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区)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杜甫24岁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留下《望岳》一诗,其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齐鲁”之称源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召公之子受封于鲁 B. 鲁国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 C. 鲁国是因功臣受封 D. 鲁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鲁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故B正确;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故A项错误;鲁国是同姓诸侯国,不是功臣封地,故C项错误;宋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故D项错误。 2.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属于 A. 十三州刺史 B. 御史大夫 C. 参知政事 D. 三司使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周行郡国”“省察治状”“断治冤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由此可判断是刺史;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A项正确。B项是秦朝的中央官制,排除;CD项是宋朝的中央官职,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进行分析,结合“《汉书》记载”和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3.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 A. 清代军机处 B. 元代中书省 C. 宋代枢密院 D. 唐代门下省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军机处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军机处官员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替皇帝办事,但它却又是皇权高度强化的重要标志。故A项正确。元代中书省、宋代枢密院、唐代门下省都不是临时机构,故都排除。 点睛: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4.下图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 B. 一牛挽犁取代耦犁 C. 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 D. 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 【答案】C 【解析】题图片都是使用牛耕,不能说明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排除A;图片都是使用两牛耕地,B说法错误;畜力代替了人力,牛耕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C正确;耦犁适合小农经济,排除D。 5.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关中农民”、“暗渠”、“竖井”、“明渠”、“干旱地区”等词或词组所表达的历史概念是 A. “井渠法”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高转筒车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关中农民”、“暗渠”、“竖井”、“明渠”、“干旱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关中地区的井渠法,故A项正确;郑国渠和都江堰是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BC项排除;;D项是唐朝的灌溉工具,排除。 6.龙泉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之一,素有“世界青瓷看龙泉”之誉,建国后周恩来特批“首先恢复龙泉窑的生产”。其窑址在今 A. 河北省境内 B. 陕西省境内 C. 江西省境内 D. 浙江省境内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它在今浙江省境内,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龙泉窑在浙江省境内而非河北省境内,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龙泉窑在浙江省境内而非陕西省境内,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龙泉窑在浙江省境内而非江西省境内,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7.从周代开始一直存在宵禁制度(禁止夜间活动)。早晨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打开,日暮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关闭。唐大和五年(831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唐诗人王建(768-835)“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开成五年(840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由此可见唐晚期 ①抑商政策开始改变 ②商业发展促使政策的调整 ③夜市已经比较繁荣 ④政府依然禁绝夜市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始终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①说法错误,ACD应该排除;②③④表述均符合材料,正确,所以答案选B。 8.历史理解是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对以下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 B. 体现工业革命商品输出需求 C. 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D. 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答案】D 【解析】从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等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南京条约》中有协定关税的内容,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故ABC项理解正确,不合题意。D项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朝鲜东学党起义,并非为《南京条约》的签订,符合题意。 9.爱国诗人丘逢甲率绅民上书清政府:“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以下符合丘逢甲践行其誓言的行动是 A. 驾舰撞向“吉野”,不幸中鱼雷与舰同沉 B. 率领黑旗军,在台中附近的大甲溪伏击日军 C. 组织领导义军,在新竹、台南等地痛击日军 D. 淞沪抗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迫使其三易主帅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可知,反映的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战争中,丘逢甲组织领导义军,故C选项正确;A选项是黄海大战,B选项是刘永福的行动;D选项是抗日战争中的战役。 点睛:本题考查台湾人民反割台战争,需要掌握丘逢甲的行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判断出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0.下图黑色线框部分①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形势图,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主题是 A.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发展 B.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 C.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燎原之势 D.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控制区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①处于武汉地区,题干图示的内容可知,反映的是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纷纷独立的形势,因此主题是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应排除。 11.“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该宣言发表于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的背景,故A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BCD三项。 12.下图是《申报》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国民政府发表该声明的直接背景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太原会战 C. 八一三事变 D. 淞沪会战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日军对上海的进攻直接威胁着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南京,也威胁到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这就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增调军队,实行抗战政策,因此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故C项正确,BD项不符合题意;A项是1931年发生的,排除。 13.历史学科学习必须具有“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下列4幅图反映了中国近代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④②③① B. ④③②① C. ②④①③ D. ②③④① 【答案】A 【解析】①是1947年战略反攻;②是1934年—1936年红军长征;③是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④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依据时间排序A项正确。 14.“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它的推行 A. 促使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B. 推动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的诞生 C. 使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 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可知,这指的是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建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从而使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推动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的诞生,故B项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故D项错误。 15.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B. 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 C. 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 D. 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通货膨胀了64%……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布局的改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在材料亦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近代一直没有实现,且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1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是 A. 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故C项正确,BD项排除;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1954年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使命完成,故排除A项。 17.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下列属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采取的重大举措的是 A. 修订新时期宪法,成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 把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C. 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 D. 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90年代”,A项是198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B项是1999年,符合题意;C项是198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D项是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点睛:解题时注意抓住题干时间“20世纪9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8.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的方案。该方案的提出 ①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②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④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②③④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时,故①错误。所以答案选D项。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直接反应是 A. 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B. 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道歉与赔偿 C. 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 D. 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日本和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故A正确;BC明显不符合有关主旨,故排除;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错误。 20.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突破期,对于这一阶段外交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A. 坚持一个中国是建交的重要原则 B. 民间外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 超越了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限制 D. 结伴外交使中国外交更灵活 【答案】C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说明坚持一个中国是建交的重要原则,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2年中日建交,起推动作用的是日本民间团体,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1953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符合题意。20世纪70年代中国坚持一大片、一条线,体现中国外交更灵活,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1953年6月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对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即在企业的正当盈利中,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的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分配,简称“四马分肥”。这一办法 A. 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B. 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 【答案】B 【解析】“四马分肥”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分配形式的形象说法,故答案选B。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排除A;1984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排除C;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于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排除D。 22.下图是建国后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A. 片面追求生产关系变革的高程度 B. 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 C.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 D. 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初步成果 【答案】B 【解析】图片反映了1958年经济上的“大跃进”。“大跃进”是指片面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A项是指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不是生产领域的革命,而是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违背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规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错误探索,排除CD。故答案选B。 23.“58年运动脱轨后最后明确下来的东西,就是“队﹣﹣大队﹣﹣公社”的三级所有体系……直至80年代,它在亿万农民中完好的发挥着作用。”率先取消“队﹣大队﹣公社”的三级所有体系的是在 A. 安徽凤阳 B. 四川广汉 C. 广东深圳 D. 辽宁大连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的是“队﹣﹣大队﹣﹣公社”的三级所有体系指的是人民公社体制。1980年,四川广汉率先取消人民公社,故B项正确;安徽凤阳是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A项错误;广东深圳是第一批经济特区,故C项错误;辽宁大连是第一批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故D项错误。 24.《城南旧事》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小说中的是 A. 报纸上出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 B. 穿着列宁装是一种时尚 C. 主人公去教堂参加新式婚礼 D. 搭乘地铁出行成为现实 【答案】C 【解析】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排除A;20世纪50年代,我国穿着列宁装是一种时尚,排除B;民国后,西式婚俗在我国大城市开始出现,故选C;我国是1969年才有地铁,排除D。 25.梭伦改革在经济上推行“解负令”,该举措有利于 A. 贵族 B. 奴隶 C. 平民 D. 外邦人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扩大了公民的基础: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故C项正确,A项排除;BD项是被统治阶级,排除。 26.“不会有人同意水手或者建筑师或者音乐师或者其他人通过抓阄方式成为城邦的首领。”苏格拉底批判抽签选举是因为抽签选举 A. 促使贵族再度垄断权力 B. 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 使得妇女能够参与政事 D. 破坏了雅典公民参与政事的积极性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通过抓阄方式”可知,反映的是雅典民主通过抽签方式使不同素养的人成为执政官,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与误用,故B项正确;A项错误,雅典是民主制而不是贵族制;C项错误,妇女不享有民主权力;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通过抓阄方式”的理解;从中分析出雅典民主抽签方式的弊端,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7.《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人)和解,则他本身应遭受同样的伤害”。该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B. 掺杂一些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C. 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 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十二铜表法》规定对“故意伤害他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人)和解”的,则本人应“遭受同样的伤害”,这保留了原始“同态复仇”的做法。故答案为B项。A项,《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滥用法律的权力,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但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但与材料所示内容无关,排除。 28.《世界上下五千年》一书中在描述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表述。“进口的国王”是指 A. 查理一世 B. 詹姆斯二世 C. 威廉三世 D. 查理二世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进口的国王”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进口’的国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英国“光荣革命”,威廉和玛丽是从荷兰迎接回国执政的,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9.2016年4月21日迎来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90岁寿辰,她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下列有关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权利说法错误的是 A. 女王“统而不治” B. 世袭君主,是国家最高权力象征 C. 王权受法律限制 D. 拥有对政府行政权的监督控制权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是世袭君主,是国家最高权力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受法律限制,没有实权,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符合题意。 30.美国国家教育部门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耐人寻味。《共产党宣言》最初是 A. 《莱茵报》的核心文章 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 C.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 D.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指导性文件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指毛泽东思想,排除;D项早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排除。 31.历史竞赛中,主持人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的回答是 A. 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 欧洲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C. 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D. 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工业革命开展促使社会矛盾激化,A正确;B属于政治;C属于思想;D属于个人努力。 32.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该讲话 A. 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 便利美国经济上控制西欧 C. 有助于欧洲稳定与发展 D.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答案】A 【解析】材料“1947年3月杜鲁门”“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故A项正确;BC项是指马歇尔计划;D项错误。 33.1950年法国外长罗贝尔对外宣布:“问题不在于说废话,而在于采取一项大胆的行动,一项建设性的行动……今天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方面,在与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性的行动,其后果将使欧洲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项建设性的行动是 A. 实现西欧与苏联的缓和 B. 接受马歇尔计划 C. 完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答案】D 【解析】材料“1950年法国外长罗贝尔”“在与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体现了法德关系的缓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项建设性的行动是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联,B项体现的是美欧关系,C项是军事对抗组织,故ABC三项错误。 34.因西欧国家纷纷减持美元,2002年美元在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中占比由2001年的71.4%下降到67%,西欧国家减持美元是因为 A. 美欧关系彻底恶化 B. 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启用 C. 美国霸权不得人心 D. 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2002年”和材料“西欧国家纷纷减持美元”,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国家减持美元是因为2002年欧元启用,故B项正确;A项错误,错误在“彻底恶化”;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35.1992年,在雅加达召开了第十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以下是对该会议的报道,其中正确的是 A. 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B. 正式接纳中国作为其新成员 C. 作为独立力量进一步加强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 D. 铁托、尼赫鲁是主要推动者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第十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力量进一步加强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故C项正确;AD两项是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应排除;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而是观察员国,故B项错误。 二、主观题 36.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直接影响到了政局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过程: 西周 秦 元 血缘、先代贵族、功臣 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中央节制地方 分封制 A: B: (1)请按表中示例,填写A、B两处地方管理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这一制度使地方官“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的表现。 材料 本宪法既未授予联邦,又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未经州的同意不能剥夺任何一州在参议院的平等代表权,以及变更州的边界;……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能与外国签订条约或协议,不能征收进出口税,无权设立军队,不能发行货币,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及妨碍执行联邦法律。……加入联邦的各州不分大小,政治上一律平等。 ——摘录于弗格森和麦克·亨利《美国政体》 (2)依据材料概括联邦政府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州政治平等权在国会代表分配中是如何体现的?概括指出联邦制的意义。 【答案】(1)A处郡县制,B处行省制度。表现:①重大民政事务须呈报中书省,军政呈报枢密院;②不得更改赋税制度与调动军队;③定期朝觐皇帝,向皇帝负责;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采取省官互迁加以控制 (2)权力:①与外国签订条约与协定,②征收进出口税,③设立军队,④发行货币等。代表分配: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意义:①美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有利于形成全国性市场,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维护国内统治秩序,应对外来威胁);②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解析】(1)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中央集权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所以A处郡县制,B处行省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表现。 (2)从材料中的“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能与外国签订条约或协议,不能征收进出口税,无权设立军队,不能发行货币,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及妨碍执行联邦法律”可以得出联邦政府权力。结合美国1787宪法的内容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37.中国的重大外交举措与世界局势的变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注:指新中国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概述该原则提出与完善的过程? 材料二中俄关系成熟而稳定,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20年前,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5年前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是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要内涵。……中俄关系打破了西方对大国关系的传统认识,是让西方人开眼的21世纪大国关系。 ——摘自2016年6月28日人民网文章《普京“旋风式”访华观察: 中俄联合声明18次提“支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俄关系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答案】(1)背景:①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②周边国家对中国“一边倒”战略存有疑虑;③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过程:1953年12月中印会谈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分别发表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亚非会议进一步完善 (2)特点:①战略协作伙伴;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评价:①打破了西方对大国关系的传统认识;②推动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③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考查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和该原则提出与完善的过程;中俄关系的特点及其评价。 (1)第一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一“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战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第二小问的过程,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12月中印会谈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分别发表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亚非会议进一步完善。 (2)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二“中俄建立了战协作伙伴关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是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要内涵”可以得出特点。第二小问的评价,依据材料二“中俄关系打破了西方对大国关系的传统认识,是让西方人开眼的21世纪大国关系”,结合所学可知,中俄关系的这一特点打破了西方对大国关系的传统认识;推动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38.“经济结构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是现代经济典型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摘自茅盾《春蚕》 材料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老通宝所处时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并分析材料所述“决定”的历史影响。 【答案】(1)变化:①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②小农经济受沉重打击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③近代交通运输业出现;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原料掠夺). 影响:①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②客观上为近代民族工业的成长提供条件. (2)标志:1992年,中共十四大. 影响:①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②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原则具体化. 【解析】(1)变化:材料中的“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可得出变化: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小农经济受沉重打击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近代交通运输业出现。原因:根据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分析回答。影响:可分别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得出影响:使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同时客观上为近代民族工业的成长提供条件。 (2)标志:街和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根据“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概括得出: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原则具体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