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模拟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模拟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高三模拟测试 文科综合(二)历史部分 ‎1.如图为我国古代甲骨文中的“役”(疫)字,该字的出现表明商代人 A. 注重对疫病的记载和回避 B. 利用中医学防治疫病传播 C. 形成了制度化的防疫措施 D. 已经知道疫病的相关知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甲骨文只有一个“疫”字,体现了商代人已经知道一些疫病的相关知识,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疫病的回避或相关的防治措施,排除ABC。‎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我国古代甲骨文中的‘役’(疫)字”分析解答即可。‎ ‎2.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内容包括《孝经》等文献。《孝经》前六章的内容是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这说明《孝经》‎ A. 在西汉时开始成为儒家经典 B. 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 C. 有利于维护社会伦理和秩序 D. 有力维护了周礼的秩序 ‎【答案】C ‎【解析】‎ ‎【详解】《孝经》的内容体现出既兼顾社会伦理(孝)和社会秩序(等级),故选C项;材料信息不能判定《孝经》在西汉时期是否开始成为儒家经典,A项错误;材料提到六章内容,忠君只是其一,B表述不全面,排除;西汉《孝经》意在通过儒家思想伦理维护封建秩序,而不是维护周礼秩序,D项错误。‎ ‎3.下表为唐代科举考试部分科目和考试内容统计表。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 - 12 -‎ A. 侧重实用型人才的选拔 B. 对考试级别有严格要求 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 比较注重多种人才选拔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表格内容可知,无论是考试科目还是内容,涉及的种类较多、知识面广,突出国家对多种人才的需求,故D项正确;表中列举的道举科、童子科等均不属于实用型学科,因此无法体现侧重实用型人才的选拔,A项错误;表格只是列举了考试的科目及内容,没有涉及级别,B项错误;表格内容无法体现科举制的影响,C项错误。‎ ‎4.为解决边镇军事消费与供给的矛盾,明朝政府利用食盐专卖特权,吸引商人纳粟于边,官给引目,支盐于坐派之场,货卖于限定地方。山西商帮靠多种经营垄断了北方的军需贸易,其势力范围亦向两淮、河东等全国所有的盐产地扩张,达到了所谓“贸迁四方”的影响。这表明 A. 明朝政府财政问题比较严重 B. 此举解决了朝廷的军粮运输问题 C. 山西商帮垄断明朝军需贸易 D.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官商的共赢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山西商帮借明朝政府的食盐专卖特权政策垄断北方军需贸易,护展势力范围,同时也解决了政府边疆地区的军需问题,故D项正确;政府财政困难在材料中不能体现,A项错误;北方军粮的解决不等于朝廷所有军粮问题的解决,B项错误;C项对材料中“垄断了北方的军需贸易”解读错误,排除。‎ ‎【点睛】紧扣关键信息“解决边镇军事消费与供给的矛盾”“山西商帮靠多种经营垄断了北方的军需贸易”分析解答即可。‎ ‎5.清末四川省咨议局中126名议员中,绝大多数是具有一定功名的知识分子。这其中,拥有新式学堂学历的有八位,占该局总数的7.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39%。这反映当时四川地区 A. 受西方政治文化影响相对较深 B. 近代教育发展水平最高 C. 咨议局等机构仍为保守势力控制 D. 新式议员影响较为广泛 ‎【答案】A ‎【解析】‎ - 12 -‎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咨议局为清末新政新设机构。据材料可知,四川地区新式知识分子比例较全国平均水平较高,说明四川地区新式知识分子势力较其他区域较强,政治近代化受西方影响相对较大,故选A项;B、D项与材料和史实不符;C项缺乏史实支撑,排除。‎ ‎6.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以后,学生团体发生俨然革新运动中之唯一团体。其实学生虽有几许热心侠气,究竟还是团体的训练不大充足,其中缺憾甚多。”这意在说明青年学生 A. 尚未具备革命思想 B. 社会革新作用有限 C. 已是中共的重要基础 D. 缺乏革命组织的引导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究竟还是团体的训练不大充足,其中缺憾甚多”可知,青年学生缺乏革命团体的引导,故答案选D项;A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偏离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究竟还是团体的训练不大充足,其中缺憾甚多”分析解答。‎ ‎7.1939年,国民党政府开始推行所谓“新县制”。据川、康、滇、黔、桂、闽、浙、院、鄂、赣、湘、陕、豫、甘、宁、青16省1942年底的总计,调整县政府1119个,区署1853个,建立乡镇公所3470个,保办公处.379681个,甲4118413个。这说明“新县制”意在 A. 巩固国民大革命成果 B. 加强对基层政权的控制 C. 削弱共产党地方实力 D. 抵制日本军事侵略扩张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国民党政府推行“新县制”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基层政权的管理和控制,故B项正确;国民革命的时间是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统治区域主要为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敌后根据地,材料中“新县制”推行的省份不是主要针对共产党统治区域,C项错误;抵制日本军事控制主要依靠军队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与推行“新县制”关系不大,D项错误。‎ ‎8.下表为1978年和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对比表(单位:万人)‎ 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 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人口流动 B. 科技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 12 -‎ C. 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 D. 对外开放政策加速了航空业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客运量大量增加,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中国人口的流动,故A项正确;材料只有铁路、公路、水运、民用航空四种交通方式的客运量对比数据,无法体现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B项错误;材料未能体现中国城市化信息,C项错误;影响航空业的因素有多种,并不能确定仅对外开放政策加速了航空业发展,排除D项。‎ ‎9.古希腊城邦的公民是划分阶级的,政治权力的分配,各种政策的制订和执行,私法、刑法法典的制订,重大诉讼案件的判决,都与相互冲突的各阶级利益有关。这说明古希腊 A.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B. 城邦民主制度具有虚假性 C. 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尖锐 D. 重视城邦内部的稳定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都与相互冲突的各阶级利益有关”,说明古希腊法律重视调和阶级矛盾冲突,重视城邦内部的稳定发展,故选D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虚假性”偏离材料主旨,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阶级矛盾尖锐”,排除。‎ ‎1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教会组织改变了中世纪那种崇尚独处沉思和宜扬安贫禁欲的宗旨,介人到世俗生活中,对各种社会问题倾注了更多的关心。这一转变说明 A. 世俗权力大于宗教势力 B. 人文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 C. 上帝的权威受到了冲击 D. 教会主动地应对社会变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思想,批判宗教特权,教会组织不得不改变以前的说教方式,这充分说明文艺复兴时期教会组织面对社会的变革做出了重大的调整,D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教会的权力仍然大于王权,A错误;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局限于社会上层,并不是深入人心,排除B;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依然信仰上帝,并且材料没有体现上帝权威的变化,C错误。故选D。‎ ‎11.从1913年到1950年,苏联工业发展增加了12倍,但是农业只提高了40%。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产量仅为432公斤,严重低于1913年的540公斤。这表明苏联 - 12 -‎ A. 受两次科技革命影响较大 B. 斯大林模式阻碍经济发展 C. 社会经济体制正亟待改革 D. 农业集体化超越了时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的内容说明了1913年到1950年苏联工业发展很快,但是农业却徘徊不前,并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日益暴露,于是赫鲁晓夫被迫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故选C项;1913年到1953年属于第二、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但题目材料没有涉及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的联系,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在三四十年代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增长,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不是超越了时代,而是需要调整,D项错误。‎ ‎12.如图反映了1948一1979年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家数量变化情况。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壮大 B. 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C. 新兴独立国家的大量增加 D. 不结盟运动的扩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家数量不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故C项正确;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不是经济区域组织,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关贸总协定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组成的世界贸易组织,D项错误。‎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12 -‎ ‎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客观上存在着财产关系、商品交换关系、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然而传统.法律对上述私法关系的调整却采取了公法的制裁手段,即违法违制都毫无例外地规定了刑法性后果一刑罚。以契约法为例,古代法典中虽也不乏有关合同的条文,但制裁手段几乎只限于刑罚。至于合同本身的效力问题,则长期以来听任习惯法支配。例如,唐律关于“行滥短狭而卖者(出售质量差且不符合规格器物的人),杖六十”的规定,就“行滥短狭而卖”而言,无疑是有关商品买卖关系中的合同履行问题,因而该规范是民事规范,但是,对这样一种“行滥短狭”行为给予杖六十的刑罚处罚,则显然属于刑法性后果,故而该规范又完全是刑事规范。‎ ‎——摘编自钱贵《中国古代民法文化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 1907年9月,清廷派沈家本、俞廉三、英瑞为修律大臣,参考各国成法,体察中国民情,主持修订民律。1911年8月,修订法律馆完成《大清民律草案》,史称《民律一草》。它仿德、日民法典之体例,分总则、债、物、亲属、继承五编,计33章,1569条。这部民律草案虽然因清亡而未及颁行,但是其民法编纂模式,打破了中华法系“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旧体例,其法典化的体例和模式确立了中国近代民法发展的基本方向,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法制的演变。“可以说,《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运动的真正开端。”‎ ‎——摘编自《关于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法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近代中国民法变化的原因和主要影响。‎ ‎【答案】(1)特点:民法与刑法不分;受习惯法支配;以公法调整私法关系。‎ 影响:不利于社会关系的自我调节;易导致民众与政府矛盾的激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变化:民法与刑法分开;民法走向法典化。‎ ‎(3)原因: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国内有识之士要求的推动;清末改革的促进。‎ 影响:适应了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民事规范”“刑法性后果”得出民法与刑法不分;根据“长期以来听任习惯法支配”得出受习惯法支配;根据“私法关系的调整却采取了公法的制裁手段”得出以公法调整私法关系。‎ 影响:可从不利于社会关系的自我调节、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 12 -‎ ‎(2)变化:根据“打破了中华法系‘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旧体例”得出民法与刑法分开;根据“法典化的体例”得出民法走向法典化。‎ ‎(3)原因:根据“参考各国成法”得出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根据“1907年”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得出清末改革的促进;还可从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国内有识之士要求的推动等方面分析总结。‎ 影响:根据“是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运动的真正开端”得出促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结合中国民法变化的原因,还可从适应了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分析总结。‎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公共场合,经济学家一般都会不厌其烦地为自由贸易唱颂歌,如下表:‎ ‎——摘编自【美】丹尼岁德里克《全球化的悖论》‎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并结合世界现代史史实对其进行说明。‎ ‎【答案】示例1信息:自由贸易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说明: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英国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需要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英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向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在拓展市场的同时,英国工业文明也向其他地区拓展,冲击了落后地区的农业文明。‎ 示例2信息: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世界和本国经济的发展。‎ 说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加剧国家间贸易竞争,导致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影响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示例3信息:经济全球化下需要自由贸易。‎ 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贸易组织旨在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使各国通过世界贸易达到经济的繁荣。‎ 示例4信息: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世界和本国经济的发展。‎ - 12 -‎ 说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加剧国家间的贸易竞争,导致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影响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示例5信息:经济全球化下需要自由贸易。‎ 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贸易组织旨在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使各国通过世界贸易达到经济的繁荣。‎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提出信息: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世界和本国经济的发展。说明:结合所学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资本主义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开展贸易战,造成国际贸易萎缩的史实进行论证。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培养官僚的教育制度,也是培养、承继儒学人才的教育制度。1905年,清政府明令取消科举制,并着手办新式学堂。清政府曾派遣大批留学生赴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到1906年,留学生总人数不下几万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下设教育部,任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为教育总长。随后,由教育部公布了一系列法令,在全国实行教育改革。新的教育宗旨取消了“忠君”“尊孔”的封建指导思想,突出了公民道德训练和知识技能的教育,规定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等科,并以文、理科为主。留学生回国对近代教育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通过在新式学校里讲授近代科学技术和从事有关的研究工作,不仅把新的科学知识传入中国,而且为该学科培养了一批批科技人才。近代教育体制实质上成了近代科学的摇篮。可以说,没有这样的教育体制的支持,建立和发展中国近代科技是不可想象的。‎ ‎——摘编自《民国时期科技发展概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与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1)相同点:创办新式教育,引进先进科技。不同点:清末教育是为了遏制革命,挽救统治危机;民国教育突出培养公民道德和知识技能;取消封建教育思想;完善大学教育等。‎ ‎(2)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工业的产生;西学东渐的影响;近代教育创办及科技人才的培养;留学生的努力;科学救国与教育救国的推动。‎ - 12 -‎ ‎【解析】‎ ‎【详解】(1)相同点:根据“1905年……并着手办新式学堂”“在全国实行教育改革”得出创办新式教育,根据“清政府曾派遣大批留学生赴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把新的科学知识传入中国”得出引进先进科技。不同点:根据所学可知,清末教育是为了遏制革命,挽救统治危机;根据“突出了公民道德训练和知识技能的教育”得出民国教育突出培养公民道德和知识技能;根据“取消了‘忠君’‘尊孔’的封建指导思想”得出取消封建教育思想;根据“规定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等科,并以文、理科为主”得出完善大学教育等。‎ ‎(2)原因:根据“留学生回国对近代教育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得出留学生的努力;根据“没有这样的教育体制的支持,建立和发展中国近代科技是不可想象的”得出科学救国与教育救国的推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还可从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工业的产生、西学东渐的影响、近代教育创办等角度分析总结。‎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滇缅公路,重新打通援华抗战物资“生命线”,支援英军作战,国民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一师及家眷、传教士、记者等7500余人,轰动英伦三岛,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中国军人在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方如今《1942-1945血战滇缅印:中国远征军抗战纪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仁安羌战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意义。‎ ‎【答案】(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东南亚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维护援华抗战交通线;英日战争激烈,英军形势危急。‎ ‎(2)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势力,保卫了中国西南地区,较大程度地遏制了日本侵略;履行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义务,维护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中“1942‎ - 12 -‎ ‎ -1945年”,“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重新打通援华抗战物资”,“支援英军作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国内、军事、政治等方面概括仁安羌战役的背景。‎ ‎(2)意义:根据材料“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一师及家眷、传教士、记者等7500余人”,“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军事、政治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进程等方面,简析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意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于敏,核物理学家,全国劳动模范,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1949年于敏从北大毕业,后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但这对于敏个人而言,是很大的损失。于敏生性喜欢做基础研究,当时已经很有成绩,而核武器研究不仅任务重,集体性强,而且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1988年,于敏与王淦昌、王大珩院士一起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提议加速发展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中国高技术发展计划,使中国的惯性聚变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他退休后转而以“顾问”的身份继续为中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建议。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称号。‎ ‎——摘编自陈海《于敏:愿将——生献宏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敏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于敏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答案】(1)贡献:推动了我国核物理理论进步;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2)精神:热爱、报效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淡泊名利。‎ ‎【解析】‎ ‎【详解】(1)贡献:根据“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得出推动了我国核物理理论进步;根据“中国氢弹之父”得出为我国核武器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称号”得出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 12 -‎ ‎(2)精神:根据材料,可从热爱祖国、奋发图强、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等角度总结于敏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 ‎ - 12 -‎ - 1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