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素质调研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80岁高龄的涂佐贤先生从台湾搬迁广西贺州定居,用他的话来说:“在贺州,可以讲客家话,唱客家歌,看客家戏,吃客家菜,落叶归根。”这说法源于我国古代的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落叶归根”体现追根求源、叶落归根的宗法思想,故C正确;世袭制是按血缘关系继承官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分封制、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落叶归根”,联系所学宗法制的影响分析解答。‎ ‎2.《左传·桓公五年》载:“秋,周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郑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郑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这说明当时 A. 中央集权的削弱 B. 王位世袭制的瓦解 C. 周天子威望犹在 D.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周王以诸侯伐郑”“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可知,诸侯还随从周天子作战,郑伯也不敢太无视周天子,说明周天子威望犹在,故C正确;夏商周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中,A错误;材料信息与王位世袭制无关,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以诸侯伐郑,并非诸侯兼并战争,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周王以诸侯伐郑”“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联系所学分封制的特点分析解答。‎ ‎3.春秋末期某思想家认为:“酒杯太满了必定会溢出,月亮太圆时必定缺下去,因为它们的发展是辩证的,极强即是极弱,后退即是前进”。下列主张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 “道可道,非常道”‎ B. “礼之用,和为贵”‎ C. “尚贤之为政本也”‎ 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答案】A ‎【解析】‎ ‎【详解】“极强即是极弱,后退即是前进”体现道家朴素辩证法思想,A属于道家,故选A;B是儒家,C是墨家,D是法家,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它们的发展是辩证的,极强即是极弱,后退即是前进”,联系所学老子的思想分析解答。‎ ‎4.《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可见,荀子旨在 A. 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 B. 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 C. 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 D. 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可知,荀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比法治更重要,故D正确,AC错误;材料说明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性,B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5.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铁器出土地点 总件数 生产工具件数(约)‎ 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 铁农具件数 铁农具所占百分比 辽宁抚顺 ‎80余 ‎77‎ ‎96.2%‎ ‎68‎ ‎88.3%‎ 山西长治 ‎36余 ‎31‎ ‎86.1%‎ ‎21‎ ‎67.7%‎ 湖南长沙 ‎70余 ‎21‎ ‎30%‎ ‎17‎ ‎80.9%‎ 广西平乐 ‎181余 ‎170‎ ‎93%‎ ‎91‎ ‎53.3%‎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 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 B. 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C. 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 D. 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战国时期辽宁、山西、湖南、广西都有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说明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故C正确;表格数据不能得出北方广泛使用铁农具,排除A;没有世界其他地区冶铁技术的对比不能得出中国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排除B;表格信息不能体现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排除D。‎ ‎6.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 B. 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 C. 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 D. 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男耕女织”,结合所学可知,男耕女织是中国传统经济模式,故C正确;图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为基础,A错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错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下,农民遭受沉重的封建剥削,生活艰难,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男耕女织”,联系所学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分析解答。‎ ‎7.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史料记载没有纯粹客观公正可言 B. 孔子形象与儒学地位演变相关 C. 人物形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D. 历史人物的形象难以达成共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汉代《春秋纬》颂孔子形象高大、气度非凡,《庄子·外物》中孔子的形象却缺乏称颂的言词,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家只是诸多思想流派之一,而西汉时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孔子的形象描述也就有了变化,故B正确;AD表述太绝对,错误;C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 ‎8.漫画能够形象诙谐地反映历史事件。对如图所示汉初历史事件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最终导致了封国叛乱 B. 弥补了分封制的弊端 C. 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D. 解决了君与相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是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结合所学可知,郡国并行制最终导致了封国叛乱一一七国之乱,A正确,C错误;B不符合史实,排除;郡国并行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君与相的矛盾无关,排除D。‎ ‎9.两汉之时,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初至东汉献帝刘协禅位曹丕的三百五十余年间,共举孝廉约七万四千余人,今可考见的约三百人,“仅从其来源看,儒生占32.1%,州郡吏占24.85%,儒吏占1.25%,故官占4.35%,处士即儒生之外不曾有公干者占25.15%”。这一现象 A. 推动两汉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B. 说明孝廉成为选官唯一标准 C. 说明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 有利于推动儒家观念的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两汉之际举荐的孝廉“儒生之外不曾有公干者占25.15%”,说明大多数孝廉是儒生,这有利于推动儒家观念的传播,故D正确;举荐孝廉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A;B项中“唯一”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孝廉是由地方向中央举荐,并非世家大族垄断政权,排除C。‎ ‎10.由亚洲协会和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海洋的秘密:唐代沉船与亚洲早期贸易”在纽约展出。以下文物可能出现在展览中的是 A. 斜纹提花织物 B. 粉彩瓷 C 珐琅彩瓷瓶 D. 纸币“交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西周时期我国已经出现斜纹提花技术,唐朝可以存在斜纹提花织物,故A正确;清朝出现粉彩、珐琅彩,北宋出现纸币“交子”,BCD不可能在唐朝出现,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唐代沉船”,联系所学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分析解答。‎ ‎11.唐代与皇室关系最为密切的染织署,生产高档的丝织品,下辖25作:织红之作有十……组绶之作有五……细线之作有四……。这表明 A. 丝织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B. 染织署的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C. 丝织品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 D. 民营手工业经营模式日渐成熟 ‎【答案】B ‎【解析】‎ ‎【详解】“下辖25作:织红之作有十……组绶之作有五……细线之作有四”反映唐代染织署分工细密,生产专业化程度高,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销海内外”,排除A;没有与世界其它地区丝织品生产技术的对比,不能得出领先世界,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没有涉及民营手工业,排除D。‎ ‎12.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貛儿……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这反映出宋代 A. 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 社会奢靡之风盛行 C. 城市商品种类单一 D. 打破经营时间限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直至三更”可知,宋代商业活动已经打破时间限制,故D正确;宋代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材料反映宋代商业繁荣景象,并非社会奢靡之风盛行,排除B;材料反映商品种类繁多,C错误。‎ ‎13.元朝时期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元朝这样做旨在 A. 防止地方割据,避免权大而专 B. 完善地方官制,提高办事效率 C. 实现地方自治,推动民族交融 D. 明确行省职能,减少决策失误 ‎【答案】A ‎【解析】‎ ‎【详解】元朝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割据,故A正确;BD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材料中元朝的措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并非为了实现地方自治,排除C。‎ ‎14.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张璁入阁不久后,撰呈于皇帝的奏章云:“顷来部院诸司,有志者难行,无志者听令,是部院为内阁之府库矣,今之内阁宰相职也”。由此可知 A. 皇权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B. 内阁集团权力日益膨胀 C. 内阁成为法定中枢机构 D. 宰相制度得到完全恢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部院为内阁之府库矣,今之内阁宰相职也”可知,材料反映内阁权力很大,权力超过部院,故B正确;内阁的设置加强了皇权,A错误;内阁不是法定中枢机构,C错误;内阁阁臣是皇帝的咨政顾问,不等同于宰相,D错误。‎ ‎15.一个时代的歌谣总能反映这个时期的特点。明代江南地区流传这样一首关于女性的歌谣“竹公竹婆竹爹娘,今年让你长,明年让我长。你长没有用,我长嫁儿郎。”该歌谣流传的根本原因是 A. 理学地位的动摇 B. 社会风气的变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女性地位的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礼法观念,在此背景下出现材料中妇女对自由平等和幸福生活的追求,故C正确;AB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明代女性地位没有提高,D错误。‎ ‎16.下表中对史实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序号 史实 解释 ‎①‎ 汉武帝时推广盐铁业官营制度 阻碍古代盐铁业的发展 ‎②‎ 隋唐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 表明我国耕犁技术已相当完善 ‎③‎ 两宋时期出现五大名窑 证明我国开始进入青瓷生产时期 ‎④‎ 明清时期的灌溉工具风力水车 最早打破农田灌溉对人力的依赖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隋唐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表明我国耕犁技术已相当完善,②正确,故选B;汉武帝时推广盐铁业官营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盐铁业技术的提高,促进了盐铁业发展,①错误,排除A;两宋时期出现五大名窑,不能说明我国开始进入青瓷生产时期,③错误,排除C;唐朝出现筒车,利用水力进行灌溉,④中“最早”表述错误,排除D。‎ ‎17.古希腊有位思想家认为:“人类最大的幸福就是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这位思想家是 A. 普罗泰戈拉 B. 苏格拉底 C. 薄伽丘 D. 康德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重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故B正确;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排除A;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代表,康德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不符合“古希腊有位思想家”,排除CD。‎ ‎18.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能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A. 推动了自由宗教观的形成发展 B. 高举自由、人权和理性的旗帜 C.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 借助宗教题材表现人性的光辉 ‎【答案】D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时拉斐尔的圣母图与古世纪僵化刻板的圣母图不同,体现出圣母的慈祥,充满着生活气息,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故D正确;拉斐尔的圣母图不能推动自由宗教观的形成发展,排除A;B是启蒙运动的内容,C是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的意义,二者不符合题意,排除。‎ ‎19.彼特拉克在《歌集》中写道:“这里是数不清的悲伤,野蛮凶狠的庙堂,这里是邪教徒的寺院,引入邪道的学堂,这里是眼泪的发源地……在这里,善良被扼杀,凶恶却在成长……难道上帝不将惩治你”。可见,彼特拉克 A. 主张建立“理性王国”‎ B. 鼓励追求世俗的享乐 C. 猛烈抨击教廷的黑暗 D. 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的代表,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材料反映彼特拉克猛烈抨击教廷的黑暗,故C正确;A是启蒙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D。‎ ‎20.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只是一个农民或市民,和其余的人并无区别。”材料反映马丁·路德 A. 强调教士阶层不享有特殊权力 B. 主张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权力 C. 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D. 认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僧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只是一个农民或市民,和其余的人并无区别。”可知,马丁·路德认为教士阶层不是特权阶层,否定教士的权威和作用,故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否定教士的特权,没有否定教会的存在,排除C;认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僧侣即主张个人拥有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不符合题意,排除D。‎ ‎21.“国家必须有一个政府,它可以是君主制的、贵族制的、或民主制的,但它的统治权得自于人民,而且只有在人民乐意的情况下它才能行使权力。”材料反映的核心观点是 A. 天赋人权 B. 人民主权 C. 天人合一 D. 分权制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它的统治权得自于人民”可知,材料说明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故B正确;材料信息与天赋人权、天人合一、分权制衡无关,排除ACD。‎ ‎22.1783年的德国柏林舞台,一位受尽凌辱和欺压的平民少女,在被人毒害,即将离开人世前,面对几千观众呼喊:“等级的限制都要倒塌,阶级的可恨压迫都要破坏,人即是人。”这位少女的呼喊正是这一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心声。由此可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A. 反对禁欲苦行和宗教信仰 B. 要求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C. 主张实现灵魂的自我救赎 D. 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1783年”“等级的限制都要倒塌,阶级的可恨压迫都要破坏”,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扩展到德国,启蒙运动提倡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故B正确;启蒙运动不反对宗教信仰,A错误;C是宗教改革,D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排除CD。‎ ‎23.孟德斯鸠写《论法的精神》,想为一切人提供一些新的理由去爱他的责任、祖国、法律。伏尔泰相信理性终将赢得胜利,他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错谬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这说明两者都 A. 关注人类的命运和幸福 B. 彻底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C. 主张创建民主共和政体 D. 践行分权与制衡理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孟德斯鸠想为一切人提供一些新的理由去爱他的责任、祖国、法律,伏尔泰提出不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错谬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说明两人都关注人类的命运和人的幸福,故A正确;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不否定对上帝的信仰,B错误;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主张君主立宪制,C错误;D不符合伏尔泰,排除。‎ ‎24.2017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总统提出的税改方案。美国的税制分联邦税、州税和地方税,该方案只包括联邦税,不涉及州以及地方税,州及地方税由各州及地方议会制定。这说明美国 A. 国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 总统权力高于国会 C. 州及地方实现完全自治 D. 国家结构是联邦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美国的税改方案只包括联邦税,不涉及州以及地方税,州及地方税由各州及地方议会制定,说明联邦政府拥有较大权力,同时地方各州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体现美国联邦制特点,故D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国会、总统、最高法院相互制衡,AB错误;联邦制下,州及地方在不违背美国宪法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自治权,C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该方案只包括联邦税,不涉及州以及地方税,州及地方税由各州及地方议会制定”,联系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原则分析解答。‎ ‎25.2019年2月2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决议,废止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南部边境“国家紧急状态”行政令。这意味着,特朗普试图借“紧急状态令”绕过国会正常拨款程序、筹集美国与墨西哥边境隔离墙建造经费的打算再次受阻。但随后,特朗普动用行政否决权,否决了国会的的决议。这一事件表明美国 A. 国会立法权徒有虚名 B. 美国的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国会无法与总统抗衡 D. 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国会制约了总统的权力,特朗普动用行政否决权,否决了国会的的决议,反映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相互制约,故D正确;AB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了国会与总统的相互制衡,C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决议,废止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南部边境‘国家紧急状态’行政令”“特朗普动用行政否决权,否决了国会的的决议”,联系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的原则分析解答。‎ 二、材料解析题 ‎26.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牍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二 ‎ ‎ 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逐渐与考中的举子,形成一种私人关系,也在官吏之间形成各种不同派别。宋太相开宝六年,首开殿试先河,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恩,成为“天子门生”。殿试科目只有一种,就是策问。策问第一层是选经义中有关治国方略的某一基本论题,让对策者从经旨上阐述;第二层是让对策者围绕第一层中心论题,联系历代及本朝的相关治国实践展开论述、分析;第三层是提出当今治国中存在的与主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材料三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科举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创立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科举考试中设置殿试的目的并指出殿试策问考查的主要内容。‎ ‎(3)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的积极意义。‎ ‎【答案】(1)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 原因:门阀世族衰落,九品中正制废除。‎ ‎(2)目的:防止结党营私;便于皇帝控制科举,加强君主专制。‎ 内容:围绕某一治国论题考查对策者:经义水平、对历史及时政问题的了解、对当今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3)积极意义:有利人才的流动;体现公平公正理念;激励个人的奋斗精神。‎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投牍自进,按科应试”得出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根据“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得出按成绩取舍。‎ 原因:根据“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得出门阀世族衰落,九品中正制废除。‎ ‎(2)目的:根据“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逐渐与考中的举子,形成一种私人关系,也在官吏之间形成各种不同派别”防止结党营私;根据“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恩”便于皇帝控制科举,加强君主专制。‎ 内容:根据“策问第一层是选经义中有关治国方略的某一基本论题,让对策者从经旨上阐述;第二层是让对策者围绕第一层中心论题,联系历代及本朝的相关治国实践展开论述、分析;第三层是提出当今治国中存在的与主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概据得出围绕某一治国论题考查对策者:经义水平、对历史及时政问题的了解、对当今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3)积极意义:根据“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得出有利人才的流动;根据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得出体现公平公正理念;根据“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得出激励个人的奋斗精神。‎ ‎27.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因时而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对朝贡贸易有诸多限制。民间海外贸易早在宋代和元代就有较大发展,但明初朝廷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来自蒙古人等北方势力的侵袭,消除东南沿海的倭患,民间海外贸易受到严禁。尽管如此,海上走私仍屡禁不绝。‎ ‎——摘编自王信《明清外贸顺差、白银流入及对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前任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议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洋。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卷400,《疏通海禁疏》‎ 材料三 在明万历年间,由于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已涌现了一批拥资相当雄厚的帆船商人。据西人记载,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国就出现了拥资达5500英镑到7500英镑的大海商。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最大股东才拥资8100英镑。可见二者已相差无几。‎ ‎——摘自晁中辰《明代海外贸易》‎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明初统治者采取的海外政策及其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明朝的海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据材料二指出该政策的不足。‎ ‎(3)据材料二、三,说明明朝海外政策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答案】(1)政策:闭关锁国。‎ 原因:应对蒙古人等北方势力的侵袭;解决东南沿海的倭患问题。‎ ‎(2)变化:由闭关转为开放。‎ 不足:不是完全彻底的开放,只是一种局部开放。(或对通商地点和商品种类都有若干限制。)‎ ‎(3)倭患基本平息,国内安定;推动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涌现了一批拥有雄厚资金的大海商。‎ ‎【解析】‎ ‎【详解】(1)政策:根据“民间海外贸易受到严禁”得出闭关锁国。‎ 原因:根据“明初朝廷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来自蒙古人等北方势力的侵袭”得出应对蒙古人等北方势力的侵袭;根据“消除东南沿海的倭患”得出解决东南沿海的倭患问题。‎ ‎(2)变化:根据“议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洋”得出由闭关转为开放。‎ 不足:根据材料,可从不是完全彻底的开放、不全面的开放等角度分析。‎ ‎(3)根据“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得出倭患基本平息,国内安定;根据“由于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已涌现了一批拥资相当雄厚的帆船商人”得出推动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根据“5年),中国就出现了拥资达5500英镑到7500英镑的大海商”得出涌现了一批拥有雄厚资金的大海商。‎ ‎28.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明夷待访录·原法》‎ 材料二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说明两者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分别说明两者思想的积极意义。‎ ‎(2)综上所述,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思想:黄:提倡法治。顾: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社会背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君主专制加强,推行文化专制。‎ 意义:黄: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顾:开朴实学风先河。‎ ‎(2)要顺应时代,开拓创新;要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要富于批判精神;要有社会责任感等。‎ ‎【解析】‎ ‎【详解】(1)思想:黄:根据“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得出提倡法治。顾:根据“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得出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社会背景:结合所学,可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君主专制加强、推行文化专制等角度回答。‎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的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顾炎武开朴实学风先河。‎ ‎(2)可从要顺应时代、开拓创新、要关注现实、要富于批判精神、要有社会责任感等分析回答。‎ ‎29.以英国为代表的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虽然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832年6月,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法。其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员名额,有143个衰败选区或被取消,或减少了议员名额,在新兴的地区和工业城市新设了40多个选区,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向议会选派代表。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放宽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城乡选民人数,全国选民约增加30万,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约占全国成年人口8%,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了议会,从土地贵族手里争到了部分政治统治权。‎ ‎1832年以后,英国议会还在不断地进行改革。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英国走上了完全经济自由的道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通过、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并实行单议席选区制。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到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世界近代史》‎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并指出“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转折点”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颁布的原因及影响。‎ ‎(3)综上所述,指出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所呈现出的特点。‎ ‎【答案】(1)史实: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反攻倒算,竭力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詹姆斯二世逃亡。‎ 依据:英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议会改革推动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3)特点:渐进性;和平性。‎ ‎【解析】‎ ‎【详解】(1)史实:结合所学,从光荣革命的背景和过程进行回答,背景是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反攻倒算,竭力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过程是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詹姆斯二世逃亡。‎ 依据:结合所学光荣革命的意义,从使英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的说明光荣革命的里程碑意义。‎ ‎(2)原因:根据“在新兴的地区和工业城市新设了40多个选区,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向议会选派代表”,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促进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推动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总结。‎ ‎(3)特点:综合材料和所学可知,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呈现出渐进性、和平性的特点。‎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