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7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江苏专用):通史整合(三)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课件】(73张)
隋朝 隋文帝即位后,建立起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新的中央官制体系。门下、内史两省是中央的决策机关,国家事权集中于此。尚书省以尚书令为长官,是政务的执行机关,其下设六部。三省长官并为宰相 唐朝 唐袭隋制,又有所变革。三省职事也基本延续隋制,中书取旨决策,门下审议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三省共同负责中枢政务的制度日臻完备。尚书省分为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外,又有九寺五监,分掌皇室和朝廷的一部分事务,成为中央政府的办事机构 作用 ① 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 “ 一分为三 ” ,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 ② 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推动了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与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 ③ 影响深远,中国官职的重大改革,历代基本沿袭 原因 ① 南北朝选举制度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奠定了基础 ② 九品中正制度衰微 ③ 世家大族的腐朽 ④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⑤ 南北朝时期,庶族地主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身贫寒低微的庶族地主势力增强,要求取得相应的政治权利 演变 隋朝科举考试属初创阶段,为地方荐举与中央考试相结合;唐承隋制,使科举考试制度化并逐步完善 形式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分科取士 评价 ① 积极:科举制满足了中央集权政治的要求:首先,科举制打破了以往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的局面,使各阶层人士能更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权中,从而稳固了政权的统一;其次,科举制度以才取士,能够选拔出比较优秀的人才加入政权;再次,科举考试有固定的考试内容,促使士子必须娴习辞赋,熟谙儒家经典,无形中加强了思想的统一 ② 局限:科举考试在面向社会、公平竞争等方面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它保留了察举制的残余,推荐在科举考试中仍然占有突出地位 科目 北宋前期,科举考试的科目、内容基本沿袭唐制,重进士轻经生,进士重诗赋,诸科重帖经、墨义。北宋中期及其后的科举改革,则力求以义理代替记诵,重议论先于声律。有助于考查士子对于历代兴衰及当代时事的把握,这对于选拔经世治世人才是有意义的 体制 宋代贡举确立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确定了宋朝科举制度的三级考试制度:解试 ( 地方官主持考试 ) —— 省试 ( 尚书省礼部主持考试 ) —— 殿试 ( 皇帝主持考试 ) 。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 积极性 它注重维护考试的公开、公平性,向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开放,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就其进步意义来说,科举网罗了大批英才,奠定了宋代文官政治的基础;它刺激了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全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局限性 科举取士名额不断扩大,致使官僚集团急速膨胀,形成冗官问题,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地区 时间 赴试人数 分配名额 录取比例 苏州 庆历中 200 4 50 ∶ 1 绍兴二十六年 2 000 13 153 ∶ 1 福州 绍兴二十六年 3 400 62 56 ∶ 1 淳熙十年 15 000 62 242 ∶ 1 高度完善 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 ( 坊 ) 和交易区 ( 市 ) 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市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 渐趋松弛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城市结构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中唐以后,市附近的里坊内开设店肆和作坊,至晚唐更出现了夜市,打破了宵禁的规定 主要评价 从本质上来说,它束缚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反映出从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而演变成城市的一些共同结构。因此,随着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由于经济原因而形成的城市的出现,必然将突出古代城市坊市分立的结构 历史原因 宋朝的建立与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陆交通的便捷,统一的货币制度,铸钱量的增加及纸币 ( 交子、会子 ) 的创设与发行,坊市制度破坏后带来的沿街开店,营业时间的不受限制,统一的商税制度,以及与辽、金、夏的 “ 榷场 ” 贸易和兴盛的海外贸易,都为宋代城乡的商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宋代大小城市及乡村镇市的商业空前繁荣 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打破空间限制,突破坊市制度,出现草市;打破时间限制,出现夜市、晓市;市场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榷场贸易 榷场是宋代官办边境贸易场所,以通辽、夏、金的互市贸易。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边绥远的作用。所以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无常 时期 图像名称 牛耕法 耕犁 初唐 陕西三原李寿墓壁画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盛唐 敦煌 23 窟牛耕图 一牛牵引 直辕犁 敦煌 445 窟牛耕图 二牛抬杠 曲辕犁 晚唐 安西榆林窟 25 号壁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原因 ① 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② 理学的兴起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③ 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 特点 ① 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讨论的,主要是以 “ 性与天道 ” 为中心的哲学问题 ② 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 ③ 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影响 ① 理学有其独特的范畴、命题,如性、心、气、理等,所有这些虽是从古老的经典中抽出来的,但却注入了与其时代相适应的内容与含义,表明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水平 ② 理学的两面性。 “ 存天理,灭人欲 ” 是要用封建礼教来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维护以 “ 三纲五常 ” 为核心价值的封建社会的稳定;封建社会的稳定就意味着农民阶级继续受压迫、受剥削;封建礼教也压抑人性,特别是压迫女性,这是程朱理学的消极性乃至反动性方面。但是另一方面,程朱理学发展并践履儒学,维护社会纲常伦理,是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无论在当时和现在都有它的现实意义 特点 表现 唐代 兼容并包的开放的文化气象 唐文化以本土文化为主体,对外来文化进行能动的选择、改造和吸收,从而将之融为整个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特点 表现 宋代 士人文化趋于柔美典雅,市民文化也是异彩纷呈 宋词的柔美细腻,宋诗的理趣瘦劲,宋文的舒徐委备,宋画的妙达趣旨,无不体现出宋型文化格调高雅、神韵超然的特色。与之相呼应,宋代的市民文化也蓬勃发展。市民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市民文化热情奔放、浅俗直白的倾向, 从而在审美情趣上也跟文人士大夫空灵含蓄的文化相区别 唐宋科技 唐宋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纪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唐宋时期,即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及火药配方的改进和完善,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