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16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课时作业16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

课时作业 16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8·成都高三诊断)鸦片战争前,太湖地区的传统蚕桑业生产过程有植 桑、育种、养蚕、锻丝及丝织五个工序阶段。大都由蚕农在家庭内部统一经营。 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蚕种制造、养蚕、缫丝等环节独立开来,成为独立的生 产行业。这一变化说明(  ) A.太湖地区的蚕桑业走向衰落 B.近代农业摆脱了半殖民地的特征 C.太湖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近代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解析:材料反映的蚕种制造、养蚕、缫丝等环节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说明 近代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趋势,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 20 世纪二三十 年代太湖地区蚕桑业的新发展,A 项错误;近代蚕桑业主要以出口为目的,B 项 错误;太湖地区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就已开始解体,C 项错误。故答案为 D 项。 答案:D 2.(2018·海口高三摸底)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猛 烈冲击,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社会 经济结构包括(  ) A.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 B.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 C.封建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猛烈冲击,封建自然 经济开始瓦解,但仍占主体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进入中国,出现洋务经 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 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出现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 民主主义经济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产生的,时间不符合“十九世纪七十年 代”,排除含有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 A、B、C 选项。 答案:D 3.(2018·西安高三段考)1874 年李鸿章指出:“军兴以来,凡有可设法生财 之处,历经搜刮无遗。商困民穷,势已岌岌。”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采取的 措施是(  ) A.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征收厘金 C.兴办民用企业 D.向外国银行借款 解析:材料反映了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而兴办民用工业,选 C 是 符合题意的,正确;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选项 A 不符合题 意,排除;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是兴办民用工业而非征收厘金和向外国 银行借款,选项 B、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答案:C 4.(2018·南昌高三模拟)1896 年盛宣怀上折直言银行之便利,认为“英、法、 德、俄之银行,流通一国之财货,而得国家之保护……善于中国之票号,乃商务 枢机所系。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材料强调(  ) A.华资银行可抵御列强经济侵略 B.外资银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C.清政府支持创立华资银行 D.传统票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解析:从材料“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可以 直接得出盛宣怀主张设立中国银行是为了抵御外国的经济侵略。故选 A。材料没 有体现外资银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清政府的 态度,故 C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传统票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排除。 答案:A 5.(2018·沈阳高三模拟)下面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下表 的解读比较全面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 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1849~ 1911 年,工商杂税收入上升说明近代企业有所发展,故 A 项正确,B、D 项包 含在 A 项之中;清政府的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反映了小农经 济逐步解体,而不是开始解体,故 C 项错误。 答案:A 6.(2018·石嘴山高三联考)1870 年代和 1880 年代初创办的安徽池州煤矿、 山东峄县煤矿和江苏徐州利国驿煤铁矿等企业,都是由私人资本集股设立的,却 都拉上“官督商办”的关系。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A.期望为企业提供政治保护 B.缓和官府面临的资金困难 C.希望企业由商办转为官办 D.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解析:材料反映的由私人资本集股设立的企业,却都拉上“官督商办”的关 系,是期望政府能够为企业提供政治保护。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所述与缓和官 府资金困难没有关系,排除 B 项;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 项材料不能反映, 排除。 答案:A 7.(2018·滁州市高三联合质量检测)1904 年清政府设立农工商部,其所定商 会章程中规定:“凡商务盛衰之故,进口多寡之理,以及有无新出种植制造各商 品,总值应按年由总理列表汇报,以备考核。”这表明农工商部(  ) A.意欲加重工商业税额 B.注重了解国内商情 C.注重扶植民族工商业 D.开始放宽民间设厂 解析:材料信息没有说明了解国内工商业情况是为了增加税额,A 项错误; 材料中的“多寡”“有无”“汇报”等信息都体现了对工商业情况的调查,说明 农工商部注重了解国内工商业情况,B 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对工商业实行 扶植与否,C 项不符合题意;清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甲午战后,D 项错 误。 答案:B 8.(2018·佛山高三质检)据 20 世纪初我国海关统计:进口货物价值 1915 年 比 1913 年减少了 20.3%,出口货物价值比 1913 年增加 14.8%至 20.5%。入超由 每年 2 亿多海关两减至约 3000 万海关两,1919 年更减至 1600 多万两。发生这 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 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C.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 D.民国政府鼓励大量出口 解析:根据“进口货物价值 1915 年比 1913 年减少了 20.3%,出口货物价值 比 1913 年增加 14.8%至 20.5%”可知,一战期间中国进口货物价值减少,出口 货物价值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这和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有关,故 A 正确;B 不符合史实,排除;一 战期间,中国国内环境并不稳定,C 错误;D 不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 要原因,排除。 答案:A 9.(2018·银川高三六校联考)下表反映了 1920~1936 年中国新式产业和传统 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情况(单位:%)。据表可知(  ) 年份 新式产业 传统产业 1920 7.37 92.63 1933 10.33 89.67 1936 13.37 86.63 A.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B.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 C.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D.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解析:表格显示传统产业比重一直占据 80%以上,而新式产业仍然停留在 10%左右,这一产业结构极不合理,所以应该进一步优化,故 C 正确;材料是产 业结构信息,并不能说明国民经济增长,故 A 错误;国内税收政策不能反映出, 故 B 错误;奖励实业不是调整产业结构,故 D 错误。 答案:C 10.(2018·衡水高三联考)1935 年 4 月成立的资源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主 管重工业的主要机构,其所办各厂矿,分布均远离沿海,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 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国民政府的着眼点是(  ) A.发展经济以便剿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B.为应对日本扩大侵略作持久抗战准备 C.加强中西部开发以改善民族工业布局 D.与地方实力派争夺利益与经济主导权 解析:1935 年日本已经开始侵华,材料中重工业厂矿的分布,说明是为了 对付日军侵略作持久抗战的准备,故 B 项正确;湖南和陕西并不是红军长征所 经过之地,故 A 项错误;改善工业布局不是当前主要目的,故 C 项错误;当前 主要任务是抗日,不是争夺经济主导权,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1.(2018·石家庄高三调研)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 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 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 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 难发现,材料能够“直接”反映的是面对日本侵华所造成的民族危亡,荣德生等 近代实业家奋起抗争、挽救民族危亡,足以证明材料是在强调近代实业家具有较 强的民族救亡意识,材料中的“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 织”“共抗争之”也足以说明实业家的确具有危机意识,其他三个选项也能体现 出来,但均不是直接体现出来的,所以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的只能是 C。 答案:C 12.(2018·北海高三段考)1946 年,千家驹在评价《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时说:“这种互惠是一种狼与羊的互惠。狼对羊说,你可以咬我一口,我也只要 咬你一口,这不是‘平等’‘互惠’之至吗?”千家驹旨在强调(  ) A.战后国际经济制度化不利于自由贸易 B.关贸总协定有助于实现国际贸易自由 C.后发国家对国际经济合理秩序的需求 D.平等互惠是战后世界遵循的共同原则 解析:“狼对羊说,你可以咬我一口,我也只要咬你一口,这不是‘平 等’‘互惠’之至吗?”说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具有对中国不合理性, 千家驹旨在强调后发国家对国际经济合理秩序的需求,C 正确;A、B 材料无法 体现,排除;“狼对羊说,你可以咬我一口,我也只要咬你一口,这不是‘平 等’‘互惠’之至吗?”体现的是不合理的经济秩序,D 不符合材料主旨。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6 分,第 14 题 26 分,共 52 分) 13.(2018·青岛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 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 26 年努力,于 1894 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 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 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 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 370 所小学、6 所中学和 3 所高等 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 700 余里 的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他晚年叹息:“幸哉一 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 泪江风前。”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 亨利·福特(1863~1947 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 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 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恰逢美 国 19 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 12 年努力,1891 年进入爱迪生公司,并成为 发电机总工程师。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 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 以失败告终。1903 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 40 秒 内跑完 1 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 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 型车 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 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 特点。(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一成一 败的原因。(16 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创办实业公司”“兴建工厂发展国民经济”“兴 办公益事业”等内容中概括张謇创办实业的特点。从福特的个人志向、创业精神 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概括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第(2)问,从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中去分析成败的原因。 答案:(1)张謇: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依靠官府支持;产业种类 丰富;热心公益事业。 福特:少年理想;依靠自主创业;执着于汽车产业;以大众化、平民化为目 标;注重技术创新。 (2)张謇失败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社会(遭受双重压迫);小农经济仍占主 体;缺乏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张謇个人投资过大,经营不善。 福特成功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注重创新;美国社会稳定,政策适 宜;社会消费的迅猛发展;福特个人对市场把握准确。 14.(2018·邯郸高三质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时间 主要内容 1861 年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1 年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 1862 年 京师同文馆创办。 1865 年 李鸿章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6 年 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 1872 年 李鸿章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由容闳指 导选派前往美国、欧洲。 1875 年 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0 年 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 年 设立开平矿务局。 表二 清末新政主要内容 时间 主要内容 1901 年 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 1903 年 清政府正式设立了商部。商部在各部中位于第二位,仅次于外务部。随 后颁布奖励实业措施。 1902 年 袁世凯练成北洋常备军一镇,约 12 500 人。后进一步扩编成北洋新军 6 镇。 1903 年 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由于庚子赔款后政府财政紧拙, 结果清末改革中的留学生计划全都留学日本。至 1907 年,留日学生总 数达一万五千人。 1905 年 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1905 年 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11 年 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改设责任内阁。 1911 年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又公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比较表一、表二,提取两项有关晚清政府改革举措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 知识予以说明。(26 分) 解析: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提取两项变化的信息。如:清政府由进行器物 变革到进行制度变革;晚清留学生由留学欧美为主变为留学日本为主等。其次, 结合所学,对所提取的两项信息逐一加以说明。如:对晚清留学生由留学欧美为 主变为留学日本为主进行说明,可以从甲午战败国人受到震动,日本明治维新取 得极大成功,清政府财政困难等角度说明。 答案:示例:变化一:清政府逐渐废除科举制。 说明:科举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有识之士的推动;西学传播和新式学堂的 兴办;民族工业发展需要各种实用人才。 变化二:清政府由重农抑商到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说明: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税收的需要;列强经济侵略加深;遏制革命以挽 救统治危机。 变化三:清政府由进行器物变革到进行制度变革。 说明:列强侵略加深;清政府自身统治危机加深;立宪派推动。 变化四:晚清留学生由留学欧美为主变为留学日本为主。 说明:日本距离中国近;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政府财政 困难。 变化五: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说明:《辛丑条约》规定;适应列强侵略的需要;适应清政府统治的需要。 (取以上任意两个变化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