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10讲资本主义的兴起——14世纪-18世纪中期学案
第10讲 资本主义的兴起——14世纪-18世纪中期 通史体系建构 从15世纪末至18世纪60年代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 政治上,在英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到工场手工业时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欧洲的近代科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蕴含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逐渐兴起。 真题典例 深挖考情晰方向 1.(2019·全国卷Ⅰ)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并结合所学可知,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A项;材料“推 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说明殖民统治不是原因,排除B项;北美也有非洲和欧洲移民,排除C项。 2.(2019·全国卷Ⅱ)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图片和文字介绍可知,15世纪欧洲许多城市出现了印书坊,这说明当时欧洲文化趋于活跃,A项正确。这一时期的欧洲并未出现政治变革的热潮,B项错误;市民阶级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此图片无法说明,C项错误;新教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中产生的,D项错误。 3.(2019·全国卷Ⅱ)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 D 解析 根据“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开创性。美国同样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排除A项;美法都是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手段,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后多次出现复辟,排除C项;启蒙思想指导下的法国大革命强调社会平等,这一点在英美等革命中未有明显体现,故选D项。 4.(2019·全国卷Ⅲ)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可知,宗教改革后的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查理二世曾经复辟帝制,他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其目的是强化专制统治,C项正确。宗教自由不等于信仰自由,材料中查理二世强化英国国教至尊地位,其实是反对信仰自由,A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建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B、D两项错误。 5.(2018·全国卷Ⅱ)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 A 解析 图中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大幅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出奴隶贸易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故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材料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且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排除C项;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种植园的需要,故排除D项。 6.(2018·全国卷Ⅲ)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 A 解析 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流行,故A项正确。B、C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7.(2017·全国卷Ⅱ)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 A 解析 材料表明,市民意志影响了教堂建设和宗教理念,市民即工商业阶层,体现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B项时间不符;教堂要与市民意志保持一致,不能体现教会权威的提升,C项错误;新教出现于16世纪宗教改革期间,D项错误。 8.(2017·全国卷Ⅱ)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总统亚当斯免除了皮克林内阁成员的职务,这符合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的宪法规定,故C项正确。总统对内阁成员行使免职权,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并未因此扩大,A项错误;内阁是总统的下属机构,权限明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皮克林的党派属性,也未反映其是因党派之争导致被免职,D项错误。 9.(2017·全国卷Ⅲ)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描述可知,国民公会由人民的代表组成,既代表人民又受到人民监督,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法律至上的内容,排除A、B、D三项。 10.(2016·全国卷Ⅰ)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安妮女王可以更换执政党,表明国王仍然拥有较大权力并可干涉行政权,这体现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故B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已确立了议会限制王权的原则,A项错误;英国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是在1721年沃波尔担任内阁首相后,C项错误;《权利法案》没有限制国王行政任免权的有关规定,故D项错误。 11.(2015·全国卷Ⅰ)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中“宪法始终表明” 可知,当时英国国王的权力由宪法确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国王仍保留了某些名义权力,故D项正确,排除A、B两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排除C项。 12.(2015·全国卷Ⅱ)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到18世纪末,茶叶在英国普通民众中得到普及,这主要是因为英国与东方贸易扩大,茶叶的供应量加大,从而导致其价格大幅下降,故D项正确。“单从茶叶的情况不能得出等级观念明显淡化,排除A项;茶叶是一种消费品,不能体现对东方生活方式的崇尚,排除B项;18世纪后半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贫富差异日益拉大,排除C项。 回归基础 主干知识再回顾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国内封建制度,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 3.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概念: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2)形成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了内阁会议,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②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4.特点 (1)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2)议会是权力中心,有立法权和监督权等。 (3)国王是国家元首,仅扮演礼仪性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 (4)责任内阁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5)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美国独立后,建立了一个松散的邦联,政局动荡不安。 2.标志:1787年宪法的颁布,加强了中央集权。 3.内容 (1)美国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 (2)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管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 (3)美国是总统共和制,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对选民负责,总统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和政府不对国会负责。 4.评价 (1)积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总统民主共和制,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确立联邦制,加强中央集权。 (2)消极:没有彻底解决人权问题。 一、新航路开辟 1.五大促进因素 (1)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白银的强烈渴望。 (3)思想根源:人文主义倡导冒险进取精神。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5)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狂热。 2.三个有利条件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增加。 3.两个推动国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4.四个人物、三条航路 (1)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到达“好望角”。 (2)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绕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路。 (3)哥伦布开辟了由欧洲穿越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路。 (4)麦哲伦船队进行了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环球航行。 5.五点影响 (1)对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是,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罪恶的奴隶贸易由此开始。 (4)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对世界:人类从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相互交流、影响、融合的整体世界,地域性历史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荷兰 (1)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2)结果:17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1)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荷兰;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2)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三、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 1.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 4.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 (1)条件 ①经济前提: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繁荣。 ②阶级方面: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思想变革。 ③文化底蕴: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④社会现实:天主教会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2)实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代表: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彼特拉克的《歌集》、“ 美术三杰”、莎士比亚。 (5)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宗教改革 (1)背景:文艺复兴的推动;长期受天主教会压榨的德意志因为教皇兜售“赎罪券”而矛盾激化。 (2)实质:披着宗教外衣反对罗马教会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内容: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并提出信仰得救、《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的主张。 (4)意义: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 3.启蒙运动 (1)兴起:17-18世纪兴起,倡导理性主义,呼唤理性,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2)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人物及观点 ①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④康德:“人非工具”;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尊重他人。 (4)影响 ①对欧洲 a.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b.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②对世界 a.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b.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科学时代的到来 1.伽利略的成就 (1)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2)创制了望远镜等科学实验仪器。 2.牛顿经典力学 (1)奠基: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2)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 (3)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4)意义: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冲击了宗教神学思想,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具有科学预见性(如海王星的发现)。 要点深化 潜心研磨思关键 1.运用多种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 (1)从革命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美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美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2)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世界逐渐连成一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3)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从现代化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 (5)从社会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2.文艺复兴对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1)资本的原始积累: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和肯定了人们对追求财富积累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 (2)人性的探索及发现:文艺复兴运动充分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性,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开启了作为人这一新的具体存在,而不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时代。 (3)消极影响: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3.欧洲宗教改革与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1)从经济角度看:宗教改革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时期市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早期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形式。 (2)从政治角度看:在宗教改革时代,宗教既成为一种涉及每个人和整个民族的信仰问题,又成为一种关系国家利益和民族命运的政治问题。说到底,宗教改革就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政治变革和民族独立运动。 (3)从思想意识角度看:宗教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关于民族意识觉醒和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问题。宗教改革激发了人们爱国主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早期的民族运动。 4.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学说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③对法国: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5.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三个权力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6.全面理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1)内涵:分权制衡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制衡学说源于分权思想,本质是权力约束权力。其中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是西方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 (2)形成:分权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深受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最终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3)与权力监督的区别:权力监督是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权力监督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权力约束;在民主政治中,权力约束最重要的形式是权力制衡,权力监督只是一种从属的权力约束。 (4)作用:不仅有利于保证政府各部门的正常运作,而且有利于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的权力相互监督与制约,对于抑制腐败、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 通史视角 纵横贯通明逻辑 1.14-16世纪欧洲社会转型的四大体现 (1)在社会经济和社会关系方面:生产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 (2)在国际关系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导致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侵略,这些活动又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3)在意识形态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活动,宗教神学思想受到强烈批判,封建天主教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为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精神枷锁。 (4)在自然科学方面:由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崛起,冲破了神学蒙昧主义的束缚,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唯物主义科学研究方法得以推广。这些不仅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对封建神学的批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 (1)从政治上看,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长中的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与教权的束缚,政治上取得自己的政治地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代议制政体;18世纪法国大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下爆发的。 (2)从经济上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扩张和掠夺密切相关,既反映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长的历程,也反映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3)从思想上看,公元14、15世纪,以意大利为发源地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运动兴起,标志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16世纪以德意志为中心的宗教改革兴起,人文主义得以扩展;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发展到顶峰。 高效预测演练 考向 文艺复兴 (2019·安徽蚌埠二模)意大利诗人但丁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是用拉丁文(教会的官方语言)写的《论俗语》(俗语:各地方言)。该书成为他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的理论根据。但丁意在( ) A.创立一种全新的语言体系 B.摆脱宗教对民众的思想束缚 C.使文艺创作更契合现实需要 D.向民众阐释文学创作的原则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有利于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统一,使文艺创作更契合现实需要,故选C项。意大利语属于已有的语言,排除A项;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有利于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统一,冲击教会的思想束缚,但不能摆脱宗教束缚,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意在使文艺创作契合现实需要,并不是向民众阐释文学创作的原则,排除D项。 考向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019·百校联盟联考卷Ⅱ)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 A.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可知,各大洲有了分工,彼此之间联系加强,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各大洲之间的分工合作,而不是强调亚洲经济地位高,排除A项;根据材料“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可知,东西欧之间并无明显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各大洲之间的分工与联系,而未涉及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主流地位,排除D项。 考向 英国代议制的发展 (2019·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730年3月25日,英国艾格蒙特勋爵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听说议院讨论……到夜晚11点钟……罗伯特·沃波尔爵士一直等到表决完毕才走,其目的是想影响议院……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由于他的首相地位,继之也必得到朝廷的赞许。”材料表明( ) A.英国责任内阁制尚未确立 B.议会未行使监督政府职能 C.国家权力中心转移到首相 D.君主立宪制需进一步完善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罗伯特·沃波尔是首相,他可以影响议院,同时他保护“坏蛋”,最终也得到朝廷的赞许,这表明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存在弊端,故D项正确。责任内阁制于1721年开始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未强调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故C项错误。 考向 启蒙运动 (2019·湖北武汉5月训练)1761年法国新教徒卡斯拉之子上吊自杀,狂热的警察和民众臆断“卡斯拉欲阻止儿子改信天主教”实施了谋杀,卡斯拉被判有罪,折磨至死。深感震惊的伏尔泰亲自调查事件和搜集证据,撰写并出版了《卡斯拉先生之死的原始文件》,震动欧洲,三年后该案平反。该事件( ) A.导致了法国宗教改革 B.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C.传播了平等法治理念 D.瓦解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 C 解析 伏尔泰亲自调查事件和搜集证据,揭露案件事实,为新教徒伸张正义,导致该案最终平反,说明伏尔泰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播平等和法治的理念,故选C项。从材料中的“新教徒”一词来看,该事件发生在宗教改革之后,排除A项;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该事件与此无关,排除B项;D项夸大了该事件的影响,排除。 考向 美国民主共和政体 (2019·中原名校联考)美国宪法的起草人汉密尔顿和詹姆士·麦迪逊分别代表北部资产阶级利益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利益,两人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以他俩为首的代表们在经历了长期激烈争论之后,最终却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决定实行联邦制。这表明( ) A.宪法起草人不同立场引起会议争论 B.宪法代表了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C.双方都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D.美国南北方经济矛盾被彻底根除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汉密尔顿和詹姆士·麦迪逊两人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都主张实行联邦制,故C项正确。材料重点说的是最终达成的结果而非争论,排除A项;宪法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非美国人民的利益,排除B项;美国南北方经济矛盾被彻底根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通史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甘青宁5月联考)14世纪,“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变得次要起来”。这一时期,西欧的城市建设( ) 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 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旨为14世纪西欧城市建设的变化,教堂地位下降,而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代表市民阶层的新建筑逐渐占据中心,可见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故选D项。人文精神萌发于古希腊,排除A项;宗教改革出现于16世纪的德意志,而非14世纪,排除B项;西方民主政治构建出现于17世纪,排除C项。 2.(2019·河北衡水中学四调)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融入了天文、地理、气象、航海、生物、人体生理、医药、法律、哲学、语言等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除了具有荒诞的特征,也是一个学识非常丰厚的人。这反映了当时( ) A.资产阶级追求知识渴望理性 B.艺术家们强烈批判教会腐败 C.人们普遍对世界有深度了解 D.新思想催生出未来社会蓝图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融入了天文、地理、气象、航海、生物、人体生理、医药、法律、哲学、语言等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是一个学识非常丰厚的人”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追求知识渴望理性,故选A项。材料没有反映艺术家对教会腐败的批判,排除B项;拉伯雷和塞万提斯的著作无法说明人们对世界深度了解的普遍性,排除C项;“新思想催生出未来社会蓝图”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3.(2019·广东二模)1545年12月,基督教第19届公会在德意志特伦特召开。与会者首先肯定了《圣经》的信仰权威作用,但同时也将基督教的传统置于与《圣经》同样的地位,“口传圣经”与文本《圣经》同为信仰的源泉。基督教公会这一做法旨在( ) A.维护“口传圣经”的地位 B.规范基督教的教义 C.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 D.应对宗教改革冲击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肯定了《圣经》的信仰权威作用,但同时也将基督教的传统置于与《圣经》同样的地位”“‘口传圣经’与文本《圣经》同为信仰的源泉”可知,基督教第19届公会力图维持基督教的传统,意在维持基督教会的权威,结合所学宗教改革对基督教会形成极大的冲击可知,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基督教会为了应对宗教改革的冲击而做出的调整,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基督教会的权威,不仅仅是维护“口传圣经”的地位,排除A项;规范基督教的教义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所述基督教会做出的调整旨在维护其权威,而非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排除C项。 4.(2019·天津重点中学二联)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段材料突出表现了( ) 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普及 C.近代教育促进了科学发展 D.科学观念推动了人文精神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并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物理学更新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理性观念的发展,进而使人们用理性主义思想认识人类社会,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故选D项。学生群体不能说明启蒙运动具有广泛基础,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教育与科学发展的联系,排除C项。 5.(2019·山东部分重中模拟)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 A.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 B.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 C.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D.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 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可以看出欧洲的思想家们用理性思想对专制制度的批判,故选C项。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中的暴力革命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6.(2019·湖北荆州三模)1792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了法国历史上第一部世俗离婚法,宣布男女双方可以依据同样的法律理由离婚,以实现个体自由,确立起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的原则。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工业革命提高妇女地位 C.革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激励妇女参加卫国战争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实现个体自由”“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可知,C项正确。世俗离婚法反映不出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法国工业革命情况,排除B项;卫国战争一般指苏德战争,排除D项。 7.(2019·广东模拟)18世纪的英国商人一旦富有就购置地产,而拥有土地的乡绅则将其土地收入积攒的财富主要用于投资商业企业或政府公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商人与地主联手控制了经济 B.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性较强 C.资本活跃在诸多经济领域中 D.地主仍是社会的主导性力量 答案 C 解析 材料内容“英国商人一旦富有就购置地产”“拥有土地的乡绅则将其土地收入积攒的财富主要用于投资商业企业或政府公债”说明,资本不仅是买房置地,拥有土地的乡绅将土地收入还投资于商业企业和政府公债,说明资本活跃在诸多领域,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18世纪英国社会经济资本的流向领域,无法得出商人与地主联手控制了经济,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问题,排除B项;根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地主是社会的主导力量,排除D项。 8.(2019·福建厦门一检)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C.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D.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甘蔗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劳动条件恶劣。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在征服美洲后建立了大批甘蔗种植园,为降低劳动力成本,适应恶劣条件下的劳动强度,大量使用从非洲贩来的黑奴进行甘蔗种植,使得甘蔗的生产成本下降,产量提高,蔗糖不再是奢侈品,逐渐普及,因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故选C项。欧洲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与蔗糖价格下降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蔗糖逐渐普及主要是生产环节成本下降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导致东西方贸易便捷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但广大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有限,D项不是蔗糖逐渐普及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9.(2019·安徽六安一中模拟)据布鲁姆菲尔德《非凡的人》的调查报告显示:英国从罗伯特·沃波尔以来的36任首相中,有爵位的大贵族有26人,中产阶级(包括教师、律师、医生、商人)5人,富裕乡绅5人。材料说明此时英国( ) A.《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B.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了 C.封建地主政治势力强大 D.社会上层发挥政治作用 答案 D 解析 《权利法案》强调的是限制国王的权力,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是在光荣革命之后,主要是将行政权从国王转移到议会,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虽然他们多数是贵族,但能在下院成为多数党领袖,说明都是新贵族,属于资产阶级,而不是地主阶级,排除C项;内阁首相多出身于上流社会,他们都是多数党领袖,这表明上流社会在政治上发挥了作用,故选D项。 10.(2019·福建质检)15世纪中期,英国创立了议会弹劾权。17世纪,弹劾成为议会打击和惩罚国王重臣的一种手段。到了19世纪初,议会弹劾权逐渐退出了英国的历史舞台。议会弹劾权的演变,反映了英国( ) A.国王与议会对立加剧 B.权力中心逐渐转移 C.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 D.政党政治最终形成 答案 B 解析 议会弹劾权由“打击和惩罚国王重臣”到“逐渐退出了英国的历史舞台”,是因为行政权转移到责任内阁,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迫使内阁垮台,因此议会弹劾权的演变反映出英国权力中心的逐渐转移,故选B项。这一变化反映出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排除A项;议会不掌握司法权,这一变化不能反映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离,排除C项;这一变化与政党政治无关,排除D项。 11.(2019·内蒙古鄂尔多斯一模)美国《独立宣言》第二部分写到:为了保障这些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此材料( ) A.体现废除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的要求 B.是三权分立思想的成功实践 C.为未来国家制度的确立提供思想条件 D.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精神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反映了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主权在民思想,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国会经选举组成的方式正是按照这一原则确立的,故选C项。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并不希望奴隶获得参政选举的自由权力,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思想,排除B项;1787年宪法的精神在于分权制衡,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 12.(2019·东北三省四市一模)“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 ) A.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 B.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C.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D.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宪法的制定者虽然反对奴隶制度,但是为了维护联邦而同意保留奴隶制,这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的倾向,其着眼点是国家的整体利益,故选D项。美国1787年宪法暂时保留奴隶制是依据了当时“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国情,不能就此得出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的结论,排除A项;“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仅是表象,主要是可能导致“破坏联邦的基础”,排除B项;1787年宪法暂时保留奴隶制是妥协的产物,但与能否维持长久无关,而且事实证明,美国自1787年以来一直用这部宪法,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9·四川绵阳三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重商主义的盛行。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近代国门被打开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这充分地显示出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收回国家主权。 ——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 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西方重商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认识。 答案 (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2)对西方:推动了西方列强的对外贸易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刺激列强间的殖民争夺;促进了西方社会的转型。 对中国: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3)中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有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各国的共同繁荣和稳定。 解析 第(1)问,材料一中“经济民族主义”“应扩大贸易顺差”“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材料二中,主张“商战”,同样属于经济民族主义。希望中国政府“绸缪商政”“体恤而扶植”,以便“其厚输而无怨也”,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等可知,两者在本质、措施、中心等方面具有相同点。第(2)问,根据材料一中“国家…… 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国家会日益殷实”等信息,结合所学近代世界史知识,可整理出其对西方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和历史进程的影响。通过材料二中“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收回利权运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即可获得其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第(3)问,需要从材料立意出发,如本题中答经济民族主义产生、实质和如何选择等即可。 14.(2019·四川南充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人文主义发展概况 提取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证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示例)论题: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论证:西方人文主义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智者运动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的发现,反对神权统治,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产生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宗教改革把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倡导理性,提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主张,是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所以,西方人文主义是不同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科学精神的集中反映。 解析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人文主义思想有不同的含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题目要求提取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具体论题,题目强调的提取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信息,据此可以拟定论题,例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再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主题明确,要求史论结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