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主题2 近代史的中外关联视角课件(28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主题2 近代史的中外关联视角课件(28张)

主题 2  近代史的中外关联视角 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视角 1   近代中外综合对比 视角 2   中外民主思想对比 视角 3   近代世界对中国的影响 针对训练 近代中外综合对比 视角 1 1914 ~ 1927 年中西社会发展特征的对比   西方 中国 特征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一战;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民主革命出现重大转折,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表现 政治: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 经济:战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军事 国际关系:建立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酝酿欧洲安全,签订 《 非战公约 》 ( 选修 ) 政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黑暗;人民继续斗争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但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很快萧条下去 文化: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外交:参加一战,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重大 史实 政治:一战和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文化:现代艺术兴起,电影迅速发展 政治: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从北洋军阀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 经济:一战期间和一战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文化:新文化运动发展 中外民主思想对比 视角 2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政治 条件 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 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内容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计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影响 对当时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 近代世界对中国的 影响 视角 3 1.20 世纪世界形势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领域 表现 政治 列强 侵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到日本独霸中国再到美国控制中国 中国 革命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革命领导阶级开始转变为无产阶级,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走苏俄 ( 联 ) 式到走中国式革命道路 国际 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其胜利使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 经济 民族 工业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较快发展,但经济危机及列强侵华使中国民族工业到后期逐渐萎缩甚至破产 思想 文化 思想 解放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 思想 理论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并发展 2. 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项目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 工业 革命 政治 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引发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 近代工业产生 ( 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社会生活开始变化,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文化 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发展资本主义的 《 资政新篇 》 第二次 工业 革命 政治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推行 “ 新政 ” 经济 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社会生活及习俗发生变化 文化 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进一步变化 3. 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如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的 “ 民权 ” 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 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如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 (3)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如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以民权、科学为指导思想 。 4. 进化论的建立对中国的影响 为中国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同时也被帝国主义利用,成为帝国主义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理论依据。 针对训练 四 解析  据材料可知就市场因素而言中国更胜一筹,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的原因,可以推出其发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故 D 项正确。 1.(2017· 广东深圳宝安高三调研 ) 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 ( 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 ) 和深度 ( 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 ) 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 A. 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 B. 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 C. 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 D. 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2.(2017· 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 )1832 年英国议会报告指出:鸦片税是按成本 301.75% 的税率征收,印度因财政需要无法摒弃它,而且它主要由外国消费者承担。正因为如此,英国政府 A. 纵容英国烟贩对华走私鸦片 B. 积极谋划对华侵略战争 C. 急于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D. 禁止印度殖民政府出口鸦片 答案 √ 1 2 3 4 5 6 3. 据统计: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例, 1750 年为 32.8 %, 1830 年为 29.8% ,而相应年代的整个欧洲为 23.2% 和 34.2% 。其中,中西制造业的不同主要体现 在 A. 数量 B . 原料 C. 生产目的 D . 生产方式 答案 解析 √ 解析  1750 ~ 1830 年中国处于清朝时期,制造业仍以手工生产为主,而同一时期欧洲开始工业革命,采用机器生产,推动产量大幅度提高,故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4.1858 年 11 月,清政府同英、法、美三国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进出口货物一律按时价 “ 值百抽五 ” 征税。这一 规定 A. 有利于增加中国的海关收入 B. 某种程度上利于抵制外来侵略 C. 便利了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 D. 在一定时期内保护了中国市场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解析  “ 值百抽五 ” ,实际上固定了进出口的税率。当时,列强工业资本主义发达,这种规定不利于保护中国的市场,便利了列强在华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5.(2017· 广东佛山顺德高三适应性考试 )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变化主要是 因为 A. 随着交流加深西方逐渐改变对东方的认识 B. 中国因固守农耕文明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C. 西方国家借助工业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 西方迅速发展与中国的迟滞形成鲜明对比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随着东西方交流密切,欧洲由崇拜东方向批判、否定东方转变, A 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概述,不是出现变化的原因,故 A 项错误 ; B 项从中国自身落后于世界潮流的角度,表述了导致欧洲认识转变的原因,不够全面,故 B 项错误 ; C 项从西方日益强于东方的角度论述欧洲认识转变的原因,不够全面,故 C 项错误。 6.(2017· 课标全国卷 Ⅰ ,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 “ 朕即国家 ”“ 朕即民族 ” 。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 “ 专制之下无祖国 ”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 ——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 2 3 4 5 6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924 年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 答案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 1 2 3 4 5 6 答案 解析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近代中法两国的民族主义是在两国资产阶级反对本国封建统治或外国列强侵略的过程中形成的 。主要 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从政治 ( 推翻君主专制、废除等级制度 ) 、思想 ( 启蒙思想和《人权宣言》 ) 等角度进行说明。 1 2 3 4 5 6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 “ 一大 ” 《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  相同 :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 “ 一大 ” 《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1 2 3 4 5 6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 “ 相互间是平等的 ” 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进行总结。 第二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信息 “ 抨击君主专制 ”“ 皆不外反帝国主义 ” 进行概括。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主要是两国的国情,可以侧重分析两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中国方面还要考虑中共和苏俄的影响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