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西太原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西太原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2019-2020学年山西太原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选择题 ‎ ‎ ‎1. 1842年中英《善后章程》规定:“英国商民……与内地居民发生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清朝谈判大臣耆英洋洋得意,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有“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的好处。这反映出清朝统治集团( ) ‎ A.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B.洞悉英国侵略野心 C.力图解决中英矛盾 D.国家主权意识缺乏 ‎ ‎ ‎ ‎2. 据统计,1844—1856年广州进出口贸易总额呈下降趋势,对英贸易总额田3340万元下降至1730万元,失去了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鸦片战争后广州人抵制洋货 B.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 C.《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D.受到协定关税严重影响 ‎ ‎ ‎ ‎3.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但在实践中,为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反抗力量,稳固统治区域,“平均土地”转变为了“照旧交粮纳税”。这一转变说明( ) ‎ A.革命目标无法实现 B.政策的实施受形势影响 C.太平天国必然失败 D.国家政策受到时代制约 ‎ ‎ ‎ ‎4.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政府号召国民同心协力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而彼时的中国下层民众大多不关心战争,清朝上层也不能团结一致。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人全国之师”。这说明当时( ) ‎ A.日本举国团结一致 B.清朝统治腐朽没落 C.中国民族意识较弱 D.中日民众差距较大 ‎ ‎ ‎ ‎5. 慈禧贪恋权势,对义和团时而纵容,时而镇压,两面政策,相互矛盾。慈禧的这一态度客观上反映了( ) ‎ A.义和团并不可靠 B.时局动荡严重 C.清政府腐败无能 D.列强武力逼迫 ‎ ‎ ‎ ‎6. 据统计,从1902年到1911年,清朝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这说明了(        ) ‎ A.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动摇 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的条件逐渐成熟 ‎ ‎ ‎ ‎7. 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还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等。这些规定( ) ‎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C.宣告了清朝统治的彻底终结 D.表明三民主义目标得以实现 ‎ ‎ ‎8.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各省以筹措军费为借口开始“截留田赋”;《辛丑条约》签订后,各省“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这反映出( ) ‎ A.社会动荡导致财赋减少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军阀混战影响中央财政 D.地方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 ‎ ‎ ‎9. 五四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等几种,五四之后一年多,出现四百多种,其中很多都介绍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五四运动( ) ‎ A.促进了民众觉醒 B.宣传了民主科学 C.推动了思想解放 D.取得了初步胜利 ‎ ‎ ‎ ‎10. “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巴黎公社的这一规定(        ) ‎ A.切实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B.具有社会主义政权性质 C.赢得了社会广泛支持和拥护 D.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 ‎ ‎ ‎11. “工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夺取枪支弹药,筑起街垒,与反动军警展开战斗。在工人们的宣传感召下,有数万名士兵公开站到革命的一边。他们同起义工人一起,占领了沙皇的巢穴冬宫和政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首都起义获得完全胜利。”上述记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俄国二月革命 B.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七月流血事件 D.俄国十月革命 ‎ ‎ ‎ ‎12. 1917年4月,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提出,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应是苏维埃共和国,由全国的工人、雇工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        ) ‎ A.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现政府 B.找到了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C.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D.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 ‎ ‎13.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国共合作的实现(        ) ‎ A.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B.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C.消除了国共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 ‎14.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针对国共合作表示“不受国民党的限制,超越国民党所能允许的范围,不要别人委任,独立自主地放手扩大军队,在根据地上独立自主地发动群众,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权”。据此可知( ) ‎ A.共产党应在合作中保持独立性 B.国民党消极对待国共合作 C.日本全面侵华促进了国共合作 D.共产党欲掌握合作领导权 ‎ ‎ ‎15. 如表反映的是二战期间各战场平均每毙伤一敌要消耗的军备物资,由此可知( ) ‎ ‎30发子弹、7枚手榴弹 国民党 ‎2000发子弹、30枚手榴弹 欧洲战场 苏军 ‎30发炮弹、1300发子弹、230公斤航空炸弹 太平洋战场 美军 ‎3吨炸药 A.中国军队抗战条件艰难 B.中国共产党军事力量最强 C.美苏军队浪费弹药严重 D.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况复杂 ‎ ‎ ‎ ‎16. 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周恩来拟定的以“把战争继续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为指导思想,抓住当前极为有利的时机,逐个歼灭敌军重兵集团,加快战争进程的军事计划。随后人民解放军(        ) ‎ A.展开战略反攻 B.打响辽沈战役 C.发起渡江战役 D.挺进大西南 ‎ ‎ ‎17.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根据《选举法》在完成基层选举的基础上,由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央直辖少数民族行政单位,以及军队单位和华侨单位选举产生的1226名代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据此可知,本次大会(        ) ‎ A.初步建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 C.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实现了各党派共同执政局面 ‎ ‎ ‎18. ‎ 下表是某同学在查阅相关史料时搜集到的材料,材料集中体现了(        )‎ 回归前,占香港人口98%的华人长期不能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和参政权;回归后《基本法》明确规定,香港居民具有言论、结社、出版、集会、游行、示威等自由。‎ ‎2017年香港GDP为2.66万亿港元,较1996年的1.37万亿元翻一番。‎ 香港连续25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2016年,香港男女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81.2和87.3岁,双双位居世界前列。‎ A.香港问题由来已久 B.香港至今仍保持自由港特色 C.香港回归后,港人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保护 D.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 ‎19. “居委会千部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各项公务居民监。”这段顺口溜反映出( ) ‎ A.人民当家作主 B.民主政治协商 C.基层民主协商 D.基层民主自治 ‎ ‎ ‎20. 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一再表明,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于摧毁自近代以来,将中国置于屈辱地位的“旧世界”。为此新中国制定的外交方针是( ) ‎ A.“两个拳头打人”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 ‎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同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利益 ‎ ‎ ‎ ‎22.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表明(        ) ‎ A.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B.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 C.战后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 ‎ ‎23.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他们的互相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由它引发经常性战争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据此可知(        ) ‎ A.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威胁国际和平 B.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是冷战 C.不结盟运动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消除了霸权主义威胁 ‎ ‎ ‎24.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与过去杜鲁门到约翰逊政府的对外政策具有很大延续性不同,尼克松至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则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苏联军事实力的大幅增强 B.美苏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分歧 C.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D.美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 ‎ ‎25. 观察下列图片,这些图片共同反映了(        ) 2003年APEC领导人会议 2012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2014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 A.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 B.第三世界占据主导地位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确立 ‎ 解答题 ‎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蔬,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 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 各物及银钱亦然。 ‎ ‎——摘编自《天朝天亩制度》 ‎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材料三    中国人历来以文人治国,过度重视宪法为一纸文书,签字盖章而庄严收藏者,而忽视宪法有似于我人天赋之性能。殊不知议会采一院制或两院制,行政权由总统或内阁掌握,当日所写之宪法与下面一大群农村组织之关系极微,因为乡民的识字率一般认为 只有5%,农民只能集体指挥。传统的官制办法着重男人优于女人,年长的优于年幼,读书明理的优于目不识丁,这和全民投票的原则以及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经济之机会不仅不相 衔接,而且大相径庭。中国的大传统及小传统,过去统统有利行政之辅助工具,至今无一可资改造利用以增进民权,或者转变为多元社会之桥梁。在这种情形之下,代议政治只 是一种伪装,新成立之政党纵以不同的宗旨号召,当中无一可以切实代表各选区。同时城市内新兴的市民阶级力量也过于低微。在这混淆的时代里,军阀割据,使全国士气受挫,使新出生的中华民国丧失了所有尊严,新旧之间无法衔接。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 ‎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纲领的局限性。‎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基本原则。‎ ‎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推行宪政遇到的困境。‎ ‎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路人。……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岳麓版)‎ 材料二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并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因此,革命工作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首先是为了占领中心城市,这是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里,北伐战争的革命道路就是以城市为中心,先在大城市夺取政权。尽管1927年大革命失败,但是中共中央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这是由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以城市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在中国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极其落后的境况下,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是中国选择什么方式。 ‎ ‎——邓中华《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历史地位和评价》‎ 材料三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 ‎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所走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道路成功的原因。‎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早期斗争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原因和具体措施。‎ ‎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探索出了什么样的新道路?并指出这一道路的具体措施。‎ ‎ ‎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国革命探索道路的特点。‎ ‎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末期到战争结束,世界政治孕育着新的格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沦为战败国,被彻底排除出国际政治大国之列;英、法虽属战胜国,但力量大大削弱。唯有美国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到战争结束时,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经济、 军事实力均居世界第一。而同为反法西斯同盟大国的苏联,在大战中形成了与美国旗鼓相当的军事政治力量,成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另外,在1945一1947年间,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体系,因而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惊恐和不安。于是美国制定了遏制苏联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开始了对苏冷战。  材料二    我们曾经是世界第一位……这只是25年以前的事。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许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 材料三    多极格局的实质,是结构的变化,而这一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去美国中心化”,或 者说是“去美国霸权化”。 ‎ ‎——崔立如《多极格局与中美关系的新平衡》‎ ‎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世界政治新格局形成的背景。‎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除美苏外其他超经济力量是如何崛起的,并分析其对世界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 ‎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山西太原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选择题 ‎1.‎ ‎【答案】‎ D ‎【考点】‎ 鸦片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 A.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出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特征。 B.英国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而亲政府还非常高兴,并没有洞察英国侵略者的野心。 C.材料看不出清朝统治者是想解决中医矛盾。 D.材料反应的是英国人获得了在华领事裁判权,而清政府还认为这是好事情。明显可以看出清政府对国家主权的意识非常匮乏。‎ ‎2.‎ ‎【答案】‎ ‎【考点】‎ 鸦片战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B ‎【考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的纲领特征来分析。‎ ‎【解答】‎ A.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的纲领并没有在现实中得到很好的实施。但并不能说明革命目标无法实现。 B.之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在现实中难以实施,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战争环境。件可以看出政策的实施受到刑事的影响。 C.材料看不出太平天国运动必然是失败的。 D.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是受到当时的战争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因为时代的制约。‎ ‎4.‎ ‎【答案】‎ C ‎【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过程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A.材料只能反映出日本政府号召日本人团结起来,并不能说明实际上日本人真的团结一致。 B.材料能看出中国民众和中国上层统治集团并不团结,并不能充分说明清朝统治腐朽没落。 C.从材料可以看出大多数下层民众不关心战争。而且认为战争是北洋军事力量和日本人进行的斗争,说明当时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非常薄弱。 D.材料没有反应出日本民众和中国民众之间的差别。‎ ‎5.‎ ‎【答案】‎ B ‎【考点】‎ 义和团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义和团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A.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应该是不会直接冲击清政府,是可靠的。 B.由于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内外矛盾非常的尖锐,所以慈禧太后会时而纵容,时而压制义和团运动。 C.清政府如果真的腐败无能,就没有能力镇压义和团运动。 D.列强的武力逼迫只会让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不会让清政府纵容。‎ ‎6.‎ ‎【答案】‎ ‎【考点】‎ 辛亥革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7.‎ ‎【答案】‎ A ‎【考点】‎ 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颁布移风易俗的法令。‎ ‎【解答】‎ 材料中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还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等是在中国民国成立后,所以A符合题意; “根本好转”说法绝对,排除; C是1912年,清帝退位; 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8.‎ ‎【答案】‎ B ‎【考点】‎ 中国近代史综合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特征。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政治体制变化。‎ ‎【解答】‎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各省擅自截留或挪用赋税,实质说明当时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故B正确; 材料信息未体现财赋减少,排除A; 材料信息反映的不只是军阀混战导致中央财政减少,还包括农民战争,外国侵略。排除C; 通过材料“擅自截留”可以看出地方并没有财政自主权,排除D。‎ ‎9.‎ ‎【答案】‎ C ‎【考点】‎ 五四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A.材料信息主要体现的是思想文化的传播,并没有反映出促进民众的觉醒。 B.材料不光是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更主要的是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 C.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大量的外国先进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D.材料没有体现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0.‎ ‎【答案】‎ D ‎【考点】‎ 巴黎公社的成立 ‎【解析】‎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解题的关键是“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 ‎【解答】‎ ‎“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体现了人民主权,故D正确; AC材料未体现,排除;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政权性质,故B错误。‎ ‎11.‎ ‎【答案】‎ A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他们同起义工人一起,占领了沙皇的巢穴冬宫和政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首都起义获得完全胜利。‎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据此依据材料“他们同起义工人一起,占领了沙皇的巢穴冬宫和政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首都起义获得完全胜利”可知A正确。 B是无关项,排除。 七月流血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导火线,排除C。 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排除D。‎ ‎12.‎ ‎【答案】‎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3.‎ ‎【答案】‎ ‎【考点】‎ 中共一大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4.‎ ‎【答案】‎ A ‎【考点】‎ 侵华日军的罪行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 ‎【解答】‎ 通过材料“毛泽东针对国共合作表示不受国民党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吸取教训保持共产党在合作中的独立性,故A正确; 材料信息未体现国民党消极对待国共合作,排除B; 材料信息未涉及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排除C; 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 ‎15.‎ ‎【答案】‎ A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解答本题,考生要将表格中“各战场平均每毙伤一敌要消耗的军备物资”进行对比,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分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信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军队弹药缺少,武器落后,即使在正面战场也不能像英美那样以大量火炮弹药杀伤敌军,由此可见中国军队抗战条件艰难,故A项正确。 ‎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只凭弹药消耗无法判断军事力量力量的强弱,也无法判断出各个战场的战况,故排除A、D。 C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16.‎ ‎【答案】‎ ‎【考点】‎ 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7.‎ ‎【答案】‎ ‎【考点】‎ 第一届全国人大和1954年宪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8.‎ ‎【答案】‎ ‎【考点】‎ 香港澳门的回归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9.‎ ‎【答案】‎ D ‎【考点】‎ 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居委会千部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 ‎【解答】‎ A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基层民主实行自治而不是协商,排除C; 材料“居委会千部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体现的是基层民主自治,D正确。‎ ‎20.‎ ‎【答案】‎ B ‎【考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情况。关键信息是:在于摧毁自近代以来,将中国置于屈辱地位的“旧世界”。‎ ‎【解答】‎ ‎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旋律和对外关系格局的特点是:打倒美帝国主义,打倒苏联修正主义。因此,称为“两个拳头打人”。故排除A。 “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在此基础上与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在此基础上与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据此依据材料“于摧毁自近代以来,将中国置于屈辱地位的‘旧世界’”等可知B正确。 “一边倒”涉及的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 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21.‎ ‎【答案】‎ ‎【考点】‎ 历史文化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2.‎ ‎【答案】‎ ‎【考点】‎ 美苏冷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3.‎ ‎【答案】‎ ‎【考点】‎ 美苏两极格局 美苏冷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4.‎ ‎【答案】‎ ‎【考点】‎ 美苏争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5.‎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答案】‎ ‎【考点】‎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多极化趋势 欧洲联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解答题 ‎【答案】‎ ‎【考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多极化趋势 欧洲联盟 美苏冷战 苏联解体 欧共体与欧洲一体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