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12讲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和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学案
第12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和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考点一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两次工业革命 (1)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与工程师 科技含量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发展进程 首先发生于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 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出现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 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 殖民扩张 掠夺原料、输出商品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整体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②文明史观: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③近代化史观: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④社会史观: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 ⑤生态史观: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表现 ①空间范围日益扩大。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 ②联系方式更加快捷。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马、帆船运载到汽船、火车、汽车、飞机运载的过程,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传递的方式,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 ③商品种类迅速增加。经历了由农牧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到工业产品与原料的交换,再到资金、劳动力与商业服务的交换。 ④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公司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 ⑤ 贸易中心变化。1400—1700年,西、葡、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来美国取而代之。 (2)影响 ①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②从道德的角度看: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③从文明演进角度看: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1.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解析 根据材料“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可知,题目着重说明:伴随着英国国内外市场的扩大,生产技术无法满足越来越广阔市场的需求,所以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的迫切问题,故B正确。 答案 B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汽车……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 ) 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 B.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C.交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 D.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解析 依据题干“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故B项正确。 答案 B 考点二 欧美代议制的扩展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1.欧美代议制的完善和扩展 (1)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壮大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2)美国 ①美国内战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②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两党制,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法国 ①确立: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②内容: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 ③影响: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德意志帝国 ①确立:1871年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②内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并对其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但其对政府缺乏监督作用。 ③特点: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④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2.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①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②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巴黎公社运动 ①背景: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屈膝求和,人民强烈不满。 ②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1.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解析 材料反映出1873年君主派和共和派还处在反复的较量中,政治局面错综复杂,故A项正确;共和派主张建立共和政体,与无产阶级无关,故B项错误;“联合派”如果获得胜利,将带来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政治转向,对社会安定不利,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共和派在政治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 A 2.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 D.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政权的局限性而非性质,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由材料“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可知巴黎公社缺乏统一的领导,随意性较强,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的局限性而非进步性,故D项错误。 答案 C 考点三 工业文明冲击下俄国和日本的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①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落后。 ③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2)内容 ①“二一九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民仍受“村社”的管理。 ②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进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 (3)评价 ①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 ②局限性: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③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①国内危机:幕府专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②民族危机:黑船来航,民族危机加深。 ③独立改革派的形成;武装倒幕的成功;成立明治新政府。 (2)措施 ①政治: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近代天皇体制。 ②经济: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文化:推行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社会习俗推进西化。 ④军事:建立现代化军队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3)评价 ①进步性:逐渐摆脱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的强国;为邻国提供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②局限性: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1.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 ) A.“殖产兴业”政策 B.废除旧的体制 C.“文明开化”政策 D.进行军事改革 解析 依据材料“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可知,材料强调国家民族独立应以学问为最急的事物,也就是说要加快发展教育,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可知,这是属于“文明开化”的内容,故C项正确。 答案 C 2.列宁说:“1861年2月19日,是俄国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开端。”这句话肯定了沙皇( ) A.彻底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B.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C.巩固俄国沙皇专制制度 D.提升俄国人民生活质量 解析 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毕竟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所以列宁认为,“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据此B正确。 答案 B 考点四 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文学与艺术 1.科技 (1)生物进化论 ①诞生: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②观点: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是不断变异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③ 意义: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 ①蒸汽时代:1785年“万能蒸汽机”运用于纺织业;蒸汽机运用于交通运输业;1807年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②电气时代: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发明和改进了电话、电报、电影等。 ③影响:前者: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大量工厂纷纷建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后者: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垄断大企业时代到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 ①背景: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②成就: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拜伦《唐璜》;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③特点:深入发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①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暴露。 ②成就: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等。 ③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美术 (1)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2)现实主义:库尔贝的《石工》,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米勒的《拾穗者》。 (3)印象画派:特点:注重“光”与“色”的效果;代表作: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 4.音乐和影视 (1)音乐:贝多芬是架起欧洲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桥梁的人。 (2)电影: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第一部电影,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1.诗人歌德说:“《唐璜》是彻底的天才的作品,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温柔到了最纤细动人的地步。”这表明《唐璜》( ) A.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B.激烈批判了自由主义 C.具有浓郁的反思理性社会的特点 D.深刻影响了启蒙运动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璜》是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浓郁的反思理性社会的特点,故C项正确,A、B项错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在启蒙运动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 C 2.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番言论反映的文学流派是( ) A.热情的讴歌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B.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 C.以独特的个性化视野描绘感觉 D.强调真实客观的再现典型人物 解析 依据材料“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可见材料强调的是现实主义文学风格的特点,结合选项:现实主义文学主张强调真实客观地再现典型人物,故D正确。 答案 D 考向一 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两次工业革命 (1)以世界市场的扩大为切入点,考查对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 (2)以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为切入点,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3)从历史反思和生态史观角度考查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4)以史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考题例证1] (2019·全国Ⅰ卷,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关联主干 工业革命的特点 寻找题眼 由材料“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 错点诊断 由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资金保障”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大多来自一线工人 答案 A 链接 新教 材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将人类历史分别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挖掘 认知 深度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②技术来源: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③开始部门:首先发生在轻纺部门。 ④范围: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 挖掘 认知 深度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②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 ③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④在一些国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例如:德国和日本。 ⑤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 ⑥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感悟 核心 素养 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工业革命在推动全球化进程,带动政治上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和社会生活文明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考向二 文明的多样性——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扩展和马克思主义诞生 (1)结合“一票共和”,考查法国共和制确立的特点。 (2)结合1875年宪法的内容,考查启蒙思想在法国共和制中的体现。 (3)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德意志统一对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4)引用文献材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原因。 (5)创设新情境,考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考题例证2] (2019·海南单科,17)1889年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22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召开大会并通过决议:“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这反映出( ) A.法国大革命精神是大会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无产阶级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 D.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关联主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寻找题眼 依据材料“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并结合所学,可知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体现 错点诊断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推翻资产阶级”;1848年《共产党宣言》就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工人阶级在19世纪上半期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与题目时间不符 答案 B 挖掘 认知 深度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只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 (2)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 (3)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通过的法案须经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 (4)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拓展 教材 宽度 德国代议制不彻底的原因 (1)历史原因:德国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容克贵族在德意志的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鲁士邦国在统一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帝国成立后,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 (2)现实原因:资本主义起步晚,发展不充分,软弱的德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帮助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同他国展开竞争。 考向三 不可阻挡的潮流——工业革命冲击下俄国和日本的近代化改革 (1)以具体的史料为切入点,考查明治维新、1861年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以纵横比较为切入点,考查农奴制改革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考题例证3] (2018·北京文综,21)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四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B.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 C.实行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 D.鼓励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 关联主干 日本明治维新 寻找题眼 根据材料中的“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可知,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有利于打破贵族和武士的特权,推动国民平等,加强国家对百姓的管理,便于征兵、征税等 错点诊断 “取姓”与引进西方生活方式没有必然联系;废藩置县是日本明治政府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一项划时代的政治变革;殖产兴业主要指发展近代工商业。均与材料无关 答案 A 拓展 教材 宽度 日本明治维新的启示 (1)顺应历史潮流;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综合国力。 (3)要重视教育和引进先进技术。 (4)学习西方时,要有选择性,不可盲目西化。 挖掘 认知 深度 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这次改革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封建残余,使改革后俄国近代化面临深刻的危机,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考向四 欧美社会转型的精神体现——19世纪以来的文学和艺术 (1)以文学素材为切入点、考查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时代特征和代表作品。 (2)以史料实证为切入点,考查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3)结合具体美术作品,考查印象主义美术的特征。 (4)结合不同文艺作品,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文艺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考题例证4] (2019·江苏单科,17)“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经验之歌》中用组歌描绘了扫烟囱孩子,从侧面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的英国社会。这首诗歌( ) 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 B.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 C.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 D.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 关联主干 19世纪以来的文学——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 寻找题眼 “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在那里哭哭啼啼!……‘因为我原先在野地里欢欢喜喜,我在冬天的雪地里也总是笑嘻嘻’” 体现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思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浪漫主义风格,表达诗人对工业革命的不满 错点诊断 现实主义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印象主义强调的是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答案 A 挖掘 认知 深度 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1)在描写对象上: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2)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知识 关联 比较 不同文学流派的特征 (1)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体现反叛精神和理想主义的追寻。 (2)现实主义文学: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意细节的真实。 (3)现代主义文学:用怪诞的手法集中表现自我,反传统、反理性,表达苦闷、迷惘、变态的心理。 感悟 核心 素养 唯物史观——多元文化的现代世界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西方文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互借鉴和融合,共同构筑了多元文化的现代世界。 题型12 自拟论题类 [典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部分目录: 说明从通史视角审视历史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明答题方向 ) 明确答题要求 答案 示例 子目:改变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概述: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技术不断革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18世纪,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工业城市的发展,带动了铁路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随后向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首先实现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最早完成工业革命。 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并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同时,工业革命也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和环境污染。 |解题技法| 自拟论题类 1.增分策略:此类题型要求学生根据已有信息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找寻适合的角度进行阐述。一般来说,从“学者观点”到“自成一说”,要求视野开阔,贯通中外,立意高远,直面热点。论证分析时注意史论结合,以历史事件或史实为依托进行分层论述,逻辑思维一定要清晰。 2.清障点拨 :切忌出现生、偏、怪、难的自拟论题,一则易出现观点错误,立场模糊,二则缺乏史实难以论证充分。评价历史事件注意不要脱离当时历史环境而空谈长论,更不能凭个人的感情和主观臆断评价。 [题型对接题] 1.(题型:因果类)18世纪中叶,为利用水力,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建在水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但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曾经担任格拉斯哥大学实验员的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并获专利。它以煤作燃料,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万能蒸汽机”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科学理论的发展 B.自由主义的影响 C.专利政策的保护 D.市场需求的推动 解析 从材料中明显可以看出,蒸汽机的改良发明是为了适应工厂建立的需要,所以根本原因应该是市场需求的推动。 答案 D 2.(题型:表明类)18世纪中期,英国60%的五金制品、50%以上的其他制成品销往北美殖民地。与此同时,英国西非殖民地进口的制成品有86.5%来自英国。上述状况表明当时的英国( ) A.满足了殖民地的需求 B.工业革命具有必然性 C.实行低关税刺激出口 D.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 解析 由于英国有广阔的殖民地,所以对本国工业制成品的要求数量较大,这刺激了英国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得英国当时的工业革命具有必然性。故选B。 答案 B 3.(题型:反映类)宰相俾斯麦提交的议案因下议院的反对而遭到否决后,采取强硬的手段,把议员请到了宫里,并直接对议员宣称议案已经得到了君主的认可,并解散了议会。这反映了19世纪晚期德国( ) A.上下议院都不拥有立法权 B.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宰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D.君主形式上掌管着国家大权 解析 材料中“因下议院的反对” ,宰相俾斯麦解散议会,这是对下议院立法权的干涉,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故B项正确。 答案 B 4.(题型:推理类)马克思说:“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 A.是完全的无产阶级专政 B.建立了民主的联合阵线 C.是工农阶级的联合政权 D.政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解析 从材料中“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可知,巴黎公社建立的政权可以代表多个阶层,故D项正确。 答案 D 5.(题型5:体现类)某个文学派别,关注社会问题,善于通过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下列作品能够体现以上特点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B.《老人与海》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解析 根据“关注社会问题,善于通过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可知该文学派别是现实主义,《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选C项;《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排除A项;《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排除B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排除D项。 答案 C [素养提升题] 6.(素养1:唯物史观)1830年在工业中心伯明翰成立了“伯明翰政治同盟”,在其宣言中提出了改变“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几乎全无代表的状况”的要求。其他工业城市也提出类似要求。这种要求推动英国( ) A.发动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进行殖民扩张发展海外贸易 C.鼓励技术革新促进工业发展 D.开展议会改革调整议席分配 解析 由材料“1830年在工业中心伯明翰成立了‘伯明翰政治同盟’,在其宣言中提出了改变‘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几乎全无代表的状况’的要求”可知,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议会改革,故选D项。 答案 D 7.(素养2:时空观念)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 A.圈地运动的进行 B.蒸汽动力的应用 C.石油工业的发达 D.电器的广泛使用 解析 圈地运动不会导致环境污染,故A项错误;蒸汽动力的应用,煤炭的使用,导致环境污染,伦敦出现雾霾现象,故B项正确;石油工业的发达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C项错误;电器的广泛使用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项错误。 答案 B 8.(素养3:历史解释)1888年,明治政府请意大利铜板画家给明治天皇画肖像画,再将之拍成照片,名为“御真影”。1890年,“御真影”成为天皇真人的替身发放到民间,政府规定了在祝祭日和学校的仪式上要奉拜“御真影”。该行为( ) A.旨在向民众灌输天皇崇拜思想 B.表明日本已确立君主立宪制 C.阻止学校传播西方的思想文化 D.体现日本国民的权利和义务 解析 由材料“‘御真影’成为天皇真人的替身发放到民间,政府规定了在祝祭日和学校的仪式上要奉拜‘御真影’”可知明治政府灌输天皇个人权威的崇拜思想,故选A项。 答案 A 9.(素养4:史料实证)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B.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C.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 材料“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可以体现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素养5:家国情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视普及初等学校体育为重建军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一个有效途径,首次采取立法手段将体育设置为初等学校必修课,希望初等学校通过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从而为军队输送忠诚强健的“公民战士”。这一做法反映了( ) A.第三共和国重视国防事业 B.体育教育决定国家未来 C.第三共和国面临内忧外患 D.法国强化民族国家意识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做法使学生课外军事训练组织——学生军应时而生,并迅速发展壮大,树立起一个爱国主义少年先锋队的形象,完美地诠释了共和派“儿童—战士—公民”一体的理念,对促进法兰西现代民族国家和共和制国家的构建与巩固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故选D项。 答案 D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 1.(2017·江苏单科,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解析 根据材料“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可知,在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守派做出了让步,C项正确;国王此时“统而不治”,没有重要的政治权力,A项错误;英国上院是贵族院,没有实权,B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于1689年《权利法案》,D项错误。 答案 C 2.(2018·海南单科,18)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 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 解析 据材料“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内阁成员是因为腐败而被迫辞职,与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无关,故A项错误;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秉持相同的阶级立场,故B项错误;当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议会并非权力的中心,故C项错误;据材料“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当时美国民主党利用众议院制衡共和党,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9·山东枣庄八中模拟)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解析 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与“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9·江苏单科,18)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解析 由材料“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等可知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旧的思想的批判创新,不是新旧杂糅,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说明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旧世界的批判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不是渐进式的结合,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9·山东威海期末)马克思认为,“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个“起义”指的是( ) A.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英国“光荣革命” 解析 材料中“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说明是一次比较偶然的起义,巴黎公社革命符合该条件,故A项正确。 答案 A 6.(2019·山东日照期末)沙皇政府在1861年改革时期颁布法令,规定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村社实行连保,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村社上面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负责处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这些措施旨在( ) A.塑造农民的集体主义的观念 B.剥夺村社农民的人身自由 C.强化村社管理保障地主利益 D.由村社取代基层行政管理 解析 “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村社实行连保,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村社上面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负责处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表明这些措施旨在强化村社 管理保障地主利益,故C正确。 答案 C 7.(2019·山东济南模拟)下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解析 在新兴的棉纺织业,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飞梭出现以后,人们希望提高棉纱产量。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随着棉纺织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原料原棉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就会出现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不断增加,选C项。 答案 C 8.(2019·海南海口期末)“生产单位规模扩大,技术和投资量增长,使银行和国家在推进现代化方面发挥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世界经济在19世纪后期出现爆炸性的大增长。”这一现象表明了( ) A.蒸汽时代到来 B.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工厂制度形成 D.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解析 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19世纪中期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B项错误;工厂制度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故C项错误;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9.(2019·山东菏泽模拟) 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 132项,1900年达到8 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解析 海外市场主导着科技发明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叙述德国的科技专利,未涉及其他国家,因此不能得出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1850年到1870年德国走向统一,再到1900年专利授予数目激增,说明统一的政府有利于推动科技的发展,故C项正确;引进技术发明不属于专利,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9·江苏泰州模拟)吴国盛《科学的历程》载:“当时(1922年)有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让相对论得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而得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奖。”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它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B.“钟慢尺缩”现象违背事实 C.它超越了多数人的认知范围 D.时间和空间始终独立和静止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之所以相对论没有获奖,主要是由于有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的反对,说明当时相对论超越了很多人的认知范围,没有被大家广泛接受。故C项正确。 答案 C 11.(2019·山东临沂期末)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答案 B 12.(2019·北京昌平区期末)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影响文学艺术创作。下列作品受光学领域新成就影响很大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B.《自由引导人民》 C.《等待戈多》 D.《日出·印象》 解析 18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光学理论产生,题目中《日出·印象》利用光的色彩变化,抓住瞬间印象,故选D项;《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与光学发展无关,排除A项;《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绘画,注重情感的抒发,排除B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的戏剧,排除C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2019·山东济宁一中模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在大革命后的近一个世纪内,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斗争此起彼伏,国家政体变动频繁。1870年9月4日,巴黎人民通过革命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共和制仍然前途未卜。当时国民议会中派别林立,有君主派、温和共和派、激进共和派、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等,各派之间展开错综复杂的斗争。1875年1月30日国民议会以353票对352票确定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的方法,意味着确认了共和制。随后,主张君主制的议员越来越多地转而支持共和制,并且君主派已是资产者的派别。国民议会通过了5部宪法性法律,合称为第三共和国宪法或1875年宪法。 ——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 ——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 答案 (1)共和制逐渐获得广泛支持;国民议会中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共和派的变化;君主派与共和派之间不存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宪法吸收了各派意见,借鉴了英美经验。 (2)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权力重心在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相对较小,总统之下设有内阁。 14.(2019·山东烟台模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 (1)特点: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主要依靠内部进行资本积累;缺乏有利的政治条件。 (2)原因:德国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和制度保障;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重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