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三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三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三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命题人:罗虹 审题人:唐年新考试时间:2019年3月22日 一、单选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从欧洲中心格局向美苏两极格局的演变。促成上述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A. 美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晚且在战争中继续发展国民经济。美国战后的经济实力已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而苏联早在二战前,就已靠发展重工业成为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极大地刺激了苏联的经济,使得苏联在二战后期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空前强大,最终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心。而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强国,经过战争已经破产,遭到严重削弱。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通过雅尔塔协议,美国和苏联达到了控制世界的目的,双方在冷战中对峙,最终形成了世界的两极格局。故促成世界格局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A项只是原因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仍以从欧洲中心,故B项错误。C项标志着两极格局的解体。故ABC排除。‎ 点睛: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美苏趁势崛起。‎ ‎2.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该演说 A. 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B. 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C. 直接导致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D. 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美苏冷战的序幕,故B项正确;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不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故A项错误;铁幕演说也不是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的直接因素,故C项错误;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故D项错误。故选B。‎ ‎3.下图“黄鼠狼给鸡拜年”是中国漫画家华君武1947年创作的漫画。该漫画讽刺马歇尔计划 A. 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B. 直接导致冷战的出现 C. 遏制欧洲的共产主义 D. 客观上推动西欧联合 ‎【答案】A ‎【解析】‎ 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就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资本主义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目的是为了对抗苏联及其卫星国,对抗社会主义,这与“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的寓意相近,故A项正确;直接导致冷战的出现是杜鲁门文主义出台,故B项错误;遏制欧洲的共产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目的,故C项错误;客观上推动西欧联合不符合材料漫画主旨,故D项错误。‎ 点睛: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关系 杜鲁门主义表现为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4.“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的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使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在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在美苏军备竞赛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中,没有任何一次危机达到如此惊心动魄的程度。”“这场危机”‎ A. 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B. 体现了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 C. 由美国发起以苏联妥协告终 D. 是局部热战的一个典型表现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体现了当时美苏争霸紧张的国际局势,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场危机”和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这场危机”由苏联发起以苏联妥协告终,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场危机”是冷战而非热战的表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5.“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材料说明 A. 美苏两霸的强权政治加剧了局势紧张 B. 冷战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双重影响 C. 史学观念影响到批评家对冷战的认识 D. 冷战时批评家是西方攻击苏联的喉舌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形势的变化,人们对冷战有了新的认识,历史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冷战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双重影响,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是B项一个方面;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6.1972年,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表明 A. 美国实力削弱,调整对欧政策 B.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重视西欧 C. 美国霸权丧失,寻求欧洲支持 D. 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197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实力削弱,所以调整了对欧洲的态度,出现材料中“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的现象,故A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错误;1972年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其霸权并未丧失,故C错误;1972年美欧关系并未恶化,故D错误。‎ ‎7.“它是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材料中的“它”是指 A. 独联体 B. 欧洲共同体 C. 不结盟运动 D. 北约组织 ‎【答案】C ‎【解析】‎ ‎1961年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性事件,故C正确;独联体是前苏联解体的产物,故A错误;欧洲共同体不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组织,故B错误;北约组织也不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组织,故D错误。故选C。‎ ‎8.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A. 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作 B. 第三世界的崛起 C. 战后世界各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图1反映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图2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崛起;图3反映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图4反映了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所以答案选D。A项与图3 不符;B项与图一和图四不符;C项错误,图片没有反映各国的外交,仅能体现国际地位的变化。‎ 考点: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名师点睛】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代国际社会的背景和舞台,要将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和平问题、发展问题区分开来,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还面临着问题,解决途径就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但不要以为多极化已形成。‎ ‎9.南斯拉夫前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道路”‎ A. 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B.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 C. 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D. 使世界多极化格局快速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结合所学可知这条“道路”是指不结盟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故B 正确;不结盟运动并未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故A错误;不结盟运动并未结束殖民体系,故C错误;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未形成,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需要掌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意义,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结合不结盟运动的意义解答即可。‎ ‎10.马文·佩里主编的《西方文明史》中指出:“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他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感力。”对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A. 历史渊源是阻碍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 B. 摆脱美国控制的要求是促成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原因 C. 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使欧洲走向联合成为历史必然 D. 来自于外部的压力是促成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原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感力。”可以判断出欧共体成立时苏联压力的释然,故本题选择D项;A错在阻碍;B中重要原因不符合题意;C中成立也没有提及。‎ 考点: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出现·欧共体 ‎11.《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冷战的和平而迅速的终结,让戈尔巴乔夫在国际关系史上获得了一席之地,而□□□□则使他(戈尔巴乔夫)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其中□□□□应为 A. 华约解散 B. 苏联解体 C. 东欧剧变 D. 经济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冷战的和平而迅速的终结”、“戈尔巴乔夫”,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使戈尔巴乔夫“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符合题意,故B正确;华约解散是苏联解体的影响之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错误;东欧剧变和经济改革都推动了苏联解体,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苏联解体,需要掌握苏联解体的原因、影响等知识,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冷战的和平而迅速的终结”、“戈尔巴乔夫”,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2.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 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 C. 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权力真空 ‎【答案】A ‎【解析】‎ 有材料‘大国群体体系’可知世界格局逐步呈现多极化趋势,故A项说法正确;材料并非和平与动荡,排除B;国际新秩序并没有建立,排除C;权力真空不符题意,排除D。‎ ‎13.当今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是 A. 各种政治力量发展的结果 B. 美国强大的结果 C. 两级格局瓦解的结果 D. 第三世界崛起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出现多极化的趋势是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强大、中国的崛起、苏联的解体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共同结果,故A正确;BCD都只体现了一种政治力量的变化,不全面,故BCD错误。‎ ‎【点睛】本题解体的关键是“多极化趋势”,结合课本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即可得出答案。‎ ‎14.美国人威廉·沃尔斯在《稳定的单极世界》中说:“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可见,美国( )‎ A. 为构建单极世界格局造舆论 B. 认识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C. 否定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 不得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可见美国人威廉·沃尔斯为美国为构建单极世界格局造舆论,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认识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 否定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排除C;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矛盾,排除。所以选A ‎15.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曾说过“戈尔巴乔夫使我想起决定用油漆盖住自己家墙上污点的人。但是在开始刷墙的时候看到一块砖在晃动,他试图把它换下来却弄塌了整堵墙,在重新砌墙的时候,又发现整个房基都腐烂了。”其中“腐烂的房基”是指 A.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B. 苏联内部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 C.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 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敌视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腐烂的房基”指的是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C正确;ABD三项都只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与“腐烂的房基”不符,故AB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腐烂的房基”的理解,房基是基础,结合苏联的根本管理体制即可得出答案。‎ ‎16.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下列不属于其特点的是 A.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B.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组织形式 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 农民家庭容易失去土地或破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小农经济。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小农经济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这种经济存在一定的脆弱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低,所以农民家庭容易失去土地或破产,故B、C、D的说法正确,故排除。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经济的特点,与小农经济无关,故选A。‎ ‎17.甲骨文中“年”字的写法,上面为“禾”,下面为“人”。而中国人也习惯地称“过春节”为“过年”。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人们祈求五谷丰登 B. 为纪念神农氏的杰出贡献 C.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 D. 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甲骨文中“年”字的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为“人”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故C正确。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因为说明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性,故A排除。神农氏的杰出贡献也在于农业的创造,故B排除。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的主导地位,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甲骨文在商代,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 ‎18.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主要反映了 A. 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 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C. 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 农民生活的富足安康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牛郎织女”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故B正确;材料未体现小国寡民,故A错误;材料与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无关,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农民生活富足安康,故D错误。‎ ‎19.中国古化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 A. 形式多样 B. 自给自足 C. 精耕细作 D. 个体经营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可知,材料体现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反映的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正确;A、B、D都与材料无关,排除。‎ ‎20.王安石诗云:“取车当要津,膏润及远野。与天常干旋,如雨自漾泻……”该诗描写的工具是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高转筒车。根据题意可知,王安石描述的应该是水利灌溉工具。A项是曲辕犁,是耕地工具,故排除;B项是耧车,为播种工具,故排除。根据“自漾泻”可知这种工具不需要人力作为驱动力,C项为翻车,需要人力驱动,故排除。D项为高转筒车,依靠水力驱动汲水,故选D。‎ ‎【点睛】高转筒车是古代中国农用工具,筒车的一种,属于提水机械。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这种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很低而岸很高。‎ ‎21.“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上述诗文所描绘瓷器的成熟烧制始于 A. 东汉时期 B. 北朝时期 C. 唐朝时期 D. 北宋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白碗胜霜雪”可知此瓷器是白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可以烧制出成熟的白瓷,故B正确;东汉时期可以烧制出成熟的青瓷,故A错误;唐朝时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故C错误;北宋出现五大官窑,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白碗”,结合制瓷业的发展即可得出答案。‎ ‎22.元代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明朝改为轮班轮作,分班定期服役,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这种变化 A. 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 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 C.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分班定期服役,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可知明朝放松了对匠户的管理,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D正确;对匠户管理的放松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故B错误;对匠户管理的放松并未打破官营手工业的垄断,故C错误。‎ ‎23.“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是 A. 翻车 B. 筒车 C. 水排 D. 耧车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可知此工具是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故C正确;翻车、筒车是农业灌溉工具,故AB错误;耧车是播种工具,故D错误。‎ ‎24.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店铺设置于主要道路两侧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这表明 A. 长途贸易开始兴起 B.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 坊市制度被打破 D. 重农抑商政策消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店铺设置于主要道路两侧”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坊与市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长途贸易,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经济重心南移,故B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北宋比较松弛,但并未消亡,故D错误。‎ ‎25.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还有“榜下择婿”的风习,每当科举张榜公布进土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反映了(  )‎ A. 门第观念彻底废除 B.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 官商勾结风气严重 D. 社会主流价值观根本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宋朝放宽了对经商者的限制,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略有松动,故B项正确;A项中的“彻底废除”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官商勾结,排除C项;D项中“根本改变”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 ‎26.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有米粮专业市镇13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说明 A.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B. 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 C. 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D. 传统农业进一步衰落 ‎【答案】B ‎【解析】‎ 材料“棉纺织业市镇,蚕桑与丝织市镇,米粮专业市镇,陶瓷业市镇,造纸业市镇一化三改以及纺织丝市镇”的信息说明地区性农商品分工较为明确,故B 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产生,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古代政府是重农抑商政策,不鼓励发展商品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农业发展专业化趋势,并不能说明传统农业的衰落,故D项错误。‎ ‎27.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手工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 B. 农村的劳动力出现富余 C. 纺织技术的进步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可知明朝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其实质是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D正确;AB反映的是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实质,故AB错误;材料未体现纺织技术的进步,故C错误。‎ ‎28.W·L·舒尔茨在《马尼拉大商帆》中记载,西班牙人多次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其经济原因是 A. 中国古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中国和欧洲垄断了世界贸易 C. 中国古代农业商品化 D. 明代手工业发达出口顺差大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说明当时中国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也反映出中国手工业的比较发达,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欧垄断贸易,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强调自给自足,故C项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从中分析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29.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交子务,正式开始发行官方交子,规定交子三年一届,到期以旧换新。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代 A. 金属货币停止使用 B. 交子最初由官府发行 C. 金融秩序相当混乱 D. 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北宋设立交子务……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可知交子被官方所承认,成为合法的纸币,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交子的地位问题,没有体现出金属货币停止使用,故A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交子最初由官府发行,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金融秩序混乱,故C错误。‎ ‎30.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曾一度呈现出“八方来贡,万国来朝”的朝贡局面。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A. 处于官府的控制之下 B.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C.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D. 目的是宣扬国威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朝贡体系之下,对外贸易的格局由政府控制,故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故错误。朝贡贸易体系之下,往往是厚往薄来,倍尝其价,所以不可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符合设问,所以选B。朝贡体系之下,主要是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以达到宣扬国威的目的,故C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故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家庭手工业、商业发展作为农业的辅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桃花深映水边庄,夫妇相携笑语香。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要桑。”‎ ‎——宋代诗人叶茵《田父吟》:‎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农经济顽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归纳两宋时期农业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对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顽强的原因:小农有生产积极性;当生产工具、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再生。‎ ‎(2)发展: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出现。‎ 影响: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品;推动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其他言之成理者也可)‎ ‎【解析】‎ ‎【详解】(1)特点:由材料“夫妇相携笑语香。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要桑”和所学知识可得出我国古代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原因:由材料“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知小农经济具有个体积极性,当生产工具、劳动力和土地相结合就能再生。‎ ‎(2)发展:由材料“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可得出发展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由材料“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可知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由材料“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可知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出现。‎ 影响:结合材料“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知推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32.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出现新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票号开始兴起。因票号多为山西人开设,又被称为"山西票号"。1823年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在山西平遥创立票号日升昌,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 ‎——王夷典《日升昌票号》‎ 材料二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三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四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票号创立的背景。‎ ‎(2)材料三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3)材料四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答案】(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晋商等大商帮形成跨地区经营商业系统;现银交易的不便。‎ ‎(2)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材料二体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关系。‎ ‎(3)特点:规模大;分工细;雇佣劳动。‎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 ‎【详解】(1)由材料“商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可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材料“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可以得出现银交易不便,且晋商等大商帮形成跨地区经营商业系统。‎ ‎(2)由材料二“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由材料三“农暇之时……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可知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所以两者本质不同。‎ ‎(3)特点:由材料“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可得出规模大,采取雇佣工人劳动;由材料“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可以得出分工细。‎ 受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是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壮大。‎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