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A. 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 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 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 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2. 孔子弟子子夏在全国许多地方办私学,广收门徒,其学生中不仅有兵圣吴起,还有李悝、魏文候和商鞅等;荀子的弟子中有韩非子和李斯等人。这说明( ) A. 儒家和法家思想主张一致 B. 诸子百家存在共通之处 C. 诸子百家思想皆源于儒家 D. 各学派思想融合的趋势 3. 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四处访贤求士等。据此可知,当时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 A. 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 B. 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C. 说明形成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 D. 冲击了世卿世禄制度 1. 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取百家思想之所长,被认为是战国百家争鸣时代最后的文化成就,又是文化史即将进入新历史时代的文化标志。据此可知,《吕氏春秋》( ) A. 反映了大一统的发展趋势 B. 建立了新的思想体系 C.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D. 结束了百家争鸣局面 2. 唐太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鉴,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这表明( ) A. 商人的经济地位优越 B. 商人的行为违反社会良俗 C. 抑商观念仍未得到改观 D. 商人仍未获得自由民的政治地位 3. 北宋皇祜四年,全国疫病流行。宋仁宗发布诏令,询问政令传达和执行的情况,并规定凡是有关州县疫情的公文及臣僚奏疏直达于上。受国家的重视,医学家、儒士文人编撰方书之风盛行,这些方书著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在国家瘟疫救治体系中也发挥了辅助作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北宋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 社会力量承担防疫主体责任 C. 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 宋代的儒学注重社会责任感 4. 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陕北地区主要以祭祀掌管行云布雨之权的龙王为主,杭嘉湖地区则以祭祀蚕神嫘祖较为普遍,闽广地区一般主要供奉保佑海上平安的妈祖。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迷信思想影响经济发展 B.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 C. 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 民间信仰信众具有广泛性 5. 两宋时期,中国硕大的沙漏倒转了,给产出稻米的地区带来了长久的好处,而对出产小米和小麦地区的确不利。这里的“沙漏倒转”指的是( ) A. 北方长期战乱频发 B. 北方环境日益恶化 C. 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D. 经济重心由北向南 6. 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有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 ) A. 理学背离“五经”原旨 B. 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 C. 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 D. 用思辨方法来对待理学 1. 明代休宁商人张洲早年为科考而潜心习读朱熹等人的理学著述,促使其在以后的经商活动中能做到“以忠诚立质,长厚摄心,以礼接人,以义应事。”张洲的做法主要表明( ) A. 朱熹的著述成为当时科考的教科书 B. 程朱理学对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 C. 明代程朱理学能保证商人诚信经商 D. 明代商人从事经商活动要讲求诚信 2.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A.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3.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对于明朝何以衰、何以亡的问题进行探究和反思,普遍地主张黜虚务实,倡导分权“众治”,由此形成了一股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新思潮。由此可知,该新思潮( ) A. 具有爱国与民主意识 B. 摆脱了传统儒学的束缚 C. 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D.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4.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 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 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陈旭麓指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 A.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 动摇了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 C. 结束了近代中国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6.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即郡县制、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展开。由四大基本制度共同支撑的“大厦”是( ) A. 儒学独尊 B. 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 D. 国家财政 1. 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 A. 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 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 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 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2. 该书(《海国图志》) 被梁启超誉为“经世”著作, 是当时最详备的世界历史地理参考书, 书中主要包含西方国家的各种先进科技知识,被誉为“百科全书”。该“著作”的主张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君主立宪” D. “民主共和” 3. 《海关十年报告》: “中国资本家组织的一个公司, 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并聘了几个工程师和技师……该厂已自英国买来一座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及锅炉……”材料说明近代民族工业( ) A.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B. 得到外商资助发展迅速 C. 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D. 深受封建势力的压制, 发展艰难 4. 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等。这说明五四运动( ) A. 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 B. 有利于形成革命统一战线 C. 有利于推动文化全面转型 D. 有利于促进民众觉醒 5. “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不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据此判断,该材料应出自( ) A. 张学良《东北易帜回忆录》 B. 张学良《西安事变回忆录》 C. 蒋介石《1936年日记》 D. 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6. 古希腊哲学中有一著名命题:“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该命题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 B.泰斯勒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倡导民主政治 B.对理性的尊崇 C.强调依法治国 D.忽视集体利益 2.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基督教世界。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发展使各国民族意识增强 B. 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腐败 C. 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 D. 宗教改革冲击天主教的权威 3. 14-15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阶级形成,并从中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这一现象( ) A.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体现 B. 孕育了反封建政治力量 C. 促进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 是文艺复兴促进的结果 4.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文艺复兴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宗教改革对人民觉悟的提高表现在( ) A. 让人们开始追求现世生活享受 B. 使欧洲人放弃对教会的信仰 C. 打破了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迷信 D. 追求人权自由构建理性王国 5.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6. “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 煤炭资源缺乏 B. 劳动力较丰富 C. 海外市场广阔 D. 追逐更大利润 1. 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并利用重工业的雄厚力量,确立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统治地位。这表明(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重点是重工业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工业结构变化 C. 重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D. 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2. 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的大约20年间,曾出现过三大历史事件: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形成了与资本主义阵营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符合材料的说法是( ) A. 推动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 B. 客观上使世界经济秩序走向制度化体系化 C. 不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D. 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与不安 3. 撒切尔主义是指撒切尔夫人上台后(20世纪80年代)的一股意识形态,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以至于几年前英国一家电视台在做“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英国人”的民意调查时,撒切尔夫人以高票荣膺探花。你认为出现这种调查结果是因为其( ) A. 使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发展持续低迷 B. 反对对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凯恩斯主义 C. 造成了贫富差距过大和社会分裂 D. 不符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框架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三 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作臣子的害怕受到责罚而希望得到奖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韩非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其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孔子和韩非子的基本观点,并分析二人所说的“德”有何不同?(4分) 32.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鏊(同“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痰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材料二 欧洲北部各国的世俗统治者多半并不关心宗教改革的理论,而只关心这些理论作为他们控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值……当他们决定取消教廷的司法权时,他们就必须寻找能够表明整个教会无权行使这种司法权的证据,这就使他们与路德及路德的教徒们有了共同点。 ——摘编自[英]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4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与路德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4分) 33.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史学家阿克顿勋爵认为“文艺复兴是近代的起点”。 材料一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就是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却在于随之而来的人的力量、潜能、人的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这是一种由对于感性生命的追求、过渡,上升到理性精神的升华,是人类追求的结果,这也正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同古希腊人本主义的最大区别。 ——邹丹《文艺复兴:人性的张扬与反思》 材料二 德意志人文学者大都在意大利生活多年,所以他们深受“分外纯粹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开始抛弃基督教的来世观念,注重人的现实生活……新式世俗性教育在德国发展起来。在这种新式教育中,除了教育对象突破了教士圈子外,教育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神学范围。马丁 ·路德自中学至大学基本上都是接受这种教育。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他接受了科学知识教育,并第一次听到“改革”这个词,第一次读到圣经全译本,“极感震惊”。 ——朱婷、郑祖铤《文艺复兴对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本主义的不同。举例说明古希腊人文精神是如何重视人的尊严。(4分) (2)据材料二,归纳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德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影响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哪些观点的产生?(6分) (3) 综合上述材料,你是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是近代的起点”的含义? (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CDDAC 6-10 DBDCB 11-15 AACDB 16-20 BACDD 21-25 ABABC 26-30 ADBB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2分) 【答案】(1)变化:身份标志由低级贵族转变为知识分子;由文武并重到以文为主;由受制度约束到自由流动;政治地位提高,广泛参与朝政。原因:分封制走向崩溃,等级观念逐步淡化;私学发展,“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士人从不同阶层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各种政治主张;各国国君出于争霸需要,倚重士人。(8分) (2)观点:孔子主张以德治民;韩非子主张利用赏罚来治民,加强君主的权威。不同:孔子所说的“德”主要指统治者对臣民仁爱,爱惜民力,反对刑杀;韩非子所说的“德”是与刑罚并举的一种控制手段,并不反对刑罚。(4分) 32. (14分) 【答案】(1)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来加强君主权威,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学说来劝诫君主行德政。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通过正君心学说,要求君主“存天理,去人欲”。 (4分) (2)共同原因: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思想内涵;继承、发展传统思想并予以创新;符合世俗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具有超前意识等。(任意三点得6分) (3)认识:思想文化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的和进步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4分) 33. (14分) 【答案】(1)不同:文艺复兴侧重于理性,古希腊侧重于感性。举例: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人的感觉);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4分) (2)影响:德国人开始抛弃基督教来世观念,重视现实生活;开始世俗化教育。(4分) 观点:信仰即得救赎;人人可以直接阅读《圣经》。(2分) (3)推动了人性的解放,社会的进步等。(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