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海南省华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海南华侨中学2021届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合格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陈小敏 审题人:陈培 注意事项: 1.本试券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本卷为试题卷。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本卷上作答无效。非选择题的作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试题卷和其它位置解答均无效。 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钟。 第壹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朝赵弼《青城隐者记》:“女织男耕,桑麻满圃。”它主要体现的是 A. 小农经济的特点 B. 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商品经济的发达 D. 重男轻女的观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女织男耕”是小农经济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说明是重农抑商政策,B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古代小农经济模式,不是说明商品经济的发达,C错误;重男轻女的观念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2.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成就(部分),划线处所填内容正确的是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①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秦汉 ②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隋唐 筒车 ③ 控制耕土的深浅 A. ①刀耕火种②耧车③二牛抬杠 B. ①铁犁牛耕②大镰③风力水车 C. ①刀耕火种②大镰③风力水车 D. ①铁犁牛耕②耧车③曲辕犁 【答案】D 【解析】 【详解】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成就的还有铁犁牛耕,属于秦汉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成就的还有耧车,属于隋唐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成就的还有曲辕犁。故答案为D项。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风力水车是明清时期的农业技术成就,其他三项说法错误,排除A、B、C项。 3.王安石诗云:“取车当要津,膏润及远野。与天常干旋,如雨自漾泻……”该诗描写的工具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高转筒车。根据题意可知,王安石描述的应该是水利灌溉工具。A项是曲辕犁,是耕地工具,故排除;B项是耧车,为播种工具,故排除。根据“自漾泻”可知这种工具不需要人力作为驱动力,C项为翻车,需要人力驱动,故排除。D项为高转筒车,依靠水力驱动汲水,故选D。 【点睛】高转筒车是古代中国农用工具,筒车的一种,属于提水机械。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这种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很低而岸很高。 4.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 A. 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 B. 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 C. 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 D. 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从“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可知,该发明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A项错误;水排用于冶铁,筒车是灌溉工具,故B项错误;水排可提高炉温,有利于冶铁技术的发展,故C项正确;灌钢法是炼钢技术,水排是冶铁工具,故D项错误。 点睛:从题干中“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可知,该发明是与冶铁工艺有关,“给高炉加氧”说明了这一时期冶铁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冶铁效率的提高。 5.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 B. 白瓷、青瓷、五彩瓷、青花瓷、珐琅彩 C. 青瓷、白瓷、五彩瓷、珐琅彩、青花瓷 D. 青花瓷、青瓷、白瓷、五彩瓷、珐琅彩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国东汉时期出现的是青瓷,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是白瓷;青花瓷是在元朝,五彩瓷明朝出现。珐琅彩出现于清朝康熙年间,故选A,B、C和D项的顺序错误,排除。 【点睛】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我国的制瓷业的成就。制瓷业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手工业门类,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瓷器,南北朝时期的到发展。最容易考到的是景德镇的瓷器、元代的青花瓷、明清之际的粉彩和珐琅彩等。瓷器在我国的对外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6.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表明 A. 统治者企图借遏制土地兼并巩固统治 B. 封建国家政权失去地主阶级的支持 C. 统治者废除了当时基本的土地制度 D. 当时农民的负担比任何时候都要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均田制。政府分配土地主要是国有和无主土地,没有触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并不会失去地主阶级的支持,更没有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故排除B、C项;题意无法体现当时农民负担比其他时期重的内容,故排除D项。政府通过分配土地,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得到人民的支持一巩固统治,故选A。 7.下列是关于中国古代某时期“市”发展的描述:“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上店铺鳞次栉比,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原先不允许设置“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方便了交易,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该时期应该是 A. 商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朝时,我国的“市”高度发达,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C正确;宋以前的城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A和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的时间晚于北宋时期,D错误。 8.“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A.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讲究因地制宜 C. 注重精耕细作 D. 强调自给自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 止”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故C项正确;A和B项只是其中一方面,不是共同的体现,两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自给自足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排除。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 【名师点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9.明朝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属于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重农抑商下的商品经济 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 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领域出现了雇佣关系的现象,即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故本题选C。因为手工工场面向市场,而A强调自给自足。B错误,因为手工工场属于手工业领域。D错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关系产生,但发展缓慢。 10.“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B. 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 C. 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D. “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海者,闽人之田”明朝海禁令无情地把当地居民的“田”给剥夺了,饭碗跟着也砸了。在广东潮州、福建泉州、漳州地区一向是通商出海的发舶口,“潮漳以番舶为利”,不许贸易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计。从材料中“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可以看出是海禁政策造成的结果,所以选D。本题没有朝贡体制,排除A;BC无从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海禁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的“海禁”政策。需要学生掌握它的内涵、原因和影响。其中,“海禁”的负面影响考查的比较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扩展,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与西方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发展生产力进行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1.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之一是徽商,徽商经营成功后,往往是一手抓票子,一手执“红顶”,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 商业发展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 商人为官导致政治的腐败 C. 奢侈之风严重破坏社会风气 D. 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徽商不把资金投入市场扩大再经营,而是“大兴土木”,修豪宅。显然不利于资本扩大再生产,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D项正确;封建专制统治直到建国之后土改才得以消灭,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对经济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主要是从社会风气角度阐述,题干主要是从经济角度设问,排除C项。 12.威尼斯在14--15世纪处于全盛时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但16世纪始,其贸易中心地位逐渐丧失,逐渐成为美丽的旅游胜地。造成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价格革命的影响 B. 商业革命的影响 C. 尼德兰革命的影响 D. 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威尼斯贸易地位的丧失,逐渐沦为旅游胜地,主要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促使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B项正确。材料强调商业革命的影响,而不是价格革命,A项错误。尼德兰革命为资本主义在尼德兰北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工业革命产生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13.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品种 传入中国时期 玉蜀黍(玉米) 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 落花生(花生) 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 烟草(烟) 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 番薯(红薯) 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 A. 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 B. 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C.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大致是在晚清时期,故排除A项;明清厉行海禁,限制中外交往,所以外来植物传入中国不是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故排除B项;世界市场的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D项。玉米、花生、烟草和红薯这些植物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向外传播,所以这些植物传入中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故选C。 14.15世纪末某航海家想前往印度,没有走东行陆路,而是走向西的海路。他应该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迪亚士是走东行海路,故A项错误;达·伽马是沿着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属于东航线,故B项错误;哥伦布是向西航行,故C项正确;麦哲伦向西航行,时间是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15世纪末”“走向西的海路”。 15.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A. 商业资本的强大 B. 资本输出的兴起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 D. 殖民霸权的角逐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没有涉及到纽约商业资本强大,故A排除;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资本主义制度,故C排除。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由此可知,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了殖民权的更替,故D正确 16.图示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A. 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 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主要方式 C. 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D.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答案】D 【解析】 三角贸易是殖民扩张的形式之一,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换买黑奴,满载黑人的运奴船到达美洲,满载金银和原料的船只返回欧洲,运回来的金银和原料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故D项正确;A是三角贸易之前出现,排除;工业革命积累资本方式是商品输出,故B项错误;资本输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侵略方式,故C项错误。 点睛:地图类选择题成为2018年高考命题专家新的青睐对象,解答此类试题要从地图获取信息,地图中1429年新航路开辟开始,三角贸易从16世纪开始的角度思考回答。 17.英国1836年铁路总里程1600—千米,到1855年达12960—千米。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 发电厂的广泛建立 D.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答案】A 【解析】 【详解】1836年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过程中蒸汽机的改良推动了蒸汽机车的发明,导致材料中铁路里程的发展,故A项正确;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和发电厂的广泛建立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不符合题意,B和C项错误;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不是导致材料中铁路发展的直接原因,D错误。 18.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B.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 D. 中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 【答案】C 【解析】 “火车的发明”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清朝政府正走向衰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工业革命中汽船、火车交通工具的发明,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所以世界才会“逐渐缩小”;从中可以分析出该著作研究的主题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故C项正确;A项符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排除;B项符合“大清帝国的衰落”,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中西方文明的交融,故D项排除。 19.世界近代史上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和“日不落帝国”的两个国家分别是 A. 英国、荷兰 B. 荷兰、英国 C. 西班牙、葡萄牙 D. 葡萄牙、美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意思相反,排除;西班牙和葡萄牙是16世纪的殖民强国,故C项错误;美国是20世纪以后才逐渐强大,故D项错误。 20.王觉非主编的《英国近代史》载:“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关 A. 阿克莱特 B. 富尔顿 C. 哈格里夫斯 D. 瓦特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的信息说明是蒸汽机,瓦特对于改进蒸汽机做出巨大的贡献,故D项正确;阿克莱特是水力织布机的发明者,A错误;富尔顿发明的是蒸汽轮船,故B项错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C错误。 21.杨一宁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这说明 A.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 B.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C. 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 D. 技术发明英国枝独秀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的信息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理论推动了技术发明,故A项正确;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B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社会根本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C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德国和美国技术发明领先世界,故D项错误。 22.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这个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 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B. 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 C. 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 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是指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能和传统贵族拥有相同政治权利,显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所以答案选A项;B项资产阶级革命早已完成;C项垄断资本主义还未出现;D项本身错误。故选A项。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23.下图是对我国古代传统家庭经济生活的典型写照。牛郎织女郎这一家赖以生存的传统经济开始解体于 A. 明朝中后期 B. 鸦片战争后 C. 洋务运动期间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牛郎织女郎”可知这种传统的经济模式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正确;明朝中后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时期,A项错误;洋务运动期间不符合题干中小农经济解体的时间,C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19世纪60-70年代,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之后,D错误。 24.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纺织业和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A.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C.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D. 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内陆乡村仍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故材料反映了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的现象,故C项正确。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与材料信息“昼出耕田夜织麻”不符,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与内陆乡村的生活方式有地区差异, B项错误。材料反映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故城市仍处封闭状态的说法不正确,D项错误。 25.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 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给了限定——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分析选项,A和D都着眼于政治角度,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不是现代化,C错误,答案为B。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要理解题干要求——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6.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其根本原因是 A. 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B. 受西方列强入侵较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C. 清政府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 D. 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部沿海地区受外国资本入侵严重,自然经济瓦解较西部深,有利于近代企业的发展,B正确;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C错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不是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点睛】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 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27.1912年,孙中山对袁世凯说:“十年之内,大总统非公莫属。”“希望您当十年总统,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您练精兵五百万。”这段话反映了孙中山的救国理念由革命救国转向 A. 实业救国 B. 教育救国 C. 军事救国 D. 法制救国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说明孙中山是想发展铁路事业,实现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反映出孙中山的救国理念由革命救国转向实业救国。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中的“教育”“军事”和“法制”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C、D项。 28.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研究洋务运动确立了一个“守旧与创新”主题,下列对该主题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守旧是指洋务运动不愿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②创新是指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③守旧是对洋务运动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而言的 ④创新是指洋务运动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即以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维护中国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封建统治,①项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是创新的体现,②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此是守旧的,③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否定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改革,④项不符合题意。因此符合题意的项为②③,B选项正确。其它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9.有学者认为:“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该学者对上海纺纱业与缫丝业的前途感到“渺茫”,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 日本正在侵略上海 B. 国家尚未实现独立 C. 金融体系尚未优化 D. 工业结构不够合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的信息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首要条件是国家的要独立。材料中认为纺纱业与缫丝业渺茫的原因是国家尚未独立,故B项正确;日本正在侵略上海不符合材料中现象的原因,故A项错误;金融体系尚未优化也不是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工业结构不够合理不属于材料中现象的原因,故D项错误。 30.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下列诗句中,能恰当形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是 A. 千呼万唤始出来 B. 小荷才露尖尖角 C. 忽如一夜春风来 D. 无可奈何花落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 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12年---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是一战的影响,帝国主义在欧洲忙于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这样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下,民族工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因此C项正确。此时民族工业是黄金发展时期,并非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也不是衰落时期,因此ABD项错误。故选C。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19世纪末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登上了历史舞台。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春天 31.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企业,发展较快 ②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③日军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④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利于民族企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睱在华倾销商品,民族企业发展迅速;日本侵华时期,南京陷落,重庆成为战时陪都,企业也纷纷内迁;解放战争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倒闭现象频繁出现。故①②③④正确,所以排除BCD,选A。 32.分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 新中国完成土地改革 D.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A 【解析】 图中显示私有经济逐渐变为公有制经济。主要是三大改造完成,资本主义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B项错误;土地改革是1952年完成,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生产力,材料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故D项错误。 33.宣传画是一个时代特有的印记。下图是新中国某时期的一幅宣传画:“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该图反映出 A. 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完全建立 B. 新中国的发展速度超越了英国 C. 英国在二战之后经济一蹶不振 D. “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夸大宣传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的比喻,可以得出材料对中国夸大的宣传与对英国的过度的贬低,这都与中英两国的实际不相符,故可以判定这一宣传画是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推断出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还未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A。B项不符合史实。二战后英国经济实力遭到削弱,但不能说明一蹶不振,故排除C项。 点睛: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所以,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以区别于真正的左倾。“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 34.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A. 深圳 B. 浦东 C. 厦门 D. 海南 【答案】A 【解析】 【详解】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也是1979年开辟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故A项正确;浦东的开放和开放是1990年,故B项错误。厦门是第一批经济特区,但不是“一夜崛起”的城市,C错误;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是1988年,故D项错误。 35.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 A. 深圳 B. 浦东 C. 厦门 D. 海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所学,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故选B.A、C为1980年,D为1988年。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 36.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摘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 农村所有制变革 B. 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 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 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答案】B 【解析】 由“合作化”“二十多年”“散伙”可知,材料中“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是指1978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故田福堂的“痛苦”说明其对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的农村经营方式变化的不理解,故选B;从合作化到实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制没有改变,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而不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C;D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合作化”“二十多年”“散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 37.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这一述评论反映出 A. 实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 B. 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 C. 雇佣关系刚刚开始出现 D. 近代工业促进报刊业繁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各女工种种丑态”“男女相淆”中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冲击了原有的“男女有别”的思想观念。故选B项。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 38.中国人自行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是 A. 《定军山》 B. 《渔光曲》 C. 《歌女红牡丹》 D. 《风云儿女》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人自行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是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故A项正确;《渔光曲》拍摄于1934年,是第一部无声电影,B错误;《歌女红牡丹》是第一部有声电影,故C项错误;《风云儿女》是1935年拍摄的一部抗战故事片,故D项错误。 39.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A. 天津 B. 深圳 C. 上海 D. 海南 【答案】A 【解析】 【详解】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的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故A项正确;深圳、上海和海南的地点不符合题意,故B、C和D项排除。 40.下图是新中国历史上长期使用的票证,关于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是全国流通的货币 B. 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C. 至今仍在流通使用 D. 是市场经济发展结果 【答案】B 【解析】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这些凭证通称为“票证”,B正确,D错误。票证不是货币,排除A;随着改革开放,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商品市场开始活跃,排除C。故答案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式交通运输工具。 (3)根据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三个角度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1)资金、市场和劳动力。 (2)蒸汽机车和汽船。 (3)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组织形式: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的信息从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回答。 (2)依据所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蒸汽机车和汽船回答。 (3)依据所学生产力从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回答;生产组织形式从工厂和垄断组织回答;世界市场从初步形成和最终确立回答。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夏日田园杂兴》) 材料二 1978年秋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联合18户人家搞了大包干。农民群众对“大包干”赞不绝口:“鞋合脚,政策好。人出力,地献宝!”“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社员都想搞。只要干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以及这种措施受到农民欢迎的原因。 【答案】(1)特点: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2)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调动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适应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析】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可知是精耕细作的特点,依据“昼出耘田夜绩麻”的信息可知是男耕女织的经营模式。 (2)措施:依据材料二“联合18户人家搞了大包干”可知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依据所学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方式以及调动农民积极性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