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 共48分)‎ ‎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3.“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6.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士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  )‎ 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                        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 ‎7、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务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 A.对政治事务的决策实行民主协商        B.保证了中央机构的至上权力 C.有利于减少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        D.表明秦代中央官制发展完善 ‎8.传说古代帝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讳赢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读作“征”了。一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  )‎ A.皇帝独尊            B.皇位世袭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 ‎9.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柳宗元意在强调(  )‎ A.分封制不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固            B.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分封子弟是皇权专制的一种体现        D.汉初分封必然导致七国之乱 ‎10.下列为秦朝和唐朝的中央机构权力运行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秦朝                         唐朝 ‎ A.秦朝中央机构的决策更科学                B.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 C.唐朝缺乏监察更易出现权臣                D.都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 ‎11.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皇权至上 C.官员众多,政务繁忙                            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12.“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  )‎ 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                                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 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                                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 ‎13.唐赵暇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本人也曾在洛阳登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圈套)中矣!”材料从本质上说明科举制( )‎ A.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            B.带动了唐朝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 C.加强了对文人的思想文化控制            D.提高了封建官僚集团的文化素养 ‎14.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这一变化说明汉代( )‎ A.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B.始终未能解决王国问题 C.国家统治区域日趋扩大                        D.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 ‎15.“该制度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其统治者在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材料中的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通判监督制度    D.行省制度 ‎16.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察举制的推行                                        B.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C.科举制的设置                                        D.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17.“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如帮助皇帝处理日常务的中书通事舍人,处理日常军务的制局监,监管控制出镇州郡的藩王的典签,大都由寒门子弟担任。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科举已取代九品中正制                        B.寒门子弟已成为治国核心 C.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D.世家大族的势力日趋衰落 ‎18.元代在地方设行御史台,其主要职权是监察地方尤其是行省的工作,但行御史台对行省官的纠劾,常常引起行省官的反纠劾,行台官因纠劾行省官而反遭迫害的,也不乏见。该现象表明元代( )‎ A.监察的实际效能有限                            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行省的权力缺乏监督                            D.行御史台形同虚设 ‎19.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门阀制度的消亡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重文轻武的影响                                    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20.《元代政治制度研究》认为,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这说明元代的行省制度( )‎ A.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平衡                    B.削弱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C.实现了地方政府高度自治                    D.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 ‎21.下列中国古代官职,按其设置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中书省   ②御史大夫   ③刺史   ④内阁学士 A.③②①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22.明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权重,吏、户、兵三部尤位高任重。清代有名无实,每部尚书及左右侍郎各二人,满、汉各一,互相牵制,职掌有同事务官,而非决计定策的政务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六部名存实亡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宰相制度被废除                                    D.厚满薄汉的民族政策 ‎23.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属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这说明军机处的特点是( )‎ A.地处内廷位高权重                                B.跪受笔录奉旨承办 C.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D.参与政务职能单一 ‎24.1771年秋天,承德避暑山庄的万树园里灯火辉煌,鼓乐喧天,歌舞欢腾,洋溢着一派民族团结的欢乐气氛。某位皇帝在这里摆下盛宴,招待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这一欢乐场景发生在(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 ‎ 25、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 材料1 ‎ 材料2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 材料3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4 ‎ 自元代开始,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进入省制时代,历经元明清,直至当今。元代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一级政区是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 ‎ ——梁励《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述论 ‎(1)材料1中是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出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作用。(7分) ‎ ‎(2)据材料2,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3,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差异。(8分) ‎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不断演变的原因。(4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7分)‎ 材料1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则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嘱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 ‎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2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3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4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6分)‎ ‎(2)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弊端的影响。(6分)‎ ‎(3)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6分)‎ ‎(4)据材料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6分)‎ ‎(5)据材料4,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沫若中学高2019级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 共48分)‎ ‎1.D 2.D 3.C 4.D 5.D 6.A 7、C 8.A 9.B 10.B 11.B 12.C13.C 14.D 15.D 16.B 17.D 18、A 19.B 20.A 21.C 22.B 23.B 24.D ‎ 25、 (1)政治制度:郡县制。(2分)出现时间:春秋战国时期。(1分)历史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4分;每点2分,任答2点满分) ‎ ‎(2)措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定期对郡县长官实行考核;中央派员监察地方官。(6分)‎ ‎(3)差异:依据不同:分封制——出身、血缘宗族;郡县制——军功、选贤任能。(4 分)方式不同:分封制——世袭;郡县制——君主任命。(4 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 ‎(4)原因:国家疆城的变化;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等。(答出两点得4分)‎ ‎26、(1)弊端:选用门生、故吏;官员间相互关照;外戚、宦官任人唯亲;世家大族操纵人才选拔。(6分任答3点)‎ ‎(2)影响:人才选拔多名实不符,官员行政能力下降;腐败之风盛行;助长了世家大族的发展。(6分)‎ ‎(3)选官制度:察举制(1分);九品中正制。(1分)‎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4分任答2点)‎ ‎(4)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6分)‎ ‎(5)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3分各1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