识: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 30.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 服务于武汉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C.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和出口产品 D. 加强武汉对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沿海和其它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其目的是是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故选C项;当时武汉自由贸易区并未建立,故A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故B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与加强武汉对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没有没有直接联系,故D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31.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 材料二: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图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之处。 【答案】(1)变化:①从地域(范围)上看,汉朝丝路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唐朝丝路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非洲东海岸。②从内容上看,汉代以商业贸易为主;唐代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民俗、政治、军事、手工业工艺等领域。③从对象上看,汉代以西域和中亚地区国家为主;唐朝扩大到南亚、东非等地区。 (2)影响:①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②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③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④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⑤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3)背景:①新航路的基础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②丝路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 影响:①新航路促进西欧社会转型,由封建向近代过渡,丝路没有;②新航路促进西欧原始积累,给亚非拉带来灾难,丝路双方受益;③对于世界一体化来说,丝路交往有限,新航路打破隔绝状态,推动世界成为整体 【解析】 【详解】(1)变化,据材料一“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材料二“绢马贸易……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域范围、内容、对象等方面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 (2)影响,根据材料二“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稳定边疆形势……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边疆形势、财政收入、交流融合、手工业发展、中华文化圈等方面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 (3)背景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封建自然经等方面分析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背景不同之处。影响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原始积累、世界整体等方面分析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影响不同之处。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期的汽车振动大、噪声大、效率低。欧美主流文化阶层将汽车看成是暴发户象征。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导致汽车成本居高不下,成了名副其实的富人玩具。1913年,福特公司底特律工厂投产,福特给员工制定日薪不低于5美元的较高工资标准,工厂安装了生产流水线,真正实现了大规模生产,T型车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当时汽车均价在5000美元左右,但T型车降价至260美元。福特公司海外市场拓展不只是生产销售福特汽车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的传播过程。欧洲汽车制造商以生产豪华车为主,这就把低端车市场留给了T型车。1922年,福特T型车产量达180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6%。20世纪20年代中期,战后世界各地经济得以恢复并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丑陋廉价的T型车已不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927年,第15007033辆T型车走下生产线,T型车停产。 ——摘编自《T型车时代福特汽车公司海外拓展初探》 材料二: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部分) 1954年,同仁堂掌门人乐松生在《同仁堂公私合营协议》签字: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 1966年夏,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老匾被毁,同仁堂药店改名为北京中药店。 197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同仁堂厂、店牌号恢复,同仁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1989年,“同仁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 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 2000年,同仁堂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据新华网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特T型车畅销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20世纪50年代以来同仁堂历史的发展变迁。 【答案】(1)背景:①早期汽车手工作坊式生产导致成本高、质量差;②社会的汽车文化氛围较差;③福特公司采用流水线生产,产品质量稳定;④产品物美价廉;⑤竞争对手偏重于生产豪华车的策略错误。 (2)发展变迁:①社会主义改造使同仁堂由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②文化大革命对同仁堂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破坏;③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迎来了同仁堂的春天;④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同仁堂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走上市场经济之路。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早期的汽车振动大、噪声大、效率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导致汽车成本居高不下……工厂安装了生产流水线,真正实现了大规模生产……欧洲汽车制造商以生产豪华车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早期手工作坊、汽车文化氛围、流水线生产、竞争对手策略错误等方面概括福特T型车畅销的背景。 (2)变迁,依据材料二“同仁堂公私合营协议……1966年夏,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老匾被毁……1979年……同仁堂焕发出新的生机……1992 年,同仁堂单独挂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经济等方面解读20世纪50年代以来同仁堂历史的发展变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