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甘谷一中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级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试(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 1.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 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 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 社会安定和谐,因此 C 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 A 选项错误;B 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 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 D 选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者的政治诉求 2.《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 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答案】A 【解析】 材料信息“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说明了人要 适应自然的发展,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 A 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符合 是荀子,故 B 项错误;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也是道家的主张,故 C 项错误;天人感应,天 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故 D 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主张,解题的关键是找出选项中各自的个性,进行排除即 可。 3.战国时期,有儒者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韩非子认为:“民 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儒法思想具有互通性 B. 实现国强民富成为士人共识 C. 法家更顺应时代潮流 D. 儒家强调统治者应为政以德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先秦时期 儒法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读材料信 息可知,战国时期的儒学强调以民为本,也就是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而韩非子则主张国强 民弱、削弱百姓的思想,故选 D 项、排除 B 项;材料中的儒法思想完全对立,谈不上互通性, 故排除 A 项;国强民弱主张不能表明法家更顺应时代潮流,故排除 C 项 4.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柔和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家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董仲舒相关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吸收了 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思想。所以选 C。 5.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 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据此可看出董仲舒的主张是 A. 君权神授 B. 天人感应 C. 无为而治 的 D. 知行合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的“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 知,材料反映的是天人感应的思想,董仲舒将儒家的德治上升到天命的高度,督促统治者要 施行德治,故选 B;君权神授指君主的权力是神授予的,强调君主权力具有天然的合理性,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A;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C;知行合一是王阳 明的观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 之”,联系所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 6.“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 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现在有人做了坏事,仍被称为“伤天害理” 或“天理难容”。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 A. 内心反省 B. 考察事物 C. 消灭私欲 D. 遵守三纲五常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是问探寻“天理”的方法,程朱理学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考察 事物”,故B 项正确。心学强调内心反省,与程朱理学不符,排除 A。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 求理,而不是消灭私欲,排除 C。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求理,而不是遵守三纲五常,排除 D。 7.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 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 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 一贯强调积极人世和社会责任担当之精神 D.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济天下” “正心、 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 项本身 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B 项“经济发展需求”错误;D 项“天人合一”,无从体现。C 项表 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相关理念 8.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 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 A. 宣扬“知行合一” B. 否定孔子思想 C. 反对“格物致知” D. 强调主体意识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的信息“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 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可以看出 该言论主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内心的反省,强调主体意识,故 D 项正确;AC 项材 料中没有体现;B 项说法错误,错在“否定”。 点睛:“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 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是解题的关键。 9.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 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 A. 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 B. 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 C. 否定君主专制 D. 提倡法治和众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反思,但由于 特殊的时代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是他们与 宋明理学家最大的差别。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不管是宋明理学还是明清之际思 想家都属于儒家思想代表;B 选项错误,明清批判思潮主要是反对君主权力过大,并非批判 帝王无道;D 选项错误,他们尚未提出法治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10.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 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 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B.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 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 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清儒学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但并未冲破 宋明理学的框架,因此 D 选项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 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理学向经世致用思 想转变,A 选项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明清儒学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时代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B 选项不符合题意;明末清初君主 专制空前强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明清儒学,C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 案为 D 选项。 11.公元前 5 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 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 神 B. 自然 C. 人 D. 政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 位,C 选项符合题意。ABD 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2.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 破”。这一“哲学的突破” A.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B. 主张王权应该高于教权 C. 肯定人的欲望歌颂人性 D. 猛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智者运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 A 项正 确。B 项符合宗教改革,故 B 排除;C 项符合文艺复兴,故 C 排除;D 项符合启蒙运动,故 D 排除。 【点睛】大约公元前 5 世纪希腊开始了智者运动。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 的尺度",把人置于社会和世界的中心,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智者运动是西方 人文精神的起源,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13.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 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 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 物质生活 B. 科学精神 C. 自由权利 D. 理性价值 【答案】D 【解析】 材料“凡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反映了苏格拉底的 理性判断的主张,故 D 正确;苏格拉底并未强调物质生活,故 A 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科学 精神,故 B 错误;材料重点并不是主张自由权利,故 C 错误。故选 D。 14. 15 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 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 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 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 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 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答案】B 【解析】 解题关键在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 15 世纪,地点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判断为文艺复兴。 各种自由科目的复活其实是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传承。希腊罗马文化在公元前就已经繁 盛,排除 A,宗教改革兴起于 16 世纪的德国,排除 C,启蒙思想兴起于 17 世纪,排除 D。 【考点定位】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 15.16 世纪至 17 世纪欧洲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 角度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对这场改革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起因是教皇以修缮西斯廷小教堂为名大量兜售赎罪券 B. 以马丁•路德据个人观点写成的《九十五条论纲》为开始的标志 C. 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有利于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 D. 受中国雕版印刷术影响的欧洲印刷术的进步推动了这一运动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A 选项错在这只是马丁·路德改革的导火索;B 选项 错误,这门著作不仅仅是马丁·路德的个人观点;C 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 选项错误, 应该是活字印刷术的影响。 16.《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 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 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C. 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 D. 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指的是自然科学知识,由此可知促 成启蒙运动的因素之一是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虽然也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但它们不属于“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故排除 A、B、C 项, 故选 D。 【点睛】本题 A、B、C 项属于似是而非,即选项内容不符合题干的描述。题干设问是考查 自然科学知识对启蒙运动的影响,而 A、B、C 项属于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内容。 17.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都 A.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B. 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C. 确保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D. 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 进程,都促进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D 项符合题 意;A 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欧洲资本主义在文艺复兴之前就已经产生,B 错误;C 项是从 政治现代化的角度评价的,不符合题意,C 错误。故选 D。 18.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 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 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 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 B. 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 C. 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 D. 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所列三种农书记载可以看出古代农业著作往往侧重农业实践活动中的 经验总结,来源于生产,选项 D 正确;古代农书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并未形成系统科学 体系,选项 A 排除;汉代、北朝经济重心并未南移,选项 B 排除;近代进化论产生于西方 而非中国,选项 C 排除。 19.“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 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根源是 A. 市民阶层壮大 B. 农民娱乐的需求 C. 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题目中文字长短句错落有致,朗朗上口可知,这种艺术形式是“词”,“词”突 破“诗”的限制,表达更丰富的情感和冲突,归根到底是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 正确答案是 D 项。A 项由经济变化发生,不是根源。B 项“农民”说法错误。C 项不属于根源, 排除。 20.张芝是东汉著名书法家,其“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 气脉通于隔行”。下列书法作品与张芝风格相同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可知张芝的书法是草书,选项 D 是草 书,正确;选项 A 是篆书,排除;选项 B 是隶书,排除;选项 C 是楷书,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材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解读出这是草书,然后根 据选项所列找出草书体即可。 21.下图是京剧中的道具马鞭。手持马鞭在戏台上走几圈,意味着已经翻阅了千山万水,由 一个城市到达了另外一个城市。这表明京剧的特点是 A. 多种艺术的综合性 B. 时间的同步性 C. 场景的虚拟化 D. 表演的程式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手持马鞭在戏台上走几圈,意味着已经翻阅了千山万水”既是真实生活的概括, 也是真实生活的升华,体现了舞台上的虚拟性,故 C 符合题意。京剧具有多种艺术的综合 性,指京剧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如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故 A 不符合题意;“手 持马鞭在戏台上走几圈,意味着已经翻阅了千山万水”显然不是时间的同步性,故 B 不符 合题意;京剧表演的程式化指京剧表演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高度的规范和固定化,故 D 不 符合题意。 22.1864 年 9 月 23 日,德国柏林天文台 天文学家伽勒发现了太阳系中第八颗行星海王星, 它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 哥白尼的“日心说” C.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 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 项错误,哥白尼的“日心说”阐述的仅仅是“太阳为宇宙中心”这个观点,与数学预测其他 行星并没有直接关系,并且该观点本身具有局限性;C 选项错误,自由落体定律与天体运行 没有直接关系;D 选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于 20 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 确答案为 A 选项。 23.2014 年,美国大片《星际穿越》在全球热映。片中的“第五维空间”、“虫洞旅行”、“星 际航行”等概念不断刷新人们的宇宙观。这些概念的提出是基于 A. 经典力学理论 B. 电磁感应现象 C. 量子理论 D. 相对论 【答案】D 的 【解析】 【详解】据材料“第五维空间”、“虫洞旅行”、“星际航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 了时空的相对性,源于相对论,故 D 正确;经典力学理论与时空穿越无关,故 A 排除;电磁 感应现象与电力的运用相关,故 B 排除;量子理论属于微观世界研究领域,故 C 排除。 24.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 年,德国物理学家 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 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A. 经典力学的诞生 B. 量子论的提出 C. 电气革命的出现 D. 相对论的提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子的运动轨迹属于微观世界,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 世界的基本规律,故 B 选项正确;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不属于微观世界,故 A 选项错 误;电气革命是在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即 19 世纪后半期已经出现,故 C 选项不符合材料; 相对论是解释时间和空间观念,与材料无关,故 D 选项错误。 25.1859 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 轰动,达尔文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是因为 A. 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 B. 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 二者的学说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D. 进化论奠定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17 世纪的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9 世纪的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故达尔文和牛顿的 学说都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故 C 正确;达尔文是生物学家,牛顿是物理学家,“达尔 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错误,排除 A;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界的规律,而不是揭示 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排除 B;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D 错误。 26.互联网渗透率是指使用互联网的人口与总人口数之比,用于表达互联网渗透到普通民众 生活的程度。下表为 1995 年和 2014 年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 欧洲 美 国 亚洲(中国除外) 中国 世界其他地区 全球互联网人口 1995 年 22% 61% 12% 0% 5% 3500 万(0.6%) 2014 年 19% 10% 28% 23% 21% 2800 百万(39%) 综上,关于这二十年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A. 欧美地区起步早,发展慢 B. 亚洲地区互联网渗透率最高 C. 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D. 互联网人口越多,经济越发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表格内容反映的是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 占比,而非当地的互联网人口渗透率。欧美比例下降的原因是世界互联网人口总数大幅度增 加,导致其比重下降,而非欧美地区发展慢,故排除 A 项;亚洲地区互联网人口数大幅增加, 占世界互联网人口总数的比重增加,但并不能说明亚洲互联网渗透率最高,故排除 B 项;互 联网人口多少和经济发达与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 D 项;从 1995 年到 2014 年,世界 互联网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说明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故选 C。 【点睛】题干中虽然描述了互联网渗透率,但表格内容反映的是各国家地区互联网人口数量 占世界互联网人口数量的比例,而非当地的互联网渗透率。所以要区分清楚这两个比例才能 对本题进行正确作答。 27.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 启蒙意识, 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鸦片战争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 性的觉醒,而“最初觉醒”指的是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明末清初尚未出现近代民族危机;C、D 选项错误,“中体西用” 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出现在时间上都晚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符合“最初觉醒” 的条件。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28.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 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据此推断,康、梁两人 A. 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 B. 仍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C. 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D. 借“西学中源”说宣扬民主共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康有为声称……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 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称孔子为托古改制的先师,实行变法,减少变革的阻力,A 正确; 康梁对西方的学习已经上升到制度层面了,B 选项排除;C 违背史实;康、梁宣传的是君主 立宪,而不是民主共和,D 错误。 29.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 党所宗”的核心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 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 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故选 C。 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30.1894 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 1912 年 1 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孙中山 A. 民族国家构想走向成熟 B. 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 C. 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 社会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五族共和”,孙中山抛弃了排满的 狭隘的民族革命任务,致力于民族平等和融合,其中华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和进步,民族国家 构想逐渐丰富,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民权主义是指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其内涵没有发生变化;C 选项错误,“民族统一战线”指的是被侵略被压迫民族的各阶级和 各种政治力量在反侵略反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民族民主革命或民族战争中结成的 全民性的政治联盟。与题意不符;D 选项中“最终”一词表述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改变 中国的社会性质。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31.20 世纪 20 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新” 在 A. 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 具有鲜明的反帝的内涵 C. 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D.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在民族主义中提出了明确的反帝目 标,选项 B 正确;新三民主义不是发展社会主义,而是资本主义,排除 A;新三民主义代 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选项 C 排除;国民党一大确立了三大政策,而三大政策构成了新 三民主义的基础,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精神体现,选项 D 排除。 32.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 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 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 谢”的核心动力是 A. 挽救民族危亡 B. 发展资本主义 C. 提倡民主科学 D. 推动实业救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救亡 图存,因此它作为核心动力推动着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因此 A 选项正确。 B 选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不符合洋务运动的特征;C 选项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D 选项错 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与实业救国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 4 小题,共 52 分) 33.一个时期的某种思想或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会给一个时代打下时代烙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 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 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 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 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会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 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三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 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老成之士,既以有用之岁月,消磨于场屋之中;而……得 之者,又易视天下国家之事,以为人生之所以为功名者,惟此而已。故败坏天下之人才,而 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 ——顾炎武《日知录》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 历史使命。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3)材料三中,顾炎武认为当时禁锢人才的因素是什么?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 【答案】(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建立新的社会。 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 (2)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 历史影响: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升华抽象思辨,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人格建树、民族气节、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 (3)因素:以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 思想:经世致用,学以致用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 呼唤建立新的社会”可以得出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 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依据材料一“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 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可以得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使命是促进社会转 型,呼唤新的社会。 (2)依据材料二“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 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可概括 得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依据材料三“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 德理性和节操意识”结合宋明理学的影响从巩固专制统治、压制人的正常欲望、抽象思想思 维的发展及中华民族的塑造等角度概括作答。 (3)依据材料三“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悄磨于场屋之中”即可概括 出禁锢人才的因素与科举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二“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可得出作者的学以致用的进步思想。 34.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 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 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 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 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 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 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 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 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 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答案】(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2)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 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进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学.科网 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价值意义:追求人本身 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解析】 【详解】(1)主张:根据材料信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强调人性人权,希望走上一条 自由发展的道路,因此主张摆脱神学束缚。“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表明人文主义者关 注现世,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原因:结合所学知识,14、15 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出现,使得资产阶级壮大,这一阶级追求财富,更关注现世幸福,而当时的宗教神学 统治下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2)主张:材料中路德主张“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 新教置宗 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可知路 德主张“因信称义”,即每个人都有权利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而且在路德的主张中认为 国家世俗权力要远远高于教会权力。进步:路德的观点冲击了教会,解放了人们的信仰方式, 使基督徒获得了自由,而且这种自由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其传播范围更加广泛。 进步:①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②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3)观点:卢梭:卢梭反对暴力强权,认为“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即 唯有通过社会契约才能获得自由;康德:根据“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可知 康德主张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而且他认为自由要服从理性,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 他人自由。意义:根据材料中卢梭和康德的观点可知两者都强调自由的重要性,追求人本身 的彻底解放。 35.科技创新引领社会进步,但科技的创新又受社会环境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 的 的 术。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到了元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八股、考进士成了唯一的仕途之路,自然科 学和技艺都受到了严重的贬斥。尊孔读经的人被称为“名士”,从事科学和技艺的人则是只 有“雕虫小技”的“小人” ——摘编自赵显明《试析程朱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欧洲,从 14 世妃开始,就出现了最早的科学社团:意大利的西芒托学院、法 兰西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柏林学院等。这些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术团体吸引了大批的科 学家,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科学家在社会上地位达到了顶点,许多人因为科学上的贡 献被封为贵族。 ——摘编自 J.B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材料三 英国教学家伊萨克牛顿是新的科学方法的集大成者。他依靠精确观测和数学 推理建立了一整套有力的天文学和数学理论。1687 年,牛顿发表了题为《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的论文。该书对近代思想也有着直接影响。1726 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从英国回国 后,将其翻译成法文,从而使牛顿的物理学在法国得到史广泛的传播。 请回答: (1)列举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元明时期科学和 技艺落后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15 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的科学贡献及其产生的历史价值。 【答案】(1)发明:火药武器(或火药应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航海罗盘(或指南针应 用于航海)。 原因:程朱理学的制约;八股取士的影响;轻视科技。 (2)条件:科技团体的成立;重视科研的社会氛围;政府支持科技;科学家能够获得较高 的社会地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贡献: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或者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价值: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1)发明:根据所学可知唐宋时期主要发明:火药武器(或火药应用于军事);活 字印刷术;航海罗盘(或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原因:根据材料“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 八股、考进士成了唯一的仕途之路,自然科学和技艺都受到了严重的贬斥”可知导致元明时 期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是程朱理学的制约;八股取士的影响;轻视科技。 (2)条件:根据材料“就出现了最早的科学社团”“ 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 科学家 在社会上地位达到了顶点”可知 15 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有科技团体的成立, 重视科研的社会氛围,政府支持科技,科学家能够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根据所学,15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以及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 (3)贡献:根据所学可知牛顿的贡献是经典力学体系(或者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 定律)。价值:根据材料“牛顿是新的科学方法的集大成者”,因此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的形成;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对近代思想也有着直接影响”促进了人 们的思想解放,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主张在家庭内部保持融洽、和谐。他认为,作为子女要尊重父母、 孝敬父母;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丈夫要忍让、克制;兄弟之间要努力发展友谊;女人持家、 男人治国,若无节制和正义,就管不好家、治不好国;不论男女,只要有节制和正义,就是 最好的男人和女人。 ——摘编自王世军《希腊哲学家的家庭观》 孟子主张的家庭成员行为准则是仁、礼、义、慈、孝、敬。“仁”就是要孝敬父母、 关心他人;“义”就是要尊敬兄长;“礼”就是要谦让;“慈”是长辈对晚辈要慈爱;“孝” 和“敬”则是晚辈必须履行的对长辈的尊敬和赡养等义务。孟子认为处理好父母兄弟的关系 不仅能使家庭和睦,还能影响政治。 ——摘编自高智《试论孟子 家庭观》 (1)阅读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家庭观念的共同点。 材料二 19 世纪末,梁启超写了许多论述国民、国家和民族的文章。他认为“国者, 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他批评当时“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今也在国 民竟争最烈之时,其将何以堪之?”1901 年后,他又提出“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等 主张。他认为“国家者,则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 可不顺从民意。是则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 提全球三分有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蹠于五大陆之上。”作为 20 世纪初思想界的旗手,梁启 的 超谋图把国人政治化为一个“民族”,借以完成他的民族主义理论的建构。 ——摘编自王春霞《清末梁启超的民族认同历程》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梁启超的民族国家观。 【答案】(1)共同点:在总原则上,都倡导家庭和谐;在家庭成员个人品行方面,强调个人 修养在家庭内部关系上,主张孝敬父母、兄弟和睦。在家国关系上,都认为治家与治国有很 大关系。 (2)述:梁启超主张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オ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 府只有顺从民意,满足民众的需要才能使国家在世界各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张将中国 建设成为近代民族国家。评:梁启超吸收启蒙思想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国情,阐述了近代国家 理论,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关于家庭观念的差别,结合苏格拉底和孟子思想的内容特 征,来共同分析材料。“共同点”从家庭关系角度看,由“苏格拉底主张在家庭内部保持融 治、和谐”“孟子认为处理好父母兄弟的关系不仅能使家庭和睦”可知,两人都倡导家庭和 谐。从家庭成员个人品行角度看,苏格拉底主张“节制和正义”、“孟子主张的家庭成员行 为准则是仁、礼、义、慈、孝、敬”,即都强调个人修养;从家庭内部关系角度看,苏格拉 底主张“子女要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兄弟之间要努力发展友谊”,孟子强调“孝敬父 母”“尊敬兄长”,两人都主张孝敬父母、兄弟和睦;从家国关系的角度看,苏格拉底认为“管 不好家、治不好国”,孟子认为处理好父母兄弟的关系“还能影响政治”,都认为治家与治国 有很大关系。 (2)首先根据材料归纳梁启超的民族国家观念,然后对其观念进行评价,注意结合当时面 临民族危机进行评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