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大考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大考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大考试题 一、选择题 ‎1.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 ②精耕细作 ③自给自足 ④男耕女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抑制了土地兼并 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3.下列对封建王朝实行的“工官”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无偿调用各类匠户进行生产 ②生产技术水平低 ③生产规模大 ‎④满足田庄和农民自身的需要 ⑤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4.明朝时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5.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 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 ‎6. 史料记载: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所需粮食大半须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即所谓的“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而江南地区生产的手工业品则跨出长江下游,输往全国售卖,“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缮、币(帛)者,必走浙之东也”。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A.江南的经济重心地位逐渐丧失 B.跨区域商品流通贸易日趋频繁 C.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区域商人的兴起助推经济交流 ‎7.学者们认为,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换言之,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要求,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必然。这说明 ‎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 B.获取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 C.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 D.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欧洲封建统治的巩固 ‎ ‎8.16—18 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源于 A.商品经济繁荣 B.新兴国家独立 C.土著文明转型 D.早期殖民扩张 ‎9.18世纪中叶,为利用水力,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建在水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但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曾经担任格拉斯哥大学实验员的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并获专利。它以煤作燃料,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万能蒸汽机”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科学理论的发展 B.自由主义的影响 C.专利政策的保护 D.市场需求的推动 ‎10.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的课程设置方案。‎ 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 B.社会分裂对立的现实 C.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 D.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11.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 B.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C.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 D.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12.史料记载,江南制造总局在整个洋务运动时期共翻译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7部44本,其中公法交涉类2部26本。同一时期,京师同文馆共翻译西书25种,其中国际法与外国法类就占了5种。这反映了 A.内忧外患促使政府调整对外政策 B.向西方学习成为国人的共识 C.洋务派运用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务 D.洋务运动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1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14.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5.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宣布放弃银本位,实行白银国有,同时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这在当时 ‎ A.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 B.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 ‎ C.导致了严重经济危机 D.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 ‎ ‎16.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 C.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已抬头 D.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7.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A.纠正“文革”错误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18.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承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19.下表是福建省福鼎县1956-1957年农业合作社状况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在农业合作社建立过程中 A.农村公有制规模在扩大 B.农户的个体化倾向严重 C.政府注意宏观上的调控 D.农村政权走向了分散化 ‎20.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的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 这一做法在当时 A.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B.有益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D.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21.1978 年,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叫做‘崇洋媚外’。现在大家明白了,这是一种蠢话……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此话体现了他主张 A.对外开放 B.拨乱反正 C.对内改革 D.独立自主 ‎22.有学者统计,1933年12月1日的《申报》广告,当日该报的30版(10版为增刊)中,29版登有广告,总数多达540条,许多广告占了版面1/4以上,甚至占了半版或全版。这说明当时 A.报刊的时政新闻性功能减弱 B.广告已成报刊竞争主要方式 C.民众的社会心态日益开放 D.商品信息的流通更加及时化 ‎23. 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24.以当代美国默里·N·‎ 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5.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 材料二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 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呈现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近代早期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重商主义的盛行。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 ‎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 材料二 近代国门被打开后, 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 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这充分地显示出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收回国家主权。 ‎ ‎——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西方重商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上海农业志》‎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穷的省份,特别是安徵,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摘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哪一次调整?这种调整给我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6分)‎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4分)‎ ‎(3)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农村经济改革形势分析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2分)‎ ‎29.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 ‎——摘编自李克强《在上海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 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活力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关系,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DCDD 6-10 BCDDC 11-15 ADCDA 16-20 ABACB 21-25 ADBBB 二、非选择题 ‎26. (1)集中在海路进行;规模空前;经济效益明显;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任答3点6分)‎ ‎(2)原因:生产率的提高(或: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农业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4分)‎ 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突破了商业活动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早市、夜市、草市兴盛。(任答2点4分)‎ ‎27. (1)相同:主张依靠政府的力量;认为发展经济是强国的重要手段;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谋利;主张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张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任答2点4分)‎ ‎(2)对西方:推动了西方列强的对外贸易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刺激列强间的殖民争夺;促进了西方社会的转型。(任答两点4分)对中国: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促进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任答两点4分)‎ ‎28.(1)调整: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制度。(2分)‎ 后果:导致三年经济困难;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严重破坏生产力,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任答2点4分)‎ ‎(2)变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不是。(1分)原因: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分)‎ ‎(3)基本着眼点:要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29.示例一:关系:政府一定程度的放权可以促进市场活力的倍增。(2分)‎ 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转变职能,向企业放权,市场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和完善;苏联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也是政府放权,市场活力得到提升;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过程中均出现政府权力下放,市场活力相对提升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后,各国纷纷对市场放权,弱化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促成经济的复苏和发展。(8分)所以政府一定程度的放权可以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答出两点史实即可)‎ 示例二:关系:政府适度干预经济可以促进经济有序发展。(2分)‎ 探讨: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改变了市场经济下企业的无序竞争带来的生产过剩,促成美国渡过经济危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成资本主义出现“黄金时期”。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始终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提出新经济政策,运用“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结合的办法,使美国经济出现难得的增长。(8分)但是,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政府不能过多干预经济,应该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否则有适得其反的危险,这种例子屡见不鲜。(2分)(答出两点史实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