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云南省普洱市景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方框准考证号涂黑。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分封制受到冲击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2. 1939—1941年,国民政府实施地方“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实行在民意和民选基础上的地方自治;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实现全中国统一 B.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全面经济封锁 C.积极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以支持持久抗战 D.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 3. 下面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大事记》(部分)。从下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 大事记 1987年10月 台湾当局迫于形势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 1987年10月 台湾当局迫于形势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 1993年4月 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首次会晤 1993年4月 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首次会晤 2005年4月 国共两党领导人时隔60年首次握手 2005年4月 国共两党领导人时隔60年首次握手 2008年12月 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2008年12月 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2010年6月 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2010年6月 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2011 年 两岸实现高等教育双向交流 2011 年 两岸实现高等教育双向交流 A.港澳回归促使两岸由隔绝走向交流 B.海峡两岸交流限制在民间交往层面 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联系加强 D.“一国两制”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 4. 古罗马法律规定:房屋最高不得超过70尺,以防倒塌对邻居造成损害或影响邻居的阳光,特拉雅努斯帝又降为60尺,……土地荒芜而 不耕种,如由別人耕种了,经两年后,土地所有权就属于耕种的人;房屋拆除后,应建筑而不建筑的,则由在其上建筑房屋的人取得该土地的所有权。这说明,在古罗马( ) A.严格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B.禁止因为个人私利而危及他人的利益 C.鼓励私有財产的合理流动 D.所有权会因公共或社会利益受到限制 5. 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0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农业生产衰退严重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财政问题得到解决 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6.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 A.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7. “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后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这反映出( ) A.民主思想的出现 B.天命观念的成熟 C.人文精神的跃动 D.王道学说的风行 8.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9. 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10.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11.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书籍出版业的管理受到政府的重视 12. 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他在这里强调( ) A.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 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 13.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不承认女性的天性低劣,屡次称颂武则天为“好后”,认为女人的才德不比男人差。但他赞扬有成就的女性,并不等于提倡男女平权。一个明显的证据是李贽不遗余力地褒扬寡妇的守节。对此认识最为合理的是( ) A.李贽摒弃了以儒家纲常为标准的道德观 B.李贽思想有自相冲突的成分 C.李贽思想已经属于近代民权主义的范畴 D.李贽主张挑战了理学的正统 14. 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属僚抓到一个盗贼。阳明亲自审问,并对盗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 “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 ”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天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这一故事说明了( ) A.人人都有良知,良知是其本心的表现 B.理是万物本源,强调格物致知 C."致良知"的关键在于"知行合一"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15. 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16.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之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其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藉……” “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 这表明他( ) A.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 B.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D.认为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17.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其中有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近代中国保守主义、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近代中国民粹主义、近代中国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科学主义、近代中国实用主义、近代中国改良主义。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 B.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 C.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 D.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 18. 1920年9月,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底时代,德谟克拉西(即民主)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专有物,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底利器。”“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这表明他主张( ) A.中国共产党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建立真正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D.改造中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 19.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驻地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除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作了分析批评外,更多的是深刻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该信函( ) A.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B.肯定了农民的历史作用和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C.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实际上否定了当时部分“左”倾领导人奉行的“城市中心论” 20.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別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 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中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21. 邓小平认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对邓小平的这一论断分析正确的是( ) A.“南北问题”即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问题 B.邓小平是针对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形势提出的 C.抓住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的最主要矛盾 D.使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最终确立 22. 改革开放这40年来, 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6〜59岁人 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1年的不到5年上升到 2016年的10. 35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 由1982年的0.58%上升至2015年的12. 44%。促 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B.实施“211工程”计划 C.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D.教育改革举措深入落实 2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24.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1979年 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4年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1992年“南方谈话” 计划经济不等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经有了定论 B.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第Ⅱ卷(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题(25题19分,26题15分,27题18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材料一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二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在作出了种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 。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三封建的专制帝王是最反动腐朽的势力,众多的昏君荒淫腐朽,专断无能,制造了一幕幕的悲剧。但专制王权在历史上也发挥出重要作用。战国时期人们对黄河的治理;汉武帝征发几万民工开凿了漕渠、六辅渠、白渠;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太宗派将军李靖等率十余万大军分道出击突厥,灭亡突厥,在北部边境设立都护府……康熙帝派出大批清军进驻黑龙江,围攻侵略我国领土并占领雅克萨的沙俄匪军,取得了雅克萨大捷,迫使俄国签订了对双方较为公正的《尼布楚条约》……商代青铜器工艺技术高度发展,所生产的大量青铜,式样各异,器物上的纹饰瑰丽而深厚,造型生动别致。中国的丝绸、瓷器精关精致、闻名并行销世界。中国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贡献。 ——《古代王权和专制主义研究》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是如何确立“议会至上”的。(6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专制王权发挥的积极作用。(7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表明: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波浪式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但这些变化遭到了嬴秦执政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沉重打击。两汉以来,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创新有三个大高峰,即西汉高峰、隋唐高峰和北宋高峰(如下图所示).入汉之后,汉代教育制度从文教政策和教育目的作了较大的调整,形成了第一个教育制度创新的高峰。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融合的教育思想的开创,到隋唐时多元融合的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形成了第二个高峰。而发展至宋,教育思想创新与教育制度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形成了第三个高峰。 ——摘编自李国钧、王炳照主编的《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指出唐宋教育制度创新的共同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维新派与洋务派教育改革的共同之处。(6分) (3)如何认识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关系?(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勤王不成”一事,不能说明周天子权力开始削弱,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材料未涉及血缘关系问题,故B项错误;在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有随从作战的义务,而材料“勤王不成”,故C项正确;宗法制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1939~1941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由材料中的“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白支原则”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故选D项。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抵抗日本侵略,不存在消除地方分裂割据,故排除A项;材料针对的是国民政府地方体制的改革,不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故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国民政府的抗战.工作,也涉及战后谋划,故排除C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20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就由隔绝走向交流,故A项错误;“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实现高等教育双向交流”说明海峡两岸交流不局限于民间交往,故B项错误;表格中没有涉及“一国两制”,故D项错误。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如果房子盖的过高,就会影响邻居的阳光,也就是说因为个人利益影响了公共利益,土地荒芜不耕种,或房子拆除后不盖新房,这是在浪费社会资源,也就是说损害了社会利益,这种情况下,国家法律对财产所有人的权利就不再保护,甚至强制所有人让出权利,总之财产所有权不是绝对受保护的,而是在特定条件 下受到限制,D项正确 A项与材料所述内容不符,排除;B项仅符合材料前半部分,排除;材料虽体现了私有财产的流动,但谈不上“鼓励”,排除C项。 5.答案:D 解析:材料中农业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农业生产衰退严重,故 A 项错误;工商杂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的结果,清政府此时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D 项正确、B 项错误;虽然晚清财政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政府仍然面临严峻的财政问题,故 C 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准确理解材料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可知这是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A、B两项在材料中无相关信息,可排除。D项与材料不符,材料里提到的是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排除D。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周代思想。通过分析材料可知,周朝改变了商代以“天”为神的现念,使其具有人格化的色彩,将“敬德”与“保民” 相结合.体现了重视德行、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故选项:中国民主思想是近代才出现的,排除A项:商周时期天命观念尚未成熟,排除B项王道学说在当时并未形成,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儒、道、法三家的共同主张。题干中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天法道”,说明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 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 崇,所以选择C项;B、D两项只是反映其中一个方面.排除;材 料不涉及政治主张.故A项错误。 9.答案:C 10.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董仲舒以“道德之天”为核心,将“仁"与“天”结合,其主要目的是要求君主效法道德之天.进而把儒家的仁德之政与西汉的治国策略相结合,以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故C 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独尊儒术”,故A项错误;董仲舒改造儒学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天人合一”.排除D项。 11.答案:D 解析:分析题意,其主旨是在说明政府对私自印刷书籍,传播意识形态和思想的行为进行干预,宋代活字印刷术虽然发明,但仅凭题干事件不能说明其已普及,A错。宋代还没有形成民间正规出版业,B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干没有关系,予以排除。所以答案为D。 12.答案:A 解析:材料中朱熹的主张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子弟的孩子,从八岁就应该进入小学学习,十五岁时应该进入大学学习。从材料中的“小学”至“大学”可看出,朱熹强调学习应循序渐进,A项正确。“太学的传统”含义较广,B项错误;“社会责任感”材料中没有涉及,C项错误;D项中的“全面”过于片面,且孔子的思想材料并未涉及,错误。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郭嵩焘 建议李鸿章扩大留学范围,不要仅限于机械一门的学习,结果 遭到士大夫们的谩骂,后来被召回国。材料没有反映李鸿章的 洋务思想日趋保守,A项错误;B项错在“过于材料没有体现 他过于推崇西方体制。当时的主流思想是“中体西用”.只学习 西方科技,郭嵩焘主张扩大到学习政治、经济.反映其思想的超 越性,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排除 D项。 16.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要实现社会主义,必先发展资本主义。再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状况可知,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题干材料并没有否定社会主义制度;B项“没有认识到”的说法错误;从“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之主体”可知, 他已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C项说法错误。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各种社会思潮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 并没有体现出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也看不出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浼.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涉及多种思想.并非单独强调马克思主义.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时期产生的社会思潮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人们急需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这充分体现了人们的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与加强.故D项正确, 18.答案:D 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与题干“1920年9月”不符合,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 项错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 年,故C项错误。由材料“1920年” “阶级战争”“劳动阶级”“革命的手段”等信息可知,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故D项正确。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材料中毛泽东强调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20.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故选D项。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并未建立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是一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法体现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建立统一战线, 故C项错误。 21.答案:C 解析:依据“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结合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两大时代主题可 知,C项正确.排除A、B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 22.答案:D 2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将图表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①时期科技成果的取得有多种因素,学生只需把握此阶段几个关键时间点即可获知答案。1949年,1952年,1953年-1956年。 因此该时期成果的取得原因有: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三大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五计划的实施,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苏联的援助。而两弹一星中最早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也是1964年,不属于②时期(1959-1962)。C从图中可知明显错误,如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恰在文革期间。籼型杂交水稻的出现在1973年,是袁隆平所培育的杂交水稻,不符合⑤时期(1975年后)。综上,可知答案选A。 24.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1979年到1992年,我国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体现了我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文革”期间,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B错误;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并未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故C错误。故选D。 二、材料题(25题19分,26题15分,27题18分) 25.答案: (1).特点:实行轮番执政;直接民主制;政事由全体公民集体议决;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自由和平等原则。 (2).确立: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王权;以立法的形式限制了王权;通过代议制政体确立议会的最高立法权。 (3).素质高的帝王统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有效地组织大型工程建设,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民族之间的融合,从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外交流,抵御外来侵略和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科技成就。 解析:(1)根据材料中“直接”、“自由和平等”、“轮番”、“集体议决”、“少数服从多数”等处信息即可对应总结出其特点有:轮番执政和直接民主制;政事由全体公民集体议决;坚持少数服从多数、自由和平等原则。 (2)依据材料中“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代议政体”、“一系列法案的颁布”等处信息可以将实现方式概括为三个方面,即: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王权;以立法的形式限制了王权;通过代议制政体确立议会的最高立法权。 (3)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史实可直接概括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即素质高的帝王统治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效地组织大型工程建设,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之间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利于抵御外来侵略;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科技成就。 26.答案: 点观: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非洲、拉美、亚洲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 史实:西方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兴起。思想上: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外交)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相对落后。比如,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发展缓慢,主要受以下因素阻碍:①政治上,专制主义达到顶峰;②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③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④思想上,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 总结:所以,亚非拉被殖民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亚非拉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 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关于西方崛起的两种观点,选一种观点或两种观点,结合与观点相关的史实进行分析评述,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能充分支撑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从中国、古希腊罗马政治法律、近代西方文明的演变等角度分析论证。 27. 答案: (1).变化:教学内容由百家学说到儒家经典;办学形式由私学为主到官学与私学并行;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较完备的教育体系;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充实官僚队伍。原因:唐宋变革所引起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科举考试制度的推动;经济、科技的发展;学术思想的发展。 (2).共同之处:课程内容设置重视西学;兴办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开启民智,培养新式人才;创办新式学堂,推动教育近代化。 (3).认识:教育是随着时代的需要而变化发展的;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解析:(1)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中的“汉代教育制度从文教政策和教育目的作了较大的调整”,可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目的等方面来回答;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唐宋时期教育制度的变革、科举制的发展、儒家思想的发展、多元融合的教育思想的开创等方面来回答。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影响等方面来回答二者的相同点。 (3)开放型题,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运用辩证的思维进行思考。回答时结合所学从教育的作用、时代的变化等角度来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